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八篇)(2023年)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八篇)(2023年)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6-12 10:40: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八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八篇)(2023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长相思》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题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

1、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

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四、悟词意

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⑴ 作者的“身”在那里?

⑵ 作者的“心”在那里?

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

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

4、写片段: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

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
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
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1我的心爱之物》教案

教学内容: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写自己最心爱的一种东西。要讲清楚它的特点,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由这一东西产生的联想,能够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体会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爱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喜爱之情。也会由此而产生联想。但要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困难。不容易把它写清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出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组学习了联想的的写作知识,再这次作文中要得到应用。

2、巩固本单元的的写作知识。

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仔细观察写好初稿。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利用事物投影,引导学生分析评讲文章。

3、学生分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态度。

2、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1、作文描写的事物。

2、例文两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一块欣赏?那就把你写的文章拿出来吧。

二、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的手稿我都看了。我觉得同学们写得都不错。象刘静、侯美燕、姜少丹、王路、周玉珊等同学尤其突出。但是我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命题不好,有的同学是这样命题的:写自己新爱的一种东西你认为好不好?

(2)字、词、句存在的问题,每个同学的作文中都存在,需要认真修改。

(3)没有达到这次作文的要求。

2、同学们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

师出示要求:

(1)写自己心爱的东西

(2)写清特点

(3)写出联想

①师出示学生带来的玩具课件:玩具米老鼠(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喜欢它什么?请学生回答。

生答:耳朵特别大,象两把大扇子,它笑咪咪的,心里一定有高兴的事等等

……

师导,有个同学根据这个玩具写了一篇作文。

②出示课件:《我心爱的米老鼠》

要求学生轻声阅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没有?

小组讨论。

师请学生回答,并结合要求具体谈一谈小作者是怎样达到要求的。

生:写清了米老鼠的特点,写出了喜爱之情,联想好等等

师小结:这篇作文为什么写得好?请学生回答。因为这篇作文符合这次作文写作的要求。所以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③师出示课件:《小闹钟》病文

要求默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讨论,说说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要求没有?请学生回答。

生答:没有联想,没写清特点等等

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篇作文修改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发给学生作文材料。

分组修改。把修改的《小闹钟》的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讲给同学们听。

3、师小结:根据刚才的评改,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改好自己的作文?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生进行修改。

师巡回指导。

生交流修改情况。

4、请同学们谈这次作文的体会。

师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三、作业:继续修改,誊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3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做课外阅读题的几种基本方法。

2、复习巩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好吧?(板书: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二、反思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1、在做阅读短文时,你觉得哪种类型的题做得不够好?

师相机板书: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

相机解决一些学生做题的困惑:如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语言环境加标点。

2、同学们敢于自我反思、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真值得表扬!你们所遇到的这几种难题正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你们要达到的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攻克“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三道阅读难关,有没有信心?(有)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

三、立足学情,有效引导。

〈一〉首先来攻第一关:归纳主要内容。

1、在做阅读题时,要想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得怎样做?(读懂文章)这时,我们一般选择哪种读书方式?(默读)对,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读几遍呢?要因文、因人而宜,直到读懂为止。

默读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1)要入情入境地去读,读进去,想开去,一边读一边想。

(2)不动笔墨不读书!标自然段,好词好句,关键词句,标点,做旁注,同学们掌握的学习习惯还真不错!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去默读短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肯定默读方法,默读习惯!)

题目见提纲五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复习卷十、(一)5

交流读书收获。

3、你们读懂的便是主要内容的部分了,我们再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主要内容了。

在归纳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有什么窍门?

(板书1、完整、简要)(2、谁干什么法)(3、时间、地人物、事件)

4、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谁能根据同学们的窍门,集思广益,来归纳一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别忘了,既要完整,又要简要!

同位交流——全班交流互评。

5、刚才,我们运用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指导给我们的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常用的“要素串连法”。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种要素串连起来,还要注意简要完整!

恭喜同学们第一关攻关成功!Ye!

〈二〉再来攻第二关:体会思想感情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1)把心放到文章中心,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2)抓住关键词句。

板书:关键词句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来体会一下的《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思想感情。首先,我们得再次默读短文,读进去,想

开去;
边读边标关键词句,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

全班交流:通过再次读文,你标出哪些关键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要把这些体会融合在一起,尽量全面一些!

看看复习小博士的体会:齐读1遍。

3、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给我们指出的:齐读1遍。

恭喜你们,第二关攻关成功!Ye!

〈三〉最后一关,领悟表达方法。

1、你都知道哪些表达方法?

2、你是怎样领悟表达方法的呢?

(再读文章,通过品读词句来领悟。)板书:品词析句

是呀!表达方法就蕴含在字里行间!

3、好,就按你们的方法,再去默读全文,仔细品味品味词句,看你能领悟出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交流:

(1)你通过哪些词句,品出了什么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2)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有原因,经过,结果,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两点合起来,便是这篇短文所采用的主要的表达方法。

这样,通过品词析句,我们就总结出写事类文章的一般表达方法:

1事情发展的顺序。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同学们可真棒!都可以和复习小博士相媲美了!

恭喜同学们,第三关攻关成功!Ye!

第二课时

〈五〉总结学法

回顾我们的攻关历程,我们在攻每一道关时,我们最先做的是什么?(读文章),不只一次地读!反复地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调动我们的语感,发动我们的思维,抓注关键词句,通过品词析句,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板书:多读——语感

四、学法迁移,领悟运用。

1、运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我们再来做一篇阅读短文,好吧?

《遥远的麦地》题目见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复习卷三、(三)

学生自已做题

全班展示交流

师生、生生互评,谈方法。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做写事类课外阅读题的几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学以致用,用这些方法去攻克更多的阅读难题。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主要内容——完整简要

思想感情——关键词句

表达方法——品词析句

多读——语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 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5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

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

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

二、阅读第二幕

1.场景引读。

(1)学生读。

(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

(3)“韩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

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

(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

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

2.“快请廉将军进来!”

(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

(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

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和廉颇的关系上。对于任何细节,蔺相如考虑到的都是赵国的利益。廉颇赤膊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来请罪,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廉颇又是来捣乱的。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抓住一个“快”字,让学生想象赵国的老百姓、秦国在赵国的奸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想法、做法。(赵国的老百姓看到廉颇的样子会认为廉颇有失体统,同时这也会给赵国的脸上抹黑,这是对赵国不利的;
秦国的奸细看到这一幕后,会以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会赶紧回去报告,让秦来攻打赵国,那样赵国就更危险了;
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后,看到赵国的大将和上卿不和,会以为他们都要打起来了,会认为赵国快完了,甚至会离开赵国,这对赵国更是不利的)让学生知道“快”请廉颇进来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蔺相如顾全大局品格的认识。

3.“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1)韩勃领廉颇上来了,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是“避”,现在却是“迎”,可见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

设计意图:用“迎”与前文的“避”形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整体性,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看到迎上来的蔺相如,廉颇是怎么做的呢?

廉颇赶忙跪下来!(①廉颇跪下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了,来向蔺相如请罪的②“赶忙”一词可见廉颇认错的真诚!)

廉颇的错在哪儿?(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4)廉颇的错误大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惩罚廉颇呢?

(5)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6)小结:面对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用双手扶起他,还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可见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设计意图:错误的改正过程应包括: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三个层次。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谈廉颇错在哪儿,再读廉颇承认错误的句子,扣住“赶忙”一词感受廉颇的光明磊落、知错就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学生复述了廉颇的错误,认识到了廉颇的错误之后,再引导学生读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双手扶”“过去的事”来体会蔺相如的任务品格。

4.“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1)廉颇明白蔺相如的心思了,蔺相如高兴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3)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兴。

几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是几杯?

(4)想象:假如他们开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蔺相如和廉颇喝醉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5)蔺相如在高兴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啊!

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来感受蔺相如在廉颇负荆请罪,认识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开心。同时利用“几杯”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结果,体会蔺相如在高兴之时,也不忘为国着想的高贵品格。

三、总结人物品格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人物品格。

1、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2、蔺相如: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既往不咎、宽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品格。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第二幕)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避

蔺相如 →→→→→→→→ 廉颇

(顾全大局) 快 知 爽

(不 畏 惧) 迎 错 直

(不计前嫌) 快 就 磊

(既往不咎) 快 改 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从人物形象入手的,因为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小话剧,而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时,我是从这两方面来引导的: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
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感觉这样的教学策略效果挺好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

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邹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7

教学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

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做到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1. 温故而知新。

学完一单元后,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 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 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学生有可能从课文学习的角度说)

学了《窃读记》感受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可我的家里藏书千册,可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制止不力,惭愧,今后,我一定多看书,丛书中汲取知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篇篇8

学习目标:

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9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