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事迹材料 > 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7篇

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7篇

来源:事迹材料 时间:2023-04-04 15:35:12

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7篇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6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6篇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7篇

篇一: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 6 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 6 篇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 6 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篇 1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

 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 50 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 50 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

 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篇 2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

 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 30 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 3 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 30 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

 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 3 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幸运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

 就是党和人民。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学习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 50 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战斗在大理市太邑山区的教师,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篇 3

 按照中共华坪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一、深刻领悟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二是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 500 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 50 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给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分享人间最美好的亲情,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

 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

 三是博大的爱国为民情怀。她为了改变山区母亲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没有一分钱的她,多方奔走、呼吁,历尽千辛万苦,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她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 30万元奖金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丁王民小建设教学楼,充分体现了她无私的爱国为民情怀。

 四是卓越的敬业奉献精神。她 30 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二、以张桂梅同志为镜,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

 对照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感到与张桂梅同志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加强学习,加强世界观改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推进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自己往往感到信心不足;对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需要进一步改造。有时认为人生就是要出人头地,人生的价值就是要有所作为,受人尊重,要有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没有牢固地树立共产党的人生追

 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

 三是在为民务实的作风方面。有时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接地气不够,倾听群众意见呼声、了解民情、民意不够。抓矛盾纠纷化解、抓难题突破不够,推进工作不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有时思考问题作决策时,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够。

 ...

篇二: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谁?为什么他的离去让人如此不舍?点击播放视频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 冯建 周原

 人物介绍•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男,汉族, 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写作背景• 为了摸清河南的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地区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了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已发表过有关焦裕禄的人物通讯。但是,穆青仍然觉得有重新采访、重新撰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县,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中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经过多次采访、座谈,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这篇通讯稿,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 55年前的2月7日清晨,新华社播发穆青和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一天,演播室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齐越几度哽咽中播完稿件。这一天,寒风中,在邮局门口等候报纸的人群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这一天,全中国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商店,全中国的男人、女人、青年、少年都在用泪水表达着共同的感动。一位省委书记哭道:“听了‘焦裕禄’,不流泪的不是共产党员。”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要素,结合其他课文比较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了解焦裕禄的形象与精神,并结合当下思考其对我们的启示。

 知识回顾-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一般只客观报道,只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一般发表议论和抒情。•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①真实:内容真实,事实准确。②简明:简明扼要,篇幅短小。③及时:内容新鲜,有时效性。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新闻的结构新闻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语一般是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实或目的、结论。消息的主要部分,导语的具体化。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一般是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提示事实的意义、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整体把握阅读全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把握• (第1-7段),兰考县的灾情以及焦裕禄的到来。• (第8-16段),焦裕禄率队实地调查,辛苦奔波换来珍贵数据。• (第17-27段),焦裕禄带头投入生产救灾,发动党员干部,走进人民群众。• (第28-36段),焦裕禄一心为民,忍病工作,最终因病重离开了兰考。• (第37-62段),焦裕禄病危、离世,临终前抒发对兰考县的牵挂。• (第63-71段),兰考人民深切怀念焦裕禄,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他的遗志。

 学习活动1• 我校准备做一期以“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展板。同学们打算就以课文为依据来设计,图片和其他画面设计已经完成,请你帮忙,补充每一部分的“典型事例”和“板块说明”。

 板块说明: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要改变兰考的现状,必须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本部分主要介绍焦裕禄同志率队做实地研究的相关事迹。典型事例:①焦裕禄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忍着肝病带来的疼痛,率领党员干部参与实地调研。②风沙再大,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雨再大,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他经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③从固阳公社回县城路上,遇到下了七天七夜的猛雨。洪水激流中,他杵着棍子,摸索地形和水的流势。

 板块说明:典型事例:

 板块说明:典型事例:

 板块说明:典型事例:

 板块说明:典型事例:

 学习活动2• 某单位为弘扬焦裕禄的精神,决定设计一批主题明信片,明信片上准备印刷焦裕禄的照片和相关事迹。请你根据课文设计印刷内容。因版面有限,字数不得超过80字。

 • 例:• 再大的雨,再大的风,你都走在风雨里;肝病再痛,身体再累,你都守在灾害的前方。生前,你用生命换来百姓的幸福;此后,你的精神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 例:• 冒着猛雨查看洪水,风雪天安排救灾工作;牵挂人民群众的衣食,顾不上自己重疾缠身。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是共产党员的灯塔。

 “焦裕禄精神”通过对焦裕禄事迹的了解,谈谈什么是“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习近平书记曾多次考查兰考,专程拜谒焦陵。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他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

 •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回忆:“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几次都泣不成声……”他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4年后的1990年,3位老记者再回兰考,倾情写下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夜读长文,感慨万千,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福州晚报》上——

 习近平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探讨• 文章最后一个小标题是“他没有死,他还活着”。结合当下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卢永根同志• 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张桂梅同志• 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周永开同志• 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

 写作特点• 1.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的形象。• 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二是同自己的病痛作斗争。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了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写作特点• 2.用典型事例突出焦裕禄的形象。• 文章选取了大量真实的典型事例,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作技巧• 3.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形散神聚。• “形散”。从叙事结构来看,全文的时间、空间叙事交错结合。时间跨度从1962年冬季到1965年春季,线性呈现了焦裕禄被派到兰考县上任、工作、病重、逝世到兰考人民祭奠他的全过程;空间布局则从兰考县城到地委、公社等,再到开封医院、郑州医院、北京医院,还原了焦裕禄工作、生活、治病的位置场景。“神聚”则指全文紧紧围绕焦裕禄展开,全面展现其精神。

 写作技巧• 4.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采用了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行文灵活,表现力强。

 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党员干部,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焦裕禄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通过介绍焦裕禄的相关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对比阅读-消息和通讯• 1、时效性不同• 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内容上不同• 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3、篇幅不同• 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消息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篇三: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四有好老师张桂梅优秀榜样事迹一 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载,带着 1800 多名大山女孩儿与命运“叫板”,帮助她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实际行动书写“燃灯”担当,不愧为“时代楷模”。

 当前,项项任务“压肩烫手”,特别需要张桂梅似“桂”如“梅”般忠诚、奉献、纯粹的干部,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擦亮底色、永葆本色、抛光润色。

 擦亮底色,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从 1998 年 4 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入党 20 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 22 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既看政治态度更看实际行动,必须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始终像张桂梅那般,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擦亮对党忠诚、对党感恩、对党信赖的底色,永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

 永葆本色,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张桂梅同志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40 多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铸魂育人定力,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真诚诺言,书写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忘身为国尘氛尽,荡产轻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金粪土挥。”党员干部的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无私奉献是党员干部靓丽的本色。坚持像张桂梅那般,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处世态度和最高追求、最高目标,淡泊名利、一心为民,以无私树立正气,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用真情凝聚人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抛光润色,坚韧纯粹、执着追求。张桂梅高洁坚韧、不畏艰难。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她也坚持走访学生,持续了 11 年,覆盖学生 1345 人,行程近 11 万公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疫情反弹风险较大、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当敢于像张桂梅那般,扎根基层一线,向改革攻坚中的“硬骨头”叫板,敢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烫手山芋”,以“我不担当与阿谁”的追求和担当,创造卓越的成绩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时代担当。

 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更是一座灯塔。把张桂梅同志作为学习的榜样,将榜样精神和力量融入到工作中,为新时代新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四有好老师张桂梅优秀榜样事迹二 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现年 63 岁的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始终默默耕

 耘、无私奉献。2008 年,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张桂梅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用爱心和智慧助力万千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捧读张桂梅的先进事迹,令人潸然泪下。

 张桂梅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虽然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始终坚持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毅然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她信念坚定,斗志顽强,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坚持树人先树魂,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以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忠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全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我情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张桂梅始终坚持无私奉献,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始终秉持为民情怀,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 100 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无私奉献托举着无数乡村女孩和家庭的明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有一代人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张桂梅始终执着接续奋斗,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财产,身患病疾。然而,面对病痛,张桂梅毫不畏惧。她甘为人梯,执着奋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主战场 40 多年。始终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用一颗纯粹之心,引导学生们成长,为山区女孩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了重要贡献。“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攻坚克难、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学习她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干事精神。以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担负起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切实挑起时代重担,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不断升华。

 榜样鼓舞人心,使命召唤担当。我们崇敬张桂梅这样的时代楷模,我们更应该像张桂梅那样,信念坚定、无私奉献、接续奋斗,俯首甘为“燃灯者”。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有好老师张桂梅优秀榜样事迹三 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 岁的张桂梅,40 余年坚守在滇西贫困山区,她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 1804 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她用坚守托起了大山的未来和希望。

 张桂梅的事迹令人动容、催人奋进,她是时代的“燃灯者”,更是所有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坚守初心,扎根基层,做服务群众的“燃灯者”。张桂梅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担当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党员干部工作教科书、行动指南针,值得传承与发扬。作为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当以榜样看齐,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关心群众安危冷暖,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燃灯者”。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信念,志存高远,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敢接“烫手山芋”,敢翻“无字书”,立足岗位当先锋,做表率,永葆共产党人最美“底色”。扎根基层,不求回报,埋头苦干,在融入“大我”中淬炼“小我”,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沉下心来、扎下根去,增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点燃自身的“速度与激情”,把群众事做得妥妥帖帖、巴巴适适。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践行使命,战斗一线,做务实为民的“秉烛者”。张桂梅孑然一身、身患重疾,却燃烧自己照亮了众多山区女孩的人生,她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励和鞭策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关键节点上的党员干部更应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乐不乐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揪心事”“烦心事”“伤心事”,让群众生活得安心、舒心、暖心,真实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惠民措施给生活、出行、子女就近入学、医疗救治、安全住房等带来的幸福指数,从内心深处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党员干部应有不能则学、不知则问的姿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通过时时处处细心揣摩,一言一行深刻领悟,使自己尽快成为基层干事“活字典”、工作“业务通”,更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党员干部只有看齐“楷模”,比肩“先进”,在实践中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才能在一线中“砺品质”,在基层中“汲营养”,在风雨中“壮筋骨”,助推中国巨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四有好老师张桂梅优秀榜样事迹四

 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 岁的张桂梅,40 余年坚守在滇西贫困山区,她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 1804 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她用坚守托起了大山的未来和希望。

 “不管生命到最后还有多久,还有多远,还剩下多少,哪怕就剩下最后一口气,我都会用在山区孩子的教育身上。”长时间带病超负荷工作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她关爱、记挂贫困山区孩子的心却从未歇一歇,不断用生命不断照亮着山区孩子们的前行之路。张桂梅的事迹令人动容,她是时代的“燃灯者”,更是所有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梦想一旦成为一生的追求,就如同磐石般坚不可摧,不惧追梦途中的任何阻挡。

 张桂梅创办高中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在办校之初,她的想法遭到了众人的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招来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声……但这些并没有让她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坚持自己办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在媒体上向全社会呼吁、向全社会募捐,终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让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迎来了开学。伟大的事业总会经历许多风雨和波折,要想通往成功,就必须将最初的那份梦想坚持到底,让它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去为之努力奋斗,去为之披荆斩棘,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不断奋勇前行,在破除一切艰难险阻后,离梦想实现必将近在眼前。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当奉献成为了生活中的日常,人世间便会更多几分温暖,更多几分光明和希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女子高中校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 136 个孩子的“妈妈”,无儿无女的她,将全部爱和时间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和孩子,奉献精神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像张桂梅这样舍小我为大家无私奉献之人。因为她,无数孩子走出穷山沟,圆了大学梦;也因为她,很多出去的孩子长大后又回到家乡,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地回馈着社会,这样的良性循环,让封闭的大山里的孩子们看到了更多未来的希望。

 以党性教育引领思想教育,红色文化育人理念不仅激励人心,还能助力薪火传承。

 在教学中,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让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桂梅始终爱党、护党,忠...

篇四: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

  她, 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 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 母爱, 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她, 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用真爱点亮了 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谱写了 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

 传递真爱的使者

  2 0 0 7 年1 月, 一场以向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丽江市迅速掀起, 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 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 记者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 9 5 7 年的张桂梅, 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 而且性格开朗, 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 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 美好的生活中时, 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

 为了给丈夫治病, 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 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 该花的钱都花了, 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

 1995 年, 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 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后来, 在同事的帮助下, 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 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 伤感悲痛的环境, 1996 年8 月, 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 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

 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 她承担起4 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

 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 有的在后院, 相隔1 0 0 多米, 早上、 晚上、前院、 后院, 她来回奔走, 天天如此, 好像忘记了疲倦, 享受着工作的快乐。

 可就在这时, 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

 1 9 9 7 年4 月, 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 脸也变得特别黑, 但肚子却越来越大, 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 疼痛难忍。

 到医院检查, 结果吓了她一跳, 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

 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 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但是, 想到承担的4 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 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

 一边是学生的前途, 9 年的期盼; 一边是自己的生命, 怎么办?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

 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 她咬紧牙关, 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

 这一切,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 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

 1 9 9 7 年7 月, 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

 手术。

 手术后, 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 最少要调养半年。

 可是为了学生, 她在手术后的第2 4 天, 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

 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 校长在汇报时, 介绍了她的情况。

 听了介绍以后, 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 并当场为她捐款6 2 3 0 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 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

 希望她好好治病。

 对此, 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

 “病无情, 人有情, 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 使她想到, 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 帮助和支持呀!

 如果没有华坪人民, 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

 她说, 她的生命属于华坪, 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

 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 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校园妈妈的情怀

  1997 年 12 月的一天深夜, 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 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 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 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 替他付了2 0 0 元的住院费。

 第二天, 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 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 0 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 神情憔悴, 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个男生, 因为没有生活费而几次提出退学。

 可只有4 个月就毕业了, 眼看孩子中途辍学,张桂梅心痛不已, 每周拿出3 0 元, 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段时间, 班里的许多男生夜不归宿, 沉迷网络游戏。

 张桂梅得知后心急如焚, 直接将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 与他们同吃、 同住、 同学习。

 通过言传身教, 终于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

 此那以后, 不少学生有趣地称她为“校园妈妈”。

 2001 年, 张桂梅远在东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 很想见一见她这位已经2 0 多年没见过面的妹妹, 并给她寄来了路费。

 可这时, 正赶上一个学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费, 她又把姐姐寄来的路费给学生交了住院费, 并打电话请求姐姐谅解。

 有一次, 张桂梅在乡 下看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农村妇女心事重重。

 一问之下, 才知道因为山体滑坡, 原来的房子被冲走, 各级政府凑钱给她盖了新房, 但自己也借了些钱。

 眼看孩子就要上学, 自己又身带残疾, 正为孩子上学的费用发愁。

 张桂梅听后没有多想,对那位妇女说:

 “孩子我背走, 你自己找点活干, 什么时候有能力抚养孩子, 就什么时候去接回来。

 ”就这样, 她将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 供他吃住和上学读书。

 2001 年3 月, 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 张桂梅义务担任院长。

 从那时起, 她又把母爱给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

 2007 年8 月, 党中央、 国务院邀请6 0 位全国部分教师和教育专家到北戴河休假, 并允许每人带一位亲人陪同。

 张桂梅作为云南省唯一被邀请的教师, 她的第一个念头是要带多年没有见面的姐姐同去, 但这个念头一闪过后, 她又想到了自己收养的孩子们。

 于是, 张桂梅带上了“儿童之家”年纪最小的“小萝卜头”。

 现在, “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已经有2 0 多人走向社会, 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1 7 人分布在全省各地读书。

 另有5 0 人还在“儿童之家”, 在张桂梅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

 张桂梅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但她却把自己的工资和来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别人身上。

 2 0 0 0 年, 国务院给她颁发了5 0 0 0 元奖金, 她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

 2 0 0 3 年, “三八”妇女节, 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2 万元用于治病。

 2 0 0 5 年,华坪县委、 县政府奖给她1 万元奖金。

 这些钱经过她的手以后, 她又转手用到了学生和贫困群众身上。

 2 0 0 6 年, 张桂梅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

 刚刚从昆明领奖归来, 她就把3 0 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民族小学, 用于新建教学楼。

 同时, 把“儿童之家”的一辆微型车和别人捐献的一车衣服也捐给了这个学校。

 几年间, 张桂梅累计用于资助学生、 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接近5 0 万元, 而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分存款。

 贫困女童的圆梦人

  张桂梅在她收养的孩子们身上, 看到了太多的不幸。

 不少孩子由于父母缺乏文化, 从小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 家庭也无法摆脱贫困。

 这使张桂梅悟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 要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

 ”因此, 她一直十分关注偏远贫困山区女童教育问题。

 她认为, 偏远贫困地区的落后, 主要是教育的落后, 而教育的落后又集中体现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

 女童教育成为提高偏远贫困山区人口素质, 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

 基于这样想法, 几年来, 她致力于兴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 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党的十七大期间, 张桂梅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在中央人民广播网演播室, 她接受了9 岁小记者吴梓曼采访。

 小记者向她提了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魔法瓶,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 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张桂梅饱含深情地说: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让山里的孩子都有书读, 梦想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

 ”看到十七大报告提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句话, 张桂梅激动不已。

 她说:

 “国家提

 出这样的教育发展目标, 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山里的孩子渴望知识,渴望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现在面临的困难还很大, 需要全社会伸出援手, 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让山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

 ”

  作为党代表出席党的十七大归来以后, 张桂梅一边忙着深入机关、 学校、 企业宣讲十七大精神, 一边为兴办贫困女子高中、 新建“儿童之家”奔波。

 1 1 月7 日上午, 在给全县的企业老总宣讲十七大精神时, 张桂梅用自己亲历十七大的感受和一桩桩具体的事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总们。

 一位煤矿老板激动地说:

 “面对奉献两个字, 我自愧不如。

 什么是奉献? 在张老师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

 ”不少老板表示, 一定全力支持张桂梅,帮助她把爱的奉献延伸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张桂梅一直为之呼吁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在十七大上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

 她苦苦追求的兴办贫困女子高中, 也引起了省、 市、 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1 0 月3 1 日, 丽江市已经安排1 0 0 万元专项资金, 正式决定启动贫困女子高中建设项目。

 现在, 张桂梅的计划是面向丽江市的华坪、 永胜、 宁蒗、 玉龙4 个县的偏远山区招收4 个班2 0 0 名贫困女生, 并于2 0 0 8 年3 月, 先招初三预备班,9 月正式就读高中。

 与此同时, 长期借用华坪县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儿童之家”的孩子们, 也即将拥有他们自己的新家。

 华坪县已落实3 亩土地, 并由县政府安排1 0 0 万元, 中海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1 0 0 万元新建“儿童之家”。

 目前, 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 新的“儿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后, 张桂梅收养儿童的规模可以扩大到1 0 0 人。

 到那时, 可以有更多的儿童分享到她的母爱。

 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 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先进事迹 于漪, 1929 年 2 月 7 日 出生, 196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 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自 1951 年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 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 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 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 、 “五讲四美为人师表” 优秀教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 红旗手称号, 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

 历任第七、八、 九届上海市人大常委, 教科文卫委员 会委员 、 副主任委员 。

 2010 年 9 月 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荣誉称号, 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

 教育部号召全国教师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学习。

 一位师者6 0 年的坚守与追求 ——记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参与 20 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审、 领衔名师基地定期培训、 指导制定上海 “十二五”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82 岁高龄的她, 依然铿锵行走、 奋笔疾书、 呼吁呐喊。

 为了更多教师的成长, 她不遗余力。

  她, 就是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 60 年的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在于漪心目中, 教师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淡泊名利, 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攀登。

 她就这样努力攀登着, 走到峰顶时, 自己化作了山峰。

 于漪说过三句话, 平白朴实却又内涵丰厚, 道出了一位师者的坚守与追求。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 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 于漪有一种切身的体会:

 教师的责任大于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她认为上课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 它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素质培养, 因为学校培养的是国家的后代、 民族的后代。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面对孩子, 于漪的心中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她为母语的边缘化而痛心疾首, 为功利化的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而伤感。在一次研讨活动中, 于漪忧心忡忡地说, 新世纪中学生的心灵如同干涸的盐碱地, 缺少

 精神养料。

 她大声疾呼:

 “不要让题海毁了孩子们。

 老师们要好好钻研学科的规律, 将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 生命教育无缝对接, 唤醒孩子青春的心灵……”

  正因为如此, 对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 于漪高度认同。

 她说, 这是对急功近利教育行为的有力回击, 将会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明天的国民素质取决于今天的教育质量。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正是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

  对于一些新教材中传统篇目保留过少、 新增篇目太多的状况, 于漪隐隐担忧:

 “教材固然需要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打开学生的视野, 但更要首先学好本民族的文化。

 我们培养的人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公民, 应该深深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 怀有一颗中国心。

 这是教育的使命, 也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 于漪坚定地认为, 在义务教育阶段,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导向不能动摇。

  一肩挑着学生的今天, 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

 有了这样强烈的使命感, 于漪自觉维护着师道的尊严。

 她说:

 “我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让自己的生命和我肩负的教书育人使命结伴同行。

 ” 站在为学生成长、 为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 她铸起伟大的师魂, 自身也获得了崇高的人格力量。

 “我做了 一辈子教师, 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于漪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修身养性为人师表。

 她说: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 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

  对于学生的“不懂事” , 于...

篇五: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有哪些?当了解了张桂梅的事迹后,都应该会为她的精神所折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我们都该学习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最新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1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 3 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 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 年来,已有 1800 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 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 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 159 名学生参加高考,150 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 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 70 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 年来,1800 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 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 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 12 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2

 什么是榜样?

 榜样是清风,吹动一颗又一棵树。

 榜样是水流,推动一帆又一帆行舟。

 12 月 3 日,中共中央决定,授予张桂梅等 7 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 月 5 日,在昆明至北京 CZ3998 航班上,张桂梅收到一份来自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的信。

 信中,朱静怡对“榜样”张桂梅说:“智者度己,圣者渡人,您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达不出我内心对您的敬佩,只能通过您的故事激励着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姐妹们。”

 “第一次听说张老师的事迹是通过微博,有一个博主讲述了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后十分受触动,便去搜索了她的相关纪录片,纪录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动得流泪了,从此张老师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静怡说。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飞机客舱里,张老师的胃不太好,我们乘务员同事及时向她递上了一杯温开水,并向她致意。”朱静怡回忆起见到张桂梅的场景,“张老师和我们的交流都很温和谦逊,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朱静怡告诉读本君,自己发自内心地敬佩张桂梅,当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见张桂梅时,她内心十分激动,但是因为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太好,怕过去说话会打扰到张桂梅休息,便决定写一封信,等落地后再交给张桂梅。

 落地后,朱静怡亲手将信件交到了张桂梅手上说:“张校长您好,我看过关于您的纪录片,并且被您所深深感动。”

 “张校长听到后,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视着我听我把话讲完。我看到张校长认真的神态,又想到她平时在学校里的辛劳,不由得有点哽咽地说,‘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定要健健康康!’

 “张校长听完后,紧紧拥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与强大。随后我和主任乘务长一起,将张校长送至登机口。张校长和我们挥手告别并表达了这一路对我们客舱服务的认可和感谢。”

 张桂梅的什么精神让一名年轻的乘务员如此敬佩?

 朱静怡说:“张桂梅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体为大山里的女孩们创造教育条件,为她们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正如国家领导人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所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张桂梅校长的伟大并不在于她不凡,而恰恰是因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执着,让我们见识到平凡的身躯里,可以蕴藏着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静怡还说,在以后的飞行生涯中,自己也会向张桂梅校长学习,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贯彻南航亲和精细的服务理念,为公司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机舱里的一场偶遇,敬意满满的一封书信。

 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无需多言就能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同时对他人的困境充满悲悯与同情。

 古人常讲见贤思齐,读本君希望张桂梅这份榜样的力量能够在更多人之间传递,鼓舞与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满希望,也让他人因为我们的积极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3

 办校 12 年后,不断有学生为争取读书机会涌向这里。有女孩背着包站在校门外,恳求来这读书,许久不肯离去,张桂梅年年遇到这样的女孩。也有外市来求学的,学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 元钱,嘱咐对方,没钱再找她要。

 张丽(化名)初中时,父母离婚,被判给父亲。但父亲长期酗酒,常常责骂她。她独自一人住进镇上 120 元一间的出租屋中,房费由改嫁的母亲支付。

 初中毕业,她想着去打暑假工,家里再凑些钱就能读书。但母亲坚决不让她读,说家里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绩未达到女高分数线,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辍学,去年暑假,她壮着胆,拿着贫困证明、独生子女证明、父母离婚证来到女高门口,申请一个读书机会,办公室老师收下她的材料。没想到,几天后,她的妈妈接到女高的电话,女儿被女高录取了。妈妈说孩子走了“狗屎运”。

 学校不仅送张丽一张高中入场券,也为她支付了生活费,免除她经济上的担忧。

 不过,像张丽一样因交不起学费而来到女高的越来越少。2019 年,华坪女高一本上线率40.67%,排名丽江市第一。今年,学校成绩依然可喜。159 人参加高考,一本线以上 70 人,本科线以上 150 人。

 但今年 9 人未上本科线的高考成绩让张桂梅不太满意,她觉得,今年受疫情影响,山里的孩子与城市孩子进一步拉开差距。

 上网课在大山里很不便,风一刮,信号就没了。她让老师和各级村委会联系,让家中没有网络的学生去村委会上课,并给没有手机的学生买了手机。

 张桂梅希望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心愿也没能实现。

 学校最缺的仍是资金。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工资水平低。华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胥国华告诉记者,华坪女高最初按 18 个教学班、900 人办学规模设计,但因资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 100 到 160 人。

 除了教师工资,学校水电费、学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学校负担,每当账户剩下 100 万元,张桂梅就进入新一轮的忧心,她要继续为钱奔走。

 名气能为学校带来钱。张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国聚焦在 2008 年,新闻联

 播报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汶川地震来了。第二次时,媒体宣传她,片子还没播,鲁甸地震来了。

 这一次,赶上了疫情。她以为又没了音讯,自己却突然火了。

 社会各界的捐款让张桂梅暂时免于为钱发愁。但代价是每日数不清的媒体约访和陌生人的问候电话,有人请她去给干部讲道德课,有报纸请她跟全国优秀教师写几句话。以前没钱看病,如今,她身体的每个器官都被医生关注,有人给她开中药,有人对她问诊。

 她对每位到访者客气。多家媒体到来前,她特地去医院打了一针,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节,她坐在椅子上接受视频采访,身后有县长和一名医生保驾护航。

 这位强势的校长逐渐发现,自己能做的越来越有限。对于这所学校的未来,她多数时候表示乐观,觉得学校名气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会管。

 以前,有洁癖的她不喜欢别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体愈发虚弱,要靠别人搀扶。半生教书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荡荡的校园,她终于可以停下来一会,想想自己的事,以后养老怎么办,但找不到一个可倾诉之人。

 脆弱的时刻很短暂,很快,她又以健谈精干的形象面对每一个到访者。她说,只要她能动,女高就不会倒。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4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

 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5

 出生于 1957 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1995 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 年 8 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她承担起 4 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 100 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来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记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可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1997 年 4 月,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变得特别黑,但肚子却越来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想到承担的 4 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边是学生的前途,9 年的期盼;一边是自己的生命,怎么办?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1997 年 7 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 24 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 6230 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篇六: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勋章个人事迹材料

 七一勋章个人事迹材料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百年风雨,九千五百多万党员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涌现无数优秀党员,肩负民族之理想使命,留下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小编近期将陆续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

  【“七一勋章”获得者 王书茂】

  为国护海寸步不让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 年 6 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书茂说

  这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荣誉

  是给所有守卫南海的渔民的荣誉

  是给所有海南党员、

  海南人民的荣誉

  “总书记先开了口:

  ‘我知道,你是老王’”

  人们注意到

 习近平总书记

  在向王书茂颁授勋章时

  与他进行了简短而亲切的交谈

  他们说了什么?

  “走到总书记面前时,我正准备介绍自己,总书记就先开了口:‘我知道,你是老王。’”颁授仪式后,王书茂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叫“老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这是第六次与习总书记‘面对面’,前几次分别是总书记来海南视察时,以及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来京接受表彰的时候。”王书茂说。

  王书茂第一次见习近平总书记是 2013 年 4 月。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琼海市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随后登上一艘从南海捕鱼归来的渔船,询问渔民出海捕鱼和收入情况,并看望慰问了由潭门渔民组成的海上民兵连。

  “习总书记鼓励我们‘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我们一直朝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努力着。”王书茂说,以前出海都是木船、小船,现在有了大吨位渔船,还有北斗星通讯导航系统指引方向。在耕耘南海的同时,渔民还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这次参加颁授仪式,王书茂向习近平总书记简要汇报了这几年潭门渔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

  “总书记非常惦记潭门渔民,惦记海南人民。他勉励我继续带领渔民群众耕耘和守护祖国的南海。”王书茂说,“我向总书记转达了海南人民对他的问候,邀请他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海南、再来潭门看看,看看这里发生的变化。”

 “这些伤痕是

  我的‘成长印记’”

  “为国护海的模范”

  王书茂在上台接受勋章时

  主持人这样介绍他。

  “‘为国护海’这四个字,

  也一直刻在我心中。”王书茂说。

  王书茂出生在海洋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潭门镇,从小就跟随父辈闯荡南海。

  潭门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海诸岛最近最便利的港口之一,也是南海各作业渔场的后勤给养和鱼货集散基地。在我国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潭门渔民自古就在这里进行渔业生产。

  “我们潭门人世代都在南海抓鱼,这片海域就是我们的‘祖宗海’‘责任田’,我们要守护好!”王书茂说。

  1985 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王书茂成为最早的成员之一,随后担任副连长。此后,他一边在海上辛勤劳作,一边积极组建“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民间力量。

  多年来,王书茂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他在参与南沙岛礁建设中主动请缨,甚至带领家人一起开船运送建筑材料,留下了“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

  在一次岛礁建设中,王书茂开着自己的小渔船,不畏风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

 潭门和南沙之间,连续工作 100 多个日夜,为建设前方运送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由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他的皮肤受到灼伤,家人和战友都劝他休养治疗,可他依然坚持运送完最后一批物资。2018 年 12 月 10 日,在琼海市潭门镇,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在组织民兵开展训练任务。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 摄

  长此以往,王书茂的脸上、身上都留下了十分明显的皲裂。“这些伤痕是我的‘成长印记’。”他总是这样调侃,但最后一定会严肃地加上一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辛苦、不怕牺牲。”

  “这枚勋章分量很重,

  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这枚勋章分量很重,

  既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也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王书茂说,

  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岸上,

  他都要担当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今年 65 岁的王书茂,当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的岗位,有着新的任务。”王书茂说,他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渔民转产转业,走上致富之路。2018 年 11 月,王书茂(右)在潭门边防派出所“南海 110”值班室内,了解在南海从事渔业捕捞和工程建设的渔船动态情况。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 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书茂一直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年来,他带

 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主动关心帮助家里困难的村民,毫无保留地传授航海捕鱼经验技术,是远近闻名的“双带”典型。

  潭门村村民李瑞波和王诗永是王书茂船上的临时雇员,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王书茂便向他们传授捕鱼经验技术。在他的帮扶下,李瑞波和王诗永都购买了渔船,自己当上了“船老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随着国家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很多渔民需要转产转业。王书茂开始探索以渔船入股的方式,尝试一条发展休闲渔业、建立海洋民宿的路子,努力让渔民没有赶海的辛苦,生活也可以富足。

  “只有让南海越来越美丽、

  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才无愧于这枚勋章,

  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

  王书茂说。

  七一勋章个人事迹材料

 能考走一个算一个

  筹来了钱,可筹不来分数。

  张桂梅本以为,只要提供给这些女孩机会,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她发现这些学生基础差,试卷测验几乎都不合格。

  质疑的声音不止。张桂梅去县里开会,听到人议论,“说得可好,成绩那么差出来怎么办?”“如果只给机会她不学,那么这个机会等于没有,等于养她 3年。”高一还未结束,她意识到这是个“严肃问题”,“高中要讲分数,不讲分数,高考设置就没有用。”

 17 个老师走了 9 个。心灰意冷时,她怕耽误学生,找县里反映,想将学生分到其他高中就读,遭到数落,“不让你干你非干。”

  后来她给老师下任务,一个班要考上多少一本和二本。她希望学校出清华北大毕业生。

  更直接的方式是打时间战。晚休时间从晚上 9 点半延长到 10 点半,最后延到 12 点 20 分。学生从 6 点起床提早到 5 点半,只有 5 小时睡眠时间。每天下午,学生回宿舍洗漱 15 分钟,穿拖鞋回教室,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刚建校那会,为了给学生余出更多学习时间,学校卫生被老师包揽。早上 6点,全体老师要起床打扫校园。建设中的工地四处是灰,一下雨都是泥巴,老师们要去沟里抬水,把水泥板冲洗干净。

  每次临近放假,张桂梅跟学生商量,再干两天,结果干着干着开学了,第一届学生只在寒假休息了几天。有人给张桂梅起外号“周扒皮”“魔鬼”“半夜鸡叫”,那时的张桂梅每天守在教室门口,有学生坐着睡觉,她就把学生捅醒。后来,学生打瞌睡会主动站着听课。

  吃饭时间被压缩到 10 分钟。张桂梅要求食堂饭不能太烫,菜炒出来,要及时扣上锅,不能过凉,她计算,一分钟能有 30 个学生打饭,159 人 5 分钟能全部打完,最后一个学生也能有 5 分钟吃饭时间。为了加快递碗的速度,张桂梅不允许学生就餐过程中说话。

  为了节省时间,女高学生去县医院看病不需要排队。有医生听说吃饭只花10 分钟,向张桂梅抗议学生压力太大,还有人骂她没儿没女,不知道心疼别人家孩子,张桂梅毫不在意,“只要不伤害她们,对她们有意义,就这么干。”

  实际上,学校也曾有过一段“民主”时期,张桂梅借鉴其他重点高中,组织

 学生分组讨论,她在旁边听,发现讨论什么的都有,随即叫停。起初,学生 6点半起床,9 点半休息,结果学生越来越懒,成绩越来越差。

  张桂梅希望,学生能养成好习惯,有限的时间干特定的事,“干不完你就亏了”。有的女生爱干净,早上 4 点就起床洗漱。张桂梅于是将水停用,只在上午5 点半到下午 6 点间放水,逼着学生休息。睡觉前,学生们提前用盆接满水,用来冲洗厕所,内裤有时要积攒到周末洗。每周末仅有两三个小时休息,学校没有澡堂,学生要去校外宾馆洗。

  刚进校的 17 名教师没有一位教过高中,张桂梅带着他们去丽江学习。一位老师记得,那会学校流行评课,教室后面坐一排老师,专挑讲课老师的缺点。板书哪里不到位,课哪里有毛病,老师们常常互相不服气,当场顶起来,一堂课火药十足,“女老师有的记仇嘞,下课了还追着问,你讲给我听听。”

  张桂梅鼓励这种争吵,反对互捧。一次评课,听到老师们互评只讲好的,她提起凳子就走人,把 10 多个老师晾在一边。

  学校花费 18 万元去各个高中买试卷,开启题海战术。学生们高一高二上完课,高三刷题。有人说这种刷题方式不科学,她说,“我们不管科不科学,能考走一个好学校算一个。”

  第一年,张桂梅在儿童之家和学校两头奔波,一边是 50 多个需要照料的孩子,一边是 96 个渴望考出大山的女孩,做着做着工作时间就没了,她“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七一勋章个人事迹材料

 【“七一勋章”获得者 买买提江·吾买尔】强基固本建家园民族团结一家亲

  买买提江·吾买尔,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1973 年 7 月入党。他是旗帜鲜

 明同“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先进模范,他坚持强基固本,大抓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他担任新疆伊宁县温亚尔乡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 30 多年中,村里未发生一起暴恐事件。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办国语幼儿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 李宏塔】共产党人革命传统 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李宏塔,河北乐亭人,1978 年 4 月入党。他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在民政系统工作 18 年间,他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

 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他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

  【“七一勋章”获得者 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 守望生命为高原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 年 5 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 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七一勋章”获得者 辛育龄】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21 年 2 月生,1939 年 7 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 0 到 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

 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 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

  张桂梅,满族,辽宁岫岩人,1998 年 4 月入党。她扎根贫困地区 40 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 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她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 年家访超过 1600 户,行程 11 万余公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 陆元九】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1982 年 12 月入党。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七一勋章”获得者 陈红军(已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

  陈红军,甘肃两当人,1987 年 3 月生,2009 年 4 月入党,2020 年 6 月牺牲。他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 10 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 年 6 月 15 日,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陈红军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 林丹】扎根社区 40 余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林丹,福建福州人,1985 年 8 月入党。她是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扎根社区 40 余年,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务,设立居民恳谈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

篇七:100字介绍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6 篇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自查报告、 、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及感想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自查报告 供借鉴

 本人自毕业后即到单位参加工作,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现在将本人作为麻醉医生的一年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在临床工作方面

  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入学体检等。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及麻醉学的学术会议、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现在能独立完成日常的手术麻醉及急诊手术的麻醉,并且在科主任及各位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麻醉、操作及手术当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处理。

  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程度上避免麻醉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如手术前访视病人时,诚心的去与病人沟通,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在术前达到的身心状态。手术时,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

  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反思

  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在值班时,也曾参与过多次危、急、重的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处理好临床工作中的疑难病例,而临床实践又可以使理论更加扎实与完善。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实际工作中,切实的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

 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十二分的热忱,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更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麻醉学及卫生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仅供参考

 5 5 篇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及感想 供借鉴 毛泽东主席曾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

 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 54 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 100 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及感想 学校师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馈。2011 年,华坪女高向社会输送第一届毕业生,96 名学生 69 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 100%。这个成绩让华坪女高在县城站住了脚跟。

 周云丽考上大学后,父亲总是笑嘻嘻,做什么都有劲,“觉得再读 4 年就出头了。”父亲让她和姐姐背着装满菜和鸡肉的筐子,当面感谢张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车,周云丽第一次认识大山以外的世界,也体会到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差距。

 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周云丽发现他们能歌善舞,自己没有才艺可展示。舍友问她用什么乳液护肤时,她还不知道乳液是什么东西。父亲不愿女儿落于人后,听女儿说班里同学都有电脑,他跑到县城,花费 3500 元为女儿买了一台电脑。

 差距显而易见。一位华坪女高的毕业生说,大学的口语课上,自己蹩脚英语口音一出,很多同学忍不住笑。还有人说,自己沟通力欠佳,不主动,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张桂梅不断收到这样的反馈,一位浙大毕业生打电话对她倾诉,自己不如别人,英语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反馈是张桂梅不曾预想的。张桂梅意识到,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穿黄色校服裙,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让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学后,向张桂梅倾诉,说自己跟同学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说话也土气,常受排挤,7 个舍友同去宿舍楼底抬水,不许她喝,还经常留她一人扫地,不过自己没哭过。张桂梅夸奖她好样的,还对她说,“欺负我,就给我揍回去,别看你长得小,不怕。” 还有考入北京的学生跟她说同学来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学,张桂梅鼓励学生不要惧怕竞争,迎头上。她相信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后劲非常足”,不会被轻易打倒。

 女孩们不可避免审视过去。一位 2011 级的毕业生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充满沮丧,上大学后,她发现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出国旅游,考上大学顺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学习生活填满,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不公平感会在某些时刻冒出来,但她也因此看到奋斗的价值——大山走出来的她能通过高考同优秀同学站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张桂梅在教学楼外墙上贴了几个字:刚强、慈惠、质朴。她常鼓励学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败,“天塌不下来”。但有毕业生结婚后回来看她,带着孩子,又没有工作,张桂梅会面露忧虑。

 张桂梅希望,女孩们走出大山,不要再回来,也不用回母校。有当医生的毕业生想捐工资,张桂梅没有收,她不愿拿学生的钱。如果未来实力允许,她希望学生能把钱捐给没钱治病的穷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报答。

 张桂梅常说,女子高中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一个人奋斗不是为自己和父母,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张桂梅觉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应该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觉。来华坪县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学校当老师,在那里与丈夫相识、成婚,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1995 年,为了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张桂梅花光了全部积蓄,最后给丈夫立碑的钱也没有,又借不到钱,她在大马路上撞车寻死,被司机破口大骂。那一刻,张桂梅体会到,“人需要帮忙时,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尽。”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及感想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 3 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 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 年来,已有 1700 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700 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 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 159 名学生参加高考,150 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 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 70 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 年来,1700 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 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 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 12 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及感想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

 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 50 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 50 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

 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