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语文心得集锦6篇(精选文档)

语文心得集锦6篇(精选文档)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26 12:19:02

语文心得第1篇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心得集锦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心得集锦6篇

语文心得 第1篇

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读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就明晓了。那肯定也是咱们语文老师汗颜心痛的语文课。文章是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学生自然喜欢。那学生为何轻视语文课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按部就班、支离破碎的课文解读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再看看名师的课堂,再回想自己X些师生群情激昂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喜欢语文课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课堂。那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课堂的绾合,用浑然精彩的课堂把学生们紧紧绾合在你的课堂里。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否绾合、怎样绾合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学习听课以及上课的经验尝试着梳理一二。

一、重绾合是初中生对语文课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你问小学生你将来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远大志向;
你问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明确的目标。惟有初中生,当你问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觉得说得太大可笑了;
说得具体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考虑过。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时,责任心、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多还是喜欢谁就学谁的课,喜欢这节课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欢他们会游离在课堂之外。特别对于看似谁都能听得懂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仅是按部就班学习课文或者一块一块地肢解课文,破坏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没能上出超越他们理解的新颖内容,都不足以吸引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重视语文课堂的绾合是初中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设计的内容及课堂的呈现要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心。

二、重绾合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

重绾合也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多达十项。在总的教学建议中,它也列举了六大建议。在课程理念中它也强调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语文素养确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样策略为每位语文老师发展教学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产生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可以使得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张力,因此自觉自主地绾合好每一节语文课就成了语文学科本身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必然需求。

三、巧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绾合的基石

教母语的语文老师拥有可以自由绾合教学内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设计教学预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特别重要。教学预案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种是线性结构。两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一般优秀的设计倒多是两者的紧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设计上看到的可能是“导入”“整体感知”“具体品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几个板块,但是,好的设计一定是有一条线贯穿了所有板块的,而决不会让每个板块是断裂开来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余映潮也经常采用板块结构来上课,但是他设计的板块看似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几个板块之间还是形成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的。比如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用“三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
二读细细品味了精彩段落;
三读就是课后作业的背诵)串起了从导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巩固的几大板块。

那么常态课中,采用那种形式较好呢?可能采用板块结构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觉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费尽心思怎么去设计过渡绾合的问题及语言,用“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就可以顺利上完一节课。但也正是因为此,语文课往往上得波澜不惊,味同嚼蜡。因此,越是平时的常态课,笔者认为越应该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虽然设计时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备课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但是一旦你设计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学预案,那么当你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的感觉和你上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会抵消掉你课前备课时所有的辛劳。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满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树》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钧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是一篇难度颇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为文本鉴赏的主干,探究老树的命运,引发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找到了这一句,全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师为学生寻找了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由于有这条线的串联,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最终顺利完成整个预设。师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节课,学生是系着线的风筝,高飞于蓝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系着牛绳的耕牛,听所谓的答案,默默记笔记。再说,新课程的实施,试卷上很少是书上直接学过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丝毫没有帮助。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在设计时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语言品析的环节里,于是我从“峡”字形入手设计:“‘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所以要写三峡风光,当然要从三峡的哪两个方面入手来描写?”“在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山的什么呢?”“那么你喜欢三峡水的什么呢?”在字形的引领下,层层追问,在学生找说的同时融进字词的疏通和美文的诵读,一气呵成,学生也感觉酣畅淋漓。《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较生动形象,因为描绘了落日的幻觉,后几段文字是揭示幻觉的原因。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时构思了“艺术让我们沉醉,科学让我们清醒”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品味了说明文中描写的精妙及这类事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整节课,由于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行文顺序,达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实,就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艺术品,所以几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设计的那个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写的那句话或者引人深思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乱子了”的关键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纳”字等等。还有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时就发现,被名师演绎过的经典文章莫不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名师特别注重教学预案的精妙浑然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控制活动,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课前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思维规律的精心预设才可以实现课堂上的定势控制。老师的设计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才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时刻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于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功能。

四、妙语言是绾合成为常态的教育智慧

老师要能像盐一样融入孩子的身体里,学生才能和你在课堂里产生紧密的连接,形成有效的互动,达成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前精妙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现场,最浑然一体的绾合还特别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课堂调控的课堂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巧妙的提问语言和衔接过渡的语言。

提问语言很忌讳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等很直白的话,似乎把一节课变成了练习讲评课。除掉课文的主问题是自己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之外,课文的追问问题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会随着课堂的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巧妙巧妙的衔接语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迹地把问题引向纵深。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余映潮的《济南的冬天》中当余老师感觉到学生的表述还没有到位时,不是说“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吗?”“只有这一点理解吗?”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导方式,他总是悠悠地说:“对,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用这种方式来重新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严强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当发现学生结合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分析性格陷入瓶颈时,严老师用“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吗”引导学生轻松地解读到了王熙凤华贵美丽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的今天,衔接点评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在改变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的情况的同时,有些评价又走入了虚假的误区。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当你说这些时语调很平淡,没有惊喜的眼神和语气时,初中学生决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表扬而激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投入度的。其实只要你老师是真诚,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点评,而只要在逐渐推进的教学流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点评并引领深入就可以了。嘉兴名师姚培红老师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姚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点评,但丝毫都没有哗众取宠的生硬之嫌,就是因为姚老师都在解读质量的本身上进行点评,说出了学生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片断练习时,有一个学生开头那句话是用记叙文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自己喜爱的花瓶。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在肯定她说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时,校正了开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没有练习过说明文写作的前提下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有了最及时地对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当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说本文写得有些杂乱时,钱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来讨论。由于学生都知道鲁迅的文章肯定不会乱写的,当站起来说时“我……我想鲁迅写文章是不会乱来的”的无效答案自然出现。但是,钱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读懂。当发现目的没有达到时,钱老师的处理非常高明,他继续笑着把问题引向了深入:“当然,鲁迅如果乱写的话,那就不是鲁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学生了。但不能把这个作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来说明。”在钱老师不动声色而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慢慢走进了文本。

语文心得 第2篇

这个学期上了大学语文这么课,我很开心,从高中开始,我就很喜欢大学语文这门课,如果要我说对自己的哪科最满意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倒不是因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于培养了我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还有,每当学其他课程累了,我总喜欢去看看、读读有关语文方面的书,陶冶情操,增强学习的乐趣,缓解学习的疲劳。可以说,语文在我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对语言方面的课程有一种偏爱,尤其喜欢大学语文。唐诗、宋词将文字的种种不同风格的优美都演绎到了极致,而小说、散文、杂文又别有一种令人心动的风采,因此,我对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写作有一种莫大的兴趣。说起来,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也曾是我的强项之一。学习语文关键在于兴趣。但有一个阶段,每次看到语文习题,总是觉得十分烦躁,觉得很没意思,很枯燥。而对于作文,我则更有一种近似痛恨的感觉可能我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的确是看到作文心里就很不舒服。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我感觉到了语文的美,写作的快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低落的问题。不仅认真学习大学语文,还去找来有大学语文诗词的唐诗、词选,每天读上一两首,让自己重新燃起对语言文字之美的热爱,平时多看看一些文学杂志和小说,还把文中一些写得好的片段、语句摘抄甚至是背下来。名言警句当然也不能放松,每天都要背上几条。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开辟一个小小的专栏,写上一句自己喜欢的佳言妙句,一天一换,还经常复习、咀嚼。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为了弥补基础知识太过薄弱的不足,我认真学习、反复练习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我找来一本词典,备在手头,用于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每天读里面的诗词。还每天朗读一篇好的文章,课本中的议论文、散文都可;
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再轻易放过,而是将其查个水落石出;
对语文基础知识每天都背个十来条;
坚持这样做三个月后,我发觉,我越来越喜欢大学语文了,它不仅让我增强了文学修养,还增养了耐心、细心、意志力等品质,我深深的感谢大学语文给我带来的快乐、成就感。

我非常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虽然我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学生,可这阻止不了我热爱文学,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非典型的工科男,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学习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做在电脑前度过的,那样的学习生活有些许的单调和说不出的无奈。我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是大学语文完成了我的这个愿望,小说当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不同世界不同人物的精彩。还有大学语文对我关于美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没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文字是那么的有质感,又道出了人生的许多道理,我爱语文,我爱文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小说作者是海岩,我读过他大部分的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五星酒店》《河流如血》,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学校图书馆里没有《玉观音》《死不瞑目》。在这些书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当初看完这本小说,被里面的爱所感动,写了一篇QQ日志。我喜欢海岩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希望。

学习大学语文的这些日子里,很充实,有动力,全身充满朝气,整个人都变得积极向上了。学习大学语文既带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习变得充实而快乐。

语文心得 第3篇

语文这个词大家都很清楚,语文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说话需要语文,所以说语文很重要。

学习语文要注意。理解,背诵,还有更重要的是阅读。

语文理解是学习语文必要的途径,读语文课文,读一些名著,要细心领会其中的含义。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这样对自己的思想,也是领导。我最喜欢读的是鲁迅的文章,我从他的文章中就体会到了鲁迅是一个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人。

语文背诵 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体现。在学习语文课文中就有文言文,诗歌要背诵。每当我在某些书藉上看到了一些名言,我有时会摘抄下来,有时名言短我就背掉了。语文背诵可以让自己在写作,说话的时候让别人感到这个人很有知识,并且一些名人名言,都是那些名人的亲身体会,得出的精华。多记一些名言可以让人多懂得一些大道理

课外阅读时每一个人有知识的人的必须品。课外阅读充实一个人的精神,有的人看书会连饭都忘了吃。他们感到看书是他们的生命。如果把她《他)们比作电器那么书就是电,没有了书,他们就运行不了了。所以说要多读书,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更多资多彩。

语文那些事就是,理解,背诵,课外阅读。

语文心得 第4篇

我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行交流心得,感觉特别的欣慰,在此只略谈一点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希望给我老师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们学校的中考语文复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提高效率。

我们充分地利用课堂的45分钟,尽量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复习计划,大到每个学期的复习任务,小到每一单元要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复习的有序进行。

二、打破常规的复习策略,力求简单高效。

一般情况下语文中考总复习都要在三轮以上,大多数都是先回归课本,进行基础复习。但是受时间和学生基础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两轮的总复习,权衡利弊不得不放弃课本的复习,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复习任务,我对不同知识模块复习的先后顺序也进行了细微的调整。

(一)积累运用部分。

1、书写:

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主要在作业和答卷上严格要求,设置卷面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达到能够规范、工整、美观的标准。

2、字词复习:

按册复习,对于字词的音、形、义的识记和理解。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主要是指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主要利用寒假由学生自主完成。

3、古诗文积累: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记忆混淆,张冠李戴;
默写时胡乱填写;
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等现象,因此我们在九年级上学期对六册课本中的重点作家作品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重点理解体现古诗词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含有哲理的句子,颇具文采的句子。

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当然,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老师要归纳出重点句,重点掌握),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该题即不得分)。要求学生时刻牢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在古诗词积累运用这块,采用了多种积累方法,可按照季节分类,按照抒发的感情分类,按作者分类,按朝代分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中考题以及中考考点。

古诗文积累我们贯穿教学始终,直至中考,每节课回顾一到两首,并且每天印发两页精选的中考默写典型题,这样学生循环记忆,就比较扎实了。

3、关于语言运用的复习,主要通过专题训练来落实:

①病句修改的训练:

针对常见的病句类型进行训练,因为辨析和修改病句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而我们学生的语法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复习中主要提醒学生注意病句修改中八种常见的题型,即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
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注意句中的介词;
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
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在复习中将讲练相结合,每讲一个病句类型都搭配相应病句加以巩固,最后再做综合训练,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②新闻概括题,此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辩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一般题型有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新闻导语等,在文字组织方面往往附加“限字表达”要求。我们训练时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检索要素概括法。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找出新闻中时间、地点、人事等要素,有助于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概括出所需答案。

二是提取中心加工法。提取能反映新闻主旨的中心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新闻材料语境,进行适当加工,组织出答案,力求精而准。

③名著导读:

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小,实事求是的说,学生很少能阅读到课标中规定的名著篇目,而名著又是中考中必考的一个内容,为此我们以每册书后面的导读内容为重点,分步进行训练。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每一篇名著的大概内容和相关的情节,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几部经典作品,务必使学生能够了解作品中人物的主要事迹和性格,对名著的整体、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故事情节有自己的正确的评价。并且通过做两三年以内的中考试题来加以巩固。

语文心得 第5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是主体 关爱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
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多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们的语文功底是不错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李XX,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XX,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 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王XX是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能少做作业但不能不交.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语文心得 第6篇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习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新课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

(1)默读和“速读”习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

(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
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

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六、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 “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目前七年级上册(原初一第一册)课本有30篇课文和6个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单元,尽管有15篇略读课文,但还要加上自读篇目。如果再沿袭原有教学方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 “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