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
唐霜作为一名“90后”共产党员,她毅然放弃在县城创办经营多年的培训机构,回到家乡洞溪乡乐庄村,成为一名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20XX年,在村民的一致好评声中,唐霜当选为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成为一名“永不走的工作队员”。
沿着一条20多公里的狭窄山路盘旋而上,来到洞溪乡乐庄村,在乐庄村村部,一位扎着马尾正在忙碌着的姑娘映入眼帘,她就是唐霜,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洞溪乡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唐霜:
当做决定回村的时候,我心里也很忐忑,也很担忧,作为一名零经验的年轻女干部,自己到底能不能干下来?能不能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疑问。最后让我选择留在村里的主要原因是,在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90后”党员的一封回信,这个让我特别震撼,作为乐庄村本地的人,我应该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回到家乡后,唐霜主动向村上的退休干部、老党员“取经”,走家串户与村民们谈心、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尽己所能为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帮助。上任不久,唐霜便迎来一件棘手的事情,20XX年,乐庄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留下的烤烟种植基地未给农户清理干净。唐霜了解情况后,挽起裤脚,撸起袖子带领村“两委”下田为农户清理烤烟地。
洞溪乡乐庄村党支部委员叶波:“作为一名“90后”的女书记为民办实事,我非常敬佩,真切感受到这位女书记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能吃得起苦,霸得起蛮。”
怎样才能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这是唐霜最关心的事情,她积极谋划,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乐庄村的“线下+线上”发展模式。“线下”积极拓展村级集体项目,与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一道想办法、谋出路,通过寻求专业技术支持,采取“村集体八统一,培管农户七承包”的经营管理办法,让几乎已经荒废待毁的50亩凤凰李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线上”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依托党支部这一载体,谋划成立“乐在乐庄”品牌,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出一条“党建+电商”的富民路子,20XX年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获取信息,帮助村民销售大米一万斤、米酒五千斤、辣椒一千斤,大大提高村民家庭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凤凰李种植农户唐兴钢:“唐书记确确实实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凤凰李要不是唐书记这样做的话,哪有现在这样的成绩。”
在乐庄村,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村民家中,处处都有唐霜奔波的身影,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村党支部书记,唐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不断地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奋力谱写属于她的青春之歌。
篇二: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
李清,男,现年55岁,2003年至20XX年任原碾盘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至今任柏安村党支部书记,并于20XX年当选为石泉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主动担当作为,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高山产业发展和村域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柏安村于20XX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稳定在6。2%以上。
办实事获民心。改善柏安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是实现柏安村换新颜的重要举措,也是柏安村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这一点,李清心里很明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上下奔走,实事求是的向上级政府和包联单位介绍村情、村貌,积极的向池河镇政府和石泉法院的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柏安村共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共硬化产业路18。4公里,通组路全部修通,实施饮水工程7处、解决了64户农户饮水问题,实施了1处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生活用电入户率达到100%。特别是针对柏安村地形复杂,道路建设成本较大,上级资金紧张的情况,他积极动员受益群众筹工筹劳开挖路基,在他的动员下和支部党员身体力行带动下,整个柏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来,他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整个柏安村建设工作纠纷少、效率高、质量佳,得到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广泛赞誉。
兴产业促发展。长效发展必须由“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他根据柏安村的实际情况,带头修建圈舍养牛,在其带动下与返乡能人签订公司加农户订单模式,建成宝誉生态养殖公司,打造高山绿色生态花椒和无公害特色黑猪品牌,带动全村121户贫困户发展订单黑猪养殖;争取转达集体经济资金348万元,建成鑫柏安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种植花椒500亩,目前已种植170亩,建立标准化桑园示范点50亩、魔芋示范点320亩。在他的带动与努力下,柏安村由产业发展薄弱村转变为示范村,实现了群众收入的大幅增长。
抓稳定促和谐。作为一名支部书记,他时刻把柏安村的平安和谐放在重中之重,在田间地头上化解各类矛盾,在炎炎烈日下走村入户,深入推进“三共六制”社会治理模式,坚持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创新治理新路径,扎实开展道德评议会,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20XX年累计处理矛盾纠纷12起,先后评出正反面典型20余人,实现了村内的和谐稳定,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文明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春去秋来,李清时刻牢记当选诺言,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时时刻刻地为着集体想、为着群众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支部书记、一名人大代表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
篇三: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
盛夏时节,走进胥各庄镇岭子上村,放眼望去,村里的屋舍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处处绿植鲜花点缀,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来。这一切改变的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张久增的全心付出。
张久增深知,要当好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光凭个人理想、热情和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面对繁杂的农村基层工作,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琢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协调解决。首先从为民排忧解难入手,将群众最关心、诉求最多的问题拿到村党支部会议中开展讨论,并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张久增带领支部成员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效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大力开展“五星助振兴”行动,创建党建领航星、发展进位星、扶贫济困星、生态环境星、文明和谐星,党员包街联户。高质量打造了占地4000平方米有浓厚红色氛围的党建主题公园。公园设置了“红色记忆”“红色精神”“红色榜样”三大板块,村民可沿着休闲步道,一步一景,感受一路的“红色文化”。公园内设清风亭和同心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昔日的荒地变成了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游玩、学习于一体的红色阵地,老牌党建示范点焕发了新活力。为大幅提升村容环境和为民服务职能,他联合村“两委”成员大力实施增绿计划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经多方筹资打造了占地17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和11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讲、评、帮、乐、建”五种路径,构建新型乡风文明体系,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岭子上村有许多住房年久失修,了解情况后,张久增联合驻村工作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抗震房屋需加固住户,并且每天坚守在第一线,顶着炎炎烈日巡查房屋加固情况,让岭子上村72户老房、危房“重塑筋骨”。入村的主路坑洼不平,雨天路面泥泞,给村民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张久增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早出晚归监督修路工程,历时两个月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岭子上村的乡村环境和村民的幸福感。
疫情防控期间,张久增明确提出,在做好常态化防疫工作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好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老党员董长友因为自家种的蔬菜没有了销路非常着急,张久增得知消息后,自己出资买下了全部近五千斤蔬菜,并无偿分发给了全体村民,既解决了菜农卖菜的问题又方便了村民。
张久增的真心实意换来了村民的一致点赞,他的先进事迹也被国家和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
篇四: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了《管子·牧民》中的名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代名相管仲,世人尊称管子,他的府坻“三归台”就坐落在西刘村。刘其武是土生土长的西刘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村书记,管子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早已不仅是名言,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标杆,他说“只有民心顺了,工作才能开展”,刘其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级的部署要求下,各镇办都在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具体贯彻落实到每个村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之路。如何充分尊重和顺应民心民意?在这一点上,刘其武总能想出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好点子”。
提到刘书记的“好点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倡导的“以孝治村”理念,这个工作方法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而这一理念的由来,却鲜有人知。这还要从2005年村里修路说起,当时村里号召村民自愿捐款,来了四五个70多岁的老大爷,每人拿着50元钱想要捐款,村里考虑到他们生活困难就没有收,可他们坚持必须要捐,刘其武被他们想为村里出力的这份心深深打动了,进而感觉到村里的年轻人在孝老爱老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他必须要带领村委为村里的老人们做些什么。
于是自2005年以来,西刘村开始实行“孝老零花钱”的“村规”,子女们每年把孝敬赡养老人的“零花钱”交给村里的老年协会,再由老年协会转发给老人,这个“村规”让老人们每年都能拿到子女给的养老钱,心里更踏实了。
刘书记说,在刚开始推行这一政策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质疑,有些村民认为这是家务事,村里不该管。2005年第一次收零花钱时,3天的时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子女没有上交。面对这种情况,刘其武另辟蹊径,带领村干部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又由村委出资购买了一批粮油,只要子女交了“孝老零花钱”,村里就再给老人发一份福利。这个办法一经施行,短短1天的时间钱就全部收齐了。现在每到农历6月底和腊月底,村里会集中收取半年的“孝老零花钱”,这些钱两三天内就会转交到老人手上。如今这个“村规”早已不是强制,而是变成了西刘村村民们的一种习惯。
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
村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踏实了,刘其武又开始想如何才能提高整个村子的生活质量,让村民们生活的更有幸福感。从2007年开始,刘其武带领西刘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制度,生活垃圾每天早上由村里安排垃圾清运车上门回收;建筑垃圾实行向村委会报告,统一清运制度。每天还有环卫车绕着全村进行机械化扫保,村内基本消灭“三堆”,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是全村污水处理工程。20XX年6月起,西刘村开始逐户新建污水处理管道,家庭内的洗衣房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分设二条管道汇入街道污水管网,经总管网输入到村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村北湿地中,对周边苗木、花卉进行浇灌,该工程可日处理污水60立方米,是临淄区第一家农村污水达标处理示范工程。
今年,西刘村又投资55万元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绿化道路5条;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停车位3处,为村民提供停车位达180个,解决了村内街道私家车乱停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也为村内道路机械扫保、校车通勤和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过程中,刘其武还非常善于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的工作思路,在多个攻坚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5年开展旱厕改造工程时,刘其武带领班子成员率先从党员家里开始改造,伏天开干,10天内全部完成。刘其武正是看到了党员分布在村里各个角落的优势,让村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改造后既卫生又方便的成果,于是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西刘村就完成了全村297户的旱厕改造任务。
在20XX年3月份开展的村内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和可耕地违建治理工作中,刘其武同样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拆除违章建筑32户、房屋150间,清理倒出土地21500平方米,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了土地保障。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西刘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75岁的村民张素花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出去住了十几年,现在村里变化很大,日子很幸福,你看我们村里有小公园,还有藕池,过去一看就是心里很开心、很舒服的感觉,这盖起房子来就不走了,在这里养老。”
张素花说的藕池,就是西刘村的莲藕养殖基地。20XX年,西刘村通过股改共清理收回荒地、湾塘400余亩,一部分高标准改造后用于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这18亩的莲藕养殖基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荒地回收改造综合利用,既壮大了西刘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处环境清新的休闲胜地。
接下来,刘其武还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同时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合作联营,以标准化助力高效农业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刘其武始终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放在心上。他计划把村里所有的生产路进行逐步改造,整治绿化村东边的人造河,在完善村内绿化的基础上,完成村域范围内更全面的整治和提升,让西刘村的村民们拥有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正值盛夏的西刘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村民们溢满幸福的笑脸已胜过千言万语,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美丽乡村吗?面对此情此景,村书记的心里应该是充满成就感的吧?可刘其武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为自己的村子做任何事都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反而很感激村民们能对他这么的支持和信任,他将一如既往的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西刘村的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篇五: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
张岩峰,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XX年换届后担任前大章乡投头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张岩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农村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
注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投资10万余元改造扩建党员活动室,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制度,结合党员自评、互评,找差距补短板,用党纪党规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党员干部。村内优秀青年纷纷申请入党,20XX年新接收预备党员2名,2名同志按期转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七一前夕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重温党在西柏坡时期的艰辛历程,党员们从中汲取了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谋划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想方设法拓宽集体增收路径,20XX年新增两项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分别投资50万元入股石家庄佳益针织,月收入3000元;窑坑承包地65亩,全年收入2。75万元;通过经营性收入及土地发包等方式,全年共计收入11。6万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农户创建个体经济,村域内现有小米加工厂6家、服装加工企业2家,灯笼加工企业6家,大型运输配货车35辆,不仅解决了部分劳动力,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带领“两委”班子大干特干,主要街道实现全部硬化并对部分小巷进行了浇筑,拆除私搭乱建8处1000余平方,清除村内墙体小广告,对村内街道的垃圾杂物日扫日清,在村内街道墙面设置文化墙。新种植金叶榆310棵。动用大型机械对村内大坑及护村路上的垃圾杂物进行清除,对围挡坑塘的铁丝网进行重新维修,做到了环境整治不留死角。新增改厕35户,全村卫生厕所率达到了83%。
2022年“开门一件事”计划实现村内小巷全部硬化,实施道路亮化提升。
打造和谐善治美丽乡村。推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发放明白卡、制作宣传手册、悬挂宣传展板,对村级重大事项、日常事务、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上墙公示,广泛公开,让群众对村务事项有章可循,让村干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积极推进“三治融合”治理实践。在村内大街墙面上设置了文化墙,以此弘扬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组织舞蹈队经常性开展文艺汇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两委”干部通过广播或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强调村民要遵纪守法,提高自身素质,提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维持了和谐村风,使全体村民能够安居乐业。
篇六:2022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事迹材料
“只要村民找我们了,就说明村民眼里有我们,我们就一定竭尽全力为村民服务好、办好。”这是于里镇马疃村支部书记丁玉强时常对两委干部说的真心话。丁玉强担任支部书记16年来,带领村民把一个村容破旧、上访户多、村民矛盾多的“烂摊子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美丽村庄”。
兵支书丁玉强1996年参军,1999年退伍,退伍后不足一个月,就被推选为村两委干部兼报账员,2005年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当时我回来参选村干部,老百姓也是带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我选出来的,大家对村子发展没信心,觉得选谁都一样,谁也干不好。”时过境迁,丁玉强仍对16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上任伊始,丁玉强经过一番调研,列出了长长的“问题清单”:村道坑坑洼洼、村委会软弱涣散、缺产业致富无门……找到了病灶,丁玉强决定从改善村庄环境开始“开处方”。可当时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抓襟见肘。他自己多次到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支持,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丁玉强根据村庄实际,统一规划,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带领村民对村庄所有道路、主街全部沥青罩面,巷道铺装巷巷通,打造特色文化墙,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借助西高东低的地势,逐户新建了排水渠,雨水全部排到村东的小池塘里……经过大家的努力,出村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旱厕改成水冲厕所,道路两旁干净整洁……对于这一连串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0XX年,马疃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
自此,发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变了,党支部的号召力也增强了。丁玉强感慨道:“支部是堡垒,党员带了头,群众就有劲头。”
村民要富、村庄要想美,就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丁玉强把壮大集体经济的目光落在村庄地处206国道旁的优势上,多次外出招商,招引了日照五莲风电场、五莲县恒绿蔬菜合作社、裕兴养殖有限公司等,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会经常把干部放上去称一称。”当了近20年的村干部,丁玉强不拿不占。村集体收入多少、开支多少、钱往哪儿花,都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
对于下步工作,丁玉强是这样想的:争取年底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建设,生产路全部硬化,整治土地排涝沟,解决农田灌溉难题,保障粮食丰产增收。争取供排水一体化工程,让村里群众吃上和城市一样的安全水、放心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