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四篇)

2023年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四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6-05 08:3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四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四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篇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本书详细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历时1360年间,各个朝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被历代政治家所推崇。

书中着重记载历朝历代无数政治人物的盛衰浮沉、宫廷风云变幻以及重大战争始末。但是,看完此书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所载的每一场血腥战争。在认真阅读、品味的同时,我仿佛置身其中,仿佛听到古代战场上鼓角争鸣和将士的厮杀声、呻吟声,当然还有老百姓的叹息声。

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个所谓的接口和理由,比如平息叛乱、清君侧、收复失地等······但是,无论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掩饰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们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为了让他们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这样,无数血洒疆场的将士和平民百姓就成了每场战争的牺牲品,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由此,不禁使我联想起最近几年,以西方个别国家为首所发动的几场战争,比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

与古代战争不同的是,现代战争以高科技尖端武器为主,军人伤亡率较低,然而,最为遭殃的是仍是平民百姓。

在电视画面上,当我们看到一颗颗杀伤力极强的炸弹落在平民区的同时,有多少无辜平民随之丧命,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和儿童以及老人们可怜、无助、愤怒的眼神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她)们渴望和平,然而,在残酷与血腥的战争面前,在炮火和硝烟的笼罩之下,他(她)们的眼神和呼唤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

因为战争,无数平民死于非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更有无数人沦为难民······想到这里,我们不仅要愤怒地问那些以各种理由发动战争的政治巨头们,假如这些人当中也有你的亲人,你会做何感想?当你们坐在庆功宴席上分享胜利的喜悦时,可曾想过那些因为战争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

当然,自古至今,那些在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等正义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和那些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谋士们,固然可歌可泣,功不可没,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和遗忘那些为了致力于世界和平而付出努力的正义之士。

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大家庭的各个角落,真正到了铸剑为犁、永远没有战争硝烟的那一天,全人类都能团结、欢乐、和谐的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将是何等的美丽。

我想,作者虽在书中列举无数战争事例,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人们如何相互为敌,而最重要的是,让后人吸取历史的教训,已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目的吧!

面对战争,我束手无策,然而,我愿同所有致力于世界和平的人们一道大声呼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篇二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全书一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4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全面展示了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这294卷为>5卷、>3卷、>60卷、>10卷、>40卷、>16卷、>10卷、>22卷、>10卷、>8卷、>81卷、>6卷、>8卷、>6卷,>5卷。另外>30卷,>30卷。

我花了不少时间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了,看了这本书,我痛恨那些昏俗的皇上和奸臣:周幽王点烽火戏诸侯,失去诸侯的信任,最后断送周朝百年江山;
指鹿为马的赵高;
诸吕之乱,霍光揽技、王莽代汉、窦氏欺主,董卓入京卧龙床,不视天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大权在握,傀儡皇帝刘协,残暴无比隋炀帝,杀帝自立宇文化及,安史之乱安录山,杀李坤自立朱温……

同时,我又佩服那些奇才、明君:统一中国秦始皇,建立汉高祖,精励图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仁君刘备,强者关羽、张飞,奇才诸葛亮、周瑜,建唐的唐高祖卢史皇上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国土面积最大、天下人民生活安宁,唐玄宗的宰相宋憬,他不贪污……

我看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明君圣主,还让我知道有多少奸诈小人。

有一天,如果我有幸成为能写史书的人,我一定像司马迁一样,用手中的笔,公正地写出事实,讴歌英雄,鞭挞小人。让忠良名垂千古,奸贼遗臭万年。

这是我的理想,我要为这个理想而学习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篇三

亚里斯提卜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的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的,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可见一本好书的重要性。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带领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写的一部空前巨著,也是已知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取名“资治通鉴”。

阅读此书,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古人生活的世界,零距离感受战场上的肃杀,帝王们的奢侈,百姓中的疾苦。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地广人多,本是可以通过励精图治而一统天下,结果皇族子弟们却不为成就霸业而打算,却为争夺王位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于是乘此机会士大夫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时皇族子弟们才猛然醒悟,而此时已无法再管制士大夫们,最终落得了“三家分晋”的结局。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有两点:

1、他们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只看见眼前的王位而看不见未来的发展;

2、他们人心不齐,犹如一盘散沙,不能齐心协力共同谋发展,最终让士大夫们有了可乘之机。

隋和秦是两个短命的王朝。它们在建国之初都很强盛,但都二世而亡。是什么让如此强盛的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就是它们的帝王实行的暴政。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吧?

他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是明君的代表。玄武门之变后,他登上了皇帝宝座,并重用贤臣,减轻百姓负担,对周边少数民族恩威并重,使国家繁荣富强,深受人民爱戴。由于他在位的这段时间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史称“贞观之治”。

同样是帝王,为什么所统治的国家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最关键的就是你是否能深得民心。可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篇四

【资治通鉴其书】

一代伟人毛泽东喜欢读书,他尤其喜欢《资治通鉴》,前前后后读了17遍。除了借鉴其中的用人之道,毛主席也很佩服司马光的著书毅力。

《资治通鉴》一共有300多万字,其中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这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司马光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来告诫皇帝要懂得治国的道理,也用于让后人思考历史。

【资治通鉴名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解读: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解读: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解读: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解读: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解读: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解读: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解读: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资治通鉴故事】

砸缸少年长大后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他小时候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在他20岁时考中了进士甲科,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

他被任命为奉礼郎时,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他便请命要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离父亲近些,可以奉养双亲。在洛陽时,司马光每次去夏县老家扫墓,都要去看他的哥哥司马旦。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不仅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他,还 像照顾婴孩一样照顾他。

担任并州通判时,西夏人经常入侵这里,成为当地一大祸患。于是,司马光向上司庞籍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控制西夏人,然后招募百姓来此地耕种。”庞籍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郭恩去办理此事。但郭恩是一个莽汉,带领连夜过河,因为不注意设防,被敌人消灭。庞籍因为此事被罢免了。司马光过意不去,三次上书朝廷自责,并要求辞职,没得到允许。庞籍死后,司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为自己的母亲,抚养庞籍的儿子像抚养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贤德之人。

1071年,王安石为相,由于政见不同,司马光退居洛陽,专门研究历史,希望通过编写史著,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总结治国的经验。

因为他公然反对王安石,很多人都佩服他的耿直。当王安石下马后,67岁高龄的司马光被迎回宫中,担任了相职。他执政一年半,竭尽全力日夜操劳,耗尽了毕生心血之后与世长辞了。噩耗传出,“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他的画像“天下皆是,家家挂象,饭食必祝”。

司马光工作室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皇帝给他开了不少绿灯。除了允许其借阅国家所有的图书资料外,神宗还 赏赐了司马光3400卷参考书。修书所需笔、墨、绢、帛,以及果饵金钱之费,尽由国家供给,他著书的条件非常优越。

司马光工作室还 包括刘恕、刘攽、范祖禹和儿子司马康。他们既是当时一流的史学家,又与司马光在政治、史学上观点一致,故能在编书中各显其才,通力合作。

《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第一,排列丛目;
第二,编写长编;
第三,删改定稿。一二两步,在司马光的指导下由助手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司马光一人完成。

编完一部《资治通鉴》,剩下没用的材料堆积有两屋之多,字字端谨,无一字潦草。书成之后,66岁的司马光“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志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

据说司马光睡觉用的枕头,不是普通的枕头,而是一段圆木头。头枕在上面,难以睡安稳,只要稍稍一动,他就会惊醒,遂立即起来,挑灯夜读,刻苦用功,所以有“警枕”的来历。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