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供大家参考。
[寄语]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查漏补缺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
4、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合理安排)
三、复习目标:
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大数的认识”
1、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2、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3、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4、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完成总复习第3、4题。(二)“乘法和除法”
1、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
完成总复习第5、8题。2、复习笔算乘、除法,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
3、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完成总复习第9、10题。(三)“空间与图形”
1、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
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四)“统计”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完成总复习第13题。
五、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课时
大数的认识
P1171、2、3、4
P1211、2
2、第二课时
乘法和除法计算
P1185、6、8/
P1213、4、5、6、7
3、第三课时
乘法和除法应用
P1187、9、10
P1228
4、第四课时
角的度量
P11911
P1229
5、第五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11912
P12210、11、12
6、第六课时
统计
P12013
P12313
7、第七课时
数学广角
8、第八课时
综合复习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有27人,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计算方面,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面,在数学思想方面等等都有了相对二年级一个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互相监督的习惯也有所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较为活跃,在部分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影响与带领下,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像柳英卓、吕圣明、张起赫等几个学习上有较大困难的学生也表现出了相当好的学习态度与自信。本班的课堂练习与作业情况也较好。但后进生的比例也是较大的,他们在课堂倾听及口算、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需要给予更多的辅导与关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估算习惯与能力有待提高;
(2)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如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答题速度过于缓慢;
(3)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习内容分析
1、测量: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5、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6、时分秒: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学生能做到节约时间。
7、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8、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
三、复习目标题的意识
1、通过梳理知识点,发现各单元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主要有长度和质量单位、时间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分数和整数的关系),初步认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复习重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措施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算理、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2、应用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
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3、图形部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5、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培优补差。
比如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认识。6、精讲精练,保持学习兴趣。
7、班内的后进生,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8、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第一单元
(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柱体、锥体、球体,并能对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类。
2、能了解直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判断和制作几何模型。
3、能描绘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
4、了解截面,能想象截面的形状。
5、经历几何体的展开、折叠、切截等活动,激发好奇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4、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5、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甲的图形经折叠后能否形成乙图的棱柱?如果能形成,回答:
(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有什么关系?
(2)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如果不能形成,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按顺序将上、下两个五边形折叠到所在长方形同侧,然后对着五边形的边依次折下去,就能形成右边的五棱柱。
(1)这个棱柱共有5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相同。
(2)五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一定完全相同,其侧面都是长方形,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注意:从展开图折叠成棱柱,得到的图形是唯一的,而把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得到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
例题2: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否展开成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分析与解:解答此类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要掌握一些技巧。(2)中有五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正方体表面不可能展开成这种图形。(7)中有七个小正方形,这就更不可能了。一般来说,有四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这条“线”的两侧各有一个小正方形,都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因此,正方体表面可以展开成(1)、(3)所示的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或用手折叠可知,正方体表面也可以展开成(5)、(6)所示的图形,但不能展开成(4)所示的图形。即(2)、(4)、(7)不可能,其余都可能。
例题3:请你设计一种方法,用平面去截正方体使得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在正方体相邻的三个棱上各取一点,使这点到这三个棱的交点距离相等,连结这三个点得到三条连结线,沿这三条连结线用平面去截,所得的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见下图
注意:做此类题目时,应先充分想象一下,然后操作,以保证正确性。
例题4: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甲、乙两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它们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分析与解:本题可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列数,然后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注意:从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时,应从左到右找每列个数最多的作为该排的个数。
例题5:如图,是由几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请在俯视图中的小正方形中填上该位置上的小立方体的块数。
分析与解:由主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行第1列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同
理可知俯视图右上角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由左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列中的两个正方形中都有两个小立方体。
第二单元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复习目标
1、知道线段、射线、直线、角以及平行线、垂线的含义,并能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些的实例。
2、会画线段和角,会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角等于已知角;
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3、了解七巧板和七巧板的使用;
会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图案。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端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1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端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有0个端点。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若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AB
4、由两条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象叫做角。
5、1°=60′=360″
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7、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8、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如果两条直线_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2、过A点做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下图共有几条直线,几条线段,几条可以读出的射线,分么?
分析与解:(1)直线有一条MN;
(2)线段有: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3)射线有:射线AB、射线AM、射线BC、射线BA、射线CB、射线CN。
注意:解题过程中,做到“分类”“有序”,“分类”的原则
即不重复也不遗漏;“有序”的方法是指从某点,某条线段开
始有序地数。
例题2:(1)把25°2436"化为度(2)求80°224"×6
分析与解:
(1)度、分、秒化为度,应从秒开始,将36秒先单独列出
转化为分即36″÷60=0.6′再把24′+0.6′=24.6′转化为度即24.6′÷60=0.41,最后
得25.41。
(2)有关度数的计算与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同样,只是运
算的顺序与进制不同,具体如下:
80°224"×6=80×6+2′×6+24″=480+12′+144″=48014′24″
注意:
(1)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使用的公式是1′=()
1"=()′;(2)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有理数运算法则中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使用的是60进制,且度分秒的互化是逐级进行的,不能“跳级”。
例题3: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38,求DOE的度数。
分析与解:由于点C、O、D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COD是一个平角,度数为180
因为AOC=38
所以AOD=142
又OE平分AOD
因此DOE=AOD=71
注意:(1)题中有一个隐藏条件,就是COD=180,这是由直线AB、CD相交于点O得到的。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角的和、差来考虑,由OE平分AOD,可得AOE=DOE=AOD
例题4:学校进行校际广播操比赛,体育老师是怎样整队的?
1、全体立正,各排向前看齐,是为了什么?
2、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向左、向右看齐又是为了什么?
3、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成广播操队形散开(保持前后左右适当距离),这样的广播操队形整齐美观。
为什么?分析与解:(1)各排向前看齐,使每排成为一条直线;
(2)各排向左、向右看齐,使每一行成为一条直线;
(3)保持左、右适当距离,使各排和各行所在直线互
相平行,而且对角线上的所有同学所在队列也互相平行。
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几何美,同时能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有一定帮助。
例题5:如图所示,过O点分别作CB、AD的垂线。
分析与解:把三角尺的一边和AB重合,同时使另一边紧靠在O点上,沿这条边画直线就是AB的垂线,同理可以过O点作出CD的垂线。
注意:在用三角尺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必须把三角尺的一边(理解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重合。
例题6:我们对钟表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是否注意过时钟、分针的相关位置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呢?
(1)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0.5°;
(2)同一段时间内,分针所转的角度与时针所转的角度的比值等于12;由此,你能不能算出1点和2点之间,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重合?什么时候两针成90°的角呢?
注意:有关钟表问题计算,可以利用上述(1)、(2)两个规律来解决。
例题7:用七巧板拼图:
(1)请用两副一样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人见面互相行礼的图形,如下图(1)
(2)请用三套一样的七巧板拼出两人打乒乓球的图形,如图(2)分析与解:对组成七巧板的各种图形的正确认识是解该题的关键。
三、课时小结
1、本章知识是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中的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线、垂线的含义进行研究,并结合生活常识给出了一些基本性质,使我们对几何基本图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本章学习不仅要求同学要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而且要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外作业
第三单元
(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计算。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6.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的大;
正数都大于0,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7.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9.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11.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12.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3.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
二、典型例题
例题1:用“”号连接下列各数:,-2.5的相反数,-3.8,3,-4的绝对值
分析与解:当多个有理数进行比较大小时
,往往借助数轴,利用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来比较。可分别用字母表示各个数,再在数轴上表出字母对应的数。
A:0B:-2.5的相反数C:-3.8D:3E:-4的绝对值
所以-4的绝对值-2.5的相反数0-3.8
注意:比较两个以上的数的大小可借助于数轴这一重要工具,把这5个数字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大到小的排序就自然完成了。
例题2: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正数集合:{┄},分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分析与解:明确非负数,自然数、负整数和有理数等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非负数包括0和正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题中的小数可以当作分数对待。
注意:各个集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务必弄得清清楚楚,才能保证集合中的数准确无误。
例题3:计算:
分析与解:本题可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简化的代数式,然后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注意: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时一定要注意每个数的性质符号不能改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解法是解题关键。
例题4:计算
分析与解:将题中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以后,可发现本题能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注意:对于计算题,应仔细观察题目的特点,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例题5:计算(-0.25)20--×42004的值
分析与解:当发现一个题算起来比较麻烦时,我们就应该细观察,多动脑,尽可能找出简便的方法来此题若直接求(-0.25)20--和42004比较难,但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就是提醒我们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就比较容易求出结果16。
第四单元
(字母表示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字母与代数式表示出来。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代数式的含义,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会进行计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_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_代数式。2、在代数式中,字母前的数字因数叫做它的_系数______。
3、所含_字母_相同,并且相同_字母的指数__也相同的
项叫做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_合并同类项_.
4、合并同类项法则:__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__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二、典型例题
例题1:用字母表示下面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某服装标价为a元,按八折优惠出售,那么出售价是多少元?
(3)下列每个图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是S。按此规律,推出S与n的关系。
分析与解:(1)由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表面积=六个小面积的和,可得长方体体积是abc,表面积是2(ab+bc+ac);(2)所谓的八折指得是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因此出售价是0.8a元;(3)由于每条边上都是n盆花,这样三条边上花盆的总和为3n,其中重复地计算了顶点上的花盆数,因此,花盆总数应为3n-3。因此当n=2时,花盆总数是2×3-3=3;
当n=3时,花盆总数是3×3-3=6;
当n=4时,花盆总数是4×3-3=9;
…
当每条边有n个花盆时,花盆总数S=3n-3
注意:(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时,必须弄清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数字与字母相乘,或数乘以含有字母的式子,一般省略乘号,并把数字写在前面;
(3)字母和字母相乘时,可以把“×”写成“·”,或不写。
例题2: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分析与解:(1)先要找准同类项,然后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此题可以直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求值,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每
个括号里的式子都一样,所以可以像合并同类项一样对这几个式子直接合并。
注意:一般地在求代数式的值时,我们都要先看代数式是否可以合并同类项,如果可以,我们应先合并,再求值。
例题4:在如图所示的20--年1月份的日历中,用一个方框圈出任意3×3个数。
第五单元
(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
一、知识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把原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6、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二、典型例题
注意:①解一元一次方程应认真观察其特点;②去分母时,不能漏乘无分母的项;③分数线不仅表示除号和比号,还起着括号的作用,因此去分母时,要去分数线,应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然后再去括号。
例题3:某同学用十字形框子套住日历中某个月的5个数,这5个数的和是125可能吗?为什么?
分析与解:由日历上的数字排列规律: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因此设中间的数为-,则另外4个数分别为:--1,-+1,--7,-+7得方程(--1)+(-+1)+-+(--7)+(-+7)=125,解得-=25,所以-+7=32,因32>31,不合要求,所以这5个数之和是125是不可能的.
注意:先按常规方法求出这5个数的大小,再检验是否合乎常理就行了。
例题4:有甲、乙两个容器,甲容器是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3;乙容器是圆柱形,底面半径为1,高为3,如果甲容器装满水,将其中一部分水倒进乙容器,使两个容器内的液面一样高,求此时液面的高。(为3.14,精确到0.01)
分析与解:①长方体的体积:v=abc,圆柱体的体积:②甲容器的容积=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乙容器中水的体积。由以上两点可列出方程。设此时液面的高为-,由题意得,得-=1.68。
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两个容器里的水的体积之和等于甲容器的容积。
例题5: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一个如果不超过70m3,按每立方米0.9元收费,如果超过70m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1元收费,已知某用户5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95元,那么5月份这个用户应交煤气费多少元?
分析与解:
因为五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95元,介于0.9元到1.1元之间,由此可知该用户5月份的煤气使用量超过70m3,煤气费应由两部分组成。所以可设该用户5月份用了-m3煤气,由题意得70×0.9+1.1(--70)=0.95-
解之得-≈93.3∴0.95-=89
即5月份这个用户应交煤气费89元。
三、课时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知识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习一元二次、一元多次及二元一次、二元二次等其它方程的奠基石;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是其它方程解法的基础,其它方程的求解最终会转化成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的模型来解决。
四、课外作业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掌握来看。对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列式计算;分数乘除法、倒数、圆、百分数等基础掌握比较扎实。对比较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分析能力不强,解答较差。
二、复习内容
1、用数对表示位置。
2、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以及倒数和比的知识。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分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
5、圆和轴对称图形。
6、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把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加以系统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灵活的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根据文字的叙述列式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混合运算的能力,熟练地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计算的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3、通过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达到正确、熟练的解答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4、通过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6、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7、能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应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培养假设法解决问题及用多样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9、查漏补缺,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提高和拓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的辨识。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能。
3、圆面积及组合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
五、复习难点:。应用题和填空题。
六、复习要点
1、熟记:(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4)倒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及化简比(5)除法、分数、比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公式:
已知单位“1”: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求单位“1”或单位“1”未知: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多的数量÷单位“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少的数量÷单位“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注意:这里的“多”、“少”还可以换成“节约”、“增产”等字。)
打折、利润、利息、税收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含义:“八折”的含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0%;“八五折”的含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5%
公式:
现价=原价×折数(通常写成百分数形式)
利润=售价—成本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应纳税额=需要交税的钱×税率
3、熟练背诵1:
=0.5=50%=0.25=25%=0.75=75%
=0.2=20%=0.4=40%=0.6=60%
=0.8=80%
=0.125=12.5%=0.375=37.5%
=0.625=62.5%=0.875=87.5%
=0.1=10%=0.05=5%=0.04=4%=0.02=2%=0.01=1%
背诵2:
3、14×1=3.143。
14×2=6.283。14×3=9.423.14×4=12.563.14×5=15.73.14×6=18.843.14×7=21.983.14×8=25.123.14×9=28.263.14×22=12.563.14×32=28.263.14×42=50.243、14×52=78。
53。14×62=113。044、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公式及关键语句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C÷d
已知直径求周长:C=πd已知周长求直径:d=C÷π
已知半径求周长:C=2πr已知周长求半径:r=C÷π÷2
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r=d÷2S=πr2
已知周长求面积:r=C÷π÷2S=πr
半圆周长=C÷2+d(注意:半圆周长=5.14r,适用于填空题)
半圆面积=S÷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1)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长=)
(3)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宽=r)
(4)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2r(或d)
七、复习措施
1、复习前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全册知识的全面测试,找出学生对全册知识掌握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找出不足,对症下药,制定好复习计划。
2、每节复习课前先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将自我整理和全班复习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帮助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更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基础性,突出能力训练。避免平均使用力气。3、复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回忆和归纳,精讲多练,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加强对比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检查的习惯。4、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稍难的题和综合性的练习。
对程度稍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多鼓励,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稍容易的问题,多做一些基本的练习,把主要内容掌握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复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主动的学。5、借鉴其他各区的综合练习题目,重视对练习内容的选择,力求全面而精简。
使学生通过复习达到既弥补了知识上的缺漏,又能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6、做好个别生的辅导,并争取家长的配合。
7、控制好学生的复习时间,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
8、重视每次练习后的及时分析,加强针对性复习。
9、对于一些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如:抄袭作业,家庭作业不做或不认真写等。
采取如下措施:①、寻求班主任的配合对其进行思想上教育,谈心,帮助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清醒的认识到学习的刻苦性,尤其是学习自觉性的教育,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②、利用课余时间及放学后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补习;
③、布置一些适合这部分学生做的作业(也就是说,布置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相对简单一些的作业);
④、将学生在校复习期间的学习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寻求家长的配合;
⑤、对于这部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适时适度的鼓励;
⑥、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这些学生的各门学科的复习安排工作;
⑦、在复习期间适当给予学生一些放松的时间。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涉及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有趣的图形、加减法、购物、统计、综合训练。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认识数位,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3、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复习的主要目标 :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难点 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学情分析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59人,这两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对于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方面的内容个别孩子计算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为了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习,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
五。复习的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数学期末复习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1)班、(2)班,这两个班共有学生94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比较差;
(2) 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3)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少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有部分学生出现读不懂题的现象。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2、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3、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
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4、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5、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0.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
1、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口算、估算)2、通过复习、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内除法除法,能熟练正确地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关于看图用数学问题。
(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4、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五、复习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简单)。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因些对于此单元的知识要求是:
a、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b、除法的意义。
c、用乘法口诀求商。
d、综合运用乘、除法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复习:
a、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
b、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c、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具体为:
a、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
b、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c、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d、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主要有: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 b、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具体为:
a、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b、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