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优秀一、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优秀12篇,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反思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
问题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习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a│+│b│);
⑶如果a0,b0,│a││b│,那么a+b=+(│a│-│b│);
⑷如果a0,b0,│a││b│,那么a+b=-(│b│-│a│);
⑸如果a0,b0,│a│=│b│,那么a+b=0; ⑹a+0=a.
2、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
33、 两数相加,如果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是( )
A.同为正数 B.同为负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0和一个负数
34、在数轴上表示的数8与-2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 )
A.6 B.10 C.-10 D.-6
35、计算:
3、有理数乘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 +(│a││b│);
⑶如果a0,b0,那么ab=- (│a││b│);⑷a0=0.
4、有理数除法法则:ab=a
5、有理数的乘方:
求 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n=aaa(有n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⑴
⑵
⑶
36、 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是(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37、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A.1 B.-1 C. 1 D. 1和0
38、 (-2)11+(-2)10的值是( )
A.-2 B.(-2)21 C.0 D.-210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ab,那么a2b2 B.如果a2b2,那么ab
C.如果│a││b│,那么a2b2 D.如果ab,那么│a││b│
40、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3-3(cd)4=________.
4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
42、 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
43、 已知│a│=3,b2=4,且ab,求a+b的值。
44、计算:
七。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⑴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45、 用科学记数数表示:1305000000= -1020= 。
46、 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 2.4万的原数是 。
47、 近似数3.5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8、 近似数0.4062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9、 5.47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50、 3.40301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精确到千位是 。
51、 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这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意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
1、七年级(3)班同学李亮在一次班级运动会上参加三级跳远比赛,共跳了5次,他第一次跳了6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跳0.1m,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跳0.3m,第四次比第三次多跳0.5m,第五次比第四次少跳了0.4m.他那一次跳得最远?成绩是多少?
2、一只小虫从某点P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把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行各段路程(单位:厘米)依次为:+5,﹣3,+10,﹣8,﹣6,+12,﹣10
(1)通过计算说明小虫是否回到起点P
(2)如果小虫爬行的速度为0.5厘米/秒,那么小虫共爬行了多长时间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同步练习
1、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7,-9,+7,-15,-3,+11,-6,-8,+5,+16
(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养护过程中,最远外离出发点有多远?
(3)若汽车耗油量为0.09升/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反思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
问题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习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a│+│b│);
⑶如果a0,b0,│a││b│,那么a+b=+(│a│-│b│);
⑷如果a0,b0,│a││b│,那么a+b=-(│b│-│a│);
⑸如果a0,b0,│a│=│b│,那么a+b=0; ⑹a+0=a.
2、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
33、 两数相加,如果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是( )
A.同为正数 B.同为负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0和一个负数
34、在数轴上表示的数8与-2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 )
A.6 B.10 C.-10 D.-6
35、计算:
3、有理数乘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 +(│a││b│);
⑶如果a0,b0,那么ab=- (│a││b│);⑷a0=0.
4、有理数除法法则:ab=a
5、有理数的乘方:
求 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n=aaa(有n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⑴
⑵
⑶
36、 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是(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37、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A.1 B.-1 C. 1 D. 1和0
38、 (-2)11+(-2)10的值是( )
A.-2 B.(-2)21 C.0 D.-210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ab,那么a2b2 B.如果a2b2,那么ab
C.如果│a││b│,那么a2b2 D.如果ab,那么│a││b│
40、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3-3(cd)4=________.
4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
42、 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
43、 已知│a│=3,b2=4,且ab,求a+b的值。
44、计算:
七。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⑴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45、 用科学记数数表示:1305000000= -1020= 。
46、 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 2.4万的原数是 。
47、 近似数3.5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8、 近似数0.4062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9、 5.47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50、 3.40301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精确到千位是 。
51、 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
1、七年级(3)班同学李亮在一次班级运动会上参加三级跳远比赛,共跳了5次,他第一次跳了6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跳0.1m,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跳0.3m,第四次比第三次多跳0.5m,第五次比第四次少跳了0.4m.他那一次跳得最远?成绩是多少?
2、一只小虫从某点P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把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行各段路程(单位:厘米)依次为:+5,﹣3,+10,﹣8,﹣6,+12,﹣10
(1)通过计算说明小虫是否回到起点P
(2)如果小虫爬行的速度为0.5厘米/秒,那么小虫共爬行了多长时间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同步练习
1、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7,-9,+7,-15,-3,+11,-6,-8,+5,+16
(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养护过程中,最远外离出发点有多远?
(3)若汽车耗油量为0.09升/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这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意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