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创意美术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创意美术教案汇编10篇,供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纸教师备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其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折纸属于纯手工作业,幼儿非常感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3、但由于此次活动幼儿刚刚才接触,出错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处理那一块,缺乏对基本常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练,需要以后经常练习,相信以后对此类活动会逐步熟练的。
4、也有个别幼儿出错可能是不理解教师讲解的意思,也或许是对此活动的陌生所导致的因素。
5、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开展手工课程,在讲解的时候说慢一点、示范时的动作也要慢一点。尽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 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工具,不同小鸟造型的头饰。
学具:教材、课堂练习、水彩笔、蜡笔、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帮助小鸟找到了家,小鸟、小鸟妈妈为了感谢我们,今天他们带着许多的小鸟来感谢我们。
2、欣赏课件:小鸟在花丛中嬉戏,花儿竞相开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鸟是怎么飞?大家模仿飞一飞。
4)花儿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开放的?大家表演。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演示小鸟形态。
1)他是什么鸟?是什么颜色的?
2)他有几个部分组成?
3)师生同练:
通过小鸟的组成部分分析,画画小鸟的基本结构。
2、小结交流:
今天,小鸟们要去参加森林的舞会,要评评谁是最美的小鸟,所以他们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忙出出主意,为他们打扮打扮,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该从小鸟哪里入手为他打扮呢?
1)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不同的尾巴、身体、翅膀、_,给小鸟换新衣。
2) 教师展示刚才“打扮”的美丽的小鸟,多美的小鸟,美的象公主,你想说些什么?
3) 你想打扮一只怎么样的小鸟?(战士小鸟、飞行员小鸟,空姐小鸟等有职业的各种小鸟)。
四、学生尝试练习:打扮小鸟
1、 将小鸟有个性的打扮。
2、 涂上美丽、鲜艳的颜色。
3、 自己学着剪一剪。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 展示小鸟作品,让学生自由思考:我该如何展示我的小鸟?
2、 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的方法。
3、 制作头饰,胸饰等。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 回顾上堂课,学生自由展示小鸟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小鸟身份表演。
1) 关于小鸟的故事。
2)关于小鸟的歌曲。
3)关于小鸟的舞蹈。
4)小鸟集体表演。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欣赏:花儿开放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她是怎么开放的?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吗?
3)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4)小组讨论:
还有什么花?他们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儿的VCD,感知花儿的各种形态。
3、学生根据上堂课小鸟的头饰,胸饰的做法,来绘画花儿,制作花儿的头饰。
1)回顾上堂课的小鸟头饰的制作过程。
2)学生绘画花儿。
3)合作小组讨论、制作:根据小鸟头饰的做法,制作花儿的头饰。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播放《玩具进行曲》;
2、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五、展示,游戏。
1、学生自由选择小鸟,花儿的头饰或胸饰,进行表演活动。
1)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小鸟或花儿),自由组队,商量表演的内容。
2)“鸟语花香”联欢会。
让学生在室外围成圈,尽情的表演节目。
2、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直率地表现创作画;初步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让学生从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体验生活的美。
3、通过欣赏表现秋天的一系列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新设计,大胆表现,大胆装饰,以小组身份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量秋天的图片,秋天的乐曲磁带,碎花布等;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各种废旧纸张,废旧材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让学生从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体验生活的美。
二、展示阶段:
(一)谈话导入:
老师拿出一张枯树叶“小朋友,这是老师早晨来学校时在路上捡到的,仔细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灰色。”
师:“为什么会变成这种颜色呀?”
生:“树叶枯萎了,从树上掉下来了。”“风把它吹下来了。”“秋天来了。”
出示板书——秋天来了
(二)找一找秋天:
师:“是啊,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发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一些秋天的迹象。”(找一找小朋友衣着打扮的变化)
师:“小朋友再想一下,你还能在哪些地方找到秋天呀?”
生:“树叶掉下来啦。”“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小河里的水变凉了。”“大雁飞向南方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远远看去就像给大地盖了一层黄黄的地毯。”……
教师总结:“秋天来了,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那小朋友你们想用怎样的方式赞美秋天呢?” (生答)
生:“我来朗诵一首诗,题目是《落叶》,风儿阵阵吹来,叶儿片片落下,它们离开妈妈,不哭也不说话。”
师:“除了背诵诗歌,老师知道你们还教过有关秋天的歌曲,如《雁儿飞》《小树叶》等。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好吗?”(歌表演)
(三)欣赏秋天:
师:“小朋友的知识可真丰富,真了不起!前一阶段啊,老师还悄悄拍了一些秋天的景色,你们想欣赏一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
师:“小朋友们欣赏了这些秋天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秋天可真美啊!”“秋天的色彩可真丰富!”“秋天的果实可真多啊!”
师:“是啊,看了这么美的景色,小朋友们想把它们画下来吗?”
生“想!”
师:“我知道你们肯定忍不住要动手了吧!先别急,老师要讲一些作画的要求啦!
(1)构图要大胆,东西要画大一些,可不要缩在一起。(范作欣赏)
(2)除了画你还可以用粘贴的方法。(范作欣赏)
(3)加上细节,可以使画面更丰富。(师演示)”
“小朋友,你们在作画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呀?”(生答)
三、反馈阶段:
学生作业: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拿出材料表现一下你们心目当中的秋天吧!”
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准备的材料,准备表现秋天的什么。
学生分成四大组,拿出不同材料进行作业。(放音乐)
教师巡回辅导,并颁发“纪律奖”
作业展评:
分小组展示作品,要求各小组代表用简单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组织小朋友举办作品发表会,谈谈自己创作的感受。
颁发小组奖项。
四、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结束教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体验角色在雨中的不同心情,表现学生在《下雨啦》中的独特心情和情景。体验不同的观察方法(从局部感知到整体感受),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笔对线条、色彩表现《下雨啦》的愉悦心情,通过观察感受雨中的独特美感,享受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状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表现角色动态、雨具在雨中的联系及不同情景故事。
解决措施:通过观看视频,观察雨的多种形态,利用图片定格下雨的瞬间,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找到雨与点、线之间的联系,体验用有方向感的点、线画雨景,带来的不同美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谜底:雨)
(板书)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观察下雨的自然现象。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条画看到的雨,老师也可在黑板上示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局部定格,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提问: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有些动物找地方躲雨,有些动物喜欢雨天。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1、雨的模样
你眼中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雨)
师生共同点评:
蒙蒙细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线
磅礴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线
雨的方向——随风而动的斜线
2、雨的色彩
想一想,女孩子眼里的雨是什么色彩呢?
你能用什么色彩的雨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绘本插图《七彩下雨天》带着不同的心情和美丽的想象,我们心中的雨也变成七彩的了。
3、雨的故事
雨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人们穿雨衣、打雨伞,马路上的伞就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小花。
妈妈们打着伞来接孩子,同学们已经互相照顾撑着伞走在路上。
小动物们会找个地方躲雨、有的还会把荷叶当伞呢……
4、动画示范
动画示范画伞和穿雨衣的人。
归纳:我们画雨,可以根据季节或是心情选择雨的颜色,表现出雨中的故事。
5、创作引导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2)说说自己的创意,想画怎样的雨中故事。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点或线表现出下雨的情景,画一画雨中的故事。
作业步骤:
1、先用记号笔勾线画出主体的人物或动物;
2、画雨,要注意雨和风的方向;
3、凃主体色,注意露出主体颜色,
4、添加环境,注意雨景的色彩。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1、介绍“我”用了怎样的线条画了怎样的雨,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本课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观察了雨的模样、画出了雨的色彩、讲述了雨的故事,表达了独特的心情,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美发生在《下雨了》……
(五)拓展
观察家乡的雨季,体会家乡雨景的独特美感,画画《下雨了》的连续剧。
活动目标:
教幼儿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不同的鱼
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各色正方形手工纸若干(每个幼儿两张)
蓝色海底世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课题
在海底世界,本来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儿,由于很多人不讲卫生,海洋里的水变脏了,很多鱼儿没有了家,(出示背景图)。后来,人们给海洋治好了‘病’,现在有些鱼儿已经回来了,可有些鱼儿还不知道呢。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怎样制作鱼,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基本部分:学习鱼的不同折法
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或折一个角)
(3)添画上眼睛
幼儿练习折大鱼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对于有疑问和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导。
(2)添画鱼儿头部眼睛时,注意在适当位置。
教师协助幼儿将折好的鱼儿粘贴到背景图上
送“大鱼小鱼“回到自己的家——海底世界。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鱼儿游来游去。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二、探究方法
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三、验证方法
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教师小结全课。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美妙的小世界的方法。
二、教育方面
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三、发展方面
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
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教学准备:
欣赏课件、放大镜
作业要求:
用线条画出自己眼中的小生物。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 探秘活动——播放花丛图片,引导小朋友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去寻找花丛中的小秘密。
2、 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二、发挥主体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美在那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2、学习欣赏的方法(肉眼观察的“小蜜蜂”与借助显微镜观察的“肥皂泡”)。
3、观察四季图片,从色彩、环境、特点分辨四季。
4、集体探秘——《海洋中的小生物》美在那里?《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
三、发展主体
1、 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发现。
2、 绘画表现:要求每人画一种小生物。
教学总结:
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美”无处不在,妙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 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五彩斑斓》:
一、教材分析
学习领域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同学对于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准确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课程规范、教学内容、同学认知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2、让同学通过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在艺术品中的运用,认识其独特艺术魅力。
3、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将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
使同学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捕获艺术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运用,并能把这些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方式
本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同学来讲较为枯燥。应当注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应围绕课题,设计游戏环节并结合多媒体,把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同学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纸、数码相机等。
四、教学特色
在教学《五彩斑斓》一课时,结合课题,利用游戏,以这种同学喜闻乐见形式促进教学的开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环节,抛弃在纸面绘画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做一个“小小摄影师”。然后师生一起评价搭配出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宁情绪,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同学想想看,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那些?
同学:有红、黄、蓝、绿、紫、黑、白等等。
教师:是啊。色彩就像个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充溢乐趣。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色彩的知识
板书课题。
3、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把两种不同的颜料混合回怎么样?
同学根据自身的认识回答。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水粉笔,把任意不同的两种颜色调在一起,然后画在纸上,看看发生了什么?
同学:变成了另一种颜色。
教师:但老师知道有三种颜色它们脾气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而成的,它们叫做原色。
板书原色。
(2)认识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老师请它们出来,听听颜色自身是怎么讲的`。
播放课件。
教师:看了动画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颜色在说话吗?
同学:红、黄、蓝。
教师:它们说了什么?
同学: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
得出定义:红、黄、蓝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成,那么它们就是原色,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纸贴在课板上。
(3)认识三间色
教师: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两两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调和而成的是什么颜色。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和蓝色水到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颜色。
同学:绿色。贴出绿色纸。
依次演示,贴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两种相调得出的是绿、橙、紫,我们把它们叫做三间色。
(4)通过游戏巩固知识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宝探险——我们要去寻宝,可是占据宝物的妖怪给我们弄了一个关卡,同学们看。
展示游戏。
教师:妖怪说,它在宝物箱上了放了两个一组的三原色或一个间色,在这组颜色后面是钥匙孔,同学们必需把这两个原色调和那种间色或这一个间色由那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正确颜色放在钥匙孔上,才干打开宝箱。
同学游戏。在此过程中巩固色彩知识。
4、展开
欣赏中国民间艺术品和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运用,体会通过不同的配色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请同学们来谈谈,喜欢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师引导。
红色主调——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
黄色主调——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主调——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三原色与三间色结合——眩彩夺目的感觉。
5、课堂作业
做一位“小小摄影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确定作品名称,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记录下来。
6、评价
作品完成后,通过数码相机在电脑中展开。请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自身小组的作品设计思路。
(1)什么样的主题?
例:春天。跳动的红。
(2)这样搭配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例:使人显得活泼可爱。
教师在同学评价时加入自身的看法,来引导同学。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绿、橙、紫),知道了它们的特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装点美好的人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 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_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 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投稿、撤稿、投诉:邮箱:cpt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