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2篇)(全文完整)

2023年《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2篇)(全文完整)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10 10:45:1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2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2篇)(全文完整)

《榜样6》中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人深深地感动、折服,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榜样6观后感”的文章↓↓↓

★★观看《榜样6》专题片心得体会★★

★★榜样6观后感心得感悟★★

★★央视榜样6观后感个人心得体会12篇★★

★★央视《榜样6》个人心得体会12篇★★

★★《榜样6》人物英雄事迹材料★★

《榜样6》人物介绍1

祁发宝,男,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69316部队部队长。

他秉承军人热爱祖国、扎根边防的初心,军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在平均海拔4500余米、高寒缺氧风力强的恶劣环境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执行任务时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卫国戍边的决心始终不移。他真情带兵育人,把战士当家人,他所在的团坚持“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的不成文规定,战士们都说“部队长就像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御敌守边、英勇无畏,2020年6月15日晚,在加勒万河谷与越线外军交涉时,他寸步不退、拼死搏斗,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终因寡不敌众陷入包围,被外军残暴攻击致重伤昏迷,践行了“纵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铮铮誓言。

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曾荣获新疆军区“百名优秀基层主官”、西部战区“边防管控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榜样6》人物介绍2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村)党支部原书记。

他是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离开“将军家庭”,插队到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论”,引导牧民“减羊增牛”,带头开展“围栏轮牧”,改变牧民“靠天养畜”的习惯,并通过种植沙柳、杨柴、榆树等,改善了草原生态。他带领牧民探索产业脱贫之路,组织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和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获得的251万元收益分给38户牧民。他在农牧民培训基地当“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牧民宣讲党的惠牧政策、生态保护、科学养畜和理财知识,把自己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牧民。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

《榜样6》人物介绍3

魏德友,男,194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1连退休职工。

他始终秉持“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坚定信念,57年如一日扎根边防一线。1964年初,他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来到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戍边卫国。期间,他带头参加“铁牛队”行动,与邻国军队对峙三天三夜;他主动请缨担任“牛群组”组长,迎着外军、顶着风险巡边护边;他还把自己的妻子从山东接到连队,住进半地窝子里,把家安在边境线上。兵团驻地调整后,他仍然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无论严冬酷暑,每天往返于边境线区域,防止不法分子趁机越境、图谋不轨。50多年来,他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磨破了80多双鞋子,堵截临界牲畜数万只,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多次在极端恶劣天气下与死神擦肩而过,他负责的管控区内未发生过一起涉外事件。他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

《榜样6》人物介绍4

孙金娣,女,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仙林农牧场党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二级巡视员。

她从抓党建责任制入手,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开创仙林网格化党建模式,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她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在推行“网格化”党建工作中,每天常态化巡查网格,网格事务随叫随到。在她的带领下,街道干部个个成为“多面手”,人人都能独当一面。她倾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带领干部群众开展地下室整治和水环境整治,建立“一户一档”居民档案,发动组建志愿服务队,让群众全天候看得到党员,有困难第一时间找得到干部,把一个情况错综复杂的“矛盾窝子”转变成为连续11年进京赴省去市到区上访“四个零”的和谐样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的‘枫桥经验’”。在她的带领下,南京市仙林街道党工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19项国家级荣誉。

曾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榜样6》人物介绍5

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坚定扛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使命,牢牢扎根南海深处,团结带领岛上群众开拓垦荒、兴建家园,推动七连屿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南海璀璨明珠。

迎难而上拓荒土。三沙市七连屿工委成立之初,工委的4名党员干部踏上七连屿,搭起简易临时板房,克服岛上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多台风的艰苦环境,开始拓荒征程,每年人均驻岛办公200天以上。岛上没有机械设备,七连屿工委一班人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与渔民们一起靠人力清理了岛上堆积几十年的海漂垃圾和成山的螺壳。炎热的天气加上缺水的条件,使得岛礁上鲜有树木,工委党员干部们购置植树材料,用渔船载着小树苗一株株运送到各岛屿,几年来累计种植各类苗木共计33万余株,在岛上留下片片绿荫。

树牢党旗保民生。岛上不通电,没有海水淡化设备,物资运送困难,渔民多年来过的是“黑灯瞎火、看天吃水”的日子。党工委一班人来回奔走,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15年初将发电机和海水淡化设备运上岛礁,并采取租赁渔船接送、岛礁上开垦种菜等措施,解决岛礁渔民人员物资运输和吃菜等实际问题。党工委历经4年为渔民建设了73套定居点保障房,改善渔民居住条件。为丰富渔民精神文化生活,党工委在岛礁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以党员为先锋的理论政策宣讲队、文化体育服务队等四只志愿服务队,开展解读政策、组织文体活动、维修家电、打扫岛礁等工作,让渔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强化管理护家园。党工委以党建引领率先实行“岛长制”,设立岛长及分岛长,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结合岛礁特色,工委举行“爱岛日”活动,设立海龟保护中心,党员带头在渔民中组建“岛礁巡护员”队伍,定期对各个岛礁进行巡视以及清理。在工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七连屿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观,海龟上岸产卵由2014年的52窝到2021年的近900窝,每年有近10万只海鸟飞来,曾经不毛之地的西沙洲告别了“海鸟不登岛”的历史,七连屿已变成绿树成荫、海水清澈见底、海龟海鸟繁洐生息、渔民居有定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岛礁。

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榜样6》人物介绍6

陈定昌,男,1937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原院士,2020年9月逝世。

他是“为国铸盾”的功勋,国家重大专项总师,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我国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反导及制导雷达技术专家,我国精准制导领域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防空体系研究和三代防空装备的实践者、拓新者和谋划者,带领团队先后突破第一代防空导弹面临的U2飞机干扰难题,完成第二代防空导弹制导系统和系统总体设计,攻克第三代防空导弹关键技术,主导我国反导体系能力建设,领导完成重大试验,为形成新时代制衡强敌的战略威慑能力做出历史性贡献,迫使美国改变国防战略,被业内誉为“新时代的两弹一星”。他坚守初心使命,常常一年200多天守在戈壁试验场,77岁高龄时仍亲自担任总师,主持完成重大反导试验,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倾心为国家培养人才,先后培养包括20余名国家重点型号总师、副总师以及一大批骨干,牵引和带动30余家单位相关专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化武器装备建设。

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某工程重大贡献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榜样6》人物介绍7

黄大发,男,1935年1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

他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他坚守初心使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无论是在村干部任上,还是离任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千方百计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村里缺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群众期盼什么,他就谋划推动什么。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组织了通电工程、通路工程,彻底改变了村民用电和出行问题。他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在黄大发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有机稻米、有机高粱,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养殖肉牛、生态猪、蜜蜂等,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底,该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

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

《榜样6》人物介绍8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她坚守贫困地区教育一线40余年,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从2002年起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于2008年8月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先后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该中学在她的带领下,连续11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她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课,每周开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合唱一支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电影、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活动。她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1997年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后,仍然坚守讲台,持续13年家访,行程11万余公里。自2001年起,她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当177名孤儿的“妈妈”。多年来,她将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热爱的教育事业。

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七一勋章”获得者。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

《榜样》专题节目的播出,集中展现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当下,有的青少年把年轻的资本当成挥霍的本钱。在学习上敷于表面,仅停留在完成作业的层面,不能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在工作上浮浮躁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迟到早退,工作期间玩游戏、逛淘宝、聊天。在生活上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更有甚者把学校里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回家里让父母帮忙洗。以上这些年轻人正是缺少对优秀榜样的学习和认知,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方向、失去力量,怎能挑起建设美丽强国的使命担当?《榜样》无疑是激励青年人奋进的“新教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这些“榜样”成为青年一代前进路上的引领者,助力青少年前行,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拓创新,大国工匠为“中国梦”提速,李万君的精神值得青年一代学习;扎根深山,为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支月英的品格值得青年一代继承;甘为带路人,让党员有个流动的家,苗振水的情怀值得青年一代敬仰……

“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我们的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让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中有了一面“镜子”,放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小康社会阶段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用榜样的力量为青年“护航”,让更多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工匠精神”干好岗位工作,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2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3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4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5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几乎瘫痪。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无论是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摔断三根。她没有

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吃饭、跑步、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础、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6

专题节目“榜样”今晚在央视频道播出,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透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了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都就应向榜样看齐,砥砺自身,做一名合格党员。

坚定信仰,始终心怀担当。寻找榜样的共性,我们能轻易地找到这个共同点:他们的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信仰,并且矢志不渝。唯有信仰,才能够让一个人蹈死不顾,这是他们人生的方向,也是他们的力量之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断强调,理想信念是根。我们学习榜样,要个性注意看到他们身上信仰的力量。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将其化为自身的一种力量,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夯实自己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坚定信仰,也要学会释放信仰的力量,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

增强本领,干出一番事业。担当体此刻行动上,不光要守好自身本分,坚守一个党员的底线,更要追求事业,为党为民开创一番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我们学习榜样,要学习他们的本领,他们成功的经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施展本领的路,并进一步增强专业潜力,增强自身本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他们拼搏于事业所展现的精神,诸如长征中红军体现的不怕苦、不怕死,无数党员在事业中永不言弃、咬牙苦干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同样是一份本领

看齐榜样,争做合格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是一个个标杆。这些生动的例子,既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也能给萎缩的人的敲一个警钟: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党员,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能够成为一个榜样。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份力量并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的,榜样的力量,激起了更多党员奋起,凸显出更多可贵光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榜样,就要向他们看齐,要透过学习实践,让自身成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生动诠释。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7

近日,《榜样》专题节目在全国上下火热播出,把当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彰显得淋漓尽致,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在媒体推动下,关于“榜样”的话题铺天盖地,榜样的力量瞬间“星”耀全国,“榜样”一词也成了一时热点。笔者认为,群众看的是台上的人物和故事,党员干部应该想到台下的行为和事迹,让榜样的一时“热”变成时时热。

庄子言,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榜样力量”光靠媒体宣传、会议动员、口头说教,普通群众可以感同身受吗?答案是否定的。党员干部要用行动说话,用事迹证明,常有“榜样包袱”,才能自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塑造典型榜样形象。

常有“榜样包袱”,就是要常观照。“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党员干部要多观照历史,注重汲取和运用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历史规律,正确借鉴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里度量自己的作为。

要和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的国神比干、以死相谏的伍子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朱德等等勤对照,常找差,把每一件群众事、国家事都办出“榜样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党员干部还要多观照群众。用好人民群众这座宝库,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素材库”。党员干部在做工作时,要集聚群众的智慧,学会群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既接地气又通天线的榜样型干部。

常有“榜样包袱”,就是要常作为。“行胜于言,表率胜于表态。”光说不做假把式,真正的榜样不是塑造出来的,更不是描绘出来,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的事例证明出来的。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党员干部抛头颅、洒热血,战死疆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而在危急关头,一句“共产党员留下”,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当今时代,党员干部时刻拥有“榜样包袱”,勤作为,善作为,在这个时代作出利民爱国之事,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有魅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榜样。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8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特别节目《榜样》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节目中,每一位在疫情期间进行救援的人,他们都是英雄,是国家的英雄,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民族要强大,需要有英雄;一个国家有前途,需要有榜样。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敢为的精神通过收看《榜样》,我深深体会到榜样的精神力量,坚定了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的决心,并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干事信念。我觉得我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要像榜样那样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树立宽广博爱的胸怀。坚持把党务工作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敷衍不应付,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修养,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切实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造福于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心系群众的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四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要像榜样一样用满腔热情,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任务。

五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修炼榜样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冠肺炎带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战争的背后是力量,是国家,是每一位榜样,是每一位英雄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他们为我们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9

有一种力量叫做榜样,它推动着我们向着精彩纷呈的人生不断奋进,它指导着我们向着熠熠生辉的目标不断拼搏,它引领着我们仰望星空和那璀璨的苍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总会有那么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催我们奋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来应对生活和工作给予我们的挑战,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铭记于心的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以往,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提高;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提高的力量,就有梦想在飞翔!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旅程,穿越时间、空间、穿越自我。每一段旅行都始于梦想,梦想成为活力丰富着生命。榜样让我们崇敬、学习、向往,指引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无所畏惧,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给我们以兢兢业业的力量;仲尼厄而作《春秋》,给我们以坚强不屈的力量;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给我们以坚忍不拔的力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给我们以坚持不懈的力量;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给我们以隐忍的力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给我们以全力以赴的力量;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给我们以不屈不挠的力量。

榜样在心中远航,力量在梦中回响。随着时代的提高,环境的改变,我们不仅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种植根于心底、一种可亲、可敬、可佩的楷模。榜样永不凋零褪色,榜样是人生旅途上的指示灯,榜样让我们满腔热血滚滚沸,在荣光与汗水中挥洒自我的才华,让自我卓尔不凡!榜样让我们尽情释放烧着的岁月活力。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0

大家是否认识一位扎根在边远山区的女教师张桂梅,她创办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在贫困地区的女孩子的读书梦想。她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还有什么传奇人物比62岁张桂梅更落魄吗?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了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回过头来,身处帝都的我们,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呢?我们拥有国家顶尖级别的教育条件,教育环境,教育背景,不像张桂梅老师面对那样恶劣的条件。在张桂梅老师身上,我们要传承的是身为教育工作者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如同“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做好祖国花朵的领路人;未来社会的领路人;甚至是祖国未来的领路人。人们大多称老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唯有加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对得起这份赞誉。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1

张桂梅,一位63岁的老人,头发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脸上刻尽了沧桑与疲惫,但是她的坚定却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她,为了让失学的女孩子重返课堂,几近乞讨的筹集资金,创办女子中学,只是为了改变“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她,为了给贫困的孩子交学费,毅然拿出自己仅有的200元生活费,甚至把妹妹寄给自己的路费悉数拿出。

她,为了挽救迷恋网络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着张桂梅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张老师一生无儿无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张桂梅老师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贫困和愚昧的传递,架起了知识和山区女孩的梦想桥梁,张老师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辛勤耕耘,爱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吗?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一遍一遍看着张老师的报道,不仅潸然泪下,仿佛有一束光射进我的心底,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当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神圣职责和使命。仰望星空,静静思考,这豪言壮语的背后不正是教学生活中平凡的细节汇聚而成吗?

伟大出自平凡,我应该像张桂梅老师一样,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才能担负教书育人的大任,才能不辜负踏上教师征程时立下的誓言。我应该向张

桂梅老师一样,始终保持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红梅傲骨,大爱无疆,我们应该承袭张桂梅老师的“红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师德大爱,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在教育路上奋勇前行!

《榜样6》个人观后感心得12

张桂梅在华坪中学任教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女孩在课堂上消失,在家访之后她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2001年张桂梅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为帮助一个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于是从2002开始她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募捐,然而社会往往是现实的,用了5年时间仅筹到了1万元。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7年作为党的17大代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名记者在她裤子的破洞上发现了她的愿望,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从此她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愿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资200万元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高中创办之后也不是一番风顺,条件艰苦,师资落后,多名老师因无法接受这个工作条件而辞职。剩下的老师在张桂梅的带领下,凭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信念才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任何伟大的事业背后的过程都是艰难的,张桂梅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么支撑张桂梅走了下来?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道:“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张桂梅回答:“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撑她坚持下来,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这一切。

使命是什么,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经常被提到的三个词汇,企业的使命就是你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个没有使命的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绝对不一样的。张桂梅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记荣辱,不记得失,真心诚意的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进而取得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国际形式波谲云诡,但所有的危机又都是机遇,从此时此刻起认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奋斗。

在疫情之下,我们的党和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执政能力,以极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唯一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珍惜当下的大好环境,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奋斗。张桂梅在采访中也提到:“我希望她们出来不需要感谢张桂梅,不需要感谢女子高中,我希望她们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就足够了”。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