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最新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十二篇)【优秀范文】

最新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十二篇)【优秀范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5-07 16:5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十二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新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十二篇)【优秀范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一

一个人该如何坚持理想,如何恪守德行,如何自我超越,张桂梅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民教师为了谁,怎样当一名好教师,怎样培养好学生,张桂梅成为了榜样。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张桂梅以实践做出了有力回答。

张桂梅告诉我们,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化育人心,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总有一种力量,担当奉献,苦干实干,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是“老师学生一起苦教、苦学,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总有一种信仰,为国为民,坚定如磐,那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是“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礼就不办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请提前把丧葬费预支给我,我想把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张桂梅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的心里装着更大的家和国。红土高原一枝梅,铁骨丹心傲雪霜。你看,那山,那梅,值得欣赏和尊重。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二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之一,而乡村孤儿的生活境况则尤为艰难。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外,还必须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他们接受充满爱心的教育。在云南边陲,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她无儿无女,却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她四处募捐,终于让山区贫困女孩能够免费读高中。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在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中获奖的“百个孩子的最美‘妈妈’”——教师张桂梅的事迹——

引 子

她是东北人,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云南边疆。

她没有子女,却被数百个孩子称作“妈妈”。

她备尝艰辛身患重症,却顽强地逼退死神。

她获得了很多荣誉,却一直想着“感恩与回报”。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1975年,18岁的满族姑娘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的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

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张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1996年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

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

然而,“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竟然放弃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强忍着悲痛坐在教室里,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和人生理想”。

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着脏旧衣服,经常发呆,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妈妈一人供她们兄弟姐妹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桂梅拿出干净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学费。

小姑娘感动:“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张桂梅感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张桂梅忽然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特别地黑,肚子却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吓了她一跳,肚子里长了个像五个月娃娃那么大的一个肿瘤。

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参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怎么把那么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就不能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事业多作点贡献吗?”

痛哭之后,张桂梅决定,不能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入怀里,赶回学校。

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

从县委到县政协、县妇联和她所在的学校,大家纷纷给她捐款,关心支持她。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她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儿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子女,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心系山里穷孩子的张桂梅,不顾病痛,从20__年3月起,一边在民中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搅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

张桂梅尝试着与孩子们培养感情,细心照顾他们。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头上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满院子都是,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和工作人员洗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刚刚睡着,就听到有人大叫:“来鬼了!”

她吓了一跳,循声跑到宿舍,看见地上呕吐了一堆饭菜,味道难闻。问孩子们:“鬼在哪?”众人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妈妈来找他了,因为他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他赶紧抱着那个孩子跑到医院,医生说:“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打了针,开了药,把孩子带回来,从此再没人说鬼来了。

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抚养118个孤儿,已有50多个走向社会。

而张桂梅这么多年,将自己所获得的国家以及各种奖励的奖金,社会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资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达70多万元。

创办女中只为悲剧少点发生

“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

张桂梅说,华坪县父老乡亲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偿还这笔人情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几个人来干。

张桂梅在民中教学和管理儿童之家时经常能看到、听到山里孩子一个个的不幸遭遇。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女孩的命运更是让她心痛——她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桂梅觉得应该给山里穷孩子一个公平。

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这种恶性循环中,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来到省城开始穿街走巷四处募捐。

20__年1月7日,张桂梅忽然接到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危,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可她当时已答应和一个企业家在北京做电视访谈节目,为的是给筹备中的女子中学募捐。

做完节目,哥哥已经火化。她泪流满面。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云南省委、丽江市委的支持下,20__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而她则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学校开学了,那些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当今的政府真好,还真有这么一所不收费的高中。

张桂梅激动地大哭了一场:“我真的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帮我实现了这一夙愿,给了教育一个公平。”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一直与学生同吃同住。

在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里,她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以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掌握学校几百名学生的来历家底,她拖着病体,坚持走访了200名学生家庭,行程6000多里,中途病倒两次,拔掉针头接着踏上家访路。

张桂梅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这些年,张桂梅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弃了出国生活的机会。有时她也动摇过,因为曾被人误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那些朴实可爱的孩子。

张桂梅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孩子们已经一个个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有了工作,还有的已经结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记者 任维东)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 致 张桂梅

彭程

你,

没有儿女,但几百个山村孩子,

都是你最亲的儿女!

如花的年华,你从东北黑土地,

来到遥远的西南边陲,

将近四十个年头,生命最美好的时光,

你将自己心中的大爱,播撒在这片高原上。

三尺讲台上,

飘洒的粉笔末,分明是你心血的幻化,浇灌着一株株幼苗;

儿童之家里,

你用爱呵护孤儿们,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创办贫困女子高中,

更是为了使今天的女孩,改变自己的命运,

拥有美好的明天——你清楚,

她们正是明天的母亲呵!

正是基于这种博大深沉的母爱,

你深刻理解教师这一个神圣的职位,

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这一份神圣的使命。

亲人的离去,自身的重病,

都丝毫无损于你的信念,无法阻挡你奉献的脚步。

像高原上明亮的阳光一样,

你的爱流淌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妈妈!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一次次喊出这个最亲爱的称呼时,

你一定感到了莫大的慰藉,深深的幸福。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三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之一,而乡村孤儿的生活境况则尤为艰难。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外,还必须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他们接受充满爱心的教育。在云南边陲,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她无儿无女,却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她四处募捐,终于让山区贫困女孩能够免费读高中。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在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中获奖的“百个孩子的最美‘妈妈’”——教师张桂梅的事迹——

引 子

她是东北人,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云南边疆。

她没有子女,却被数百个孩子称作“妈妈”。

她备尝艰辛身患重症,却顽强地逼退死神。

她获得了很多荣誉,却一直想着“感恩与回报”。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1975年,18岁的满族姑娘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的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

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张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1996年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

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

然而,“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竟然放弃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强忍着悲痛坐在教室里,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和人生理想”。

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着脏旧衣服,经常发呆,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妈妈一人供她们兄弟姐妹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桂梅拿出干净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学费。

小姑娘感动:“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张桂梅感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张桂梅忽然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特别地黑,肚子却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吓了她一跳,肚子里长了个像五个月娃娃那么大的一个肿瘤。

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参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怎么把那么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就不能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事业多作点贡献吗?”

痛哭之后,张桂梅决定,不能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入怀里,赶回学校。

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

从县委到县政协、县妇联和她所在的学校,大家纷纷给她捐款,关心支持她。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她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儿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子女,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心系山里穷孩子的张桂梅,不顾病痛,从20__年3月起,一边在民中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搅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

张桂梅尝试着与孩子们培养感情,细心照顾他们。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头上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满院子都是,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和工作人员洗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刚刚睡着,就听到有人大叫:“来鬼了!”

她吓了一跳,循声跑到宿舍,看见地上呕吐了一堆饭菜,味道难闻。问孩子们:“鬼在哪?”众人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妈妈来找他了,因为他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他赶紧抱着那个孩子跑到医院,医生说:“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打了针,开了药,把孩子带回来,从此再没人说鬼来了。

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抚养118个孤儿,已有50多个走向社会。

而张桂梅这么多年,将自己所获得的国家以及各种奖励的奖金,社会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资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达70多万元。

创办女中只为悲剧少点发生

“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

张桂梅说,华坪县父老乡亲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偿还这笔人情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几个人来干。

张桂梅在民中教学和管理儿童之家时经常能看到、听到山里孩子一个个的不幸遭遇。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女孩的命运更是让她心痛——她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桂梅觉得应该给山里穷孩子一个公平。

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这种恶性循环中,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来到省城开始穿街走巷四处募捐。

20__年1月7日,张桂梅忽然接到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危,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可她当时已答应和一个企业家在北京做电视访谈节目,为的是给筹备中的女子中学募捐。

做完节目,哥哥已经火化。她泪流满面。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云南省委、丽江市委的支持下,20__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而她则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学校开学了,那些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当今的政府真好,还真有这么一所不收费的高中。

张桂梅激动地大哭了一场:“我真的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帮我实现了这一夙愿,给了教育一个公平。”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一直与学生同吃同住。

在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里,她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以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掌握学校几百名学生的来历家底,她拖着病体,坚持走访了200名学生家庭,行程6000多里,中途病倒两次,拔掉针头接着踏上家访路。

张桂梅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这些年,张桂梅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弃了出国生活的机会。有时她也动摇过,因为曾被人误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那些朴实可爱的孩子。

张桂梅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孩子们已经一个个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有了工作,还有的已经结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记者 任维东)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 致 张桂梅

彭程

你,

没有儿女,但几百个山村孩子,

都是你最亲的儿女!

如花的年华,你从东北黑土地,

来到遥远的西南边陲,

将近四十个年头,生命最美好的时光,

你将自己心中的大爱,播撒在这片高原上。

三尺讲台上,

飘洒的粉笔末,分明是你心血的幻化,浇灌着一株株幼苗;

儿童之家里,

你用爱呵护孤儿们,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创办贫困女子高中,

更是为了使今天的女孩,改变自己的命运,

拥有美好的明天——你清楚,

她们正是明天的母亲呵!

正是基于这种博大深沉的母爱,

你深刻理解教师这一个神圣的职位,

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这一份神圣的使命。

亲人的离去,自身的重病,

都丝毫无损于你的信念,无法阻挡你奉献的脚步。

像高原上明亮的阳光一样,

你的爱流淌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妈妈!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一次次喊出这个最亲爱的称呼时,

你一定感到了莫大的慰藉,深深的幸福。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四

有这样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_年退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澜沧县扶贫。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家”安在田间地头,用5年时间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1500个村民,并让村子摆脱了贫穷。1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题为《“农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穷》的报道,听了他的事迹,令人非常感动,值得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学习反思,并实践之、笃行之。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

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五

20__年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张桂梅不断收到学生发来的喜讯,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了。

12年来,她全力推动发展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已经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

9月4日,张桂梅当选20__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谦虚地说:“我个人获得的荣誉,是由后面无数的无名英雄支撑的,荣誉是全县人民的。”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17岁那年,她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后来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1997年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

“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桂子飘香,梅花御寒。

祝妈妈生日快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

20__年,张桂梅接手过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

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游戏机的男生,张桂梅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然后和男生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男生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顿饭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年后不得不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让她回校复读。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学生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生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为许多学生的“妈妈”。“我感到幸福极了。”张桂梅说。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

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__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_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__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来自张桂梅的爱,在华坪女高延续着。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六

20__年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张桂梅不断收到学生发来的喜讯,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了。

12年来,她全力推动发展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已经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

9月4日,张桂梅当选20__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谦虚地说:“我个人获得的荣誉,是由后面无数的无名英雄支撑的,荣誉是全县人民的。”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17岁那年,她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后来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1997年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

“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桂子飘香,梅花御寒。

祝妈妈生日快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

20__年,张桂梅接手过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

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游戏机的男生,张桂梅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然后和男生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男生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顿饭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年后不得不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让她回校复读。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学生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生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为许多学生的“妈妈”。“我感到幸福极了。”张桂梅说。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

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__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_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__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来自张桂梅的爱,在华坪女高延续着。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七

1949年8月,卢永根按照组织上的安排,顺利考入私立岭南大学医学院,同时领导着岭南大学的地下学联工作。之后不久,因承担社会工作过于繁忙,而医学院的课程又过于繁重,卢永根转入了课业负担稍轻的农学院,自此开始接触到自己一生的研究事业——农学。

1952年11月,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卢永根也随之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

在华南农学院里,卢永根认识了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丁颖教授。丁颖早年留学日本学农,回国后在广州从事稻作研究,卓有建树,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水稻育种领域便有“南丁(颖)北赵(连芳)”之称。丁颖给高年级学生讲授专业补充课,主要内容是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中国稻作区域划分,这门课程深深吸引了卢永根,也直接促使他日后走上稻作研究之路。

1953年8月,卢永根大学毕业,党组织安排他留校任教。从此他成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助教,不仅从事教学,也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

留校工作之后,卢永根和丁颖在工作上有了更多交集,除了在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他们还是华南农学院仅有的两位广州市人大代表,常常要一起去参加会议。40多岁的年龄差异,并没能阻挡两人互相学习的劲头:在学术上,卢永根不停地向丁颖靠拢;在政治上,丁颖也经常向卢永根请教。

1955年,经华南农学院选派,卢永根到北京农业大学参加为期两年的“全国作物遗传选种进修班”,课程内容以米丘林遗传学为主,由苏联专家费·米·普罗茨科夫讲授。但卢永根本人根据以往的育种实践,主张实事求是,反对全盘以米丘林遗传学作为业务指导。他坚持认为“苏联专家的国际主义精神是很感人的,但政治和业务不能混为一谈,美国教授业务(注:主要指摩尔根遗传学)好,但政治上反对我们,这个我们也分开来看”,而当时的状况是“对苏联专家盲目崇拜,对中国专家不够重视”。在1958年的整风运动中,这些观点成为卢永根政治上的重大问题,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1957年,丁颖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调往北京工作,但许多业务工作仍留在华南农学院,卢永根继续在这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1年8月,中央决定为老专家配助手,丁颖选中了卢永根。次年八月,卢永根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成为丁颖的科研助手。

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的丁颖并没有因为行政工作繁忙而放弃自己的研究业务,他多年一直希望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考察开始实施,卢永根成为本项研究最重要的参与者。甚至,在有些丁颖无法亲自参与的时候,由卢永根来代替他完成了部分工作。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八

他对退休老师很有耐心

我们育才小学建校近六十年,共有一百多位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旭哥(同事称呼王红旭)还兼任人事相关工作,为教职工做好后勤保障。作为人事干部,旭哥对退休老师们很有耐心。有一次,一位退休教师收到几条金融信息,向他询问学校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他仔细查阅相关文件,帮助退休教师梳理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详细解释,避免了老师上当受骗。

他是同事眼中的知心大哥

自任职以来,旭哥一直负责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旭哥一直把我当妹妹,对我很关照。从我进校开始一直到去年,都和他搭档田径训练!我性格很急,而他却很淡定,经常开导我:“不急不急,有旭哥在,成绩不会差!”我俩常常都训练到六、七点才下班。比赛场上,我比队员还紧张,他总是给我说:“别担心,让他们自己比,不要给他们心理包袱!”旭哥就像一个知心大哥,经常能化解我心头的乌云。

他和同事约定当“裁判搭档”

刚刚结束的艺体科技节,我有幸和旭哥一起当裁判,负责跳绳和跳高项目。遇到想要仲裁回看视频的同学,他都会目不转睛端着手机一遍遍给孩子们数。有一次,因为相差5个数,一分钟跳绳,慢放回看,眼睛都不敢眨,用了将近15分钟。每天裁判工作结束时,旭哥都会客客气气给大家说辛苦了。

后来,我们几个老师笑着说:“能和旭哥一组当裁判太幸福了,下次运动会我们还在一组,旭哥笑着说要得。”

这也许是句玩笑,但在今天,我更希望这是句约定,多希望这个约定能实现啊……

他是新进教师心中的旭哥

生活中,旭哥像哥哥一样照顾关心我。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春节没有回家。旭哥得知后,给我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并邀请我去他家吃年夜饭。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父母,每一次聊天都很开心,让我这个独在异乡的外地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这件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他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

王老师平时训练很和蔼,跟我们很亲近。我们调皮玩耍,王老师就和我们一起玩。后来毕业了,我们回去看他,他总说我们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其实,他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

每当我们达成训练目标,他总是要奖励我们。之前他奖励我的那个足球,现在都还放在家里。印象最深的事,三年级时,我学习下滑,体育也没有起色,妈妈建议我暂停田径训练。得知这个消息,王老师找到我妈妈,耐心地给她做工作,我才得以继续训练。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九

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是恩施州来凤县退役军人。他71载党龄,在64年里深藏功名,一次次显赫的功勋,都沉积在一个红包裹里,连儿女都不知情。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境界!我们要向张富清学什么?从媒体对老英雄报道的事迹中,让笔者从中得到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

张富清出身陕西省洋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岁时便失去父亲,大哥因为吃不饱而夭折,母亲孤身带着兄妹3人艰难度日。经历了社会动荡,张富清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真正的贴心人!人生捭阖,感恩“解放”,张富清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开始和归宿,这一坚持,就是一生一世。

张富清说:“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都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信仰,灵魂里的忠诚!张富清因为有了对共产党的坚贞信仰,在一次次枪林弹雨中,将生死置之度外,舍生忘死,英勇善战。

张富清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并没有回到故里,而是来到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省来凤县。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直到95岁高龄,张富清一直隐姓埋名64年,从未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辉煌过去。

党性干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选择条件无比艰苦的恩施,是因为张富清知道恩施需要干部。面对许多质疑他为什么要到无人问津的山区工作,张富清回答很干净:“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呀!”

经历干净,是清正为官、反腐倡廉的旗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张富清与同志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都保持着干干净净的革命本色。变换过那么多岗位,权力在手,但他对金钱从未有过丝毫的贪图,终始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家风干净。张富清的4个孩子,除大女儿因伤致残外,其他3个都凭自己的努力读书,当上了干部或者职工,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他的妻子嫁他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思想纯洁、为人正派”。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十

每天凌晨5时30分,天未亮,她就站在校园中举着小喇叭高声呼唤全校同学:“姑娘们,起床读书啦。”每天深夜11时,她还在扶着栏杆、紧握着手电筒颤巍巍地上楼下楼,检查每一间教室和宿舍。

11年前,她经过不懈努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犹如她的手电筒,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

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19年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

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也是党的xx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她究竟有什么魔力,改变了那么多孩子的命运?

136个孤儿的妈妈

“如果没有张桂梅妈妈,我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吃苦、自强和感恩。”在华坪县儿童之家(孤儿院)长大的孤儿张惠华近日对记者说。20__年,张惠华7岁,父亲因矿难身故,母亲离家出走,她和弟弟被送到了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那天,张桂梅一只手抱起5岁的弟弟,另一只手紧紧地抱住张惠华,亲切地说:“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

高三时张惠华去丽江读书,张桂梅送她到客运站,反复叮嘱:“去了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一本学校。”张惠华不想让妈妈失望,每天在灯下看书到凌晨一两点钟,最终他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现在是华坪县驻村扶贫队员。

从20__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她只能抱着孩子们满院子走。很多孩子体质较弱经常生病,她常在医院和学校之间来回奔跑。孩子们入院不久,都自发地喊她“妈妈”“老妈”。她把孤儿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经常背着幼小的孤儿在儿童之家和学校打扫卫生。儿童之家成为温暖的家,孤儿们都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

11月20日,记者走进儿童之家,孩子们大都上学去了,只有4岁多的丁小付刚从邻近的攀枝花市看病回来,他患有出血性紫癜,经常去攀枝花治疗。女保育员李光敏说:“老妈最操心的就是丁小付,忙不过来陪他去看病时,就不断打电话问病情。”李光敏11岁成为孤儿被送进儿童之家,长大后考上云南艺术学院幼师专业,毕业后放弃在昆明工作的机会,回到华坪儿童之家工作。“儿童之家需要我,老妈有重病,回来也好照顾她。”她说。

19年来,在张桂梅的呵护下,先后有136个孤儿在儿童之家健康成长,其中10多个孤儿考入大学。

1645个贫困女孩的大学梦

20__年,张桂梅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精神病?”张桂梅的梦想招来一些人的质疑和辱骂,许多人也感到不解。

张桂梅从儿童之家的孤儿们身上,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看到了贫困山区父母强逼女儿早早嫁人换彩礼的悲剧,看到了许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因为贫困没钱上高中,不得不去打工谋生。在张桂梅看来,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要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为筹集资金办女子高中,张桂梅四处求助,向社会募捐。有时疲惫、无助至极的她坐在昆明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整整奔波5年,只筹到一万多元。20__年,张桂梅成为党的xx大代表,她在北京开会期间奔走于各大媒体,讲述自己要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级党委政府投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桂梅的办学梦想终于实现了。20__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贫困山区的96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开始实现她们继续求学的梦想。

“如果没有张老师,没有女高,我和姐姐都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现在女子高中工作的周云丽激动地说。20__年,周云丽和姐姐一起考上华坪县普通高中,但在农村贫困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残疾,姐妹俩面临一个或两个辍学的困境。幸运的是恰逢女高建成,她们俩都进入了女高读书,如今姐妹俩都已工作。

张桂梅招收学生的原则是,只要是丽江各县农村贫困的初中毕业生,即使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她都收下。女子高中的学生不收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资料费,每人还发3套校服和箱子。唯一支出的伙食费也便宜,四五元即可吃一餐。丽江各县农村甚至其他州市的贫困女学生纷纷来报名入学,如今女子高中已有9个班、470名在校学生。

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11年来,女子高中毕业1645名学生,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连续8年丽江市高考升学率第一名,20__年1名学生还考上浙江大学。今年该校又创佳绩,118名毕业生中,109人上了本科线,9人上了专科线。

女子高中的同学们不仅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3年每人还为贫困的家庭节约5万多元,大学毕业后她们又带动了全家脱贫。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好校长带出的好学校

“女子高中招收的学生基础差,老师也年轻,学校设施也不算很好,为什么高考那么棒?”有人问张桂梅。

“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张桂梅毫不犹豫地说。

在女子中学校园内,你常常可以听到学生们擂鼓一样急促的下楼声,可看到学生们像一阵风一样跑过校园。她们凌晨5点半起床,晚上12点20分休息,中午吃饭10分钟,晚饭半小时包含打扫校园卫生,其他时间除午休40分钟和做操外,都在上课学习,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小时。

“如果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我怕她们走不出大山,这种严厉对她们一生都有帮助,将来都不会怕苦怕累。”张桂梅解释说。实际上她比学生更辛苦,她每天凌晨5时15分起床,是为了及时喊学生起床,夏天清晨校园里常有蛇,她早起去赶蛇。每天晚上8点半和10点半,她还打着手电摸索着检查两遍校园各个角落。所有学生都睡了她才睡。

女子高中校园里,处处都有红色文化的标语,在运动场旁石壁上,绘有鲜红党旗和入党誓词,还有“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巨幅大字。11月20日上午,记者目睹了一场每天都进行得非常励志的理想信念教育。9时40分,下课的全校同学迅速跑到操场上,整齐地跳起舞蹈《南泥湾》,高亢地齐唱《红梅赞》《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最后大家有节奏地齐声喊道:“高三加油!上清华!上北大!”每个同学都热血沸腾,红色的校服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站在一旁的张桂梅举着小广播,激动地与同学们一起歌唱,一起呼喊。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张桂梅说,理想信念教育激励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斗志,11年来,全校没有一名学生辍学。

“张桂梅和女子高中的实践证明,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华坪县教育党工委书记胥国华感慨地说。

张桂梅时刻温暖着别人,对自己的不幸却深埋在心底,她年轻时随姐姐从黑龙江到云南迪庆支边,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财产,调到华坪县工作后又患肿瘤,绝望之时,华坪的许多干部职工为她捐款治病,党委政府给她许多关心帮助,对此她一直心怀感激。她至今还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严重疾病,可她说:“华坪对我那么好,我要报答华坪,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在关于全省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通知中这样评价。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十一

他对退休老师很有耐心

我们育才小学建校近六十年,共有一百多位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旭哥(同事称呼王红旭)还兼任人事相关工作,为教职工做好后勤保障。作为人事干部,旭哥对退休老师们很有耐心。有一次,一位退休教师收到几条金融信息,向他询问学校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他仔细查阅相关文件,帮助退休教师梳理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详细解释,避免了老师上当受骗。

他是同事眼中的知心大哥

自任职以来,旭哥一直负责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旭哥一直把我当妹妹,对我很关照。从我进校开始一直到去年,都和他搭档田径训练!我性格很急,而他却很淡定,经常开导我:“不急不急,有旭哥在,成绩不会差!”我俩常常都训练到六、七点才下班。比赛场上,我比队员还紧张,他总是给我说:“别担心,让他们自己比,不要给他们心理包袱!”旭哥就像一个知心大哥,经常能化解我心头的乌云。

他和同事约定当“裁判搭档”

刚刚结束的艺体科技节,我有幸和旭哥一起当裁判,负责跳绳和跳高项目。遇到想要仲裁回看视频的同学,他都会目不转睛端着手机一遍遍给孩子们数。有一次,因为相差5个数,一分钟跳绳,慢放回看,眼睛都不敢眨,用了将近15分钟。每天裁判工作结束时,旭哥都会客客气气给大家说辛苦了。

后来,我们几个老师笑着说:“能和旭哥一组当裁判太幸福了,下次运动会我们还在一组,旭哥笑着说要得。”

这也许是句玩笑,但在今天,我更希望这是句约定,多希望这个约定能实现啊……

他是新进教师心中的旭哥

生活中,旭哥像哥哥一样照顾关心我。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春节没有回家。旭哥得知后,给我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并邀请我去他家吃年夜饭。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父母,每一次聊天都很开心,让我这个独在异乡的外地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这件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他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

王老师平时训练很和蔼,跟我们很亲近。我们调皮玩耍,王老师就和我们一起玩。后来毕业了,我们回去看他,他总说我们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其实,他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

每当我们达成训练目标,他总是要奖励我们。之前他奖励我的那个足球,现在都还放在家里。印象最深的事,三年级时,我学习下滑,体育也没有起色,妈妈建议我暂停田径训练。得知这个消息,王老师找到我妈妈,耐心地给她做工作,我才得以继续训练。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200字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500字篇十二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每天到校时都会给清晨的校园拍照,入夜时再拍一张学校的走廊。她将这些照片配上“爱的学校”“爱的走廊长又长”等文字,发在微信朋友圈,表达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在27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滋润学生的心灵之花,当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是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先锋人物;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在全国率先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16年来培养千余名小讲解员,以童音讲故事,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让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她一路走来的足迹,映照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丰富情感

在同事、学生、家长的口中,吴蓉瑾有着不同的称号。在同事心中,她是大爱无疆的“种子教师”;在学生心中,她是能认出全校上千名学生并准确叫出每个人名字的“云朵妈妈”;在家长心中,她是手机24小时在线的“秒回校长”。

当初作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名年轻班主任,吴蓉瑾率先在学校里开设情感教育课,“以情育情”,目标是摆脱片面追求智能发展的教育,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丰富情感。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该往哪走?吴蓉瑾想到曾给孩子们布置作文写“一件难忘的事”,当时班里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捡手表”“陪盲人过马路”等,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我手写我心”?她尝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在被称作“晴雨表”的随笔簿上,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老师不给评分,只写批复。批复不是简单的一个“阅”字,细细密密的红字传递着吴蓉瑾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今天为什么折手工纸呀?老师十分支持!”“宝宝今天做了一件错事,但你在‘晴雨表’里告诉了我,老师很欣慰。”……孩子们一天天写,吴蓉瑾一篇篇回,在有来有往的交互中,学生们渐渐打开了心扉。

从帮助学生宣泄情绪,到积极情感引导,再到培养人格,吴蓉瑾的情感教育课已开设了17年。每周她都利用15分钟时间,坚持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并写下了几千篇案例以及两本研究专著。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