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篇一: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针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
杜老师分享的内容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二年级趣味唱游的解读,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单纯可爱,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向往,是这个年段学生的一个特点。丰富的唱游活动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玩音乐游戏、做律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理解歌词内容、模唱歌曲旋律,在唱游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音乐知识、掌握表演技能。
低段的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童真童趣之上,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我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经过设计的小环节更受低段学生的喜爱,例如拍节奏时加入动物形象,学着乌龟走一走,学着兔子跳一跳,能让学生在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与理解节奏的不同时值。低段的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是感性体验之上的,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可以参与其中的音乐活动。
我认为这一学段的教学更契合教学目标的第一维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当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音乐,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能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我想这样的音乐课一定是快乐的!唱游将演唱、演奏、声势、舞蹈、即兴表演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体现音乐教育更加综合多元,更聚焦育人目标,强调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带领孩子领略多彩世界。
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凸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课堂教学,多思考,勇创新,敢想敢做,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奋进。
篇二: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的专题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解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是何其的幸运,能第一时间听到杜老师这么干货满满的讲座,体悟到新课标中一字一句的斟酌过程,是如何严谨得当。
作为一线音乐老师,我们将作何改变和调整呢?首先,我认为要把自己定义成为一个“学习者”。因为与2011年的音乐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是把音乐和姊妹艺术统一归类于艺术课程,由此可见,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我们音乐老师要走进新课标,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上,还要积极学习和实际运用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我们不能再比喻自己为“一桶水”,而应当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其次,音乐学科课程内容从以往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改为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杜老师指出,新课标就是以任务式形式来整合,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这就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注重的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应该是学生学到了多少。通过一系列整合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来达成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和育人目标。
最后,我认为不论是2011的课标,还是2022年的新课标;不论是单一的学习内容,还是多维的学习内容整合,音乐课堂上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始终不会改变。在小学高段学生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下载过许多的音乐歌曲,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而新课标就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学习任务中设置“发现身边的音乐”“探究生活中的音乐”,这就是以生为本,把音乐教学内容向生活真实化转换。
总之,新课标还有很多的转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且努力实践,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我们与新课标一路同行……
篇三: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在本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关于《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课标解读》的专题讲座。通过杜老师的系列剖析,我们明确了艺术课程概念下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学科之间共性及个性的关联,认识到新课标中的艺术课程是一个更为多元的概念,旨在凸显美育功能,其内容有分有合,这也让我们对将来音乐课程的各方面开展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随着讲座的深入,“以美育人”这一词也深深印入了我的心头,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理解。
第一,凝练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计。新课标突出素养导向,为此,凝练核心素养是落实教学目标的第一要素。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体现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主要指感知音乐语言、表现要素、情感体验等等。在这里,听觉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必须遵循“以听觉为中心”的原则,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可以具化为听、唱、奏、创、表、读、说、写,体现音乐知识的横向积累和音乐能力的纵向发展。在这一点上,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音高感、节奏感和结构感。创意实践是一个综合实践的过程,旨在综合运用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创新和实际应用。为此,在课标的设定中还应关注音乐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理解主要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也应体现音乐艺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美。总而言之,审美感知是一个由感到知的过程,文化理解是一个由理解到传承的过程,艺术表现是一个由感到演的过程,创意实践是一个由思到创的过程,四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各有侧重的,只有以更为整合的形式统领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凝练于教学目标之中。
第二,明确课程目标,转化核心素养。杜老师以3-5年级的学段目标为例就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音乐学科的学段目标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表述。第一维度从音乐的审美特征出发,侧重指向审美感知;第二维度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三维度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四维度和第五维度分别以理解中外音乐相关文化和以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音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目标,侧重指向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总的来看,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的内在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学段具化描述中,核心素养是以一种有机转化的形式在课程目标中展现,其相互渗透和融合体现在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中,是一个由上至下的统整关系。作为新课标的学习思考者和一线执行者,在日常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更要注意斟酌语言,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贴切新课标的要求等。
聆听完今天的新课标专题讲座,真可谓受益匪浅。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方法,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是美的艺术,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成为“美”的传播者,一起向“美”而行。
篇四: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2022艺术课程新课标的颁布,让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步入核心素养的时代。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今天上午,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从凝练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指导评价、加强多元融合五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凝练了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先学习和理解: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三个问题。杜老师讲座中提到:“简单地说,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才变成了素养”。那么对于音乐学习来说,需要哪些能力的综合促成素养的提升呢?
新课标中,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大能力的融合铸造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新课标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细微地调整。
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白色区域为两版课标的相同之处,彩色区域为微调之处。在课程内容的划定上,两版课标内容方向基本一致。但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划定上更宽泛,在各个内容的具体指向上则更为明确。既梳理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能力,更为一线教学指明了方向。
另外,在新课标中新增了学业质量版块。这个版块就像是给我们一线教师“一把量尺”,根据这个“量尺”,我们可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基础标准,衡量我们的教学是否有用有效。相比2011版课标中的评价建议,2022版课标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向等方面,给予了更明确更具象的指导。课标中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则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简单地说,学业质量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而质量标准就是教师评价学生做得怎么样。
杜老师的解读完毕后,我粗略阅读了《2022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发现艺术占比高达9%-11%。国家倡导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进美育课程,深入落实美育课程,音乐学科更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课程新课标中也充分突出了艺术特色,凸显了美育功能。作为美育的实施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对新课标的理解,尚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但“核心素养”的理念已深深烙下印记。后期我会继续研读课标,厘清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并在课标的指导下落实音乐教学工作。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而不懈努力。
篇五: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翻开笔记本,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静谧的空间,我开始了今天的学习:聆听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2022版新课标解读》专题讲座。由于疫情,我们只能隔着电脑屏幕学习,但却隔不断学习的热情。
边学边记,在杜老师的解读中,我的内心充盈着震惊和欣喜。震惊的是,看似薄薄的一本课标,背后却需要那么多的积累与付出,讨论与交流……欣喜的是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主体、具身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显;并且课标还新加入了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使评价有了更明确且细致的表现,让我们一线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了更清晰的评价指向。
一、凸显学生主体培养音乐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呈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已经不是新概念了,从201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儿童的学习主体性。时间已经悄然过去11年,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还有听课时看到的各种课堂样态,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非易事。老师们把最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教”这一个动词就能看出,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依然在被动接受中。然而,教学本身是一种对话性的活动,是一种与自我、与教师、与文本、与环境场、与文化本身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是交流与谈话,还包含着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与行动。弗莱雷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能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有意义”。
由此我想到师徐老师给我们评课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便于理清我们自己的思路和思考过程。同理,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注重音乐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问他们“这是什么音色?”“这段乐曲有什么特点?”“这个节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从而帮助学生能自主、自发的理解音乐及其背后的文化,而不只是着眼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实现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能力,最终形成音乐素养这样的学习路径。
二、唱游音乐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2022版课标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板块,十四个学习内容包含在十个学习任务中,这是一个新的改变。我特意关注了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任务,如图1:
其中,第一个学习任务“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回看徐老师给我们指导的音乐课,无不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初感知、细体验、深理解中逐步主动的思考音乐。想到我的第一堂去市里比赛的课《小渔篓》,就是在形象有趣的“学螃蟹”“找螃蟹”“吹海螺”“听渔歌”等唱游活动中让学生们感知了歌曲的节奏感、韵律感,歌曲背后的情感,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凸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标在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中凸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内容选择上提出了以中国作品为主的要求。我们国家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外媒等的充斥下,我们学生可选择的音乐素材实在是太多太多,他们喜欢听外文歌曲、喜欢西洋乐……却忽视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音乐。这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很大影响的。有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聆听极富民族韵味的乐曲时,引来的是学生们的哄堂大笑与不甚理解,仿佛这些作品离他们非常遥远。这一现状急需我们改变,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改变的方向与要求。
隐隐的,有一些小小的期待,期待新编的教材,期待生本的课堂,期待文化的自信!
篇六: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针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
杜老师分享的内容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二年级趣味唱游的解读,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单纯可爱,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向往,是这个年段学生的一个特点。丰富的唱游活动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玩音乐游戏、做律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理解歌词内容、模唱歌曲旋律,在唱游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音乐知识、掌握表演技能。
低段的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童真童趣之上,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我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经过设计的小环节更受低段学生的喜爱,例如拍节奏时加入动物形象,学着乌龟走一走,学着兔子跳一跳,能让学生在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与理解节奏的不同时值。低段的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是感性体验之上的,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可以参与其中的音乐活动。
我认为这一学段的教学更契合教学目标的第一维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当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音乐,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能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我想这样的音乐课一定是快乐的!唱游将演唱、演奏、声势、舞蹈、即兴表演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体现音乐教育更加综合多元,更聚焦育人目标,强调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带领孩子领略多彩世界。
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凸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课堂教学,多思考,勇创新,敢想敢做,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奋进。
篇七: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在徐老师的引领下,有幸参加了杜宏斌老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杜老师细致深入的解读,使我对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新的展望。课标好比一根“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1:融合
2022版课标从音乐课程标准过渡到艺术课程标准,同一课标,引领各艺术学科,有分有合。杜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的课程”。这点不仅是我,相信各位音乐老师也都深有感触。一节音乐课,通过感受、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结合美术、戏剧、舞蹈等进行设计,我想这就是融合。前不久观摩过一位老师的优质课《龙的传人》,这位老师用毛笔字勾勒出音乐的旋律线,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画。我曾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也结合过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通过新版课标的引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融合教学,关注其他艺术学科的标准,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方式运用到到音乐教育教学中,以新的标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2:中国音乐文化
2022版新课标将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从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比重。杜老师在课程目标转化中提到,新版课标加重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着重学习本国音乐文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则音乐小故事:在六年级下的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我带学生欣赏《阿细跳月》,并请学生上来跳一跳“跳月”舞步,然而学生比较害羞、不愿举手,与我对视,我只能点名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与我合作。第二天的音乐课上,我给同学们欣赏一段流行歌曲片段,学生的活跃度明显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同学说“这才是音乐嘛”,见状,我思考了许久。
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下,学生喜欢与时俱进没有错,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中国音乐,而是她们感知到的中国音乐文化太少,通过音乐教材上的感受与学习只是冰山一角。新课标提出加大中国音乐文化主体地位,这真的太令人期待了。
通过杜老师细致耐心的解读,使我对新版课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音乐教学有更多期待,向美而行,我们来了。
篇八: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2
多元融合拓视野
在《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的学习中,首先的感触便是“音乐”已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提升为“艺术课程”。这就意味着不论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向都需要有着与时俱进的变革,做一个不断学习、自我更新的音乐教师。在认真聆听中发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都包含在艺术课程内容之中。这些原本单一的艺术门类课程在这次的艺术新课标中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课程学习,而是在艺术共有特性的关联中,从‘单一型’学习走向‘综合型’学习的多元融合。在渗透了美学、生活、社会、科技等人文领域的学习内容中,将艺术的多样化紧紧融合在了一起。不同的艺术课程在视觉、听觉、动觉的联动下,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综合理解,开拓艺术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美育学科的学习中实现对艺术的参与实践、激发对艺术的想象力,并能促进学生在多元艺术中不断发掘艺术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创造之美,这对于音乐教学将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融合其他类别的艺术课程,获得多样的艺术能力,真正感受到触类旁通的艺术之美。
分段设计细体验
杜老师为我们具体解读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中学段划分的设计思路。我们关注到对学段进行了这样的精心设计:第一学段1-2年级,学科内容为唱游·音乐,美术·造型;第二学段3-5年级和第三学段6-7年级,学科内容均为音乐和美术;第四学段8-9年级学科内容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和影视的全部课程。艺术课程的设置一般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发展阶段等综合学习能力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更能凸显学科特点、学习能力在不同学段对艺术学科“渐进展开、分步达成”的体现。我们也关注到了对音乐学科的设置是贯穿于整个九年艺术学习之中的。从一年级唱游·音乐到九年级的音乐创编表达,从浅入深,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聚焦音乐学习的内容、音乐学习的全过程,并在感受真实的学习经历中不断获得对音乐的体验和认知。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步丰硕自己的音乐思维,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过程将唤醒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丰盈着由内而外的情感,在体验中收获音乐之美。
凝炼素养促提升
在杜老师抽丝剥茧的解读引导下,我们更加明确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所指明的方向:那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程中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久的培养过程。做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音乐,挖掘探究音乐本体,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关注学生,引导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体验、认知、表现、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发展音乐核心素养。
学课标,明方向,我们将继续向美而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