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教案设计 > 最新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7篇)

最新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7篇)

来源:教案设计 时间:2023-06-05 09:3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7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7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一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朗读背诵。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画纸,彩笔

16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层楼。

课内

读读背背,抄写,描笔顺等。

课外

背诵古诗。

第一教时

任务:

读通课文。

策略:

借助课件展开教学。

流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 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 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 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 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 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业

1 抄写古诗。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任务:

阅读感悟。

策略:

借助光盘展开教学。

流程:

一复习

读读生字新词。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自由读。

3 指名读。

4 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 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 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 画好再涂上颜色。

7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 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 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 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 师小结。

四作业

1 背诵古诗。

2 阅读补充读物上的古诗。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二

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ppt、flash

学习吟唱古诗。

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2、欣赏古诗

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

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

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

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

2、出示黄河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

2、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欣赏吟唱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

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

3、动作表现

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请个别幼儿演示)

师:古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二、解题,简介作者

登楼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站在颧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看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依,入,指名试读。

怎样记住依

人和入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

(2)组词练习:衣()()入()()

依()()人()()

(3)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诗人想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欲,穷,目,指名拼读。

谁能想出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组词练习:日()()()目()()()

(2)指读三四行诗句

四、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下列词语,准备听写。

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仔细观察插图,指图上楼、太阳、黄河的位置。

(2)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出示:依有三个意思:a靠,依靠b按照c顺从

白日依山尽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较多,如a跟黑相对b清楚、明白c亮d空白等

尽的意思有a完b达到极点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诗中的尽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说出来。

(5)朗读第一二行诗句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诗人想到什么?

(2)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希望c需要d将要

穷,a贫穷b完、尽c达到极点d推究到底

目,a眼睛b看c大项再分的小项d目录e标题

千里的意思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选择恰当的解释,想一想,欲穷千里目这句诗的意思

还得怎么样

更,a越发,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可见这时诗人还站在哪一层?

(3)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4)朗读第三四两行诗句

(5)指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划出停顿处

2、练习朗读

3、指读评议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点

楼,左窄右宽,共十三笔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穷:穴字头写的扁而宽

3、描红练习

五、课堂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白日依山尽,看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想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四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五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1.学生默读诗句,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

黄河

流)

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适时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8.布置作业

预习《翠鸟》一课。要求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六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一, 创设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

2. 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二, 自渎课文

1. 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

2. 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

3. 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生生字

1. 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

2. (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

3. 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

4. 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

三,写字教学

1. 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 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3. 指导写字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 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 学会"欲,穷,目,更"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鹳雀楼的美景.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给大家进行一次测试,过关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赏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里默读,

2. 二,(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 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 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 诗人看到了什么 (板书:白日 尽 黄河 流)

2.指图(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篇七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