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8篇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8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4-04 09:05:06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8篇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第20卷第7期2018年7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TianjinVocational InstitutesNo.7V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8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8篇

篇一: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20卷 第 7期 2018年 7月 天津 职 业院 校联 合学 报 Journal

 of Tianj 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N o .7 Vo1.20 Ju1.2018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王福蕊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摘 要 :

 十九 大召开 总结历 史发展 、立足 当前 和基 于对 未来发展 的时代性把握 ,形成 了一 系列精神 要义 ,十 九 大精神成 为 了我们新的 思想指 引,开展 思想政 治教育也要具有新 时代特性 。文 中从 新时代 背景下 高校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性这视 角进行探讨 ,旨在通过研 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深 刻把握 时代性 ,在十 九大精神 指导 下呈现新 的局面 , 真正发挥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效能 ,为培 养有政治素养优 秀高等教 育人才开辟思 想政 治教 育之路 。

 关键 词 :

 十九大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673—582Xl2018)07—0114—05 党 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但是如何加强、改进 以及加强和改进 的方 向都要围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围绕十 九大 精神 要 义 ,对 该 问题 也有 必要 深入 研 究 。

 一、 十 九大 后高 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把握 时代 性 的意 义 (一)十九 大后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把 握 时代性 的重要 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特性之一的时代性更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长期保持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直都强调时代性 ,这也使得 中国共产党从 成立起就一直团结有力 ,为发展提供着坚实可靠的政治保证。高校承担着为党和 国家培养建设者和 接班人重任 ,同样也受党 的领导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弘扬 十九大精神 ,对 当代大学生信仰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着重要引导作用。

 (二 )十 九大后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把 握 时代 性 的必要 性 1.全球化深刻影响,对 当代大学生思想有必要加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十九大报告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的新时代不单是我们 国内社会发展新时代 ,更是立足全 球化时代发展视角 ,因此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把握 自身发展历程与未来 ,更要放宽 眼界 ,认 识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 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化影 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国外思潮也涌入我 国,对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是存在 巨大影响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 时代 性 ,以正大 学 生视 听 。

 2.新的发展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时代 十九大报告提 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十 四条基本方略 ,与时代紧密相关 很 重 要一 条 就是 “坚 持新 发展 理念 ”,包 括 创新 、协 调 、绿色 、共 享 、开放 ,新 的发展 理 念在 十 九大 之后 将 收稿 日期 :2018—04—10 作者简介 :王福蕊 (1988一),女 ,天津市人 ,天津现代 职业技术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部 ,助教 ,研 究方向 :

 经济法 、民商法 ,思想政治教育 。

 · 114 ·

 会贯 彻在 社会 生产 、生 活各 个方 面 ,作为 即将 成 为社 会 发展 中坚力 量 的大 学 生 ,必 须要 领 悟 新 发 展理 念 ,才 能保证 在投 入社 会建 设 时贯 彻和 落实 好新 发展 理 念 ,才 能 推动 时代 进步 与发 展 。

 3.高校人才培养 目标要求大学生在思想上要适应 时代发展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专业知识学习 ,体现在当前高校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学生经过三 到四年甚至更高阶段学习深造 ,在掌握专业知识上都能够在实践 中获得一技之长 ,但新时代社会建设 与发展所需要的不仅是有专业知识 、技术的“工人”,中国梦实现前提就是国人心 中要有“梦”,有个人 “梦想”,更要有 国家“中国梦”,同时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保证根本上的一致性 ,对此每个青年 人尤其是大学生们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明确“中国梦”,并 以此为方 向树立个人梦想 ,通过个人 的努 力实现梦想来促进 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新时代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要求。

 二 、十九 大背 景下 思想 政治 教 育时代 性 的要 求和 主 要 内容 (一 )十 九大 背景 下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 内涵 十九 大后 ,高 校在 思想 政治 教育 研究 方 面都 有所 关 注 ,尤其 是 在对 时代 性把 握 上就 有许 多学 者提 出了自己的观点 ,都紧扣 十九大精神 ,在此笔者也对十九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进行 阐 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时代性 ,每一个不 同历史 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 内涵也有所不 同, 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发展至今 ,其内涵已经逐渐 明朗 ,当前我们正处于追 梦新时代 ,这是每一个 中国人民的时代 ,因此要走群众路线 ,坚持 以人为本 ,这也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

 (二 )十 九 大背景 下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 性 的要 求 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十九大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多 年来开展与变化情况 ,结合十九大做好当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 ,并将十九大所指引的新时 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 ,不忘初心 ,培养有知识 、有能力 、有政治素养高等教育人才。党的每次 代表大会都是对历史发展的总结和对时代精神凝结 ,党 的十九大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立足新时代取得 了新的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融人贯彻到教学 内容 中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必要要求。

 (三)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 性 主要 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在内容上应当包括 以下几方 面基本 内容 :

 ·一是 关 注新 时代 国际性 问题 ,十九大 报 告提 出我 国 国际地 位 正在 发生 变化 ,受 国 际社会 影 响也越 来越深刻,因此我们的发展要树立大局思想观 ,时代在进步,但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事件从未消 停 ,同时包括环境 、污染等在内的各类全球化 问题也对我 国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无论是在政治上 、经济 上 、生态 等各 方 面都要 坚定 和平 、发 展思 想 ,在高 校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也 要关 注 国际 动 态 以及 对 我 国产 生的影响,以谋求我国在其 中更好的发展 。

 二是关注国内新时代发展问题 ,十九大在发展问题上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了中国梦这宏伟 目标,当 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党、全 国都将围绕这一历史使命开展工作 ,作为即将迈人社会 的大学生更要 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加入 中国梦实现 中。

 三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 ,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都很重视这一内容 ,但是缺乏与 时代融合,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 ,但共产党历史发展在 当大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尤其对 90后 、00后 一辈青年人十分有必要让他们知晓党史,牢固坚信党的领导 ,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只有知晓党史才能 加深对 当代党的政策理解 ,才能 自觉投身党和国家建设事业 ,十九大后各地开展学党章活动就是一个 很好 的体现 。

 四是加强对有关政治理论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要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在不 同历史时代的成果进行深入学习,所谓时代性并不仅仅关注当前时代 ,也要从过去历史时 代去看思想政治教育 ,从传承性上来把握其历史发展和时代 内涵对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 · 1 1 5 ·

 激 励作 用 。

 三 、高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 时代性 方面 存在 不 足 (一 )思想政 治教 育 内容 更新 不及 时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国家社会建设发展 中坚力量 ,将会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创造性 ,为国家发 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高校在教育方面深入开展 了改革 ,而时代的开放性也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 自 国内外 、校 内外 各方 面影 响 和压 力 ,在 思 想上 容 易产 生混 乱 ,对 未 来 就 业 以及 个 人 发 展 有 时也 会 感 到 茫然。而承担着思想导 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却没有展现 出其应有作用 ,原 因之一在于内容没有与 时俱进更新,缺乏实际指导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是必修课 ,所使用教材在内容上大多都是 多年前版本 ,因此内容上大多是共产主义经典理论 ,缺乏时事政治分析,对许 多大学生而言缺乏说服 力 ,难 以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 。

 (二 )思想政 治教 育 方式 传统 守旧 包括高校在内我 国在教育各阶段 、军队、政府等都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有 很长时间历史传统 ,但是时代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依 旧是开会 、上课这 种传统形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必修课 ,有 固定课时 ,虽然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但也 只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 ,并没有真正改变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已经是 90后群体 ,还有一部分是 00后 ,在思想上处于活跃年龄段 ,家庭和社会环境使他们更具 自我 ,紧跟时代潮流 。以传统方式授课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课 ,对 他们 来说 ,缺 乏活 力 ,老师 主 导 的教 学 他们 缺乏 参 与机会 也 容易 失 去学 习兴 趣 。

 (三 )思 想政 治教 育教 师对 时代 性把 握 存在 欠缺 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 的教师有的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专业导师 ,但这 种情况大多是思政专业学生专业课 的老师 ,对于非思政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说 ,任课 老 师往往是非专业出身 ,因为从学校 以及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就是单纯理论教学 ,只需要将马克 思列宁主义以及其中国化理论传递给学生 ,并且对党的政策纲领进行宣讲即可 ,缺乏对党的思想精神 深刻把握 ,更缺乏对时代背景下党 的思想政治理论深刻剖析与把握 ,听课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只是理 论层 面 的 内容 ,没有 时代 价值 ,因此学 习 过程 中也 都不 认真 。

 四、思 想政 治教 育基 本方 法 与创 新 (一)立足 十九 大更 新 思想政 治教 育 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从产生来看 ,本身就与时代紧密相关 ,十九大精 神正是对当今时代问题思考所得 出的结论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应 当立足十九大精神及 时更新 ,将时代性内容丰富到教学中,同时结合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提 出新 的课题 ,使思想政 治教育 内容与十九大内容融合 ,与现实融合 。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在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 时,将全球 化时代发展新时代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 中,引导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全球化思维意识 、在社会生 活 中遵守法律规则意识 、爱 国意识等。

 (二 )丰 富思 想政 治教 育 多样化 形 式 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来看 ,在形式上更注重理论学习 ,而当今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在 接触各方面资讯和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样化特点显 著 ,因此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丰富学习形式。

 1.互 联 网 +思想 政治 教育 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已经非常深入 ,而新时代“互联网 +”明确成 为各行业 、领域发展模式 ,这也是将互联网应用模式化 。但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却没有充分利用 互联网,还是以传统讲课方式向学生传递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笔者认为应当利用“互联网 +”新模式 , · 1 1 6 ·

 形成“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还要利用新时代大学生热衷的 微博 、微信等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账号 ,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生 日常学习中。

 2.思想 政治 教育 走进 教材 与课 堂 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将新的思想精神编入教材 中,同时在 内容上也要有 所改变 ,不能以报告文件罗列的方式形成枯燥无味的教材,要将十九大思想精神与教育相关 内容进行 科学分析,尤其是要与新时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思想认识 问题 、社会热点 问题等进行关联性分析,这 也有利于指引大学生用新思想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材创新也有利于教师在思想 政治教育课堂上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实效性。

 (三)思想政 治教 育教 师要 加 强对 时代 性把 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明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的 目标 ,这样才能更多考虑到大学生思想 方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也只有从这一角度 出发 ,把握时代脉搏 ,才能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与 内涵 传递给学生 ,为大学生迈入新时代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支撑,这也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 实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说 ,立足十九大把握 时代性 ,并不仅仅是将 十九大报告 以及有关文 件 、精神传递给学生 ,要深刻剖析 ,向学生做 以阐释 ,尤其是要注重将十九大精神与当前 以及未来大学 生步入社会所接触实践结合,为思想政治工作找到落脚点。

 结 语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关乎社会未来建设生力 军,更关乎 国家 发展 ,因此培养有知识、有能力 、有政治素养 的人才是我们神圣使命 ,我们要秉承十九大精神要义,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与时俱进 ,聚焦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同时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进行改进 ,增 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而高校也要为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研 究和教育提供支持。

 参 考文献 :

 1 -13曹志芳 .台上越用心 台下越“走心”—— 宁夏 总 队增 强思 想政治教 育 时代 性和 感 召力的新 闻观 察[N].人 民武 警 报 ,2017—11—07.

 E27隋金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 ,2017,(o8).

 [3-1查森,陈曼祥 ,伍建明.增强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研究[J].武警...

篇二: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前沿 176

 2016 年 12 月 06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书育人”

 王 真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湖北 黄石 435001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素质教育对“育人”提出了新的目标,这种新时代背景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正确认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认识;教书与育人;把握;规律;构建;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176-01

 1 新时代背景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中外教育史上,所有教育家都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教师职业一经产生,教师就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和义务。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教育在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化。素质教育对“育人”提出了新的目标: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书育人、培养新人的自觉性。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新时代背景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正确认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教书和育人是统一的。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就是传授知识,但传授知识却不能与育人画等号。知识是全面的,不仅有书本知识,还有书本外的知识,包括如何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不是单纯为教而教,而要挖掘知识中渗透的道德的教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以自己的师表行为去教育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既是讲解书本知识的“师”,更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人”。

 教书育人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项极为细致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需要教师费尽心力的艰辛劳动。学生在选择和确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3 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3.1 意识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对象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不仅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内在需求等特点,而且要充分认识周围环境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除了家庭中的父母及社会环境对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外,最直接仿效、崇拜的偶像就是传授给他们知识的教师。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育人劳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有经验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总是充分认识各个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防止教育成人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并掌握“育人”的目的。某高中 109 班是全年级中考分数最低的一部分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班里的学生们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严重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鲁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鲁老师带着开班典礼的激动,问全班同学们:“你们会鼓掌吗?你们了解鼓掌的方法吗?”鲁老师继续说:“鼓掌,欣赏别人,鼓励自己。鼓掌要节奏快,声音齐,大约持续 11~13 秒。”在鲁老师带领下,109班学生每每参加各项学校活动时,都表现出不凡的集体精神,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质,和学生们为班级收获荣誉的幸福感。

 这位老师凭借其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其独特的教育风格,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个高大的形象。学生们愿意“亲其道,信其师”。

 3.2 发挥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勤于思索,使自己施教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等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现代化意识的、符合国家期望的人才。

 育人思路要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善于观察,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品质,心中隐秘的活动、脸上流露的神情、生活中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一切即使刚刚露出端倪,也应成为教师捕捉的对象,或因势利导,或防微杜渐,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和内在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1 深入了解学生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十分丰富和复杂的世界。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一种独特的音响。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因势利导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要深入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放下架子去贴近学生的生活,公正、无私,努力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2 充分尊重学生

 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极为关切,对别人对自己的褒贬议论非常敏感,教师稍重一点的话语都可能使他们激动和不安。所以,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爱护他们前进的动力。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认真负责地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

 对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投入更多的关注,以诚相待,热情鼓励帮助,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充分地理解他们,信任他们。

 4.3 用心关爱学生

 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特别是教师的爱护和关心。学生不仅希望教师能够教导自己,传授知识,更希望教师能像父母般关心爱护自己,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教师肩负着培养有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用于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总结积累新的经验,不间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使教书育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M]. 1999. [2]洪宝书. 《教育本质与规律》.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M]. 2007.

篇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19.10 教 育 学EDUCATION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明确地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那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这个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人才培养的“三纲领”,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阐述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其根本目的而言,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追求和实现儒家所崇尚的“至善”的人生境界。在传统社会,儒家要培养的是“求仁得仁”的“君子”和“止于至善”的“圣人”, “圣人”虽然是终极目标,但却难求,所以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君子”。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应切合时代需求。新时代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得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教育方针的历史梳理(一)教育方针辨析什么是教育方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为最重要。

 [2] 而《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界定是:国家和政党根据一定阶段政治、经济要求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工作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教育方针通常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变迁的视角胡莉芳【摘 要】教育方针具有历史的继承和延续性,它经历了一个丰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表述。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以美育人,崇尚劳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路径。21世纪,以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关 键 词】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作者简介】胡莉芳,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北京 100872)。【原文出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京),2019.2.144~153【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微观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DIA160348)。· ·55

 教 育 学 2019.10EDUCATION括三方面的内容:教育工作的总任务,明确教育为什么服务;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即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

 [3]教育方针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有学者指出“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教育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4] ,它“具有全局性”,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5] 。在日常概念中,教育方针经常同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等一起使用,涉及的主要是教育规律、培养目标、教育发展的总的规定等内容。教育方针中最重要的是它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性质、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路径,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 这是新时代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解答,既是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也是对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思想和理论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路径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德”是品德、德行, “智”包含知识、技能, “体”是身体的综合素质, “美”是审美和人文素养, “劳”是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和素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识丰富、追求真理,具有健康体质、健全人格、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宗旨:清末与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在清末以前,历史上我国并没有使用“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这样的概念,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教学要求等内容一般会体现在“学规” “揭示”等之中,如朱熹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定为“五教之目”,这是理学教育的总纲和教学目标。自清末开始至民国时期,政府始有“教育宗旨”一说。(1)清末,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宗旨。1902年梁启超呼吁新教育“第一当知宗旨” “第二当择宗旨” “第三当定宗旨”[7] ,引发人们对教育宗旨的深入思考,此后,清政府开始把厘定教育宗旨作为推行新教育体制的重要管理措施来考虑。

 [8]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指导下,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提出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以中学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以西学“练其艺能”,注重“实用、通才”的教育目标;大学堂以造就通才为培养目标,优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的教员、管理员为目标,译学馆则以译外国之语文、并通中国之文义为宗旨。到1906年4月25日,光绪以上谕的形式颁布了清末教育家严修代学部起草的“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

 [9] 这个教育宗旨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明定的教育宗旨 [10] ,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2)1912年,以培养共和国民为新教育宗旨。民国以后,旧的教育宗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方针成为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1912年2月,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关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所谓“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审查通过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宗旨。这个教育宗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框架,并从中可隐约发现德、智、体、美四育的雏形。

 [11] (3)1929年,民国政府制定三民主义教育宗旨。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改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三民主义是中华民国教育的根本原则,公布“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计民生,延续民主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的教育宗旨。

 [12-13] 虽然在同一个法令中也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方针,但这个经过改造以后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与实施。(三)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起,就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根据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不同任务,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作为党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总政策,具有历史的继承和延续性,· ·56

 2019.10 教 育 学EDUCATION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有一个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1)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传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教育事业,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4] (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具有很强的历史和实践针对性,强调必须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3)社会主义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明确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15-16] 这个方针此后贯彻执行了二十多年。(4)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方针。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教育工作方针表述为“两个必须” “三个面向”和“四有”① ;1986年,这个方针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至此,教育方针应该说已经完成了由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方针在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上的一次飞跃。(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对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教育方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规格表述的发展。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7] 。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大致沿用了这一教育方针,只是表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劳动者”(1957、1958年)到“建设者(建设人才)(1985、1986年)”到“建设者与接班人”(1993年),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规格反映了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也是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

 [18] 二是教育内容、实现路径的丰富与完善。1998年,江泽民在纪念“五四”运动暨北京大学校庆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加了全面发展中“美育”的方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劳动教育的表述涵盖了以往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提法,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教育的总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历经80多年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在不同历史阶段适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了教育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变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党对教育工作总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了对旧教育的改造,向工农开门,为工农兵服务,提高了工农群众、干部的文化水平 [19]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8年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得到长期贯彻执行;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提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转移,取而代之的是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0]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道路。(2)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 ·57

 教 育 学 2019.10EDUCATION育方针是党对教育的总政策,其中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内容、实现路径是重要内容,从50年代的“劳动者”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美育、劳动教育的价值,满足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需要,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3)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其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要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4)以法律文件的方式确定下来。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总政策,常常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党和政府文件、规划纲要、各级学校规程等之中,也逐渐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文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二、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的主要路径“止于至善”、追求尽性主义的儒家理想涵养了两千余年的教育传统,晚清时期,士人们被迫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沿着“西学为用”的方向却走向了“中学不能为体”,文化立足点的丢失,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主动推动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21] ,教育宗旨即由“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走向了民国时期“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以来,立足于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历经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到新时代的...

篇四: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研究

  胡世海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南峰中学,甘肃兰州 730304)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新时代;学生德育教育;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7-0133-0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升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当中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影响当中很大的程度上是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有些社会的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学生思想的变化,所以说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分析

 当前学校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这里可以看到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转型过程中,对于物质利益的高度重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利己主义的精神和唯利是图的这种竞争方式往往影响到了

 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校只有不断地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以及强化整个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够让这些学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当前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重要的环境组成的,这三个大的环境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给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的环境。在这三个大的环境当中,学校环境又是一个中坚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们应该让中学生快乐的成长。

 二、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是从自我意识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世界上的一些价值观念的判断以及对于一些是非观念的判断往往来自于学校的课堂教育,而课堂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于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那种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其次,德育教育还能够让学生从自我的小世界中走出来,接触外界更大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健康的成长起来。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他们能够形成一种宽大的胸怀,这种宽大胸怀的形成往往需要的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是对于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教育,这个教育从一定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以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自身开始找原因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对于中学生而言,今后能否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最重要的一个意识的形成阶段就是学生

 的中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完美的规划,这个规划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和生活目标的实现程度。所以,学校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让这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正确的人生观能够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无形地指导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最后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对于一个人而言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这也是能够形成健康的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所在。中学生作为正在学习和成长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中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估量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

 首先需要教师和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认识到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下转第 156 页)

篇五: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72018 年第 45 期(总第 321 期)教育界 / EDUCATION CIRCLE 研修发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重新研究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有利于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一、终身教育的内涵及特征1965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另一个是在空间上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二、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一)教育理念落后于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正在不断地变化,而要改变社会首先应该从思想方面着手。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存在两个传统思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蒲美妍【摘要】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校内外教育相脱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理念滞后。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要求下,发展终身教育势在必行。为了改善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现状,文章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享式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开展终身教育添砖加瓦。【关键词】新时代;终身教育;发展现状;改进措施内容进行取舍,科学有效地选择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总结等。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体育教学和训练管理“软设计”,注重熔铸人格魅力,领悟、把握和开发教材。(三)转化力转化力是衡量教师教学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专业能力和知识在动态转化中趋于丰富和成熟。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其转化方式有四种:

 群化,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外化,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内化,即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整合,即零碎知识向系统知识转化。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转化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讲授的知识概括、加工和改造的转化力,另一方面是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技能学习的接受和消化的转化力。因此,体育教师教学的转化力应该建立在对学情的了解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上,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力,切实有效提高教学转化力。三、提升教师教学力的基本路径提高教师的教学力是持续动态发展生成的过程,是一种长期持续磨砺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持续学习,学习是提升教学力第一发展动力。终身学习是提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动机,是教师持续提升能力的生活必需品。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爱岗敬业,尊重教育规律,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充电加油。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力需要加强对教师持续性培养,健全教师继续教学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在教师入职前,学校要不仅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能力评估和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而且要重视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培训。此外,教师入职后要自觉充电加油,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能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课堂结构等进行深入探究,抓住教学核心。其次,教师要持续反思。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力的“催化剂”。赞可夫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刨根问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通过反思与总结,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探寻教育规律,找到教育教学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要通过校内采取师徒结对、“捆绑”校外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教学力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力的提高。总之,教师劳动是一种以智慧、人格为根本条件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吸取新的营养,不断充电。教师吸取、充电的内源就是教师学力。我们关注教师学力,实乃关注教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参考文献】[1]吴也显,刁培尊.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01):21.万方数据

 1382018 年第 45 期(总第 321 期)教育界 / EDUCATION CIRCLE▲研修发展想的阻碍:一是阶段性教育,二是应试教育。正因为这两种思想,给学生及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难以真正从提升个人素质方面着手进行教育,只能将教育重心始终放在分数与名次上,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无法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二)校内外教育相脱节从当前国内的教育体系来看,不同教育阶段的融合程度还有所欠缺,也就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二者的发展相互脱离,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目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现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校外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终身教育强调的是将多种教育形式紧密结合,而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可我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互独立的现实情况使得两者的契合度低下,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三)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从我国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状况来看,城市和农村的投入差距特别大,优秀的资源大多聚集在城市,乡村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两者之间共享性较差。这一现象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的学习者难以得到相应公平的教育资源和保障,不利于实现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全员参与理念。三、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终身教育的举措从内部条件看,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现在社会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会读书的人,而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只有在某一个领域成为更优秀、更突出的人,才可以不被先进的科技取代。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对于教育,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毕业,更重要的是获取真正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答题模板。从外部条件看,发达国家已经展开了系统的终身教育改革,如坚持“以人为本”的德国教育、以“成人教育”为基础的英国教育、“多元化”的美国教育等等。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育,我们应该不断吸取优秀的经验,改进自身不足。我国自1993年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以来,多次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倡导开展终身教育,然而二十多年来,终身教育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仍然需要继续完善。(一)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应不断更新,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进行转变,从“阶段教育”理念向“终身教育”理念进行转变。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时代背景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由原来教师讲给一堆学生听的单一性教育方式调整为学生教师同台互相讨论、平等交流的多元化教育方式,教师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在声乐美术、人际交往、财经素养等方面挖掘学生的独特天赋,不以文化课成绩论高下,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二)将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凝聚力校外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教育,可以大致分为家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学校教育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各种形式的校外教育也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时间以来,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都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然而对校外教育的发展却较为忽视。例如在社会教育方面,虽然社会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一直没得到立法保障,迟迟未被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无培养方法、无职称代表、无岗位限制等诸多漏洞。因此,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在单一的学校教育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的情况下,就必须要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教育体系,将校外教育正式化、全面化、专业化,让人们真正树立起“学习不只是在学校”的正确理念,让多种教育体系互相配合,共同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益,才能真正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三)实现共享式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就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基本上都分配在城市之中,因此农村教育问题百出就不足为奇了。农村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如学校少,教师数量少,教育设施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要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设施建设: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更多学校,完善校园基础设施;第二,在政策上给予补助和支持,大力招聘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薪资待遇;第三,建设图书馆,提高图书馆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政府要对农村学校进行装修翻新,提供更好的环境供学生学习。可将全国各大师范高校和农村学校进行定点共建,如在毕业实习阶段,将师范生分配至乡村,担任乡村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乡村教育尽一份力。这样不仅支援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建设,满足了乡村教育的师资需求,而且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了共享式发展。此外,还需提高开放程度,加强与国外教育的交流,为国内外学生交流创造机会,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研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水平。【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万方数据

篇六: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简介:

 郜尚平( 1975.9 — ),男,汉族,甘肃皋兰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君霞( 1974.1 — ),女,汉族,甘肃皋兰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一般规划自筹课题《新时代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立项号:

 GS[2019]GHB0412 。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郜尚平1 ,王君霞 2(1.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甘肃 皋兰 730200;2.甘肃省皋兰县三川口学校,甘肃 皋兰 730299)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中学生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其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要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其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途径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81-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40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 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对于中学生来说, 其受到年龄、生理特点的影响,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等,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重要性分析(一)内涵“思想政治”这一概念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是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渐演变而来,并在演变的过程中, 其概念内容也实现了有效的充实。

 就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主要是指借助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就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主要是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学,不仅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还包括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旨在借助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具体来说,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1 )道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借助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

 ( 2 )法律教育:指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遵守法律法规,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 3 )思想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其思想素养,使其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

 ( 4 )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政治,如何看待政治,如何运用政治 [2] ”。(二)重要性全面加强青少年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1 )有助于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值性格、学识、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由于中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2 )有助于实现社会的稳定。在新时代下,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的、消极的因素也随之出现,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进而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

 ( 3 )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青少年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只有极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进而引领起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二、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一)社会层面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思想,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由于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认知能力有限, 常常导致自身在成长的过程中, 易出现价值观偏离的现象。

 另外,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信息,使得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影响,也影响了中学生的判断力 [3] 。教学研究万方数据

 [1] 吴林龙 . 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及其进路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 ( 8 ):

 39.[2] 李江佳,范兆飞 .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思考 [J].现代商贸工业, 2019 ( 19 ):

 131.[3] 展伟 . 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构建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 ( 36 ):

 39.参考文献:[责任编辑 薛晓静](二)学校层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学校是最为重要的场所。

 但就目前而言, 部分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就中学生来说,其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吸收能力不一,传统的“一刀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需求。

 同时,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程度不够,认为其没有太大的作用,以至于其在学习中常常存在一定的忽视心理。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过分追求升学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导致部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常常以政治教材为主要依据,片面地灌输理论知识,并未将其与实践内容进行深入地融合,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家庭层面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就当前而言,在教育教育中,部分家长常常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点,逐渐形成了重视智力教育, 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而中学生又处于青春期,正值叛逆期,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以至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同时, 一些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常常是采用灌输、说服的教学模式,并未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1. 就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课堂是主要的场所,鉴于传统教育模式下, 教学均是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教学依据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首先要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具体来说, 新时代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包括人生信仰、理念信念、道德法律、爱国主义、心理健康、社会人文、政治理论等多个方面,可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在完善教育内容的时候,还要将理论内容生活化,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 “知行合一”。

 在完善教学内容的时候,还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与其生活相关的、趣味性极高的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 新时代下,在完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进行拓展。

 鉴于以往教学中, 均是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依托,借助于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一教育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且教育效果不佳。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要对传统的教育渠道进行拓展。

 这就要求教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具体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可以将其渗透于语文课堂上,将其与语文课本中的英雄事迹、典故进行连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二)改进教育方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以往常常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思考余地较小、学习兴趣较低,无法真正实现其教育价值。

 因此,在新时代下,学校必须要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其艺术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对中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2 )举办大型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校可借助一些纪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身体力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如此一来,即可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 3 )数字化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 教师应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增强教育实效性,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生活化、形象化。

 ( 4 )生活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连接, 引导学生在生活案例中,进行思考、并引起共鸣,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校园环境的打造,给学生营造一个无知、精神和文化环境,借助外界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以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一方面,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改变封闭的管理方式,应将其与社会接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还要通过严格考风考纪、树立一个良好的学风。

 另一方面,学校还要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借助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四、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同时,这也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程,不仅仅需要学校付出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从而不断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万方数据

篇七: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22 年第 06 期   教育教学研究 山西青年 Shanxi Youth  37 2022.06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谢雨辰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阶段;而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来推动高校学生的进步,帮助高校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专业教育人才。而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教育学是重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之一,它与我国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先是描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教育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紧接着分析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对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这也掀起了高校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引入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为了满足新时代的高校教学目标,提高高校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教育者和引导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教育学是高校培养专业教师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培养专业性较高的教师人才方面。另外,高校的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人才输出的质量,从而对我国整体的教育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推动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我国教师行业的整体素质,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高校学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高校学生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熟练掌握教育的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因为教育本质上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所以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对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掌握自然的教学规律,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其次,在学习高校开展的教育学这门课程时,由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研究,还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这能帮助高校学生熟练掌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状态,及时应对未来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帮助师范类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所以说,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未来教师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学的观念也要随之发生转变,这样才能发挥出教育学真正的教育价值 [1] 。二、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教育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不新颖在我国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的教育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凯洛夫的“五环节”理论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尤其不能适用于新时代的教育学发展要求,而且这一理论过度注重理论的教学,往往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发生冲突,使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这对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2022 年第 06 期   教育教学研究山西青年Shanxi Youth  38 山西青年(二)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从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来看,重在对合格专业的教师的培养。但是,在高校实际的教育学课程教学来看,却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高校教师在教育观、教育思想等方面存在不足,致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简单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使得学生无法和未来的教育工作联系在一起,这就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完教育学这门课程之后,不懂得如何进行运用,从而导致教师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不足。(三)教育学课程教学的设置较为单一在高校的教育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多的,而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时间安排却是很少的,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简单地理论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方面的教学,这就显得教育学课程的设置较为单一,学生一节课下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透彻,尤其是对理论的应用方面。除此之外,高校在教育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缺乏多样性,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引入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方法,但是高校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的应用少之又少,使得教育学的课程模式较为单一化,无法带动课程教学的活跃性,使得高校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教学状态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教育学的效率。(四)教育学课程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实际的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少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代替,很多高校也开始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明显,尤其是在对情景式教学的应用方面。此外,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还包括缺少师生的角色互换,由于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这也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尤为重要。然而,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导致高校学生无法真正地体验实际的教学。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一)提升我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提出改革要求,要求高校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广,使得教育学的教学内容也更趋于现代化,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这也是时代对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所以,通过高校对教育学课程的改革,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2] 。(二)提高我国教育领域的整体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校的教育学课程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加入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由于高校教育学这门课程针对的是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人才,他们对我国整体教育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使得高校教育学的改革更加偏向于提高教育素质方面。所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育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我国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我国教育领域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三)为我国教育事业输出专业的教师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学课程都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使该专业学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再结合相关的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得以运用。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教育事业对专业教师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输出大量优秀的人才,高校在教育学这一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使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标准,让我国整体的教育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高校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阶段,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且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作为核心内容,从而完善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一)高校教师养成现代化的教学观念首先,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前的基础课程。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教育学

 2022 年第 06 期   教育教学研究 山西青年 Shanxi Youth  39 2022.06这门课程,高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对教师岗位的认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规划,从而让未来的教育行业具备更加专业的教师人才。此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我国的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模式,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引用优秀的教育学教学理念,以此来适用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3] 。(二)提高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在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也是未来的一名教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以教师的状态进行学习,以教师的身份代入到实际的课程学习中,理解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特色和技巧,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特点,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提高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习到有用的教学技巧,从而让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和灵活,提高未来教育领域的综合质量。(三)引导高校学生学会自主性地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变得现代化,重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所以说,在进行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和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教师在教学时所运用的教学技巧,通过对教师教学技巧的学习,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了能够有效地养成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高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并且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教学技巧上的交流,从而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完善。(四)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对于教育学这门课程而言,需要学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在教育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理论课程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应对并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在高校的教育学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景式的教学过程中丰富知识的学习,感受实际的教学情景来提高自己的经验,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提高。(五)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有趣的学术任务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作业的接触是非常少的,而作业是帮助学生熟练了解一门课程的重要手段。对于教育学这门课程来说,作业往往会以学术任务的形式存在,教师给学生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术任务,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提高自己。另外,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讨论中来,提高学生对新时代教育学课程的理解 [4] 。(六)注重师生角色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高校的教育学过程中,要求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行学生和教师角色之间的互换。比如说: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模拟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让他们感受一下教学的氛围,在试讲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对他们进行教学技巧上的指导,这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此外,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课堂的讨论,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入领悟其中的理论知识,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增进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而高校的教育学课程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由于教育模式的改变,使得国家和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目标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这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冲突,无法推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而这就需要高校对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结合高校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和时代的发展特点进行改革,最终达到提升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1]  马芸芸.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 (32):150-151.[2]  韩成秀.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 (58):50-51.[3]  蔡菁菁.新时期高校发展教育学问题研究[J].求知导刊,2018 (8):14.[4]  马爱兵,李忠康.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4 (12):45-46.

篇八: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19. VOL. 732. NO. 5 ·67·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月中 第5期总第732期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国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当今社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出大量杰出的人才,尤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伟大成果使中国在世界科技之林有一席之地。但是现阶段教育事业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均衡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和对教育观念的错误认识问题。(一)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从党的十六大之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入大家的视野,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并没有深刻理解这种思想。一些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大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家长也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认为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子,因此,作为一名学生,不管你是否有其他特长,学习成绩一定要好,否则就处于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处于老师们无奈的教育强压下,处于父母的精神压力的束缚中。在这种强力填塞式教育模式下,我国的教育已达到一个瓶颈时期,必须做出响应的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不会在教育的潮流中“逆水行舟”。(二)人才观的误区虽然我国教育体制一再改革,但是难以改变长期以来人们惯有的人才观,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人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高考取得好成绩以进入好大学,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因此,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们就开始联合各种辅导机构为孩子安排上满满的学习课程,尤其是在落后地区,更是强调考试内容的学习,认为升学率就是质量,这与教育方针的要求背道而驰。如果孩子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创造才华,而其他的考试科目成绩堪忧,那社会又会对他们的才华什么样的评价?因此,很多孩子的最初的才华被无情的考试制度抹杀掉,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擅长的考试模式中,慢慢变成一名平庸的考试机器。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大部分人对孩子的认可就是以成绩为标准。如果这样的人才观持续下去,我国的人才将岌岌可危。(三)学校发展不均衡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教育水平赶不上大城市的步伐,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另外,虽然《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禁止设立一些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大家公认的重点院校已深入民心,即使没有重点学校的划分,大家心中也会有一份重点学校名单,这些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实力悬殊,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分配严重不均。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有努力减少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论述(一)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习总书记曾在 2005 年主政浙江省时提出“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他指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只有科学文化与人文素养的有机交融,才能使一个人真正树立科学精神,‘活化’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习总书记还提出我国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当今的世界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活动的重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不但要传承中华文明,而且要创新超越,努力创新教育模式与教育思维,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推动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布局。创新发展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们教育应该加强和重视的。(二)推进教育公平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不平衡的发展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人们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得不到满足,尤其是东西部教育发展落后,农村孩子接受高水平教育困难。因此,推进教育公平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含义是指人人都有享受良好教育机会,是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习总书记曾说过,要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要不断努力,能够让每个人在人生之中都有机会出彩。(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在我国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好老师在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和群体有不同的形象。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好老师”标准 :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就从政治、道德、学识和情感四个方面对好老师做了形象定格。这既是习近平同志对好教师的要求,也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待,使教师有了为师从教的根本遵循和标尺。只有教师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学生才可以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探析孙洁星 沈丹丹(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摘 要:基于当前教育存在的教育公平、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师德建设问题,十九大报告从推进教育公平、素质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三方面对教育的现状给予了实践方法和思想指南。尤其在教育公平建设上加大力度,支持偏远贫困地区和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使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不断探究教育的本质,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健康成长。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思想;教育本质;教育公平;师德

 2019. VOL. 732. NO. 5 ·68·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月中 第5期总第732期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是由若干个班级组成的,学校的整体形象需要通过班级的好坏来体现,班主任在搞好班级德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搞好德育工作呢 ? 我认为 :一、要热爱、关心学生真诚的“爱”能取得极大的效应,没有爱作为前提,就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认识开始由感性到理性,从一般的是非观念,提高到独立判断 ;有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并开始寻找其实现途径 ;开始思考未来和人生,非常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成长和进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分析他们的优缺点,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才能做到扬长避短,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尽量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例如 :在文体活动、班务劳动、知识竞赛中尽可能用人之长并多加鼓励,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多种兴趣和能力。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切不可用粗暴手段将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当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去正面引导、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感到温暖,体会到教师慈母般的“爱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同自己的情感相交融,将外界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但是,师爱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偏爱,而应该是坚持正面教育,其中包含着崇高的本能和神圣的职责。这种“爱”是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正如苏姆林斯指出的”这样的爱并不轻松,它要求人调动并献出心灵的全部力量,而且要持之以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因为“爱”就采取过多的表扬手法,而否定对学生的严厉批评,要做到适度合宜。所谓“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要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对别人给的评价极为敏感。所以,对学生取得的成功,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并寄予新的期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兴趣,产生不断进取的自我激励心理,奋发向上。三、要对学生行为进行正确的强化强化是指通过强化物增强或减退某种行为的过程。对某种行为用恰当的方式给予肯定,使之得到巩固和保持就叫正强化,反之即为负强化。学生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往往是不一致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高的道德判断(认识)水平,但没有再现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往往明明知道应该怎样做,以德导航润物无声——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丁 丽(彭州市军乐镇初级中学,四川 成都 611931)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是由若干个班级组成的,学校的整体形象需要通过班级的好坏来体现。作为班主任,从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入手,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是搞好班级德育工作的关键。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代不断成长和发展。三、新时代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的意义在当今世界,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迎头赶上世界科技创新大潮,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肥而不壮,中国科技队伍尚缺乏世界级科学领军人才,我党提出一系列科技创新思想,立德树人,提高素质教育,以创新发展为发展理念,为当前的教育现状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教育的论述内涵丰富、观点明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的日益严峻,家长和教师处在一种茫然的状态,只能跟随社会大军在竞争中努力生存,至于教育的本质及教育方法并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思考,这也是我国教育的问题所在。新时代的教育论述为其指明了方向,激励他们思考教育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成长中积累经验,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指南。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 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1018-1-20.[2]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2.[3]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01).[4] 习近平.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EB/OL].http://news.cntv.cn/special/xijinpingjianghua,2013- 03-17/2018-01-20.[5] 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5-09-28(03).[6]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2.[7] 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http://news.xinhuannet.com/politics/2014-06/23/c1111276223.htm,2014-06-23/2018-01-20.[8] 习近平.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N].人民日报,2014-9-10.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