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江南北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欣喜地捧过同学递给我的《大江南北》杂志,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篇,我再次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阅读着里面许许多多描写革命者事迹的文章,我突然觉得原本离我很远的战争一下子离我这么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大江南北心得体会范本8篇,供大家参考。
欣喜地捧过同学递给我的《大江南北》杂志,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篇,我再次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阅读着里面许许多多描写革命者事迹的文章,我突然觉得原本离我很远的战争一下子离我这么近。虽然我不能身临其境,但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战争年代的硝烟和革命着的伟大,
一口气读完了那篇《深巷路灯》,我不禁被故事的主人公赵秀娥深深打动。
“ 小方砖,青石板,小巷里,七道弯。深夜里,行路难。赵老太的家就在深巷拐角处,家的门口有一盏灯,黄色的,是那种暖心的黄。每天她坐在门口,看够了,等够了,起身回屋时,总不忘拉一下开关,为了路人黑夜照行。
或许,很少有人会知道她那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
19岁的赵秀娥嫁人了,但在新婚之夜,丈夫却被保长的手下抓去当“壮丁”,随即逃出参加了新四军。她悲痛欲绝,痴痴地等啊,盼啊,却最终等来了丈夫牺牲的消息。从此,她家门口白天不见人,夜里不见灯。在左邻右舍端茶送水、请医问药的精心照顾下,她慢慢走出了阴影。但她仍习惯于每天的期盼,当她意外发现拐角处行人因黑夜不慎跌倒留下的血迹时,那盏暖人的灯又亮了起来……
或许,没有人能明白,为何明知丈夫不可能死而复生,还要无止境地等下去。然而,当人们清点赵老太遗物的时候,都明白了,那盏灯是为后来人而亮的啊!
每当回想起深巷里的那盏灯,心中都有一种揪心的痛。在记忆深处,那盏灯让我更清晰地看清前方我要走的路。
感谢《大江南北》,它不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更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才有意义的。是啊,人生是短暂的:好比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即使它短暂得让我们叹息,只要我们心中永远装着他人,装着感恩,就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感谢《大江南北》教会我如何让生命开花结果,如何唱响生命凯歌!
《大江南北》作为一本红色期刊,我原本对它并不感冒,认为里面的内容必定充满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但通过翻看阅读后,却一下子被里面的革命故事深深地吸引,感动并震撼着,那就是其中的一篇《镇江杨门三烈》。
杨家有三烈:瑞年、青年、华年。杨瑞年姐弟共六人,出生在镇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们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杨瑞年是长女,杨青年是杨家的次女。
杨瑞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她在狱中勇敢地开展对敌斗争,恼羞成怒的特务们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杨瑞年中弹后依然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刽子手们惊恐万分,用机枪来回扫射,杨瑞年一次次被子弹击倒,却一次次挣扎着喊着口号再站起来,直到被第7颗子弹击中,年仅26岁的女英雄才像山一样轰然倒下。
1942年6月,上饶集中营秘密党支部决定组织暴动,逃出魔窟。而杨华年却因为疾病和棍伤的摧残,加上长途跋涉的疲劳,体力不支。他爬进一个山沟,第二天被搜山的宪兵发现。他赤手空拳跟宪兵搏斗,最后被刺数刀壮烈牺牲,年仅20岁。
杨瑞年、杨华年姐弟牺牲时,远在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杨青年正朝气蓬勃地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抗战胜利后,杨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又投入了反对国民党挑起内战斗争中,直到在解放战争中因公殉职。
他们的事迹使我深受触动,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坚定不移地信仰和拥护共产党。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如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份执着呢?当我们碰到一点不顺时,便会怀疑自己选择的信念是否正确。我想,我们需要学习杨门三烈坚贞不屈的精神,更要学习抗战时期,一群永不言败的共产党员的精神。
《大江南北》里面有段话是这样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9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团结带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所以我们要牢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社区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一是要当好政策宣传员,主动的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在拉家常的过程中给他们宣传一些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当好居民好帮手,帮助居民解决最关心的问题。基层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能力的过程,会面临着各种考验和挫折,重要的是能及时总结教训,转变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江南北》这本杂志让我受益匪浅。《大江南北》作为一本红色期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是一本富有内涵的史料性杂志。
读《大江南北》给了我一次亲近历史的机会,书中文章包含着对党史国史的重溯,对侵华战争的追溯,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对强国富民的自信。这份杂志,它所承载的史实,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是要我们把所受到的教育,转化为今天工作中不断前行的动力,督促我们在工作中争先创优。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服务好农村、农业、农民群众。农村是个大舞台,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我认为在农村工作中还是有所欠缺,需要不断努力,我个人认为要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转理念。用一颗平和而明亮的心立足并扎根农村。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各种娱乐和硬件设施比较简陋,再加上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转变,这都会对习惯的生活造成一定落差,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看待所面对的现实环境。在农村工作,会经常跟农民打交道,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我们和他们交流起来也会有一些代沟,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误解和委屈。作为一名村官,要学会压住心中的火气,磨掉学生时的稚气,打磨掉社会青年的怒气,下村上门做工作,去争取他们的认可、支持和理解,决不能凭意气用事,让问题扩大,矛盾激化。
二、端态度。老一代革命先辈说过“乐于付出是我们这代人的性格”,经历
过艰苦环境考验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党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性和及时性。作为村官,平时主要工作在村里,既要管村里的工作,又要忙村民的事,所以不会有人时刻管你,时刻督促你的工作,检查你的工作。这在1一定程度上会容易让人产生懈怠的心理,惟有继承好老一辈的优秀革命传统,珍惜当下,发愤图强,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鞭笞自己,“今日事、今日做”,每天把要做的事都记录下来,多动笔,少说话,多做事,时时刻刻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按照村两委会的分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积极要求进步,使自身素质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得到领导的满意,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抓落实。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干劲,踏石留印的稳定,狠抓落实,踏踏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农村工作,就是来为人民造福,不把群众放心里,愧为村干部。我们面对的是人民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就看群众是哭还是笑,要了解农民群众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建议,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对能办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办;对一时办不到的事,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去办。
通过几年农村基层锻炼,我已由一名年轻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基层工作者。相信有《大江南北》这样的杂志伴随我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的人生道路将会走得更远、更宽、更正!
在我们为民服务中心读书角,书架上总是摆着《中国老区建设》、《大江南北》、《铁军》、《江苏老区》等非常优秀的红色期刊。很早之前我简略的看过一两眼,哪怕每期的书刊都如期摆在那,对我也是毫无吸引力,我一直认为,这些书刊里面的内容要么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要么是一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对于这些一看就忘了的内容,我始终对其感冒不起来,认为纯粹在浪费时间。但我有次无意中翻阅了一本《大江南北》,却被他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他真的是一本富有内涵的史料性杂志,传承着中国的红色根脉。
读了《大江南北》,我感受到文章中对最新理论的快速传播,对新时事的分析盘点,对国家历史的重溯,对读者的警示教育,对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坚定,对富强民主的自信。在这份杂志中,它所传递的思想,让我们既了解历史进程,也让我们耳濡目染接受了教育。让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有足够的力量披荆斩棘,监督督促我们在工作中共创佳绩。作为一名政府基层人员,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跟紧时代的步伐并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觉悟,增强自己岗位协作能力,不要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为自己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在《大江南北》期刊中,有很多的版块,实事纵横、缅怀篇、征战纪事、老区风采、青少年绿洲、随感录等,但真正最吸引我的还要是扬我中华魂这个版块,这个版块,是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旨的,弘扬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自主自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通过一篇篇故事记录,他们净化、洗涤、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不断的壮大,能更好的适用新时代的脚步。每次阅读作者们写的文章,仿佛历史的洪钟就开始倒转,那些战火纷飞、充满热血的年代就这样隐约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当阅读时,都能让我从那个弥漫着灰暗却又充满希望、激情的年代,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满腔爱国之情。渐渐地,我想明白了,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他们为了我们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抛头颅,撒热血。在战场,他们流尽最后一滴血,赶走侵略者,让我们中华民族正真的站了起来!
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更好的给人民服务,要时刻了解群众的生活、工作。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盼望,解决他们的困难。面对群众的诉求,在跟他们谈心的过程中,我能从他们眼神中感受到那份的期盼,感受到他们的信任。我们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准是群众的满意程度,能够让群众提高幸福度,满足感,依靠和尊重人民群众,是党的工作方针,最终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们最喜闻乐见的!当我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深深感到自豪和满足,这份自豪和满足是我的工作给我带来的。
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一样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我们要坚定跟着党的步伐,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人民心心相印,与群众团结奋斗、同甘共苦,努力给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XX年7月,怀揣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梦想,我来到田庄村当了一名村官,在工作上铭记村官的责任,积极协助村“两委”管理村中事务,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为村里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在工作之余,我喜欢看《大江南北》,记得20XX年第5期《大江南北》刊登了在革命老区江苏江都有位大学生黄俊,大学毕业后,为了能给家乡农村多做点事,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不顾家人反对,放弃留在大城市享受丰厚待遇和舒适生活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在十年的村官路上,黄俊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畏惧,把两个贫困村打造成了名符其实的亿元小康村。黄俊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虽然我没有黄俊那样的成就,但我在基层的岗位上也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脚踏实地,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农村。虽出生在农村,但我对农村并不了解。而且在进入村官队伍之前,长时间的读书求学,使我已经完全脱离了生我养我的农村,对农业生产更是知之甚少;对农民,我依然停留在最浅薄,最表象的认识之上。入村工作后,从最初的抄抄写写,整理文书档案;与村主任走街串户,化解矛盾纠纷;跟着老干部宣传政策,访贫问寒;在每一个村民小组、农户家中,通过一件件日常琐碎小事,我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朴实和坚韧,农村工作的繁杂而细微,基层干部的辛酸与苦乐。在房屋征收、土地征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缴、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我逐渐了解了农村,融入了农村,完成了从大学生村官到“村民”一份子的转变。
二、稳妥处事,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工作后,我慢慢的发现,我自身的阅历和农村的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农村,我们仅凭自己的朝气和浅薄的知识积累,不足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作为“两委”班子的一员,上要落实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下要推动产业发展、基础改善、群众致富,这不是一腔热情可以换来的。对初出校门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但看着村干部无怨无悔的点滴生活,我逐渐摒弃了到村任职作为“前站”职业的想法,明白了有些问题,村民们与我认识不一致但我们需要转换观念理解他们。凡事要做好在最底层吃苦的精神准备,遇事要认真思考群众的意见,一心一意做好眼前工作,这不仅使我对事情看得更清、识得更真,更使我在处理问题上头脑清醒,规避错误,少走了很多弯路。
三、调整思路,在实践锻炼中实现成长。实践出真知,在老百姓眼中,你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在你的手中成为现实,这就是群众最简单、最现实的看法,这就是我对农村、农民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既然,我们不可能强迫改变村民由来已久的生活方式、处事办法,延续多年的传统习俗,为什么不能积极主动的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融入中寻求突破。在交流中推动发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群众,认真地思考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不遗余力地为每一位群众“出一个点子,想一个办法,找一种心理慰藉”。在每一项琐事中,主动调整思路,进组入户,宣传政策;在每天工作中,主动向老干部学习农村工作要点,了解群众最关心的事项,以最诚恳、最踏实的态度和行动让群众感受到了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分工组里每一位村民家中的情况都掌握的一清二楚,困难家庭、失独家庭、留守老人儿童家庭等弱势群体也时刻不忘,特别关注。
回顾近十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对我个人而言,有着道不尽的感受和言语。我始终坚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小小的村官一样可以发光发亮,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最美的色彩。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沉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折不断的翅膀。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深切感受到当代青年对于文化这一名词的理解,已经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种追求新奇、倡导时尚的全新理念。本人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接触了《大江南北》这本杂志。它继承传统,富于创新,更可贵的是讲真话,讲实话,可谓是当代杂志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要积极相应党委号召,脚踏实地,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真心实意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需要强固根基。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当一名合格的村官,需要不断学习,真正下基层与老百姓打交道。农村是一张纸,需要我们涂上色彩。我们要到家入户,多向老百姓学习,多问,多思,多看。必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重,不断摸索农村特点,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大江南北》这本杂志中,我认识了许多名人。有以身作则、平易近人的刘少奇,有一代军神刘伯承,还有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陈毅,可亲可敬的夏光同志等等。还了解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篇《位卑未敢忘忧国》。
本文记载的事中共党员农民李有生花费了40多年的心血手机、整理了20XX0多张反映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梁徐中心义建设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弄俗了170年间中国不平凡的岁月。40多年的岁月,李有生持之以恒,痴心不改,克服重重险阻,不言放弃,才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工程,值得世人敬佩,学习。
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试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拿给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我想从今往后我要学习李有生这种持之以恒,不危险阻的精神,认真学习,报答父母、老师、社会!
《大江南北》作为一本非常优秀红色期刊,很早很早之前我就看到过,当时却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从我眼前飘过,哪怕到镇老促会给我们订阅《大江南北》这本杂志,我依旧还是对他提不起半点兴趣,根本不感冒,内心总是认为里面的内容要么是充满了枯燥无味、读起来都非常头疼的、一读就忘记的理论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小故事,那些道理我基本上也都知道。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翻看阅读,却颠覆了我以往对它的印象,不在厌烦它,反而被他深深的吸引了下去。
书中文章包含着对最新理论的传播解读,对现代时事的介绍分析,对党史国史的重溯,对侵华战争的追溯,对阅读者的警示教育,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对强国富民的自信。这份杂志,它所承载的使命,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理论,了解历史,更是要我们把所受到的教育,转化为今天工作中不断前行的动力,督促我们在工作中争先创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形势的步伐前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有崇高的理想,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本《大江南北》期刊中,我喜欢很多版块,比如:人物,征战纪事、警钟、青少年绿洲等等,但是让我翻阅最多的,现在拿到手时第一个阅读的版块是缅怀篇,通过这个版块,我知道了非常多的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有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有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并不需要我们去深究,因为它们都是革命烈士后人们记录下来的。这些故事中一次次、深深的洗涤着、净化着、滋养着我那弱小的心灵,让我的内心不断的丰富、不断地成长、不断的强大,让我有能力更好的去适应着新时代的要求。每次阅读,我都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充满热血的年代,那个笼罩着一层灰暗却又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年代,每一次阅读,都让我感慨万分,感慨革命先烈们那勇往直前、大无畏精神,感慨他们的充满理想、满腔爱国的情怀,感慨他们舍身忘己、一心为民的无私奉献。渐渐地,我想明白了,我释然了,我知道,他们之所以如此的强大,那是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念,那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一种鼓励着他们舍身忘己,抛头颅洒热血投身革命事业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一种支撑他们克服无数困难,不畏强敌,只为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力量,一种救国救民于水生火热中的力量,一种支撑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最终强起来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它的力量如此强大,支撑着一个民族在被打倒的时候继续站起来,团结一心反抗侵略者,不屈不饶地进行坚决的抵抗,最终获得民族解放。它的力量如此强大,它可以鼓励一个民族,勤奋努力,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国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可我们的理想信念到哪里去了? 作为80后的我们,喜欢欧美电影,喜欢韩国肥照剧,喜欢追星,喜欢网络小说,喜欢日本动漫,喜欢做个低头族,甚至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不法自拔,尽管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可我们却觉得十分的空虚,无比的迷茫,我们不知道追求目标在哪里,我们生活的方向在何处。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青年干部,和基层群众打交道,为基层群众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生活中也开始接触到了一段段不一样的感动。
从年终检查时的加班加点,到人代会召开前大家的齐心协力,每时每刻,我都能感受到同事们的认真负责,辛勤付出,他们都毫无怨言。有时候,在老百姓也会到我们办公室坐坐,每当他们拉着我说说家常,向我咨询相关政策,寻求帮助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眼神中的信赖和期盼,感受到他们的可爱和淳朴,当我能够帮助他们是,我深深感到自豪和满足,这份自豪和满足是我的工作给我带来的。
今年,我参加了项目区的清障工作,开始了又一段辛苦的征程,清障工作没有规定的朝九晚五,没有规定的节假日,随叫随到,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用的都是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白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晚上到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一直连轴转,没有休息的时间,真真做到了5+2,白加黑,实在没有完成的工作都主动带到家中完成。但是,我周围的同志们都没有一句抱怨,相反,每个人都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并熟练掌握,不厌其烦的和老百姓讲解,哪怕一遍又一遍,一趟有一趟的到农户家中做工作。在这过程中,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正是这股信念的力量支撑着我们没有退缩,哪怕我们的付出跟回报不成正比,哪怕收到群众不理解,哪怕自己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这股信念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工作的主动性,看到了什么叫负责任,什么叫敬业,看到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
是的,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物质也越来越富裕,我们生活环境的也越来越好,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我们心中都应该有信念, 就我而言,我的信念就是爱岗敬业,认真工作,努力为群众服务,用自己的力量为加快建设北部产城融合集聚区发挥一份自己的力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