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托班幼儿动作发展(合集),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其次在制作上也有要求。小班幼儿能够出现的基本动作有拉、推、拨、捏、敲、搓、扣、抽、按、插等,因此,在制作可活动的墙饰时就要满足他们完成这些动作的需要,想办法让上述材料可以动起来,使幼儿通过拉一拉、敲一敲等动作,就能改变物品原有的状态,静的变动的,动的变快的,要么形变要么速度变。只有在不断变化中才能激发起小班幼儿去操作、摆弄这些墙面玩具的兴趣。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吸引幼儿与墙面互动,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这样操作、摆弄,可以获得小肌肉发展以及手眼协调的配合能力,并能通过与材料的接触来感知光滑、粗糙、软、硬等触感,进而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感知的能力,激发其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创设“天气预报”的小墙饰时,我就利用班中一个高高在上的暖气管,在暖气管的上下两端各固定一个粘钩,用绳子拴成圈,套在两端的粘钩上,让绳子可以上下拉动,并在绳子上固定一个小夹子,将塑封好的太阳、乌云等图案夹在夹子上。幼儿可以随天气的变化更换对应的天气标志,然后拉动绳子将太阳升起来。这一个小小的墙饰通过拉的动作满足
了小班幼儿动手操作游戏的需要,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感知了滑轮的运动方式,更生动形象地感知到太阳是逐渐升起来的,当然也完成了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目标,既有趣味性又富有科学性。简单的一些材料,只改变了固有的方式,就增加了几分动感。这就是让墙面动起来的方法。
例如,在开展“有趣的瓶子”主题活动时,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决定用瓶子来制作一个游乐场的活动墙饰,就是将瓶子制作成幼儿喜欢的各种游艺项目,赋予它们可操作、可探索的游戏性。其中有用各种饮料瓶制作的瓶子弯道,幼儿通过操作可以发现小球在不同弯道中滚动的速度不同,而且发现弯越多速度越慢的现象。逐渐地他们不仅使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还迁移经验选择一些自己发现的物品如积木、瓶盖等。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玩滚动玩具的乐趣,还能获得自己选择材料探索滚动速度的乐趣。他们在自主的游戏中大胆地进行探索,为其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我还利用蛋糕盒底盘制作了可以旋转的观览车以及依靠磁铁吸力制作的小停车场,既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兴趣,也同时渗透了数学的排序、分类、点数等目标。
不仅如此,在创设可探索的活动墙面时还要注意让游戏方式、内容、结果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为幼儿创设充分的探索空间。例如“投喂鱼食”小墙饰,就利用冰棍棒、各种豆类、瓶盖、废旧笔帽、不同质地的球等材料,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颜色、高矮、质地等来让幼儿进行排列、比较、点数等游戏活动。同时,还可以随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确定游戏规则,或者进行个人与多人的游戏,大大拓展幼儿游戏的选择空间。
在创设“故事大王”的游戏墙饰中,我选择了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的颜色鲜艳、生动形象的材料,创设了可以折叠的故事大书,幼儿不仅能自由地旋转、翻转故事大书,利用故事大书的背景来讲故事,还能感知到改变拉拽方式而呈现出的不同背景,进而体验不同的看书方式――由原来的坐着看书变为站着看书,还可以几个人同时看一本书。这一改变既解决了小班幼儿喜欢从众的游戏特点,又满足了幼儿主体意识体现的需要。并且在故事大书中我也运用了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通过插、接的方式改变人物的位置来讲述故事,更加富有情趣与动感,使幼儿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更加积极、投入。因此,在创设墙饰时将可活动、可探索的游戏墙饰赋予一个情节,这样就能使幼儿更加富有情趣地参与到与墙饰的互动中来。创设整合目标的墙饰
例如我创设的“回家路上”互动游戏墙饰中,以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作为游戏墙饰的终点,将整面墙布置成游戏棋的样子,幼儿可以用由自己照片制作成的棋子,在整个墙面上走来走去。小朋友的照片都从幼儿园出发,每走到一个格子中就会有一个小游戏要求他来完成,如“帮助农民伯伯摘苹果”,点数摘了多少苹果、多少梨;还有“给小动物喂食物”,可以分出动物的食性并学习一一对应;还有“分蔬果”,需要根据水果、蔬菜的影子找到对应的水果、蔬菜,既学习了分类又培养了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等等。幼儿需要冲破层层的“难关”才能到达自己快乐的家。这样的墙饰不但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节中感受游戏的快乐,更使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幼儿在完成每一步的游戏时也在其中学会了点数、分类、排序、比较等知识技能;同时幼儿更在富有情节的游戏中获得了彼此交流的机会,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小小一面墙饰不仅融入了数学目标、语言目标、艺术目标,还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增强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愿望。整合各
托、小班幼儿基本动作特点及发展水平
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下面从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几方面具体分析这一年龄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状况。
一、走步。
1、正常走: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领,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自然,上体保持正直、步幅稳、有节奏、脚位正确,摆臂协调,只有少数的孩子走路发展欠缺。
2、持物走:在这一方面幼儿的发展出现了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孩子发展比较好,知道持物的时候要放慢速度走步,会很小心,很平稳的走到目的地;
第二种孩子无法在控制自己行动的时候照顾到手中的物体,如小三班的孩子c1,他在端奶的时候,知道要走得很慢,知道要小心,可是他还是无法把奶平稳的端到桌子上;
第三种孩子则没有意识到持物走时应该注意协调,如婴一班的孩子c2,他在端汤的时候,只顾着走路,根本不会去注意手中的碗。
二、跑。幼儿跑的动作整体水平比较差,只有比较少的幼儿能够掌握跑步的全部要领,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
1、全脚掌着地,落地重,缺乏弹性;
2、不摆臂或摆直臂或摆单臂;
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线,不会跑直线;
4、灵敏度差,不会躲闪,不能急停;
5、速度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孩少快于女孩;
6、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跟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
三、跳跃。
跳跃的动作在婴、小班出现较大的分化,个体差异较大:
发展好的、练习多的幼儿能够协调配合双臂的摆动和腿部的蹬伸动作,落地的时候能够屈膝;
发展不好的、练习较少的幼儿无论始终跳还是双脚挑都不能控制双腿的蹬伸、腾空、以及落地的屈膝。
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跳跃的时候,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有意识的去控制身体;
另外单脚跳的能力普遍比较差,可能是由于度愚笨年龄段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投掷。婴、小班幼儿的投掷能力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能中,发展最欠缺的,表现在:幼儿对于挥臂、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方向、速度和力度。
分析原因,不是幼儿的能力不够,而主要在于练习的匮乏。投掷这类动作一方面本身技巧性比较强,不容易掌握,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频繁练习,这就减少了幼儿在这方面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所以发展就显得滞后。
五、攀登类。
这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的动作之一,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有机会接触滑梯、攀爬架等器械,攀爬的动作得到了经常的、反复的练习。小班的孩子能够熟练的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的攀爬,引班的孩子虽然要做双脚的合并然后在交替,但相对与其年龄来说,已经是发展很好的了。
六、钻。
婴小班幼儿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双脚的动作。这与平时经常玩钻小火车的游戏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幼儿基本动作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有:第一、生理基础。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
第二、心理因素。婴小班的盖子年龄小,经验少,任何一种主动发起的动作、行为都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危险度,所以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
婴小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运动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幼儿在0——3岁时所经历的运动过程是不同的。而年龄越小,幼儿的动作可塑性就越大,所以差异就越显著:运动的越早,练习得越多,发展就越好;
相反,运动的越晚,练习得越少,发展就越有可能滞后。第二、幼儿的性格气质。一般情况下,乐观活泼的孩子,经常运动,动作发展比较好,而内向胆小的孩子,多数情况下运动比较少,因而能力相对比较弱。(当然也有例外。)
婴小班幼儿运动的兴趣及需要
幼儿对运动本身就怀有很大的兴趣。因为运动本身能够使人身体兴奋,从而促使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不同的幼儿趋向选择的活动和游戏互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儿童在选择运动类型时有以下几种趋向:
一、自己比较熟悉的运动,能够熟练操作的运动。有的幼儿对攀登架非常熟悉,他能够非常熟练的在攀登架上攀爬,那么他可能就会常常去玩攀爬架;
同样如果孩子非常善于玩秋千,那么他选择的秋千可能性就更一些。
二、难度适中的新鲜运动,即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危险性较小的运动。对于不经常玩的游戏或器械,对幼儿来说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如果难度不大,且危险性较小,幼儿也会比较愿意选择这样的运动。
三、能获得成就感的运动,也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不熟悉,但只要幼儿能通过该运动获得自我满足感或得到老师的支持,孩子就回趋向于选择这样的运动;
四、有一定趣味性的运动。孩子都喜欢富有情节的好玩的游戏,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选择的一种趋向。
我们在实习中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常常会觉得幼儿园的大型设施太少了,太单调了,而且总是划定范围,孩子们每天玩得都一样,没有新意。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师大幼儿园的户外器械其实还是挺丰富的:滑行类的有滑梯,攀爬类的有攀爬架、有云梯,颠簸类的有木马、小鳄鱼,摆动类的有秋千,钻爬类的有小火车等等。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它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幼儿园运动设备的齐全与更新,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幼儿户外运动器械都买到幼儿园,而且场地也有限。其实器械的花样、数量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怎么利用这些器械。如果只是每天带孩子们来到场地就任由孩子自己玩,长此以往,在丰富的材料也会显得枯燥。所以因该在运动中融入故事,在器械中赋予情节,让所有的器械都活起来,让不会讲话的器械都生动起来,那这些其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一个童话故事来到活动场地,把攀爬架当作大森林,把滑梯当作高山,把“大青虫”当作地下隧道,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运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发展。
婴小班体育活动状况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体育活动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以自由活动为主。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婴小班的体育活动几乎全全由幼儿自由活动代替了。在户外活动时间里,教师基本上不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的或小组的体育游戏,大多是幼儿自己选择器械自由活动。
二、集体活动的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低。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发展不完善,组织集体游戏比较困难,适合于该年龄段幼儿的集体游戏本身就很少,再加上孩子到了户外很难集中精力,老师很难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老师一般不愿意在户外进行集体游戏。
三、教师过于注重安全问题。幼儿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为了安全而 阻止幼儿进行有益的体育运动显然是“因噎废食”之举。在幼儿园里,老师常常把户外场地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器械的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哪些那些是大班孩子的器械,哪些哪些小班孩子不能碰,老师都看管得非常严实。老师更多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稍微有一点冒险性的活动,教师就会阻止幼儿,老师基本会尽可能得避免幼儿对本班规定以外的任何活动的尝试。
这些特点显示出了婴小班幼儿体育活动还有很大的不足。孩子年龄越小,其体育运动越应得到重视,所以,老师应该在婴小班的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注意,时幼儿的身心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
托班幼儿发展水平调查研究
0-3岁是人生的起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托班教育已经在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托班教育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通常将托班教育视为幼儿教育的简化,认为只要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加以简单化就可以在托班进行教学,同时只要将孩子照顾周到就是托班教育的所有,缺乏对托班教育全方位的计划和思考。为了了解托班幼儿的发展现状,以便更好的开展保育教育工作,我对本班托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一)、托班幼儿的特点
托班幼儿年龄在两岁半左右,突出特点是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大量地使用我,如我自己,这是我的!时刻显示着我的存在和能力,而且固执地坚持某种行为.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口语发展迅速,开始有一定的想象力,抽象思维开始萌芽,随着思维的发展,逐渐产生简单的想象.两岁半的幼儿从主观上认为自己长大了,非常想取得和大人一样的地位,对大人所做的事,他极力地想尝试,热爱劳动,关心周围的人,与同伴分享食物等,都可以在此阶段慢慢培养.(二)关于托班幼儿发展水平的研究
托班幼儿面临着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从个体走向集体的转折时期,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同,孩子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异,为了了解托班孩子的总体发展水平及个体发展水平,特开展此项调查研究,便于教师掌握情况,开展保育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合作,家园共育.二、研究方法
(一)编制2-3岁幼儿发展水平家长调查问卷
此问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向家长了解幼儿家庭中日常行为表现,收集大量资料,而后进行详尽分析,归纳总结.在经过理论推导和预测之后,形成了这份问卷(附后),本问卷编制了4个维度6个方面的内容,4个维度分别是生活能力,个性,早期教育情况,其他,回答方式有选择式,填空式,自由问答式.此问卷向家长发放15份,收回15份,有效问卷15份.(二)个别访谈
通过与家长约定谈话,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自理能力等.三、调查结果
通过分析问卷发现,15份问卷中,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占80%;
放任型占13%,管制型占6%。
幼儿情况:(1)生活能力方面:入厕情况:15人中有一个人想上厕所时不能告诉大人;5人每天不定时大便;1人有尿床的习惯;10人不能独自入厕大小便;14人自己大便后不会用厕纸.进餐情况:15人中有10人能独立吃饭;9人能专心吃饭;10人挑食.休息情况:15人中14人每天午睡,6人能独自睡觉,3人睡时有不良习惯(大人哄),15人不会自己穿衣服,14人不会自己穿鞋子,系鞋带.(2)个性方面
15名幼儿中有9名属于外向活泼型,4名在家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安静不说话,1名内向.14人有自己的爱好.(3)家庭早期教育方面;15份问卷均显示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把早期教育局限于知识教育,如背儿歌,古诗,学算术等.(4)对孩子的期望:所有问卷均有显示.四、结论
本调查研究的结论如下:(1)托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2)家长在早期教育的理解上有误区.一提起早期教育,许多父母就会联想到教孩子识字,记数,背唐诗等,认为学的越多,智力越发达.因此托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托班的环境要做到家庭化、生活化。
托班孩子在进入托儿所以前,刚从爬行过渡到独自走路,有的还没有脱离尿不湿与奶瓶,离开温馨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紧接着断奶以后的又一次“断奶”,此时,一个好的环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孩子离开家庭以后,失去了家庭的呵护,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类似于家庭的、非常生活化的环境,让他们在托儿所找到一种家的感觉。活动室和午睡室的墙面可以用色彩温和墙纸或墙布,护墙最好用软包,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在孩子活动的区域可以铺地毯或能经常清洗的泡沫软垫,上面还有许多柔软的靠垫,孩子们能在上面自由地滚爬、休息。
教师在设置环境时,要将这个“家庭”加以儿童化,活动室的色彩应避免用那些我们成人喜爱的或非常刺激的颜色,可以选用漂亮、柔和的色彩;
我们可以在墙面挂上孩子喜爱的小挂件,如:小木偶、毛毛熊、风铃等;
各种软性玩具尽量要多,到处都可以放置一些,孩子们随时都能玩;
另外,最好开辟一块能让孩子们随意涂画、粘贴的墙面,因为信手涂鸦是该年龄段孩子的特性,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家不允许做的事在托儿所能随意地做,没有大人地责怪,只有老师的赞许和拥抱。
教师应更多地为孩子提供一些可看、可摸、可听的简易玩具。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地废弃物品(必须是卫生、安全的),如将装果汁的塑料瓶做成掷物玩具,提供一些小夹子让孩子将它们一一投入瓶中,摇摇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会一遍一遍反复地玩;
也可以在一些比较大的容器(如:鞋盒、大塑料罐等)壁上开一个个的小孔,使其大小、形状与要投入的物品相吻合,如开一圆孔,使其大小适合投入瓶盖,开一个长方形的孔,大小、形状适合投入小积木;
另外,卷筒纸的硬纸芯很轻便,孩子可以将它随意地滚动、在地上敲击、当望远镜,都很好玩,而且收集很容易。然而,不论什么类型地玩具,对于托班孩子来说,同类玩具要多,满足孩子的从众心;
同时玩具要放置在便于孩子取放并能保证孩子安全的位置。
二.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们常用“老师象妈妈”来形容幼儿园老师,现在的托儿所老师也基本上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可亲可爱的妈妈”,这样的教师角色定位有它的合理性,孩子在离开妈妈之后依然得到“妈妈”的庇护,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温暖。
教师更应是孩子们的玩伴,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其它孩子充满好奇,他们的友谊也开始慢慢地萌发,然而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此时,教师若以玩伴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中间,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交往的情况对孩子进行适时、适量的干预,让孩子模仿交往行为,这种模仿对于婴儿来说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三、关于生活护理
托班孩子的生活护理无疑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可谓是“细致入微”,吃饭老师喂,洗手老师帮着洗,男孩子解小便时教师端着痰盂接,孩子只需像木头人似的垂着两手解小便。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赖于他们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好奇心则促成他们去尝试,他们不论自己会不会,都喜欢自己拿着调羹吃饭,自己搬东西。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千万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可以尝试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洗手时,教师可以编一首简单有趣的儿歌,让孩子边玩边洗手;
在孩子们吃饭时,教师也可以用游戏性的语言鼓励那些已经学会吃饭的孩子自己吃饭。再如,有的男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小便,尤其是夏天衣服穿得比较少的时候。还有的托儿所为了便于孩子随时解小便,就将便盆放到活动室,其实没有这个必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能自主地控制大小便,而且,将便盆放在活动室非常不卫生,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也没有这样的习惯。
综合以上情况,托儿所的生活护理工作有时做得过细,忽视了孩子的能力和发展的需求,也忽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孩子进行细心照顾的同时,要给予孩子尝试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包办代替,但是,教师也不能视而不见,要特别仔细地去观察孩子,当他们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教师还应与家长合作,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对孩子有能力完成的事,家长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四、关于活动的设置和开展
据观察,现在的托班教育基本呈现出幼儿园教育小化、简单化的模式。而家长的认识也局限在早期文化知识的教育上,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早期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只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方面,并不等于早期教育.要想真正开发幼儿的智力,家长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还应当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早期教育中重视觉听觉训练,轻身体运动,重语言能力训练,轻动手能力训练,重知识记忆训练,轻思维能力训练的观念,让孩子在多听,多看,多动手,并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从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中学习知识,启迪智慧。
教师可安排好一日教育活动,并定期向家长开放。
托班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幼儿教育共同构成学前教育。托班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它自从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至今,在短短的几年中有了可喜的变化。然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从课程的设置、目标的定位、内容的选择到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托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衔接等都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摸索,使之能真正地为孩子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杨丽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鲁忠义:<<幼儿园教育>>;河北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0—3岁亲子教育指南>>;河北人民出版社.罗虹:<<幼儿教育200问>>,金盾出版社;1996年2月.
小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
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七)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八)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健康与动作
1、小班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2、小班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3、小班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4、小班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社会性发展
1、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2、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4、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5、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语言
1、3岁-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有些不够准确和清晰。
2、小班幼儿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
3、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小班幼儿年龄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艺术
1、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小班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听觉的分辨能力稍差,他们歌唱时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
2、3岁前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划,处于涂鸦期。
3、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各种形状表现自己的经验,但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教师应精心保护这种尝试活动。
科学
1、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2、3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3、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生理方面看,他的脑部结构已经基本成熟,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小班幼儿属于身体发育迅速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主要标志。他们的手和身体的运动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幼儿特别好动。身体动作发展得也非常快,他的身高每年可增长8—10厘米,动作发展非常迅速,3—4岁的幼儿已掌握行走、跑、闪避、扔、停、拐弯、减速等大动作,而且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比如能自己吃饭,会解扣子,会自己倒水等等许多事情,所以就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心理方面
1、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家长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周围一旦出现什么新异的刺激,他马上就会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2、记忆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小班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所以不要以为他会背就是懂了。比如有的孩子能从1背到100,家长就以为他识数了,常常会夸他“真聪明”
!“来,数给xxx听!”孩子得意地数,客人廉价地夸,弄得孩子飘飘然,实际上连桌上有几碗菜都数不清。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会背多少多少首唐诗,一旦问到孩子“你念的是什么呀?”“这首唐诗是什么意思?”,又有几个孩子能够说得出来。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记忆特点,让孩子记的东西要尽量形象,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孩子会背。
3、小班幼儿很喜欢想象,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家长要特别注意分清
“想象”和“说谎”的界限,孩子会由于强烈的想象,而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比如说他会很兴高采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谈论爸爸妈妈带他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去玩,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等等,其实他并没有去,这只是因为他想去而产生的一种想象而已,但这并不是有意在说谎。
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4、第一反抗期。当幼儿在2岁—3岁时,孩子会产生与大人不合作的行为,比如用沉默、退缩或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来拒绝成人的帮助,家长觉得“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有点不听话了”,这种抗拒常常在三、四岁时达到高峰,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第一反抗期”。针对这种情况,大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适当地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的本领,比如让他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洗手绢,系鞋带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浇花,喂小动物等。
5、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打人、抓人、咬人)。攻击性行为是这个年龄幼儿的普遍现象。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这些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也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明白了这个原因,如果孩子之间产生了这种现象,我希望家长能够谅解,因为既然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所特有的特点,所以在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老师也不是要推脱责任,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讲道理,尽量减少这种攻击性行为,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6、爱模仿。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的和不好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7、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幼儿已掌握了本民族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词汇量迅速增多,对词义的理解日趋准确,掌握了许多交谈技能,能借助语言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家长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说话时会用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词汇,甚至会很惊讶,所以家长和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适合时机的教育,在平时生活当中多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语言,不要怕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听的话和不好的话(脏话)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8、前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是指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从识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开始的。
小班幼儿,从言语方面讲,他们已经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或者与别人对话;
从感知方面讲,他们的形状知觉和颜色知觉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从思维方面讲,他们已经开始能够理解直观画面的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并通过口头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幼儿在识字之前事实上已经能够阅读。但从阅读的材料上看,他们的读物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
从阅读的方式看,他们除了自己看图画内容外,还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来阅读。而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准备时期,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进入小学后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将它称之为前阅读能力。
别让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近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两岁左右的小男孩阳阳。阳阳原本活泼好动,爱玩爱笑,性格很开朗,可是最近半个月来,阳阳的脾气逐渐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又哭又闹,食欲也越来越不好,白天时,阳阳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夜里常常半夜惊醒、做噩梦等。
经过多项检查,显示阳阳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任何问题,阎晓琴主任医师向阳阳的妈妈仔细询问孩子的最近生活习惯等,终于了解病因所在:从两个月之前,望子成龙的妈妈开始对阳阳实施早教:每天让阳阳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力开发游戏,这让生性好动的阳阳很不适应。阎晓琴主任医师诊断,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过多的强迫,太过突然的生活习惯转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过多地限制孩子活动自由,譬如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等,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
我有孩子一岁3个月了,性格很倔强,她也独立,要干什么就是满足她,不然就是大哭,我知道她现在还小不太懂,但我觉的她不能这样任性下去,请大家支支招招
还有一点可以在平时注意,孩子要什么东西时,不要马上满足他,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就是孩子要什么东西提什么要求时,不要马上给他,可以跟他说“宝宝等一会,妈妈在****,你等一会。”过一会再去满足他,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的性格,而会学会等待,也会很体贴妈妈,也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不合理的,不可以开这个头,给了一次,他就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必须的,下次再去拒绝他,他就有理由认为你在跟他过不去,继而也会大哭大闹,比如刀啊剪子啊,这种原则性的,再哭也不会给他,下回他就知道了:刀刀割手手,自己就会说,慢慢的孩子,在与大人相处中,也会建立他的意识框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样可以要,那样不能要。所以家长,不要今天满足了明天又不行了,把孩子弄的不知道怎么理解大人的行为。
帮助小班幼儿掌握正确的翻阅方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阅读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幼儿成功的进行阅读活动。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翻阅图书时,针对小班幼儿翻阅图书跳跃性强,随意性强的特点。遵循幼儿感受理解、体验表达的原则,逐渐引导幼儿了解掌握图书的结构,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小班幼儿的阅读开始主要依赖耳朵来阅读,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由经常为幼儿讲故事,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
为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如:把一本书比做是一座房子,封面是前门,封底是后门,页码是小房间。看书时要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小房间里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就要从后门走出来,最后把门关上。这样的方法幼儿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
同时,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如教师边讲故事边翻动大图书,为幼儿进行榜样示范。还在班上开展一些小图书阅读活动,让幼儿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图书,才能看懂整个故事,懂得画面与画面间的联系。通过师幼共同阅读,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学习有序翻看图书的方法。同时,让幼儿知道看书时应看懂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意思。逐渐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现在班上多数孩子慢慢能定下心来看书,真正投入到故事中去。
我们还通过让幼儿听录音看图书的方式,引导其直接感受图书故事与录音机之间的联系,运用幼儿读过的熟悉的故事,引导幼儿边听边翻,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让幼儿体验录音跟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巩固有序翻书的经验,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阅读图书。
幼儿园小班宝宝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什么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都是短暂的。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学习的兴趣成为老师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对事物的正面态度,是一种由事物引起的注意倾向。从情绪体验方面说,是指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所体验到的愉快感受。
二、兴趣在幼儿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1、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兴趣能把幼儿的认识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将精力用于学习活动中,自觉的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学后学业的好坏。而兴趣又是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关键,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2、兴趣对幼儿的学习有督促的作用,为什么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不用任何人指导就产生很好的学习动力呢?这就是兴趣所产生的作用。由于幼儿的意识、信念等尚未形成,因此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培养好幼儿的兴趣,对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积极主动的作用。
3、兴趣能促使幼儿养成勤奋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学习不感兴趣,即使他在聪明,也不会在学习上有很好的发展。对于智力低下的幼儿,如果有很好的兴趣,也会在学习上产生一定的弥补。因此学习兴趣是弥补幼儿智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
4、兴趣能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学习,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培养各方面的感观,使幼儿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别的小,对什么事物的兴趣都是短暂的。因此让小班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教育幼儿的一个根本重点。
1、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选择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能理解你的教育活动,并能尽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学习认字,就要把数字形象化,儿童化,游戏化,使幼儿很快能接受。富有游戏的语言和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此引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
2、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大的鲜艳的,活动教具,这些教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小班幼儿所喜欢。从此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因为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注重的结果,而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作为教育者来说,教育活动中要把目标作为过程,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4、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主要的活动,幼儿喜爱游戏,在游戏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变为孩子需要什么,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5、在家园合作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与家长之间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和平时的交流,共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他们不仅是各种资料、信息的提供着,孩子的咨询者,也是孩子兴趣的观察者、反馈者,更是孩子的合作者,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按意愿去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权利,不要限制幼儿。同时,教师要参加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研究幼儿,善于从幼儿好奇、求知的小小萌芽中发现具有教育内涵的兴趣与学习需要。还要与家长相互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总之,教师要尊重、保护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呀。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了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片面地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纲要》,使我们领会到除了学习知识,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长远的意义。
通过家长和老师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孩子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种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例如:开学初邀请中大的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后鼓励幼儿“看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同时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找一些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感染幼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
2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生活自理的技巧
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1)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有趣的语言把一些枯燥的步骤形象化,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叠衣服三步曲a、立正:将衣服的两条门襟对直站好。b、抱臂看齐:将衣服的两只衣袖往中间折。c、弯腰:将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对齐,折衣完毕。以后每次午睡脱下衣服,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边发口令,边把衣服叠好。现在对孩子们来说叠衣服再也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次有趣的玩耍。
(2)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娃娃家”游戏。给娃娃准备几套衣服、袜子、几根绸带,喜欢娃娃是孩子的天性,看到这些物品孩子们自然会想到给娃娃穿穿衣服、扎个小辫,系个漂亮的蝴蝶结,在给娃娃穿着打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4、结合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受手指肌肉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如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活动,折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安排捡豆子活动等等,创造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5、通过鼓励、表扬、帮助,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因为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辅以鼓励性语言,对能力差的幼儿我们还多给予帮助,协助他们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6、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针对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就有意识地向家长介绍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育儿经验,以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让家长认识到过分溺爱孩子和生活上包办代替的危害,从而使家长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在家里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6、教给家长正确的方法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家长虽然有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但因嫌孩子做事慢,或做得不合心意,导致最终又变成了代劳。对这种家长我们先给他们分析孩子的身心特点,因为孩子年龄小,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做事的速度,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反而会给大人增加麻烦,然后告诉家长对孩子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急于求成,从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7、家园教育同步进行。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经过经常地巩固练习,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防因家长的包办而使孩子在家出现能力的退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大胆放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同时请家长在家多督促、鼓励,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四、研究效果
1、家长方面
现在我班的家长的育儿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能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配合老师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2、幼儿方面
通过家园共同配合,我们的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以前的“你来”
变成了现在的“我来”。学年结束我们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进行了一次调查,28人学会了自己穿上衣,全班32位幼儿都学会了穿裤子,有10人会系鞋带,用餐时无人需老师帮助,午睡起床不但都能自己叠被子,而且有近一半的幼儿叠得非常平整。我们也与平行班进行了比较,发现我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年龄的幼儿。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幼儿园韵律活动中舞蹈动作例举
1、踮起脚尖向前走
踮起脚尖向前走的练习是训练幼儿舞蹈时的良好姿态,也是为学习碎步打好基础。因为脚尖踮起(又称起踵,即把脚跟提起来)能抬头、挺胸、收腹,使身体有良好的姿态。练习时先在原位踮起脚尖,然后再向前走。由于幼儿的控制力差,容易疲劳,所以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向前走时速度不能太慢。一般双手叉腰,按音乐的节奏和走步相间隔来进行。踮起脚尖向前走,一般采用2/4或4/4拍音乐为合适,3/4拍音乐亦可用,但不宜多用。
2、蹦跳步
提起脚跟并脚跳又称蹦跳步。做动作时,两脚并立,身体稍向下蹲作准备,一拍或两拍跳一步,按音乐的性质和节奏轻轻跳起,落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屈膝而有弹性。蹦跳步的音乐采用2/4、3/4、4/4拍皆可,但必须是带有跳音的乐曲。
3、碎步走、小步跑
碎步走的动作是两脚踮起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地向前走,膝盖稍弯曲。
小步跑就是小跑步,半拍一步,每一拍的前半拍,左脚向前跑一小步,同时右脚离地,膝微屈;
后半拍,右脚向前跑一小步,同时左脚离地,膝微屈,依次交替,连续向前。跑时双手叉腰或自然摆动,步子应小而轻快,速度要均匀。
碎步动作不受音乐节拍的限制。而小跑步则必须一拍跑二步,所以小跑步一般常采用2/4、4/4拍的音乐。为了训练幼儿听音乐改变动作,可以把碎步走和小跑步放在同一乐曲中进行练习,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4、滑步
滑步是一拍一步,向侧面进行。前半拍左脚向左擦地滑一步,后半拍左脚轻轻跳起,右脚急速向左脚并上。右脚动作同上,方向相反。
滑步一般采用2/4、3/4、4/4拍音乐,但必须有滑的感觉。
5、踏点和踏跳
踏点和踏跳是幼儿舞蹈中常用的两个基本步法。它们都是两拍一步。
踏点步的跳法是第一拍左脚踏一步;
第二拍屈左膝,右脚尖在左脚跟后点地。第三、四拍,右脚开始,动作对称。踏点步一般向左侧或右侧踏(又称侧点步),也可以向前或退后踏。
踏跳步有三种跳法:第一种跳法是第一拍右脚踏一步(向前、向侧、向后都可以);
第二拍右脚跳起,同时左脚屈膝抬起,脚尖向下。第三、四拍左脚开始,动作对称。第二种跳法是,第一拍右脚踏一步,第二拍右脚跳起,同时左腿直膝后举。第三、四拍,左脚开始,动作对称。第三种跳法又称踏踢步,第一拍左脚踏一步,第二拍左脚跳起,同时右腿直膝向左前方踢起。第三、四拍,右脚开始,动作对称。
踏点步和踏跳步一般采用2/4、4/4拍音乐。它们可以在同一曲调中进行练习。
6、踵趾小跑步
脚跟脚尖跑跑跑又称踵趾小跑步。这个步法四拍完成。第一拍右脚跟向右前方点地,同时左膝微屈,身体稍向右倾,脸向左前方,第二拍右脚尖向后点地,同时左腿伸直,身体稍仰,脸向右后方,第三、四拍右脚开始向前跑四小步。如果两脚交替进行,应向前跑三小步,以便换脚。左脚开始,动作对称。
踵趾小跑步采用4/4拍音乐较为合适,练习时先两手叉腰,逐步加上采果子等手的动作,或两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成一行或搭成圆圈等进行练习。
7、娃娃步
摆动手臂拐拐脚就是娃娃步,是儿童舞中大头娃娃的动作。两拍一步(或一拍一步),第一拍(或前半拍),左腿屈膝向旁抬起,小腿向上翘,两手五指张开向左摆动,头和上体向左侧弯曲,第二拍(或后半拍),左脚落地。
8、跑跳步
跑跳步一拍一步,前半拍左脚向前轻跳,同时右腿屈膝自然提起,脚尖向下;
后半拍右脚向前落地。右脚开始,动作对称。两脚连续做就是跑跳步行进。跑跳步2/4、4/4、6/8拍音乐都可以用,但3/4拍音乐用得比较少。
9、跑马步
跑马步一拍一步,前半拍左脚向前跑一步;
后半拍,右脚跃至左脚处,同时左脚离地屈膝准备向前跑,连续起来象马跑的样子。右脚起步,动作相反。跑步时,身体稍前倾,两臂前伸稍屈,两手半握拳,做拉马缰绳状,或一手上举做挥鞭状。跑马步2/4、3/4、4/4、6/8拍音乐都可以用,但要能跳得起来的乐曲。
10、交替步
交替步是幼儿常用的抒情的舞蹈步法,动作节奏不均等,幼儿比较难掌握,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动作自如。
交替步两拍一步。第一拍前半拍,左脚向前一小步,重心在左脚;
右脚前掌在左脚跟后踮地,重心移到右脚,同时左脚离地。第二拍前半拍,左脚再向前一小步,重心移到左脚;
后半拍停顿。右脚开始,左右脚相反。
交替步一般采用2/4、4/4拍音乐,做交替步时可以两手叉腰;
两臂向侧面摆动;
一手叉腰,一臂向左右摆动;
或两人并立交叉手等。
11、进退步
进退步是幼儿跳新疆舞的基本步法,实际上幼儿跳的进退步是一前一后的垫步。依次幼儿学习进退步必须在学会垫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幼儿做的进退步都是右脚开始,一般在原位进行。进退步两拍一步,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向前半步,前脚掌着地,左脚稍抬起;
后半拍,左脚着地,右脚离地。第二拍前半拍,右脚后退半步,前脚掌着地,左脚稍抬起;
后半拍,左脚踏地,右脚离地。进退步加上手臂的动作形成美妙的姿态,可以赏心悦目。
进退步一般采用2/4、4/4拍音乐。16、小铃铛步
小铃铛步是很灵巧的儿童舞蹈步法,为幼儿所喜爱。它象铃铛一样的形象和节奏,熟练的动作(一摇一摆),看起来很灵巧象摇铃铛一样。
小铃铛步两拍一步。第一拍,左脚开始碎步急速行进;
第二拍,左脚踏地屈膝,身体稍向左倾,同时右脚绷脚伸直向右前方擦出离地。右脚开始动作对称。一般采用2/4或4/4拍音乐。
12、苗族踏跳
苗族踏跳是苗族风格的幼儿舞蹈基本步法。它的特点是脚伸出去时脚尖向上勾起。
苗族踏跳两拍一步。第一拍,左脚踏一步,同时右腿屈膝勾脚抬起;
第二拍左脚原地轻跳,同时右脚向左前方伸脚跟。右脚开始,动作对称。动作时,两臂可以向同一方向摆动(第一拍两臂向后摆,第二拍两臂向前摆),也可以向相反方向摆动(第一拍两臂由两侧向内交叉摆动,第二拍,两臂向两侧分开摆动),还可以手拉手跳或拍手等。动作方向一般向左右比较多。苗族踏跳步采用2/4或4/4拍音乐。幼儿舞蹈故事启蒙讲解
这是一个训练手指,手臂,以及双手应用的小组合,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故事讲解和示范就更重要了。
动作的顺序是:先出右旁按手,再左;
然后右手里绕腕4个往旁斜上位;
左手心向前握住右手腕,拉回到左胯旁,同时换手握住,左手变推手往右斜前出去;
右手起,相互绕腕往上,双分手到旁平位,变摊手;
2慢4快右坐摆手掌。到这里为组合一半。故事讲解:
先出右旁按手,再左----我们的两只小手是好朋友,天亮啦,右手出来玩,左手看见,也来啦;
然后右手里绕腕4个往旁斜上位----右开始爬楼梯,1,2,3,4上了4层楼!左手心向前握住右手腕,拉回到左胯旁,同时换手握住,左手变推手往右斜前出去----左手去找它,说:回来吧!该换我去玩了;
右手起,相互绕腕往上,双分手到旁平位,变摊手----右手说:我们一起玩吧!1,2,3,4又上了4层楼;
她们搭了个小房子;
2慢4快右坐摆手掌,到这里为组合一半----向小朋友招手,欢迎大家来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