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7篇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有关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7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我区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
2017 年底,柯桥区被列入全省首批 11 个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自改革实施以来,柯桥区积极践行“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医共体建设思路,全力打造“管理统起来、制度活起来、信息联起来、医生动起来、能力提起来、慢病管起来、健康强起来”的医共体“柯桥模式”,基本建立“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共体工作机制。我们设计了两个核心目标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就诊率 90%、基层就诊率 65%的改革目标;二是经过 5 年时间的努力,5 个较大规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构建柯桥区内 3+2+1(即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定位合理、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2018 年 1-3 月,区域内就诊率达到 836%,基层就诊率达到 62%。
一、 前阶段所做工作
(一)完善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
我区于 2017 年 12 月正式出台医共体建设系列工作方案,主要由《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医共体理事会章程》《医保总额付费制度实施细则》等 6 个方案组成。今年 1 月出台《加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考核意见》,着重开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三方面改革探索。
(二)建立医共体建设组织体系
为更好地推进医共体建设,我们建立了中心医院、第二医院、中医医院 3 个医共体,设立由牵头医院院长为理事长,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理事的医共体理事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成立由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在区卫计局设办公室。医共体内设立人力资源、医保财务、医疗和公共卫生、后勤保障等“四个管理中心”,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用药范围、后勤服务等七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三)探索医共体建设工作路径
围绕“统一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打造管理共同体
一是统一人才管理。今年上半年三家医共体推出招聘职位 123 个,计划招聘人数 345 人,报名职位数 90 个,报名人数 1380 人,职位报名率 717%。全部由医共体统一招聘、统一录用,
统一培训、统一分配。二是统一设备管理。各成员单位现有医疗设备由医共体根据各单位业务发展实际和学科发展重点,统筹安排,新增医疗设备由医共体统一打包采购。三是统一财务管理。各单位财务和医保相关人员集中办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医保数据统一接到医共体牵头单位,大额资金使用实行审批制度。四是统一物资管理。在出台基层首诊目录基础上,统一各单位药品目录,统一耗材等其他物资采购,各单位通过二级库方式进行管理,后续后勤保障、保安保洁等工作也将统一实施。
围绕“共建共享”,明确建设路径,搭建服务共同体
一是加快信息化步伐。计划投资 3600 万元构建“健康柯桥”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区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医共体间电子档案、电子病历连续记录和数据共享,实时掌握医共体内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对医疗行为全程监管。二是建设集中诊断中心。我区正在建设区域“影像云”,计划将第二医院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升级为柯桥区集中诊断中心,各成员单位仅保留操作人员,同时统筹区域内放射、心电技术人员,从院内管理向医共体内纵向管理发展。三是继续推进共享平台建设。根据集约、集中的原则,计划在中心医院建设柯桥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中心,区中医医院建设柯桥区消毒供应中心。四是优化双向转诊平台。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医共体内所有床位、设备、号源等资源,牵头医院的 6%床位、3%专家号优先向成员单位开放。1-3 月,预约诊疗 2028 人次,其中上转 1370 人次(门急诊 1217 人次,住院 153 人次),下转 658 人次。
围绕“服务同质”,统筹人才资源,建设责任共同体。
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中心医院、第二医院医共体派出管理和技术团队,全力发展钱清、平水、滨海等部分较大规模的基层单位,受益明显。二是突出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中心医院、第二医院医共体以临床学科为单位,以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成建制派出力量在柯桥、华舍、齐贤、王坛、兰亭等单位建设以呼吸、心内、医养结合为主的综合病房。中医医院医共体在夏履、湖塘、柯岩建立中医骨伤、伤寒杂病、祝氏草科等专科专病门诊。三是以专家工作室为平台,扩大影响力。三家医共体牵头单位组建“名医专家组”,在全区设立 32 个名医工作室和专科工作室,确保每个单位每天有专家为群众服务。四是组建质控专家组,规范服务行为。组建由质控、护理等方面专家组,针对基层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定期巡回走访,加强对医疗、护理、院感、药事以及门急诊流程建设等方面的督导,推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五是建立筛查中心,早防早治。中心医院医共体牵头成立肺部、胃肠道和前列腺 3 个早癌筛查中心,实施了对肺、胃肠道、前列腺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和微创治疗,目前共筛查 5310 人次,早期发现 31 例。六是以健康体检为突破口,将医疗融入公共卫生服务。各医共体牵头组建体检专家组,建立主检专家制和定期专家下乡解读体检报告制度,通过健康体检,将医疗服务融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七是以主要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共体组建 1+1+1 的责任医生团队,即 1 名区级专家,1 名全科医生,1 名护理人员或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签约服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开展有效签约率(在省定要求上增加 5 项指标基层就诊率 65%,签约医生就诊率30%,签约医生处转诊率 30%,电子健康档案合格率 90%,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率 100%),对有效签约的人员,区财政按照每签约 1 个人对团队奖励 120 元/年,对签约对象个人医保帐户增加 200 元,目前有效签约率为 35%。
围绕“两高两强”,形成长效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
一是试行绩效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统一核算服务成本,统筹管理和分配结余的各类资金,以前三年业务为基础,探索实施绩效工资总额预算制度。二是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各单位按照“总额控制、节约共享、超支分担”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实际发生费用在医保决算指标 80%-100%之间的,差额 90%用于医共体内再分配。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坚持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政投入政策保持不变,同时制订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政策;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1-3 月,医共体内 16 家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加 223%,出院人次增加 19%,医疗服务性收入增加292%,从一季度业务分析情况看,全区 16 家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医共体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难。一是信息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在方案设计、资金保障、招投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协调,同时需要考虑与全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问题;二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绍兴市区实施医保统筹,在柯桥区试点区域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以及拉大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等综合改革措施,困难较大;三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需要与医保支付调整有效结合,在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同时,不增加群众负担。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紧紧抓住“放、管、服”三个重点,力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建立医共体独立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将建立医共体范围内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出台医共体编制及人事操作细则、财务体制实施方案和招投标工作方案,围绕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等重点,打通医共体内人、财、物、事的瓶颈,将原由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的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医共体理事会,使医共体理事会实体化,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建立更优化的共享模式。在做好共享中心的基础上,重点筹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和全科医生再教育培训中心。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将健康体检、全科医生签约和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好协同管理和质量控制;全科医生再教育培训中心将以全科医生再教育为重点,与省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联合,开展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培训,提升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构建更高标准的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将逐步从医院管理向公众服务转变,以“健康柯桥 APP”为平台,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实时付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电子病历、危急值实时提醒、康复管理、药事管理等集成式服务,患者通过 APP 实现诊前、诊中、诊后的健康管理,实现看病就医“少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同时,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可以通过“健康柯桥”APP,对患者进行多层次的管理。
建立更科学的人事薪酬制度。在绩效工资“两个允许”的背景下,计划出台《柯桥区医共体考核细则》、《区级医院院长年薪制工作方案》和《医共体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符合医共体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
建立更完善的人事编制方案。根据构建柯桥区内 3+2+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目标,按照 5 个二级医院建设目标进行编制备案管理,新增编制按照“区管镇用”原则,主要用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上”的现实问题。
建立更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使得医院的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和科学,同时兼顾群众负担和医保基金可承受。
主任,各位副主任,我们将以这次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为契机,落实好各位主任提出的建议意见,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为率先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努力!
有关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自今年 5 月份我院与县人民医院结成医共体以来,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我院与县人民医院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我院坐诊和指导,帮助我院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因为只有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在辖区就近就医,进而大幅度减轻县级医院的工作压力,降低医共体的整体医疗成本,增加医共体的经济收益。由于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有明显提高,也能极大的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难。
1、落实双下沉,推动两提升
①现在每周三、周五,我们都有县人民医院派驻的心内科、神经内科专家、业务骨干来我院坐诊和业务指导,至今已派驻 60 余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②医共体建设启动后,很多以前只能在县级医院开的药品也沉下来了,卫生院的药品种类多了,很多药品还降价了,老百姓配药比以前更方便、更实惠了。
③不光是专家和药品下沉,通过区域“临床检验、影像诊 断、心电诊断”,病人在卫生院采血、拍片后,由县级专家诊断。由于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的上线,当卫生院遇见疑难杂症需要会诊时,可及时申请与县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让管理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上级医院的服务。
自医共体建设以来,2018 年门诊人次达到 59412 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12%,住院人次3410 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19%。2018 年业务收入 1070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6 %。
2、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上下联动
自和人民医院形成医共体以来,通过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群众来我院就诊,可以
预约县人民医院 CT 磁共振检查,预约县人民医院住院床位,并享受优先安排上转服务,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辖区病人,在病情稳定进入康复疗养期,或手术后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人,或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也能及时行下转至我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
18 年以来,患者从县人民医院转入我院人次达到 55 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22%。
总之,在医共体内,我们将更好的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促进有序就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各级医院的发展。
最后,我们也对医共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一点建议和设想。一是专家下沉,希望能针对我院的特点,组成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比如慢病管理团队,帮助管理区居民更好的控制血压和血糖。二是对需要下转的病人,由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相应的治疗方案,与我院的医生进行交接,确保患者治疗或康复的延续性和安全性。
有关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我院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于 2018 年 1 月份正式组建“xxxx 医院医共体”,并于 3 月份正式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发〔2021〕80 号)和区医管委下发《**市**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医管委发〔2021〕1 号)文件要求,在市卫健委指导下,2021 年 8 月4 日,**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2021 年,我院派出 35 名医务人员下沉到 7 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 2133 人次,指导手术 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359 次,教学查房 289 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 180 余场次,7 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 8.5%和 28.4%,其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 206.87%,**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 110.14%,**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 89.86%,**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 47.37%,**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 43.65%,**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 29.53%。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 20 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
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21 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 70 人到 6 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 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
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 2016 年 1 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21 年投资近 1200 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 876 项目人次,2021 年 1-5 月份完成 1106 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 2021 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 5000 个器械、消毒包,2021 年 1-5月完成 3097 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
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三、 积极参与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区卫健委的牵头推动下,加快推进以**医院为中心的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等系统,现在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和计生系统已在全区范围内运行;其他信息系统将在 2021 年内逐步建设完善。全部建成将实现住院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畅通信息推送和接收通道,为实施双向转诊,建立影像诊断、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一体化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撑。方便患者在基层及时就医和诊治,确保群众在基层首诊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自医共体建设改革实施以来,2021 区积极践行“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医共体建设思路,全力打造“管理统起来、制度活起来、信息联起来医生动起来、能力提起来、慢病管起来、健康强起来”的医共体“2021 模式”,基本建立“管理统--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共体工作机制。我们设计了两个核心目标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就诊率 90%、基层就诊率 65%的改革目标:二是经过 5 年时间的努力,5 个较大规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构建 2021 区内 3+2+1(即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定位合理、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2018 年 1-3 月,区域内就诊率达到 836%,基层就诊率达到 62%。
一、前阶段所做工作 (一)完善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 我区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出台医共体建设系列工作方案,主要由《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医共体理事会章程》《医保总额付费制度实施细则》等 6 个方案组成。今年 1 月出台《加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考核意见》,着重开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三方面改革探索。
(二)建立医共体建设组织体系 为更好地推进医共体建设,我们建立了中心医院、第二医院、中医医院 3 个医共体,设立由牵头医院院长为理事长,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理事的医共体理事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成立由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在区卫计局设办公室。医共体内设立人力资源、医保财务、医疗和公共卫生、后勤保障等“四个管理中心”,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用药范围、后勤服务等七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三)探索医共体建设工作路径 1 1 、 围绕“统- - 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打造管理共同体
一是统一人才管理。今年上半年三家医共体推出招聘职位 123 个,计划招聘人数 345 人,报名职位数 90 个,报名人数 1380 人,职位报名率 717%全部由医共体统-招聘、统-录用,统-一培训、统一分配。二是统--设备管理。各成员单位现有医疗设备由医共体根据各单位业务发展实际和学科发展重点,统筹安排,新增医疗设备由医共体统-打包采购。三是统-财务管理。各单位财务和医保相关人员集中办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医保数据统-接到医共体牵头单位,大额资金使用实行审批制度。四是统一物资管理。在出台基层首诊目录基础上,统一各单位药品目录,统--耗材等其他物资采购,各单位通过二级库方式进行管理,后续后勤
保障、保安保洁等工作也将统--实施。
2 2 、 围绕“共建共享”,明确建设路径,搭建服务共同体
一是加快信息化步伐。计划投资 3600 万元构建“健康2021”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区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医共体间电子档案、电子病历连续记录和数据共享,实时掌握医共体内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对医疗行为全程监管。二是建设集中诊断中心。我区正在建设区域“影像云”,计划将第二医院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升级为 2021 区集中诊断中心,各成员单位仅保留操作人员,同时统筹区域内放射、心电技术人员,从院内管理向医共体内纵向管理发展。三是继续推进共享平台建设。根据集约、集中的原则,计划在中心医院建设 2021 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中心,区中医医院建设 2021 区消毒供应中心。四是优化双向转诊平台。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医共体内所有床位、设备、号源等资源,牵头医院的 6%床位、3%专家号优先向成员单位开放。1-3 月,预约诊疗2028人次,其中上转1370人次(门急诊1217人次,住院 153 人次),下转 658 人次。
3 3 、 围绕“服务同质" " ,统筹人才资源,建设责任共同体
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区城性医疗中心。中心医院第二医院医共体派出管理和技术团队,全力发展钱清、平水、滨海等部分较大规模的基层单位,受益明显。二是突出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中心医院、第二医院医共体以临床学科为单
位,以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成建制派出力量在等单位建设以呼吸、心内、医养结合为主的综合病房。中医医院医共体在建立中医骨伤、伤寒杂病、祝氏草科等专科专病门诊。三是以专家工作室为平台,扩大影响力。三家医共体牵头单位组建“名医专家组",在全区设立 32 个名医工作室和专科工作室,确保每个单位每天有专家为群众服务。四是组建质控专家组,规范服务行为。组建由质控、护理等方面专家组针对基层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定期巡回走访,加强对医疗、护理、院感、药事以及门急诊流程建设等方面的督导,推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五是建立筛查中心,早防早治。中心医院医共体牵头成立肺部、胃肠道和前列腺 3 个早癌筛查中心,实施了对肺、胃肠道、前列腺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和微创治疗,目前共筛查 5310人次,早期发现 31 例。六是以健康体检为突破口,将医疗融入公共卫生服务。各医共体牵头组建体检专家组,建立主检专家制和定期专家下乡解读体检报告制度,通过健康体检。将医疗服务融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七是以主要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共体组建 1+1+1 的责任医生团队,即 1 名区级专家,1 名全科医生,1 名护理人员或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签约服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开展有效签约率(在省定要求上增加 5 项指标基层就诊率 65%,签约医生就诊率 30%,签约医生处转诊率 30%,电子健康档案合
格率 90%,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率 100%),对有效签约的人员,区财政按照每签约 1 个人对团队奖励 120 元/年,对签约对象个人医保帐户增加 200 元,目前有效签约率为 35%. 4、, 围绕“两高两强”, 形成长效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
一是试行绩效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财务集中统-管理的基础上,统一核算服务成本,统筹管理和分配结余的各类资金。以前三年业务为基础,探索实施绩效工资总额预算制度。二是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各单位按照“总额控制、节约共享、超支分担”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实际发生费用在医保决算指标 80%-100%之间的,差额 90%用于医共体内再分配。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坚持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政投入政策保持不变,同时制订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政策: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1-3 月,医共体内 16 家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加 223%出院人次增加 19%,医疗服务性收入增加 292%,从一季度业务分析情况看,全区 16 家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医共体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难。-是信息化建设非--朝一夕可以建成,在方案设计、资金保障、招投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协调,同时需要考虑与全市信息网络
互联互通的问题:二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绍兴市区实施医保统筹,在 2021 区试点区域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以及拉大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等综合改革措施,困难较大:三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需要与医保支付调整有效结合,在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同时,不增加群众负担。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紧紧抓住“放、管、服"三个重点,力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建立医共体独立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将建立医共体范围内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出台医共体编制及人事操作细则、财务体制实施方案和招投标工作方案,围绕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等重点,打通医共体内人财。物、事的瓶颈,将原由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的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医共体理事会,使医共体理事会实体化,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建立更优化的共享模式。在做好共享中心的基础上,重点筹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和全科医生再教育培训中心。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将健康体检、全科医生签约和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好协同管理和质量控制;全科医生再教育培训中心将以全科医生再教育为重点,与省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联合,开展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培训,提升全科医生
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构建更高标准的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将逐步从医院管理向公众服务转变,以“健康 2021APP"为平台,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实时付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电子病历、危急值实时提醒、康复管理、药事管理等集成式服务,患者通过 APP 实现诊前、诊中、诊后的健康管理,实现看病就医“少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同时,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可以通过“健康 2021”APP,对患者进行多层次的管理。
建立更科学的人事薪酬制度。在绩效工资“两个允许"的背景下,计划出台《2021 区医共体考核细则》、《区级医院院长年薪制工作方案》和《医共体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符合医共体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
建立更完善的人事编制方案。根据构建 2021 区内 3+2+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目标,按照 5 个二级医院建设目标进行编制备案管理,新增编制按照“区管镇用”原则,主要用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上”的现实问题。
建立更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使得医院的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和科学,同时兼顾群
众负担和医保基金可承受。
主任,各位副主任,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落实好各位主任提出的建议意见,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为率先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努力! 篇二
近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显著增强,建立了由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是自健康扶贫工作实施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农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与省市卫计系统的领导共同进行了研究,于年 10 月正式启动县人民医院与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工作,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行,成效显著,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于年 10 月 13 日承办了全市医共体建设现场会。
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卫生院的信誉度和便捷性。
农村患者历来关心关注医疗费用和便利性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入手,借助远程诊疗系统提供的“家门口”服务促使患者愿意留在基层。
一是信息化平台上下联通。满族镇辖 8 个行政村,其中
6 个是省级贫困村,距县城 30 多公里,患者到县级医院就医的时间成本大,经济负担重。县人民医院主动牵头与镇卫生院签订医共体协议书以来,就瞄准农村患者关心关注的医疗费用和便利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帮助建立起包括 HIS.LIS.RIS 和 EMR 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乡镇卫生院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和与县人民医院双向转诊功能。
二是检查资源上下共享。不断促进人力和物力资源有序流动,发挥现有可共享资源的最大效率。患者持卫生院医生开具的辅助检查申请单直接到县人民医院做检查,无需等待结果,检查报告及影像通过网络回传到乡镇卫生院,并打印胶片和纸质报告。住院患者由卫生院医生开具的辅助检查,按乡镇医保报销比例由卫生院代收费用,门诊患者到设在县人民医院的专项核销窗口,只需缴纳按县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由个人承担的部分费用即可进行检查。自组建医共体以来,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具的核磁.彩超.化验等辅助检查累计 300 余人次。
三是远程会诊助力基层。县人民医院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卫生院医生遇有不能确诊的病例,可以电话或 QQ 联系上报,由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对进行远程会诊,给出治疗方案或进一步检查建议。远程会诊可针对患者病情及疑难问题等在县乡医生间展开“面对面”讨论,电子病历.
电子处方等信息共享并互认,不但为卫生院医生积累了经验,也更加及时的针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实现急慢分治,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就医形成有效解决方案。年,县人民医院与镇卫生院已经进行远程会诊 27 次。通过开展远程诊疗,让基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更有底气。
二、注重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就医环境和医2 疗设施设备不断改善,但因为管理跟不上,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致使乡村群众却要舍近求远去县城看病就医。组建医共体后,县人民医院帮助镇卫生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辅助科室,使其充分发挥全科医疗功能。
一是强化“技能传递”。县人民医院选派骨干科室的科主任到卫生院任副院长,帮助他们强化“三级查房”.“三基三严”考核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对于卫生院在药品管理上长期存在的“亏空”问题,县人民医院帮助其由原来的金额管理转变为数量金额双重管理,药品.耗材等都按最小剂量入库,产地.含量等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彻底避免了药品库存“赤字”现象的发生。
二是实施“专家送诊”。县人民医院专家由科主任带队,每周定期到卫生院出诊两天,开展坐诊看病.教学查房等,帮助卫生院建立起检验....
今年初,我院为了认真落实医共体相关精神,随即召开了医共体专项会议,下发了《XX 医院医共体建设方案》,成立了以院 XX 院长为组长的医共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制定医共体章程、制度及方案并组织落实,组建多种形式的医共体建设,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名医工作室等方式提升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 组建了县域内医共体
目前我院医共体建设分为紧密型医共体和松散型医供体。并完成了五家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和技术协作单位的战略协议的签订和授牌工作。
紧密型的医共体成员单位:某医院、某医院、某医院、某养老护理院等 4 家,对其临床护理等各专业进行指导。
松散型医共体成员单位:自 4 月开始进行新一轮松散型医共体签约工作,目前已签约基层一级医院 31 家。
二、 加强上级医联体建设
近年来,我院积极与“大三甲”医院合作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提升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分别是 2009 年我院加入某某市第一医院集团,成立了某某市心血管病医院某
某县分中心,2011 年成为南京某医院医联体医院。2017 年我院成为江苏省某肿瘤医院技术协作医院。2020 年加盟到淮安市第某人民医院,成为了期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同时还与上海某医院、上海某医院、上海第某人民医院进行合作。
四、临床带教方面
先后于 2014 年成为了徐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16 年成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2017 年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协同单位、2018 年成为了某医学院教学医院。
五、专科共建方面
先后成立了淮安市第某医院呼吸内科 xxx 专家工作室并建立了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对口帮扶;成立了南京市第某医院心血管病泗洪县分中心,并挂牌成立了 xxx 教授团队工作室,积极推进心血管内科的建设;与江苏省肿瘤医院长期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来洪进行传、帮、带,推进肿瘤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与上海某医院合作,成立了风湿免疫科 xxx 教授名医工作室、耳鼻咽喉科 xxx 教授名医工作室;与上海 xx 医院合作,成立了 xx 教授团队工作;与上海第某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消化内科 xxx 教授名医工作室;呼吸内科邀请了上海某医院某教授、肾内科邀请了上海华山医院 xxx 教授长期坐诊。2021 年 1-8 月份共计完成了 170 次的专家坐诊频率。
六、临床科研和项目协作方面
于 2020 年 4 月 21 日举行了临床药物试验基地项目起动仪式,成立了临床药物试验机构,明确了 xx 为机构主任,同时也成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由 xx 担任主任。通过筛选与磋商,现暂定我院肿瘤科、呼吸内科、肾内科三个专业组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相应证书已经全部获得。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我院现共 55 人参加国家级 GCP 证书考核,其中肿瘤科 7 人,呼吸科 7 人,肾内科 7 人,机构办 5 人,辅助科室 2 人,伦理 13 人。
截止 2021 年 8 月 31 日,我院项目进展情况:
肿瘤专业组:
1、奥氮平止吐项目:入组 9 例,受试者 2、洛铂(肝癌)及洛铂(胃癌)
3、人参固本口服液:资料已递交伦理审查(审查日期暂未定)。
肾内专业组:
醛固酮阻断改善终末期肾衰患者健康的评估:资料已递交伦理审查(审查日期暂未定)。
肝病科:益肝灵液体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目前正在洽谈 七、县级医共体技术指导及资源共享数据
1、同城检查结果互认共 4205 例,其中检验 70 例,影像 4135 例。
2、组织 6 名医生下乡协助医共体医院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职责、流程,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其中到医共体医院坐诊 26 次,业务讲座 3 次,参与查房 14次,未参与手术。
3、护理部组织 3 名护士长到三家医共体护联体单位共进行护理专项理论培训 2 次,护理业务查房 2 次,技术考核 2 次。
xx 医院
2021 年 x 月 30 日
附件
xx 医院医共体建设责任划分 一、组织体系管理,责任人 xxx,xxx 二、县域外医联体及各类业务合作:
1.南京市第 x 医院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x 2.南京 x 医院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3.上海某医院
责任领导:xxx 4.淮安市第 x 人民医院
责任领导:xx 5.大连心医国际集团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x 6.上海同济医院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x 7.江苏省肿瘤医院
责任领导:xx 8.杭州远健公司药物临床实验基地 责任领导:xx 三、县域内医共体及各类业 1.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2.卫生支农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3.医共体内各基层医院帮扶(坐诊、查房、手术等)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4.县域内远程会诊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5.县域内远程影像诊断 责任人 xx,xxxx 6.县域内远程心电指导
责任人:xx 7.县域内病理指导
责任人:xx 8.医共体内质量标准制定及督查 责任人:xx,xx,xx,xx, 等 9.医疗资源共享管理
责任人:xx ,xx,xx,xx
10.同城检查结果互认
责任人,xx 11.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12.护联体建设
责任人:xx,xx 13.医共体内规培、进修
责任领导:xx 责任人:xx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扎实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医保资金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的多赢局面。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9.1%,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 76.5%,县乡两级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 77.2%和 87%,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办医责任。
一是持续高位推。
动。坚持把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实行医改工作双组长制,县委书记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长任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自 2012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医改专题会、每年至少组织召开 2 次观摩会,真正把医改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建改并重。累计投入 10 多亿元,在县城核心区划拨土地 500 余亩用于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先后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医院升级迁建,新建县二院新院区和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升级改造。投资 2200 万元建立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自主研发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三是着力建强队伍。全面落实“369 人才工程”,通过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措施,强化县级重点专科人才支
撑,充实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每年出资 500 万元用于引进县外管理和医疗专家服务团队,出资 300 万元用于乡村医生全员定向培训,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二)重构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效能。
一是整合优化资源。由我县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 20 家乡镇卫生院参与,组建两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医院对集团内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有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信息等方面“七统一”,形成了共建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县域医疗健康服务新格局。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设党委和总院长,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一办五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医疗服务部、后勤保障部、健康管理部),统筹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工作。
三是健全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总额预算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即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管理;通过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打造“责任共同体”,即界定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级诊疗病种目录,确保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打造“管理共同体”,即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
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实现以上带下、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打造“服务共同体”,即通过健全医共体运作机制,实现组织同建、管理同步、服务同做、资源同享,形成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优化就医格局,突出健康优先。
一是以县级医院为枢纽,带动资源有序流动。一方面,上联三甲,提升县级服务能力。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三甲医院结对或建立专科联盟,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到息县坐诊,既把患者留在县内、减轻患者负担,又提高了本县医院、医生的接诊能力。另一方面,下带乡村,提升基层承接能力。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医共体内构建“1+1+1”(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帮扶关系,牵头医院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医技人员下驻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带教和手术会诊等服务。
二是以健康为中心,推动医防结合。根据基本公共卫生、一般诊疗用药服务内容,按照病情轻重将同一种慢性病分为基础包、初级包、中级包、高级包等四个服务等级,设计包括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的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精神病等 28 个个性化签约服务包,由县乡村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全县开展以全程健
康管理为核心的签约服务。
三是以惠民为导向,发展“互联网+ + 智慧医疗”服务。建立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卫、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一网联通”,预约挂号、签约服务、双向转诊、医保报销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等医疗健康服务“一网通办”,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县级优质医疗服务。
(四)改革支付方式,提升基金绩效。
一是实行按病种付费。实施临床路径下对病种按病情分组分类支付改革,按照大数据法则 7:2:1 的结构比,根据病情轻重分为 A、B、C三组费用标准,进行分组定费和报销,倒逼公立医院在管理、绩效等方面推进改革。目前,纳入综合支付的病种达到420 个,覆盖县级出院患者 78.22%、乡级 98.5%,县乡医疗机构药占比分别降至 27.47%和 36%,平均住院 床日由 8.6 天降至 7.8 天 天。
二是实行总额支付。按照医保资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总额控制、分块结算,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分期预拨,适当调控、奖惩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外转病人的费用由医疗服务集团从总额预算费用中负担,患者可在县域内跨医疗服务集团自由就医,集团之间定期进行费用结算,促进医疗机构错位发展、良性竞争。
三是实行差异化报销。明确县乡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确定诊疗服务病种范围,实行分级诊疗,对下级能诊治但到上
级医疗机构诊治的病种,按不同的费用标准、不同的报销比例实行差异化报销,发挥了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五)抓好综合监管,完善管理体系。
一是理顺医共体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政府与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职责,落实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经营管理自主权。由县医管委牵头,制定医管委与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与成员单位的权责清单。县卫健委等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管理上,强化制定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行业监管等职责。
二是赋予医共体管理权限。牵头医院负责制定医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对医共体内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享有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同时,负责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有效对接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医共体考核激励。县医管委按照县域就诊率达到 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 65%左右、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质量等关键指标,对医共体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同人员任用、财政拨款、绩效薪酬挂钩。按照“两个允许”的原则,医共体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重点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医改要求,开展市域医共体建设,有利于深化综合医改,整合市域医疗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推进市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结合外地妇幼保健机构做法和我市妇幼健康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推进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计划以调整优化市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为目标,建立市、乡、村三级医共体以及市域内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市域医共体,通过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全面提升市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一)
积极探索对口帮扶,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将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督促医共体建设上级医院下沉技术力量,落实帮扶工作,并且将人才培养、专家坐诊工作等纳入医共体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优化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种收治能力的培训和带教,严格控制慢性病、常见病的向上转诊,重点加强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推进工作,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调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龙头医院综合实力有待强化。市直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学科建设滞后,综合实力有待持续提升。
(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能力建设滞后。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得到加强,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骨干流出情况严重,医疗设施设备参差不齐,导致基层卫生院基本医疗能力下降,基层群众纷纷前往市级以上医院就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引导群众正确有序就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就医,增强群众“防未病”意识,降低居民发病率。
大力宣传医共体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了解自身的专科特色、医疗水准,让群众能够放心看病。
(二)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提升 市 级医院“治大病”水平。紧紧围绕“治大病”功能定位,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扩量与提质并重,全面增强市级医院综合实力。着眼医疗卫生学科发展、岗位急需人员和紧缺人才,进一步创新选人用人引人方式,培育造就一支与区域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加强基层基本医疗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卫生院“看小病”和村级卫生室“防未病”的能力。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质增效,推动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卫生院管理水平和诊疗能力。通过市级龙头医院下派驻点医师、合作共建科室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医共体建设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履行好主体医院职责,充分发挥我院的专业优势,实行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医疗和技术应用等资源共享,促进我市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医共体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更好的服务武城百姓。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保障全市妇幼儿童的身体健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县域医保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汇报 (一)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扎实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医保资金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的多赢局面。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89.1%,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 76.5%,县乡两级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7.2%和 87%,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办医责任。一是持续高位推动。坚持把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实行医改工作双组长制,县委书记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长任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自 2012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医改专题会、每年至少组织召开 2 次观摩会,真正把医改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建改并重。累计投入 10 多亿元,在县城核心区划拨土地 500 余亩用于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先后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医院升级迁建,新建县二院新院区和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升级改造。投资 2200 万元建立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自主研发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三是着力建强队伍。全面落实“369 人才工程”,通过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措施,强化县级重点专科人才支撑,充实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每年出资 500 万元用于引进县外管理和医疗专家服务团队,出资 300 万元用于乡村医生全员定向培训,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二)重构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效能。一是整合优化资源。由我
县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 20 家乡镇卫生院参与,组建两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医院对集团内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有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信息等方面“七统一”,形成了共建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县域医疗健康服务新格局。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设党委和总院长,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一办五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医疗服务部、后勤保障部、健康管理部),统筹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工作。三是健全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总额预算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即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管理;通过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打造“责任共同体”,即界定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级诊疗病种目录,确保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打造“管理共同体”,即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实现以上带下、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打造“服务共同体”,即通过健全医共体运作机制,实现组织同建、管理同步、服务同做、资源同享,形成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优化就医格局,突出健康优先。一是以县级医院为枢纽,带动资源有序流动。一方面,上联三甲,提升县级服务能力。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三甲医院结对或建立专科联盟,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到息县坐诊,既把患者留在县
内、减轻患者负担,又提高了本县医院、医生的接诊能力。另一方面,下带乡村,提升基层承接能力。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医共体内构建“1+1+1”(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帮扶关系,牵头医院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医技人员下驻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带教和手术会诊等服务。二是以健康为中心,推动医防结合。根据基本公共卫生、一般诊疗用药服务内容,按照病情轻重将同一种慢性病分为基础包、初级包、中级包、高级包等四个服务等级,设计包括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的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精神病等 28 个个性化签约服务包,由县乡村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全县开展以全程健康管理为核心的签约服务。三是以惠民为导向,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建立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卫、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一网联通”,预约挂号、签约服务、双向转诊、医保报销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等医疗健康服务“一网通办”,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县级优质医疗服务。
(四)改革支付方式,提升基金绩效。一是实行按病种付费。实施临床路径下对病种按病情分组分类支付改革,按照大数据法则7:2:1 的结构比,根据病情轻重分为 A、B、c 三组费用标准,进行分组定费和报销,倒逼公立医院在管理、绩效等方面推进改革。目前,纳入综合支付的病种达到 420 个,覆盖县级出院患者 78.22%、乡级98.5%,县乡医疗机构药占比分别降至 27.47%和 36%,平均住院床日由 8.6 天降至 7.8 天。二是实行总额支付。按照医保资金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总额控制、分块结算,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分期预拨,适当调控、奖惩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外转病人的费用由医疗服务集团从总额预算费用中负担,患者可在县域内跨医疗服务集团自由就医,集团之间定期进行费用结算,促进医疗机构错位发展、良性竞争。三是实行差异化报销。明确县乡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确定诊疗服务病种范围,实行分级诊疗,对下级能诊治但到上级医疗机构诊治的病种,按不同的费用标准、不同的报销比例实行差异化报销,发挥了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五)抓好综合监管,完善管理体系。一是理顺医共体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政府与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职责,落实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经营管理自主权。由县医管委牵头,制定医管委与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与成员单位的权责清单。县卫健委等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管理上,强化制定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行业监管等职责。二是赋予医共体管理权限。牵头医院负责制定医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对医共体内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享有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同时,负责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有效对接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三是强化医共体考核激励。县医管委按照县域就诊率达到 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 65%左右、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质量等关键指标,对医共体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同人员任用、财政拨款、绩效薪酬挂钩。按照“两个允许”的原则,医共体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重点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某县 全面实施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二)
近年来,**县积极探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模式,2018 年,**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前期改革实践经验,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合理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确定由 2 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 18 个镇(办)卫生院组建 2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管理共同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个到位,健全保障体系 (一)坚持高位推动,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深化医改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作为、具体抓。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到位。修订完善《**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及系列配套文件,形成政府主导、卫计局牵头、部门联合、县镇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按照“三不变、六统一、三加强”原则,2 家医共体总院牵头分别制定了医共体内人员、财务、绩效考核、药品耗材及设备等管理办法,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三)健全工作机制,运行监管到位。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督导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以“服务质量、患者满
意、职工认可、费用控制、成本控制”等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技术带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健康改善等作为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奖惩。2 家医共体总院分别成立了“一办两中心”(医共体建设办公室、医保结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加大对医共体分院人、财、物监管力度,确保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四)转变工作职能,职责夯实到位。印发了《县域医疗共同体中县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主要职责和任务》,县卫计局主要负责落实县医改领导小组决策、县域医共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宏观监管医共体;县合疗办由原来的经办向督办转变,重点开展“随机抽查医疗机构、随机抽查参合住院群众”检查,严肃查处新农合违规、违约行为。医共体总院管理职责加强,直接管理医共体分院所有工作,行使医共体内合疗经办权力,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服务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防病为中心转变,形成统筹兼顾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齐头并进发展格局。
二、深化两项改革,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造管理共同体。深入推进医院人事、薪酬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医共体总院人事自主权。镇(办)卫生院成为医共体总院的分院,分院院长(卫生院院长)由医共体总院任免,鼓励总院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到分院担任主要负责人。医共体成员卫生院的人员统一归医共体总院管理,实行人员统一招录、培养、调配使用,人员双向流动不受限制,总院按照“强基层”的原则自主安排。
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注册后,即可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执业。二是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允许医共体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将收支结余部分的 70%用于绩效分配,30%留作卫生事业再发展基金。医共体分院的绩效考核由总院统一进行,薪酬由总院统一分配。总院院长纳入各分院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医共体团队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扣减当年一定比例的财政经费,并追究总院领导责任,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解聘总院院长职务。三是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分院的财务、财产统一归入医共体总院,分开建账、独立核算;各分院设立备用金,用于日常业务支出,周转使用,大额资金支出按程序报批。
(二)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形成利益共同体。改革医保支付模式,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约束机制。新农合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 10%提取风险基金和按人头提取门诊费用及大病保险基金后,剩余基金按不低于 95%进行总额预算,交由医共体包干管理使用;医共体总院负责按现行医保政策对辖区参合群众(除普通门诊大病保险外)医疗费用进行结算报销,支付按规定产生的签约服务费用。合疗基金结余部分80%由医共体总院分院、村卫生室按 9:1 比例分配,主要用于绩效考核,20%用于医共体事业发展;合理超支部分(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由医共体与合疗经办中心按 2:8 比例分担;不合理超支由医共体总院承担。
三、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医共体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医共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县积极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提高医院收治能力,降低病人外转率;县域 2 家医共体总院分别与医共体内各分院建成了远程教学、会诊、会议系统,初步建成三、二、一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县天津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结成互联网+紧密型医联体关系,聘请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担任县天津医院名誉院长,成立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专家工作站,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扶。建立互联网+医联体服务中心,实现两地医院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在县天津医院建立了患者数据集成共享平台、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教学系统,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可将疑难患者 MR、CT、DR 影像数据传输至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影像中心,由专家阅片、发布影像报告,并自动回传县天津医院医生工作站,医师打印报告供临床使用,初步实现了远程学术交流、远程技术讲座、远程现场示教、远程病例讨论、疑难复杂病例远程医疗会诊,真正使“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了现实。
四、弘扬中医国粹,促进医改深入发展 在医共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积极发展中药生态种植和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治未病的作用,满足患者就近诊疗廉价就医的需
求,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以中医药广泛应用推动医改的深入发展。
投入 5000 余万元建成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到 XX0 平方米。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复审,并成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县分中心,有 6 个科室为省级重点专科。全县 18 所镇(办)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馆。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宁授课,组织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本中医疗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得到普遍应用。积极开展中医学术交流,近 3 年连续承办了全国针灸康复埋线经验交流会,并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了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充分依托我县林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银杏、天麻、华细辛等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2018 年 11 月全国第六届天麻会议在我县召开,2019 年 4 月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在我县召开中药生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