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心得体会1500字5篇法治思想心得体会1500字 学习法治思想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思想心得体会15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第 22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要加大力度提升全民法律普及的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
身为基层干部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要在全国上下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大环境,法治不但要有“广度”“深度”“力度’”硬度”还更应有“温度”,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文章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用权理政、修身律己,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只有心中有纪法、知敬畏,才能手中有办法、有分寸,办事有章法、知轻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我们基层干部要手中有方法,有能力去办实事,解难题。要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倾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深入基层一线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协调关系,帮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各种争端。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锻造业务过硬、执法从严的执法工作队伍。要牢固树立组织意识、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遵纪守法、懂规守矩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到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基层党委政府应当好依法治国顶层设计的“筑基队”,筑牢依法治国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善用活用立法、普法、守法“法治理念”,为基层治理“赋能”。
凝聚立法“向心力”,为基层治理赋有法可依“势能”。“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基层作为国家依法治理的薄弱区和边缘区,基层党委政府当用好法律这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立法为公,执法为民。一方面要保持法律的严肃。严格施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硬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制度条例,让群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把握法律的温度。在实际基层治理中,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柔性”的、“感性”的,所以必须结合“软法”与“硬法”,创新“德治”与“法治”,既讲法律准则,又讲道德原则;既有法律的“硬度”,又有法律的“温度”。
加强普法“牵引力”,为基层治理赋有法必依“动能”。“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必须坚持基层法治建设。一方面加强普法力度,让法律深入人心。坚持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法典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法典宣传,各级干部应当带头学习法律、培
育法治思维,深入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律真正走进基层、贴近基层。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层依法治理人才队伍,培养尊崇法治、联系群众、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基层依法治理人才队伍,让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乡土化法治建设骨干为群众送上“信任之法”,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让法治阳光普照每个家庭。
纵横用法“合力”,为基层治理赋执法必严“机械能”。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一方面要带头培养法治理念,用身体力行践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标准,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保持对权力的一颗警醒之心,不将手中的权力视为“万灵药”,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让法律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另一方面要推动依法治理向纵深发展,加强学法用法建设,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群众“信法”不“信访”、“找法”不“找事”。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基层党委政府要坚持法治理念、培养基层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心中常怀法纪敬畏、头上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实实在在为民服务,踏踏实实干事创业。
【篇三】
11 月 16 日至 17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向全党全国提出了新的法治要求。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要带好“法律明白人”,干好“法治带头人”,找好“法律服务人”,多“人”努力,在基层大地上绘制好法治“图卷”。
带好“法律明白人”,为基层法治“图卷”描好线。由于基层生活简单纯朴,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甚至认为法治是对传统习惯的约束,这就导致基层部分人不懂法,更不会用法,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会维权。因此,基层法治建设要从转变群众传统的传统思维和落后观念做起,有计划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村内法律“大讲堂”,拍摄普法“小电影”,搭建乡村法律“戏台子”,开展法律知识“小竞赛”,用好“宣传栏”和“大喇叭”,从日常生活中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引导群众养成自觉遵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干好“法治带头人”,为基层法治“图卷”上好色。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扛好法治的“红旗”,用好法治的“利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以后的工作方向和具体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法治的全过程。要将法治教育培训纳入基层干部的培训内容中,有
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日常学法普法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群众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法治带头人”,让法治的“红旗”在每个偏远乡村高高飘扬。
找好“法律服务人”,为基层法治“图卷”添色彩。“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要把法的重要性在乡村广泛宣传普及,为每个乡村找好法律服务人,打造“一人对一村”的服务式对接平台,努力满足村民各类法律服务需求,让基层群众获得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让法治理念和法治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吹进老百姓的心坎儿里。要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律师志愿者及时帮助基层群众化解法律难题,解答法律疑问,化解村民矛盾纠纷,让群众想说“理”,会说“理”,有人说“理”,让乡村扬起法治的风帆。
【篇四】
自 2020 年 11 月 30 日起,全国各地各部门以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活动。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会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切实推动宪法实施。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始终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完全可以有机统一起来。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是要否定和放弃党的领导,而是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始终坚持党自身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既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管党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确立的一项重大原则。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
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加强针对青少年的宪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宪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宪法教育与研学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探索建立宪法与法治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让宪法实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是立国之根基、富国之圭臬、强国之重器,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领会思想内涵,理解
精髓要义,把握精神实质,推动宪法全面实施,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篇五】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
目 录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检察理论研究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4从党的百年法治建设历程中汲取智慧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模范践行者 ......................................................... 21从四个层面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 ............................. 23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深化高质量司法新实践定向领航 .................................................................................. 28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探索彰显特色的依法治县路径 .. 32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现代化法院建设 ................... 36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服务法院创新发展 ...... 42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努力发展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 .................................................................................. 45领悟思想伟力续写“两大奇迹”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法治建设 ...................................................................... 48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推进法治建设生动实践 ...................................................................................... 50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 平.......................................................................................... 54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城市.......................................................................................... 58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 6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推进全市法治政府建设 .................................................................................. 64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法治体系 ...... 69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74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77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 80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意义 ............................................. 84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高水平法治城市贡献公安力量 .............................................................................. 90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提升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94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 96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城市 .... 100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高素质检察铁军 ................ 103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奋力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108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检察理论研究
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事关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和深化检察理论研究,研究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果不断丰富、力量不断壮大,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持。这两年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发展、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最高检 2019 年 8月专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检察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基本要求、研究重点等方向性问题,为检察理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司法检察工作的新要求,着力加强内设机构改革、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内在规律研究,深化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网络犯罪、企业合规等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前瞻性强、指导性好的优秀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三是围绕司法检察实践所需,
针对性搭建研究平台,建立网络犯罪研究中心、司法案例研究
院,推动检察学研究会在原设基础理论、刑事执行检察、未成年人检察 3 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新设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和案件管理 5 个专业委员会,打造了一批新型检察智库;四是充分借助外脑,与 22 家法学院校、研究机构共建检察研究基地,建立与知名法学期刊经常性联络机制,完善法学专家到检察机关挂职交流机制,积极主动为深化司法检察研究提供数据、案例支持,形成了检察理论建设的内外合力;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为立法、执法、司法,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支持。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检察官群体、从事检察理论研究人员胸怀使命、辛勤工作、笔耕不辍的结果,与法学界携手、助推、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广大专家学者始终高度关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检察工作,积极参与、促进、带动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把火热的检察实践、检察改革和鲜活的检察案例作为推动理论创新、繁荣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深化研究、分析论证、总结提炼,源源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司法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对照以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检察理论研究总体还是
跟不上,理论供给与实践需求不适应,理论研究工作发展不平
衡。做好新发展阶段的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根本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持续深化、更新理念,锚定正确研究方向,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切实找准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更加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引领与时代同步蓬勃发展的检察实践。
一、检察工作身处“变局”之中,检察理论研究必须跟上、适应进而走向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前,中国大发展与世界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正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时,又逢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法治保障的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趋多元多样的需求,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好不好”的问题更鲜明、更突出摆在我们面前。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势、环境、任务、要求的变化,使得检察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论上的支持,以引领、助力检察人准确识变、科学
应变、主动求变。越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越要在理论上 作出回答。实践中的彷徨、困惑,无不与理论建设跟不上有关。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富有远见地提出建议,希望我们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研究。尽管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还没有普遍重视起来。必须看到,近些年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司法检察工作快速发展,步幅更大、影响深远。相应的理论总结、阐释、研究远未跟上!比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适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适用与效果评价、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等,努力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针对网络犯罪持续攀升,最高检专设惩治网络犯罪指导组,促进网络综合治理;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位一体综合司法保护试点;依法有序推进企业合规试点,促进“严管”制度化,不让“厚爱”被滥用;改版检察指导性案例,既指导办案又向社会释法;推行“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完善业绩考评机制,促进监督办案求极致,等等。所有这些,作为检察新实践、新举措,社会广泛认同、效果良好。
怎样理解这些工作创新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应运而生”?
怎样做到持续、深化发展?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去总结、阐释、论证。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根本还是认识问题、观念
问题,没有认清检察理论研究肩负的责任,没有认清理论滞后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脱节,是更深层、更实质的“跟不上”“不适应”!问题表现在面上,根子在思想、头脑里。一定要正视问题所在、认清责任所在,关键就在“关键少数”!“关键少数”的认识跟不上,因此组织、推动理论研究工作跟不上。不仅是最高检、省级院,也包括基层院。哪一级院甚至哪一个院没有研究人才?有无脱颖而出的环境而已!鼓励出人才、出成果的政策还待完善、落实。“意见”强调,“要鼓励研究能力强的同志积极参加年会、培训、申报课题和案例分析研讨。对于高层次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可以采取推荐研修、支持在检察学研究会任职、参加科研成果评奖等方式,为其提供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中,要把是否有研究能力作为选任领导干部、遴选检察官、择优晋升检察官等级的重要参考,把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作为衡量检察人员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要求在落实中还有许多不足,“营造更好的检察理论研究氛围”还远远不够!各级检察院领导都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增强深化检察理论建设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组织广大检察人与专家学者们携手,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检察理论研究,进而引导检察实践产出更优
法治产品、检察产品,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供更有力服务、保障。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检察理论研究的根本指引。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让检察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行、发展!
(一)深刻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理论上深刻领悟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怎样更好地捍卫党的领导。有的同志研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检察制度,动辄以西方法律、司法制度为坐标。对此,我们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判断,进而形成坚定的自信!我们抓检察理论建设,首先必须把握根本、认清本质,坚定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检察理论研究,始终自觉围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认识、研究、解决重大检察理论和实践
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的检察理论体系。对鼓吹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和言论,要敏于辨识其本质、要害所在,旗帜鲜明抵制、有力有效批驳,坚决维护理论研究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深刻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检察为人民,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检察工作包括检察理论研究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检察工作的需求,就是检察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动力源。比如,杭州“取快递女士被造谣出轨案”。网络时代侮辱诽谤的危害、对名誉权的保护能和几封信、小字报、口口相传的过去一样吗?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老百姓维权门槛那么高、违法犯罪成本那么低,人民群众何以感受公平正义?我们推动自诉转公诉,不少法学专家撰文予以理论上的阐释,这就是对检察工作直接、强有力的支持, 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司法的促进!检察人更应该自觉、深入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研究!经此一案,产生一批理论成果,今后再遇到类似案件,依法公诉不就顺理成章了吗?再比如,我们将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当事人的实际感受纳入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仅
仅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吗?根本是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
司法公正的更高要求!
“案-件比”的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已经有不少,学理、法理研究还要跟上,深入阐释“案-件比”的政治、社会、法治意义。
(三)深刻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检察理论研究也要强化系统观念,跳出检察研究检察。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在国家治理大格局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 检察工作、检察制度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践行中还有哪些差距、怎样跟上、进而引领?等等。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事关人民权益。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小案”,越能让老百姓体会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越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越关涉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要深入研 究检察监督办案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关系,从理论上探析、深化办案与民生...
目 录 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 检察理论研究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2.
訚柏:从党的百年法治建设历程中汲取智慧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 模范践行者 10 3.
郝树龙:
从四个层面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 11 4.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花玉军:
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深化高质量司法新实践定向领航 14 5.
沛县县委书记吴昊: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探索彰显特色的依法治县“沛县路径” 16 6.
盱眙县人民法院院长孙宪腾: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现代化法院建设 18 7.
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李欣冬: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服务法院创新发展和法治四平建设 21 8.
黑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张安顺: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黑龙江 23 9.
胡罡: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25 10.
伊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聚焦林区大转型大改革履职尽责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伊春落地生根 28 11.
李宏亚:领悟思想伟力续写“两大奇迹”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 推动法治青海建设 30
12.
鼓楼区委书记罗德清: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推进法治鼓楼建设生动实践 31 13.
徐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王子华: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 33 14.
齐齐哈尔市委政法委书记郭晓锋: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鹤城 35 15.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石时态: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 37 16.
马鞍山市市长袁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推进全市法治政府建设 39 17.
海南省委政法委宋雪峰陈永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法治体系 42 18.
马鞍山市委政法委书记杨善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马鞍山 45 19.
哈尔滨市检察院检察长王金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 宪法推动新时代哈尔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48 20.
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
为哈尔滨加快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和法治 50 21.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继明:
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52 22.
宁德市委党校林瑛: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54 23.
滁州市委党校丁德恒: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意义 56 24.
徐州市公安局局长王巧全:
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高水平法治徐州贡献公安力量 59
25.
张黄元:
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提升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61 26.
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
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开创法治新沂建设新局面 62 27.
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党支部文磊: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64 28.
哈尔滨市委政法委书记梁野: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哈尔滨” 66 29.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国: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高素质检察铁军 68 30.
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奋力开创法治云龙建设新局面 71 31.
周欣宇: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 73 32.
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开创全面依法治市新局面 78 33.
徐州市税务局局长徐向东: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税务实践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税新局面 81 34.
河海大学王世泰兰州大学王寅:
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谱写新时代法治建设新篇章 83 35.
王顺生:
增强“七种能力”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86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检察理论研究 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事关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和深化检察理论研究,研究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果不断丰富、力量不断壮大,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持。这两年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发展、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最高检2019年8月专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检察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基本要求、研究重点等方向性问题,为检察理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司法检察工作的新要求,着力加强内设机构改革、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内在规律研究,深化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网络犯罪、企业合规等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前瞻性强、指导性好的优秀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三是围绕司法检察实践所需,针对性搭建研究平台,建立网络犯罪研究中心、司法案例研究院,推动检察学研究会在原设基础理论、刑事执行检察、未成年人检察3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新设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和案件管理5个专业委员会,打造了一批新型检察智库;四是充分借助外脑,与22家法学院校、研究机构共建检察研究基地,建立与知名法学期刊经常性联络机制,完善法学专家到检察机关挂职交流机制,积极主动为深化司法检察研究提供数据、案例支持,形成了检察理论建设的内外合力;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为立法、执法、司法,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支持。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是检察官群体、从事检察理论研究人员胸怀使命、辛勤工作、笔耕不辍的结果, 与法学界携手、助推、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广大专家学者始终高度关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检察工作,积极参与、促进、带动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把火热的检察实践、检察改革和鲜活的检察案例作为推动理论创新、繁荣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深化研究、分析论证、总结提炼,源源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司法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对照以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检察理论研究总体还是跟不上,理论供给与实践需求不适应,理论研究工作发展不平衡。做好新发展阶段的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根本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持续深化、更新理念,锚定正确研究方向,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切实找准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更加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引领与时代同步蓬勃发展的检察实践。
一、检察工作身处“变局”之中,检察理论研究必须跟上、适应进而走向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前,中国大发展与世界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正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时,又逢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法治保障的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趋多元多样的需求,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好不好”的问题更鲜明、更突出摆在我们面前。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势、环境、任务、要求的变化, 使得检察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论上的支持,以引领、助力检察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越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越要在理论上作出回答。实践中的彷徨、困惑,无不与理论建设跟不上有关。每年全国两会, 都有代表委员富有远见地提出建议,希望我们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研究。尽管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还没有普遍重视起来。必须看到,近些年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司法检察工作快速发展,步幅更大、影响深远。相应的理论总结、阐释、研究远未跟上!比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适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适用与效果评价、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等, 努力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针对网络犯罪持续攀升,最高检专设惩治网络犯罪指导组,促进网络综合治理;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位一体综合司法保护试点;依法有序推进企业合规试点,促进“严管”制度化,不让“厚爱”被滥用;改版检察指导性案例,既指导办案又向社会释法;推行“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完善业绩考评机制,促进监督办案求极致,等等。所有这些,作为检察新实践、新举措,社会广泛认同、效果良好。
怎样理解这些工作创新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应运而生”?怎样做到持续、深化发展?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去总结、阐释、论证。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根本还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没有认清检察理论研究肩负的责任,没有认清理论滞后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脱节,是更深层、更实质的“跟不上”“不适应”!问题表现在面上,根子在思想、头脑里。一定要正视问题所在、认清责任所在,关键就在“关键少数”!“关键少数” 的认识跟不上,因此组织、推动理论研究工作跟不上。不仅是最高检、省级院, 也包括基层院。哪一级院甚至哪一个院没有研究人才?有无脱颖而出的环境而已!鼓励出人才、出成果的政策还待完善、落实。“意见”强调,“要鼓励研究能力强的同志积极参加年会、培训、申报课题和案例分析研讨。对于高层次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可以采取推荐研修、支持在检察学研究会任职、参加科研成果评奖等方式,为其提供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中, 要把是否有研究能力作为选任领导干部、遴选检察官、择优晋升检察官等级的重要参考,把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作为衡量检察人员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要求在落实中还有许多不足,“营造更好的检察理论研究氛围”还远远不够!
各级检察院领导都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增强深化检察理论建设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组织广大检察人与专家学者们携手,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检察理论研究,进而引导检察实践产出更优法治产品、检察产品,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服务、保障。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检察理论研究的根本指引。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让检察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行、发展!
(一)深刻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当
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从理论上深刻领悟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怎样更好地捍卫党的领导。有的同志研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检察制度,动辄以西方法
律、司法制度为坐标。对此,我们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判断,进而形成坚定的自信!我们抓检察理论建设,首先必须把握根本、认清本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检察理论研究,始终自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认识、研究、解决重大检察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的检察理论体系。对鼓吹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和言论, 要敏于辨识其本质、要害所在,旗帜鲜明抵制、有力有效批驳,坚决维护理论研究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深刻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检察为人民,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检察工作包括检察理论研究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检察工作的需求,就是检察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动力源。比如,杭州“取快递女士被造谣出轨案”。网络时代侮辱诽谤的危害、对名誉权的保护能和几封信、小字报、口口相传的过去一样吗?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老百姓维权门槛那么高、违法犯罪成本那么低,人民群众何以感受公平正义?我们推动自诉转公诉,不少法学专家撰文予以理论上的阐释,这就是对检察工作直接、强有力的支持,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司法的促进!检察人更应该自觉、深入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研究!经此一案,产生一批理论成果,今后再遇到类似案件,依法公诉不就顺理成章了吗?再比如,我们将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当事人的实际感受纳入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仅仅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吗?根本是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更高要求!
“案件比”的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已经有不少,学理、法理研究还要跟上,深入阐释“案件比”的政治、社会、法治意义。
(三)深刻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检察理论研究也要强化系统观念,跳出检察研究检察。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在国家治理大格局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 检察工作、检察制度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践行中还有哪些差距、怎样跟上、进而引领?等等。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事关人民权益。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小案”,越能让老百姓体会到司...
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已成为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内涵丰
富、思想深刻。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水平。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贯通、国内和国际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呈现出四大标志性意义。
(一)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具有理论的引领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从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就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法律,在近 100 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二)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了社会主
义法治新道路,具有实践的指导力,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性拓展。长期以来,我们党总结运用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变革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三)从历史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维护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了新智慧,具有世界的影响力,标志着人类法治
文明的时代性进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全人类立场,高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方向,回击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等“丛林法则”和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历史逆流,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其思想的光芒映照未来,其真理的力量影响深远,必将推动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在华夏大地上生机蓬勃、枝繁叶茂,必将为巩固和拓展“中国之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夯基垒土、固本培元,更好地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这
“十一个坚持”,既是重要战略思想,又是重大工作部署,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吃透七个方面的精神实质。
(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牢牢把握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牢牢把握着力点,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基本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的政治方向。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向哪里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论述,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本质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唯一正确道路,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三)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出发,深入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四个全面”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
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四)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和新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快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形成有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创新智能管理监督。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着眼法治国家这个目标,把党依法执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关键,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法治政府这个重点,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则、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夯实法治社会这个基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
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五)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还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牢牢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个首要任务。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个重要环节。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牢牢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个迫切需要。完善涉外领域立法,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保障,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执法安全领域合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六)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阐明的重大关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若干重大关系,廓清了相关思想困惑,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党的领
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改革与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等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推动领导干部当好“带头人”,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推动政法队伍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做到忠于党、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推动法律服务队伍当好“建设者”,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引导,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动法学院校学生当好“接班人”,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三、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要抓在手上,确保落到实处。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纲要统一起来,自觉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
(一)要学出内心的“信仰”,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央政法委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中心组的学习重点内容,组织举办领导班子读书班、政法领导干部研讨班、新任地市政法委书记培训班,推动学习习近平
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要推动中央政法单位制定专门学习培训计划,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创新方式,开展全战线、全覆盖的培训轮训,让广大政法干警准确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要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政法干警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要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论根基。
(二)要讲出真理的“味道”,引导激励...
【篇一】
第 22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要加大力度提升全民法律普及的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
身为基层干部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要在全国上下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规违法必究的法治大环境,法治不但要有“广度”“深度”“力度’”硬度”还更应有“温度”,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文章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用权理政、修身律己,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只有心中有纪法、知敬畏,才能手中有办法、有分寸,办事有章法、知轻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我们基层干部要手中有方法,有能力去办实事,解难题。要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倾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深入基层一线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协调关系,帮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各种争端。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锻造业务过硬、执法从严的执法工作队伍。要牢固树立组织意识、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遵纪守法、懂规守矩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到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基层党委政府应当好依法治国顶层设计的“筑基队”,筑牢依法治国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善用活用立法、普法、守法“法治理念”,为基层治理“赋能”。
凝聚立法“向心力”,为基层治理赋有法可依“势能”。“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基层作为国家依法治理的薄弱区和边缘区,基层党委政府当用好法律这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立法为公,执法为民。一方面要保持法律的严肃。严格施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硬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制度条例,让群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把握法律的温
度。在实际基层治理中,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柔性”的、“感性”的,所以必须结合“软法”与“硬法”,创新“德治”与“法治”,既讲法律准则,又讲道德原则;既有法律的“硬度”,又有法律的“温度”。
加强普法“牵引力”,为基层治理赋有法必依“动能”。“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必须坚持基层法治建设。一方面加强普法力度,让法律深入人心。坚持增强法治宣传的对于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法典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法典宣传,各级干部应当带头学习法律、培育法治思维,深入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律真正走进基层、贴近基层。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层依法治理人才队伍,培养尊崇法治、联系群众、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基层依法治理人才队伍,让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乡土化法治建设骨干为群众送上“信任之法”,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让法治阳光普照每个家庭。
纵横用法“合力”,为基层治理赋执法必严“机械能”。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一方面要带头培养法治理念,用身体力行践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标准,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保持对权力的一颗警醒之心,不将手中的权力视为“万灵药”,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让法律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另一方面要推动依法治理向纵深发展,加强学法用法建设,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群众“信法”不“信访”、“找法”不“找事”。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基层党委政府要坚持法治理念、培养基层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心中常怀法纪敬畏、头上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实实在在为民服务,踏踏实实干事创业。
【篇三】
11 月 16 日至 17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向全党全国提出了新的法治要求。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要带好“法律明白人”,干好“法治带头人”,找好“法律服务人”,多“人”努力,在基层大地上绘制好法治“图卷”。
带好“法律明白人”,为基层法治“图卷”描好线。由于基层生活简单纯朴,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甚至认为法治是对传统习惯的约束,这就导致基层部分人不懂法,更不会用法,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会维权。因此,基层法治建设要从转变群众传统的传统思维和落后观念做起,有计划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村内法律“大讲堂”,拍摄普法“小电影”,搭建乡村法律“戏台子”,开展法律知识“小竞赛”,用好“宣传栏”和“大喇叭”,从日常生活中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引导群众养成自觉遵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干好“法治带头人”,为基层法治“图卷”上好色。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扛好法治的“红旗”,用好法治的“利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仔细学习领会习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以后的工作方向和具体要求,切实把习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法治的全过程。要将法治教育培训纳入基层干部的培训内容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日常学法普法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群众
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法治带头人”,让法治的“红旗”在每个偏远乡村高高飘扬。
找好“法律服务人”,为基层法治“图卷”添色彩。“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要把法的重要性在乡村广泛宣传普及,为每个乡村找好法律服务人,打造“一人对一村”的服务式对接平台,努力满足村民各类法律服务需求,让基层群众获得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让法治理念和法治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吹进老百姓的心坎儿里。要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律师志愿者立马帮助基层群众化解法律难题,解答法律疑问,化解村民矛盾纠纷,让群众想说“理”,会说“理”,有人说“理”,让乡村扬起法治的风帆。
【篇四】
自 2021 年 11 月 30 日起,全国各地各部门以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活动。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比较高表现形式,具有比较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会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了习法治思想,并将其作为新
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习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习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切实推动宪法实施。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始终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完全可以有机统一起来。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是要否定和放弃党的领导,而是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始终坚持党自身在宪
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既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管党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确立的一项重大原则。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宪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宪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宪法教育与研学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探索建立宪法与法治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让宪法实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是立国之根基、富国之圭臬、强国之重器,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领会思想内涵,理解精
髓要义,把握精神实质,推动宪法全面实施,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篇五】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