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免费(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资阳区20xx年、20xx年先后接收1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长春镇6名,新桥河镇3名,迎风桥镇3名,沙头镇2名、张家塞乡2名,茈湖口镇1名。17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毕业于全国15所高校,涉及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给排水工程、会计学、农学、林学、法学、计算机、英语、新闻等10个专业门类。全区大学生村官基本信息详见下图:
二、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区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积极肯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使农村工作呈现出新气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走访中,各村的村干部几乎一致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整体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知识水平,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2.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会议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如沙头镇忠义村的大学生村官向佳围绕本村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远教设备为蔬菜种植户定期播放远程教育课件和最新农业科技节目视频,并定期在网上发布本村无公害绿色蔬菜的供求信息,吸引了益华园艺等公司长期优价大量收购该村蔬菜基地的拳头产品—无公害“甘溪”牌长白丝瓜,为村民致富拓宽了销售渠道。迎风桥镇鲜鱼塘村是苗木大村,该村大学生村官郭灿充分结合自己的园艺专业知识,经常为村里的苗木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村民救活了一批濒死的贵重苗木,切实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挽回了经济损失。
3.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大学生村官发挥法律知识丰富、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并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如长春镇许家坝村的大学生村官曹凤利用法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了该村的“反”工作台帐的建立和“反”光碟的制作,帮助该村创建“资阳区反”示范村。新桥河镇牛眠石村的大学生村官吴峰毕业于法学专业,现在被抽调到新桥河镇综治办协助工作,并经常下村调解村民纠纷。
4.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例如长春镇桃子塘村的大学生村官徐实利用村级宣传栏,大力宣扬乡村清洁工程,并主动上门劝说村民配合村里新修垃圾池115个,桃子塘村面貌焕然一新。许家坝村的大学生村官曹凤组建了村里的腰鼓队、花鼓戏文艺队,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娱表演活动,村里的军鼓队还参加了区“建国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5.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走访中,村支书都一致表示,原来村两委的基础工作不是很规范,开会没有会议记录,图书室没有人管理,文书档案也没有系统整理,更没有建立制度规范。大学生村官来了以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村里的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党建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为日渐薄弱的农村团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受到了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扎根意识不浓。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原因,有80%的以上大学生村官同时选择了“投身基层,服务农村”和“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两个答案。而在回答“愿意从事大学生村官最长年限”的问题时,86%的“村官”选择了“三年”,选择“四年”和“五年以上”的分别只占7%。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到村任职工作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并没有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打算。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大学生村官很难真正安心投入工作,很难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工作作风不深入。一是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了解不够。在问卷调查中,5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坦言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从而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调研时随机走访的村民中,居然有80%以上的村民叫不出所在村大学生村官的名字,甚至还有很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闻所未闻。大学生村官往往习惯性的待在村委会办公室,等待村民来访,很少主动到村民家里拜访,对村情了解不够,很难真正和群众建立感情。二是深入重点、难点工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6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端茶送水、文书档案之类的办公室日常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只有4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能协助村两委开展科普培训、土地流转、产业引导等农村经济工作和处理村民利益纠葛等群众工作。此外,大学生村官都兼任了所在村的团支部书记,但70%的村官对所在村有多少青年、团员都回答不上来,更毋说开展团的活动有效吸引和凝聚青年。三是工作责任感不强。村干部反映,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村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也见不到村官。
3.综合能力不强。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农村能力的欠缺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通过问卷调查,有4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影响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在于“自身能力不足”。通过对村两委负责人的走访,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还需要提高以下四种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专业不对口。据调查统计,我区大17名大学生村官中,仅有2人是农、林专业,比例仅占12%,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的问题。专业上的“不对口”,使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从事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在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呈现“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20xx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尴尬境地。
5.结对联系等制度不到位。《资阳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与一名区级领导领导和所在乡镇一名班子成员形成结对联系,以迅速熟悉工作,得到有力指导。但抽样调查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村官与结对领导主动汇报和交流,75%表示几乎没有联系,甚至连结对联系的领导更换了也不清楚。
四、对策与建议
实践证明,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要增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的归属感。一是加大政策宣传。要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给大学生村官搭建工作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二是强化媒体引导。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三是注重树立典型。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对在履行职责、创业创新、带富帮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支持和奖励。
2.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科学选拔机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专业对口、本土为主、真正有志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农村,在农村锻炼成材、实现抱负。二要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帮带制度。区级领导、乡镇班子成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联系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在思想情感上给予关心,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建立村两委班子帮带机制,让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帮带,切实培养大学生村官独立开展工作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尝试在重点工作领域大胆使用大学生村官,让大学生从“办公室”走出去。三是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挂钩联系特殊村民机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村里的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加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联系,提高他们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与农民的深厚情感。四是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五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3.要搭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一是要搭建学习培训平台。一方面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在村官任职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此外,团区委也要积极开展团的业务培训,指导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开展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二是要搭建大学生村官交流平台。要定期召开联谊会、座谈会,让大学生村官谈经验、谈感受,加强村官之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提高工作能力。要举办“村官工作交流互访”、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拓展交流学习载体,开阔农村工作思路。三是要搭建大学生村官活动平台。要通过各项文体、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全方位搭建大学生村官展现风采、成长成才的舞台,通过活动参与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四是要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创业,通过举办青年创业论坛、专家讲座,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智力支撑,积极争取青年创业专项资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4.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团建中的作用。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原则,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团建中的作用,并促进基层组织的整体活跃。党团在基层工作目标、工作对象上高度一致,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式上优势互补。乡镇党委、村“两委”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团建工作提供基本的条件。要通过开展希望工程助学行动、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百万青年学百技、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团的品牌活动,服务农村青年创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发挥农村青年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使农村真正焕发出青春活力。
5.要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x8年以来,x市先后选聘5批共x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140人。为全面掌握这支队伍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近期,x市委组织部成立专门课题组,采取集中座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做法和成效
为让大学生村官来有奔头、干有舞台、留有希望、走有收获,五年来,x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方法途径,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1.严格管理加压力,确保村官“下得去”。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严格管理,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的时间。一是明确职责任务。市委组织部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为他们量身定制岗位职责,要求着重发挥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群众事务代办员、市场信息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远程教育辅导员等“六员”作用。各乡镇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了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并与大学生村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加强岗位管理。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十条规定》,要求大学生村官周一至周五必须在村上班,每周住乡村的时间不得少于4晚,并填写好《履岗日志》。特殊情况必须书面请假,请假1至3天的须经村党组织书记审批同意,请假4至7天的须经乡镇党委审批同意,请假8至15天的须经市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具体出勤情况由村党组织每天进行一次登记、乡镇党委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市委组织部每月进行一次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三是规范考核办法。建立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百分制量化测评考核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均由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任职村共同实施,按照任职村占50%、乡镇占25%、市委组织部占25%的比例折算最后得分,考核方式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村民代表测评、村“两委”班子评价等形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续聘、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强化保障增动力,确保村官“待得住”。针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着力从三个方面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生活难题和后顾之忧。一是注重人文关怀。市委组织部坚持优先将大学生村官分配到离乡镇机关较近、交通便利的村任职,并协调乡镇、任职村及时妥善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问题。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工作例会、文体交流、联合调研等各种形式的交流、联谊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村官的精神文化生活。近两年,x市委组织部召展大学生村例会31次,组织大学生官参与的调研活动6次、文体活动8次。二是落实待遇保障。按照财政部提出的“大学生村官待遇每年不低于2.2万元”的标准,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并为全体大学生村官统一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类保险,所有相关政策x市坚持率先落实、顶格到位。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的年工资待遇人均超过了2.5万元。三是强化政治激励。对工作出色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同等条件下,实行“三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推荐为后备干部、优先评先评优。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信任且自愿在基层工作的,鼓励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市在岗的140名大学生村官中,党员有64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41人。
3.尽心培养提能力,确保村官“干得好”。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作优秀人才来重用,当作自家孩子来关爱。一是健全帮带制度。建立完善了市级领导结对联系、乡镇领导结对指导、村干部结对帮教的三级帮带机制,通过工作上手把手传、行动上实打实帮、思想上面对面带,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该市明文规定,市级领导下乡进村,必须看望所联系的大学生村官,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乡镇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每季度必须主持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交流情况、释疑解惑。二是创设实践机会。定期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信访、综治部门跟班学习,提高了大学生村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从x1年开始,该市先后安排6批次30名大学生村官到市信访局跟见习,让大学生参与接访处访、经受锻炼。三是搭建创业平台。市委组织部协调信贷、劳动、农业、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的生动实践中历练本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马水乡湖德村村官肖志龙在获得10万元信贷支持后,自己带头种植烤烟100亩,并带领村里的群众种植烤烟800余亩,年创收入230多万元,被评为“湖南省创业富民之星”。
4.拓宽出口激活力,确保村官“流得动”。在引导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通过中央提出的“五条出路”有序流动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村官的出口。一是定向招考一批。从x2年开始,x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个全额事业单位编制名额,面向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考,同时硬性规定,凡事业单位缺额补员时,优先从大学生村官中录用。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共12名。二是择优选拔一批。今年,乡镇人大、政府班子换届时,x市坚持用好用足有关政策,通过定向选拔方式,择优选拔了2名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人大、政府班子的提名人选,开启了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先例,全市大学生村官备感振奋,深受鼓舞。三是留村任职一批。对服务期满但没能通过其他方式及时流动的大学生村官,及时与他们签订续聘合同,积极为他们继续留村任职创造条件,缓解他们二次就业的压力。目前,全市x8、x9年选聘的41名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已有29人考录为公务员,6人进入企事业单位,1人另行择业,其余的5人全部签订了续聘合同,继续留村任职,基本形成了有序流动、多元发展的局面。
二、问题及原因
总体上看,x市在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培养和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类报告1.聘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当前,x市委组织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的聘用合同中,都是3年一个聘期,但对大学生村官是否要到服务期满后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招聘考试,因未能找到相关的政策依据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致使部分村官任职不到两年甚至一年就考录到了其他岗位。调查中发现,x市x8至x1年选聘的129名大学生村官中,任职不到两年考录到其他岗位的达42人,占总数的33%,其中,任职不到一年考录到其他岗位的达13人,占总数的10%。按照一般规律,一个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第一年基本上处于熟悉情况的阶段,至少要到第二年才能真正融入工作、发挥作用,这些任职不到两年甚至一年就考录到其他岗位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上是平白领取了一段时间的工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或者说发挥的作用不大,完全背离了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初衷,不仅打乱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计划,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财政的浪费,引起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不满。
2.管理职责还不够明晰。x市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实行的是市、乡、村三级共同管理模式,但乡镇、村具体应承担什么样的管理职责,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更无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少数乡镇、村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显得比较随意、比较粗放、比较松散,不同乡镇之间、不同村之间,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使用力度和保障、服务标准还不平衡。此外,虽然为每个大学生村官明确了一名市级领导负责联系、一名乡镇领导负责指导、一名村干部负责帮带,但对市、乡、村三级负责帮带的领导,到底应尽到什么样的帮带责任,帮带效果如何考核,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个别地方的三级帮带工作实际落入了“市领导鞭长莫及较少管,乡镇领导精力有限不常管,村干部因嫌麻烦不想管”的局面。从对120名大学生村官调查反馈的情况看,认为负责帮带的乡镇领导和村干部经常与大学生村官联系的仅占65%,认为只是偶尔联系的占22.5%,认为平时基本上不闻不问的达到了12.5%。
3.流动渠道还不够畅通。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出路问题,目前设计的出路主要是五条,即: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但在与大学生村官的座谈中,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五条出路”中,最理想的是考录公务员;其次是留村任职,希望任期满两届后能解决全额事业编制;自主创业由于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能够创业成功的实属凤毛麟角,对多数人来讲并不实际;而对自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很多大学生村官直言,报考大学生村官岗位的本意就不是如此,若有这样的打算当初可能就不会报考村官岗位。从x0至x2年选聘的3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希望考录为公务员的高达72%,希望留村任职的占15%,希望自主创业的占7%,希望继续学习深造的仅占4%,而愿意另行择业的不到2%。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实际上都在挤“考录公务员”这根独木桥,而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基数越来越大,但针对大学生村官选拔的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不少大学生村官表示压力很大,对前途比较担忧。
4.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村官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加之刚刚走出校门,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对农村政策不了解,一时很难胜任自己的角色,开展工作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无处着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一些大学生村官的“跳板”意识较浓,仅仅是把村官岗位作为一个过渡,作为捞取一些特设岗位报考资格和加分条件的手段,没能真正把身子沉到农村基层、把心思用到服务新农村建设上,而且,现行的各种招聘和录用考试中,考试内容多是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大部分村官认为,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学到的、用到的往往不会考,因此,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看书和背资料上,特别是个别“逢考必考”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上处于“备考—参考—再备考—再参考”的循环当中,鲜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作用发挥自然无从谈起。从对部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认为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特别突出的只有24%,认为作用发挥比较突出的占36%,认为作用发挥一般的占31%,认为没发挥什么作用的达到了9%。
三、思路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选聘录用机制,力求专业对口、人岗相适。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选聘机制。实践证明,在出生地任职的村官比异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融入工作要快;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村官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要大。因此,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要进一步细化选拔条件和标准,坚持优先录取本籍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相关联的大学生、有农村生活经历和农村工作热情的大学生,力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本土化”、“适用化”,尽量避免到村任职后出现“水土不服”或“学非所用”的现象。上级组织部门在制定选聘计划时,要加强与地方的协调沟通,由地方根据本地产业现状、发展规划、资源优势等,形成并报送选聘意向,客观准确敲定人数、细化专业、明确标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聘用机制。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时,必须明确界定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限,在服务期未满之前,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否则,视为违约处理,避免大学生村官“当年来、当年走”的无序流动现象,力争多一些“永久牌”大学生村官,少一些“飞鸽牌”大学生村官。
2.进一步完善三级联管机制,力求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培养,需要市、乡、村三级协同配合、共同发力,任何一级出现“缺位”,都会导致整个管理链的断裂,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的管理职责,落实各级的管理责任。在对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的同时,也要与之相应地对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把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结果作为考量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履行管理职责情况的重要依据,促使乡镇领导和村干部真正按照市里的要求,贴心管理好大学生村官、细心服务好大学生村官、真心使用好大学生村官、尽心培养好大学生村官,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当好工作上的“导师”和生活上的“保姆”。要强化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对在培养管理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履职到位、成效明显的乡镇领导和村干部,要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反之,则要提出批评教育,作出组织处理,以此增强乡镇领导和村干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3.进一步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力求以用促学、学用相长。抓好教育培训,是确保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适应岗位要求的前提。要在现有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教育、管理、培养、使用和服务相结合的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按照学以致用、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特别注重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把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促进、管理与服务相并行的原则,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邀请专家学者集中授课,请大学生村官先进分子和优秀人物介绍工作体会,请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岗前培训、集中轮训和专门调训,确保把使用和服务相结合的培养机制贯穿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始终。
4.进一步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进一步形成“人才到一线去,干部从一线来”的用人导向,逐年增加面向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招考录用的岗位总量,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建功立业、锻炼成才。在定向选拔和考录大学生村官时,可探索试行先考核、再考试的办法。在考核办法的制定上,要突出“重实绩、重民意、重公论”的导向,使那些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得到任职村干部群众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优先获得参加选拔或录用考试的入场券;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要紧贴农村工作实际,力求让“干得好”的大学生村官“考得好”,真正让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带民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率先尝到政策扶持的甜头,把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引导到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农民群众上来。要进一步畅通大学生村官的出口,着力为大学生村官在留村任职、自主创业、自行择业、继续深造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减轻大学生村官千军万马挤“考录公务员”这根独木桥的压力。特别是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要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降低小额贷款门槛、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真正把有志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扶上马、送一程”。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全面了解我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和管理现状,我们对在**县基层工作的37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其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村官参考。
一、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自20xx年开展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试点以来,到**县的大学生村官共有42名。其中:20xx年选派5名、20xx年1名、20xx年17名、20xx年19名,聘用期均为3年。在20xx年县乡集中换届时,从20xx年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中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3名,考上省、州公务员或选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2名。截止目前,还有37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均为20xx年以来选派人员,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28岁,平均年龄25.4岁。其中:男性23人、女性14人,少数民族9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3名,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23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14人。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提高村级组织办公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承担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和协助计生、新农合参保、整理材料、开会通知等辅助性工作,还有部分人员被留在乡镇充当打字员和内勤人员。
2、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大多数人所学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并不是很对口,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专业知识的比例非常少,大多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身份尴尬。农村需要的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其很难融入当地环境,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时候,经常得不到村“两委”的重视。忙于应付村里各种复杂情况和复杂人际关系,难以理出工作思路,群众对他们缺乏认同感,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上有挫折感。而且,对在基层工作期满后的管理问题、出路安置问题,普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情绪不稳定。
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特殊,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选派管理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工作考核、业绩奖励、晋升方向、培训教育等还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由组织人社部门负责选派,县人社局与他们签订《到村任职合同书》,每年不定期召开1-2次座谈会,年底进行考核,但是,大多只是上交一份工作总结,对考核没有引起双方面的重视,考核主体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也不利于他们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工作,造成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劲头不足。同时大学生村官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很多人的档案都成了“压箱货”,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另外大学生村官培训和扶持创业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还没有纳入全县的总体《规划》,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从高校毕业到农村工作,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基层工作者,是一个自我适应和群众认可的过程,需要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真诚帮带、用心培养。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在农村工作中健康成长。
1、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组织部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具体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借鉴乡镇公务员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联系和服务引导。组织部应指定专人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联系服务,加强了解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健全考核机制,积极探索管理使用方面的新方法,研究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可以借鉴公务员考核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定期考核,年终总评,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相应的奖励。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将大学生村官人事档案全部纳入到县人社局管理,各种归档材料及时入档,确保档案的齐全。
2、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要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除了岗前培训外,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促使大学生村官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村官传帮带制度,采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村干部“一对一”带等方式,进行结对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尽快熟悉环境、努力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切实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3、大学生村官自身要转变思想观念,给自己
准确定位。一是要激发自己服务于农村的热情与责任,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树立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二是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培养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
4、加强交流培养。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双联”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相关职能科室、办公室进行轮岗锻炼;或者采取“上午在村、下午在乡镇”的模式,让他们充分了解乡镇机关工作的特点与有关科室业务。落实村干部驻村制度,通过压担子、定任务和参与一线工作的形式,比如具体从事征地拆迁、材料写作、科技扶贫、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工作,不断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效。组织、人社部门要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开通大学生村官交流园地、编写村官信息,及时宣传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及工作经验,积极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根据所学专业,有计划地开展横向交流,加强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开展相互间的合作,支持开展村官创业创新,使其能更快成长起来。
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开展培训培养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基层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