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4篇

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4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4-03 14:25:07

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4篇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 目国国园六、侠骨己随风逝,误传至今尤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都认为,“鉴湖女侠”秋瑾的女儿秋灿芝是我国第一位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4篇,供大家参考。

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4篇

篇一: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

国 园六、 侠骨己随风逝, 误传至今尤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都认为, “鉴湖女侠”秋瑾的女儿秋灿芝是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家 直到最近, 有的文章还说“ 王桂芬是中国早期女飞行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与张瑞芬、 李霞卿的飞行成就, 难分伯仲,饮誉一时气“我国最早的女飞行员是辛亥革命先烈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和福建闽侯林朗侠, ’此说大谬, 其实, 王灿芝并不是学飞行的, 而是学航空下程技术的。

 她从来末驾驶过飞机。

 从现有资料看 她是中国第一个留学外国学习航空工程技术的妇女, 是中国第一位学习飞机制造的妇女, 也是中国第一个从事航空教育工作的妇女。

 造成这种误传的原因可能与当年《 申报》 的一则报导有关 灿芝学成回国之, 上海《 申报》 曾报道: “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家王灿芝女士, 业已学成归国, 由美抵 卜 海。”以致后来以讹传讹, 中国航空史 卜的第一位巾帼“飞行员”就和王灿芝的名字联在了一起“ 帮 刊 ” —《学 习 与 批 列 》0胡松涛《 学习与批判》 杂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6开本, 1973 年9 月创刊,国内外发行, 1976 年 10月停刊, 共出版三十八期。它是中共 L海市委写作组以复旦大学名义主 办的理论月刊, 其自我定位是“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杂志” 。当时, 西方报刊称它为“中国激进派的刊物”。打倒“ 四人帮”后, 它被称为“ 四人帮帮刊,这本杂志在“文革”后期创刊, 是“四人帮”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其中发表的许多文章都是在“四人帮”的直接授意下写作的。中共中央印发的《 王洪文、 张春桥、 江青 、 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 , 其中就有数处涉及《 学习与批判》 。所以说, 这是一本最具“后文革”特色的杂志, 极具史料和收藏价值研究“文革”和收藏“文革”文物者, 不可不注意这本短命的杂志《 学习与批判》 创刊于 1973 年9 月 15 口。创刊号的卷首是毛主席语录五则,前面的近三分之一篇幅是中共十大文件,引人注目的是它开辟 r关于儒法论争专栏, 本期的重点文章是石仑的《 论尊儒反法况石一歌的《 论鲁迅世界观的转变》 等通观《 学习与批判》 上发表的文章, 内容涉及工、 农、 商、 学、 兵等广泛领域。作者的署名也让人眼花缭乱:罗思鼎、 丁学雷、 岩梁、 石仑、 石一歌、任犊 、 宫效闻、 康立、 梁凌益、 齐永红、 翟青、 海、’戚承楼、 金风、 靳戈、 史尚辉、 史锋 、 曹思峰等, 几乎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人—不, 不, 他们不是人, 是一个写作班子—市委写作组—的不同笔名而已, 据说有八十多个笔名。

 当然, 也有一些用真名发表的文章, 像人们熟悉的刘大杰、 余秋雨、 戴厚英等上海市委写作组的负责人为当时上海市委列席常委朱永嘉。

 这个写作组下设经济组 哲学组、 历史组、 文艺组等若下小组, 这此组又分别领导若干组, 分工明确, 据说总共有一百多人。《 学习与批判》 上的主要栏目有: “批林批孔, 反修防修” 、 “经济问题研究”、 ‘.学哲学,用哲学” 、 “文艺评论’ 、 “教育革命经验总结” 、 “ 人物传记” 、 “杂文”等今天以我“思无邪”之心看其中的文章, 有些还是有趣而生动的,但一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起来, 问题就大了。“文革,, 后有人统计, 《 学习与批判》 共发表文章七百一十篇,其中所谓批判修正主义的四I 八篇,批林批孔、 批儒评法的一百二十四篇, ’‘批邓、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六十一篇, 评论《 水浒》 的四十篇, 配合形势时事评述性的二百三十七篇, 其他属于学术研究和文艺作品的二百篇〔 、这些文章中, 利用历史为“ 四人帮’.效劳的文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如《 论中共上海7 8

 圃圈囿园尊儒反法》 、 咤 汉代的一场儒法斗争—记》 、 《 评<水浒>的投降主义》 、 丈 孔子 、 儒家和礼》 、《 从“洋务运动”看祟洋媚外路线的破产》、 《 从赵七爷的 辫子想到阿Q小D的小 辫子兼论党内不肯 改悔的走资派的大辫子》 (这个题目叮能是 “文革”期间最长的文章题目)等, 都是为“ 四人帮”摇旗呐喊、影射老一代革命家的义章该刊曾有人说:《 学习与批判》 是“小《 红旗} ’’ ,“《 红旗》 不便登的, 我们这里登” , “别的省市都要看这份杂志,摸政治气候”, “我们传达的精神有时比《 红旗》 快”。其负责人当时曾说:“我们所干的事, 现在说出去, 现在杀头, 将来说出去, 将来杀头, 每一期《 学习与批判》 , 就是我们的一块墓砖。

 ”上面的话, 在一些文章中被反复引用, 我没有查到最早出处。《 学习与批判》上的文章还被分类汇编成小册子, 名为“学习与批判”丛书,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过眼的有《 论儒法斗争》、 《 《 水浒>评论集》 、《 走出“彼得堡冷、 《 鲁迅传(上)》 等现在一些人知道《 学习与批判》 杂志, 可能与作家余秋雨有些关系余秋雨曾参加了上海市委写作组, 除了用本名发表文章外, 据说还和别人一起用过“石一歌”等笔名发表文章 数年前, 余秋雨和余杰围绕“忏悔还是不忏悔”打笔仗, 是因为小余抓住了老余“文革”中的那点事情争论后来不了了之, 倒是透露出余秋雨曾在《 学习与批判》 等杂志发表过文章。如今, 手头有全套《 学习与批判》 杂志, 在上面见到余秋雨的名字, 自然要读读 了 —老刊物存在的一个意义就是它保存了作者无力收集出书的旧文或作者不收人文集不愿刘人见到的旧文读《 学习与批判》 可知:署 余秋雨”名字发表的文章有三篇:1《 胡适传— 五四前后》 ,载1974 年 第 1期。

 这篇文章以批判的态度记叙了胡适在五四前后的经历, 文章最后认为胡适“ 十 年前被帝国主义‘所化’,}一 年后又被封建帝王‘所化’—条买办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必由之路,2 《 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 , 载 1975 年第八期 这篇论文的写作是因为1’ 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在一九二七年广州出版的报纸上发现了一篇遗佚近五十年的鲁迅杂文《 庆祝护宁克复的那一边》 , 作者经过“初步研究”, 认为“马列主义的因素在当时鲁迅整个思想中虽然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但却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这篇文章后来收入《 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一 书。这本书由t:海人民出版读盐铁沦札真是走了一’o社出版,1976年6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书名采用余秋雨的文章名, 封面上的署名为“余秋雨等著”,可见“余秋雨”的名字当时也是有些号召力的3. 喊 评胡适的<水浒>考证》 , 载 1975 年第十期。

 文章开篇说道:“胡适是中国现代史 「 一个臭名昭著的投降派。他叛离五四新文化运动. 投降过北洋军阀, 投降过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胡适一生曾陆续写了七万字的(水浒》 考证和评论文章。投降派论投降主义, 很值得一读。’1作者认为, “《 水浒》 给 r 胡适多方面的受用:在阶级斗争中, 他以宋江自比;在民族斗争中, 他又希望自己和自己的主子蒋介石之流一起做个宋汀, 跪拜于外国主子的台阶之下,’o 在文章最后, 作者提出, “真理和谬误水火不相容的客观事实说明, 我们只有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 才能在《 水浒》 的评论中, 彻底批判修正主义和投降主义, 把胡适之之流曾拼命阻挡过的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这篇《 评胡适的<水浒>考证》有八千字左右。

 经过修改后, 收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学习与批判”丛书《 <水浒)评论集》以“秋雨”为名发表的文章是《 尊孔与卖国之间— 从鲁迅对胡适的一场斗争谈 起》 , 载1 973 年第三期。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鲁迅对“买办文人”胡适的批判, 痛斥“林彪、 苏修用孔孟之道作为‘通内外’的工具”。不知道此“秋雨”是不是彼,“石一歌”署名发表的文章有十多篇, 如《 鲁迅传》 连载等据说, 余秋雨还以任犊为笔名发表过《 读<朝霞) 一 年》 , 刊登于《 学习与 批判》 1975 年第一期时过境迁, 不知道余先生将来出全集或选集时收不收发表在《 学习与批判》 上的文章。贾平凹说:孙犁敢把一生中写过的所有文字都收人书中, 这是别人所不能的”文人们、 知识分子们, 有儿个人谁敢把自己一生的文字都收入 自己的书中呢?《 学习与批判》 刊名字体先后换了三次, 总第一至第四期, 为一种; 总第五期至总第七期, 为一种; 总第八期至停刊, 为一种。不知道刊头的题字者是谁这本杂志每期九 十 六页、 八十八页、 八十页、 七十二页不等。总第 一 期定价零点三三元 总第二至总第五期定价为零点 几 九元, 从总第六期开始一直到停刊, 定价为零点二五元(学习与批判》 出刊三年。“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 ‘, 任你笔下波澜、 嘴上风雷, 总是不成 说什么 一 只笔胜于三千毛瑟枪, 说什么文房四宝打败了某某王朝, 都是夸口与自负。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毛泽东的这一声 打响了天地,’ 秋雨”7 9

 国 国 圈园打响 r 历史, 才是一句顶“文革”后的 1976,1977 年, 人们不再是学习而是批判《 学习与批判》 —是被“学习”与被’. 批判”—研究》 等报刊。

 不久, 人们就忙着致富、 奔小康, 几乎把这本杂志遗忘 r因为它被定性为“帮刊” , 当事人自然也不好意思忆往昔峥嵘岁月, 所以有关《 学习与批判》 的史料很少见诸文字‘朱学勤的{ ’’ 娘希匹”与. . 省军级”—书记》 是个例外。

 他说:“此时 }海出版了四份杂志:《 学习与批判》 、 《 朝霞》 , 《 摘译》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 虽然也是左, 但比‘ 两报一刊’好看, 相信同年龄的人都还记得。这四种杂志, 父亲总是定期寄到我生活的地方, 引起周围同道者的羡慕。后两种杂志, 今天我还保存得很好。”川2003 年底, 我开始收集《 学习与批判》 。

 我有一个收藏旧书的捷径说与喜欢旧书者—许久不想说, 怕大家都知道了捷足先登, 一些我需要的书就可能轮不到我 r 。但我又不能太自私、 太狭隘 所以我还是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X 01雷锋同万句的真理。《 学习与批判》 的命运就批判文章见之于《 历史“文革,l 读我犹豫了志学习”吧—书网(w ww.kon沙clm), 专营旧书, 全国 好多人把自己的旧书贴到网上卖, 我经常在上面找旧书, 于是从四川、 广西、 浙江等地的书友那里一本一本地买进 在很短的时间里, 竟然把丈 学习与批判》 总第一至三十八期杂志凑齐了。毛泽东 1976 年9 月9 日逝世,而9月 6 日付印、 9 月 14 日出版的《 学习与批判》 第气十七期杂志没有发任何消息。这是因为这期杂志已经排版,来不及调整内容了, 而印插页又显得不够严肃和庄重。果然, 第二十八期杂志上刊登毛泽东逝世的消息及追悼文章,井且在9 月30 日 破例提前半月发行。这期杂志可能还没有全部发出, “四人帮”就倒台了, 杂志就随着’’ 四人帮”的倒台而被禁止发行。所以, 第二 f八期期杂志算是停刊号, 在世面上难得4见那就是上网找书。有一个孔夫子旧注释:C1)朱学勒: 《 书斋里的革命》 , 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民 主 与 科 学D E M O C R A C 丫压S CI E N C E 2005 年 第 k : 期 目 录专 枯耀邦诗语民 国 匕 生 寻 法 治王淑梅李凡彭兰红邵燕祥周鸿陵周政华完善发展中的中囚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近20 年来中国基层民土回IP P 及前瞻巾国基层民主发展概述还是关十基层民主的话题基层民土的先声草根民主不再“灰村’, ?-一一 读朱凌《 灰村纪事》科 学 俘 i 义李惠国自主创新之我见王志斯体制改革是自主创新的关键田克俭科学研究要强化学者内在动机李海8话说科研奖百 年 回 眸夏松涛百年前的中国:摧难中的衰变, J 殉道尾 超 空 间孙幕天感受理性的跋涉徐迅雷学“ 大知识分子”耀邦之学王幼辉卓娅与张志新烈 人 中 片 1平j 主* a4 1 , 7 1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 瓶颈”及思考王丽萍中国的民族区域 自治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创新夹 海 钧 沉孙君恒中央在湖北沙洋 五七” 干校的回顾海 外 视 点【 关I霍华德· 齐恩美国例外主义的神话陈虎加拿大地方政府治理的启示—以多伦多大都市政府为例快 I各译 言朽木可怕! 权威的水分与猫腻肖雪慧中国大学 重病在身高一飞危险的“干爹”政治店皮’ ‘一家哭, 其如一路哭何? ‘’-h 感于范仲淹..r7 簿”时 1甲 瓜 言侯玉红真假贫困生之间的围城效应周士君凤阳小岗12 位农民英雄与养老的政府贵任秦川牛“ 众口同声”并非 一 定是和谐之音贺A L应火车“ 站票”背后的民生关怀王旎“ 禽魔” 、 公共危机与责任政府燎 读 往 来读者点评读 者 调 杏 问 券双月刊逢双月中旬出版定价: 4.00元 订阅电话 (010)84116 77(兼传真) 2006 年定价 5.50 元 全年3 3 元地 址 , 北 京 市东 城区 安 定 门 外 大 街55号邮 润 ;1 00 011网 址 :-.&1 91 95 4-E-m ail:m m k eb u926 3m et {8 n

篇二: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

史哲》1952-2008 年总目录

  文史哲 1952 年第 1 期 1

 目前形势、思想改造和学制改革--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本校政治讲座上的报告 华岗

 1-6 2

 学习“毛浑东思想”舆自我改造 杨向奎

 6-9 3

 山东大学两年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一九四九年七月--一九五一年九月)

 10-17 4

 上层建筑改变条件及其规律的几点商讨--读赵俪生先生“再论建筑与基础并答赵宗复先生”(天津“历史教学”月刊二卷二期)一文后 葛懋春

 17-24 5

 鲁迅论妇女问题 华岗

 24-30 6

 汉字是怎样才能适合各地方言的--兼论张锐光同志“方块字的表音方法” 殷焕先

 31-35 7

 战国时代社会性质的讨论 杨宽

 35-41 8

 儒林外史里面的两类“读书人” 孟非

 42-44

 文史哲 1952 年第 2 期 1

 清算教育工作者中的资产阶级思想 华岗

 1-4 2

 为贯彻毛泽东文艺方向而斗争 白充

 4-6 3

 整顿文艺战线,改进文艺教学 臧云远

 6-8 4

 马克思论北美内战 刘祚昌

 9-15 5

 马克思恩格斯论雅片战争 欧阳珍

 15-19 6

 与童书业先生谕亚细亚生产方法问题 日知

 20-22 7

 答日知先生论亚细亚生产方法问题 童书业

 22-24 8

 梁祖暅之伟大科学成就-球积术 刘操南

 24-30 9

 读了鲁迅小说旧闻钞后关于三国演义的补充 陈登原

 31-32

 10

 “古史辨派”的阶级本质 童书业

 32-34 11

 “古史辨派”的学术思想批判 杨向奎

 34-37 12

 文史哲一--六期分类总目录

 38

 文史哲 1952 年第 3 期 1

 学习‘矛盾论’,推进思想改造 石父 1-3 2

 纪念五四,批判胡适 陆侃如 3-6 3

 英国的危机 马克思,刘祚昌 6-7 4

 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华岗 7-15 5

 文艺学教学改进意见 吴富恒 15-18 6

 山大学教师对于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自我检讨(摘要)

 田稼,丁巨波,胡伦积,阎长泰,王清和,李先正,李文庵,丁履德,李良庆,曲潄蕙,沈福彭,梁希彦,陈瑞泰 19-24 7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树立起来 山东大学历史系学生“三反”学习代表团 24-32 8

 资产阶级腐朽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大敌 山东大学地矿系学生“三反”学习代表团 32-36 9

 “谨防假冒” 仲咸 36-37 10

 新社会新道德 木耳 37 11

 逃兵赶快归队 洪涛 37 12

 康有为思想批判 杨向奎 38-40 13

 学习毛主席的语言 刘泮溪 41-43 14

 德帝侵占胶州湾以前侵略份子的阴谋策动 林树惠 43-46 15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起因和大同学说的问题解答 李俊文,周清和 46-48

 文史哲 1952 年第 4 期 1

 民族抗战与新中国的诞生 纪念“七七”十五周年 劳荪 1-5 2

 学习“矛盾论”认识思想改造的真义 童书业 5-8

 3

 学习“矛盾论”,联系史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赵俪生 8-10 4

 本校三反运动总结与全面转入思想改造的意义和方针--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在全校师生员工三反运动总结与思想改造动员大会上的报告 华岗 10-15 5

 思想改造中的根本问题--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一日在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的报告 华岗 15-21 6

 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高兰 21-24 7

 彻底清除我反动的买办思想--并对我编辑“西风”作初步检讨 黄嘉德 25-28 8

 清除我的封建、买办思想 张维华 28-30 9

 我的初步检讨 赵俪生 30-33 10

 我要脱胎换骨地改造自己 陈云章 33-36 11

 批判我的教条主羲脱离实际的文艺学习 李希凡 36-38 12

 我在文艺学习中走了弯路 吕家香 38-40 13

 清算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给我的毒害 杨汉昭 40-42 14

 学习“速成识字法”的体会 殷焕先 42-45 15

 对于叶蠖生“中国历史课本”的几点意见 卢南乔 45-48 16

 关于青岛市郊出土的黑陶 韩东生 49

 文史哲 1952 年第 5 期 1

 山柬大学思想改造运动总结和今后努力方向--华岗校长在一九五二年七月三日全校思想改造运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韩长经,袁林 1-7 2

 批判我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一九五一年思想工作总结 冯沅君 7-11 3

 批判“经济史观”学习“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 童书业 11-15 4

 马克思怎样分析法国第二共和时期的历史?--为“拿破仑第三政变记”问世一百周年而作 赵俪生 15-22 5

 贯彻毛泽东文艺方针的根本关键--在青岛市文艺界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华岗 22-25 6

 学习“矛盾论”--对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体会 孙昌熙,刘泮溪 26-30

 7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学说 艾拉裴建慈,富恒,诗伯 30-32 8

 关于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杨向奎 33-39 9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问题 童丕绳 39-42 10

 中国民族萌芽于什么时候,形成于什么时候? 冯鸿 42-43 11

 新中国与苏联的工农联盟是否相同? 方晓虹 44

 文史哲 1952 年第 6 期 1

 争取和平在全世界胜利!--迎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孙思白 1-3 2

 学习斯大林论语言学着作的意义(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一日在山东大学全体师生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

 华岗,张文,李国铎 4-9 3

 向主席的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学习--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笔记之一 吴大琨 10-14 4

 政治经济学和一般科学的关系 王亚南 14-19 5

 学习鲁迅先生的反帝精神 韩长经 20-22 6

 学习人民语言的诗人-杜甫 萧涤非 23-26 7

 战闘的作家 A·斯梯作,黄嘉德 27-30 8

 巴甫洛夫关于大脑皮质抑制作用的学说 H·舒思丁,富恒,诗伯 31-32 9

 京剧“玉堂春”内容的分析--为噪 R 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大会的开幕而作 赵俪生 33-36 10

 中国新交学史分段的研究 韩镇琪,茆景立 37-42 11

 天津教案舆曾国藩 陈登原 42-44 12

 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通史教研组一九五一年度下学期期终工作总结

 44-47 13

 关于基础舆上层建筑的问题解答 周清和 48-49 14

 文史哲第一--一○期目录

 50

 文史哲 1953 年第 1 期 1

 迎接大规模建设的新时期 郭根

 1-3

 2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体认唯物辩证法的威力 赵俪生

 3-7 3

 学习斯大林论语言学着作的意义(续)

 华岗

 7-22 4

 前资本主义生产形态 马克思 日知

 23-27 5

 论前资本主义社会地租的三种基本形态 吴大琨

 28-32 6

 中国历史分期问题 杨向奎

 32-41 7

 从古代巴比伦社会形态认识古代“东方社会”的特性 童书业

 42-49 8

 周代社会史试论 王承祒

 50-56

 文史哲 1953 年第 2 期 1

 贯彻婚姻法,树立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 朱作云

 1-3 2

 从历史上看婚姻法的伟大意义 童书业

 3-7 3

 作为学者与革命家的马克思--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逝世七十周年纪念而作 吴大琨

 7-9 4

 宋庆龄先生的思想毅力与伟大成就--读“为新中国奋斗” 孙思白

 9-15 5

 前资本主义生产形态(续)

 马克思 日知

 15-20 6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问题 杨向奎

 20-24 7

 论地租与中国历史分期及封建社会的长期阻滞性问题 吴大琨

 24-29 8

 北宋末的方腊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之一节 赵俪生

 29-32 9

 从茶叶经济发展历史看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征 王仲荦

 33-42 10

 文化消息 琨

 42 11

 鲁迅与儿童问题 韩长经

 43-49 12

 谈“九江口” 冯夷

 50-51 13

 文史哲第一--一一期目录

 52

 文史哲 1953 年第 3 期 1

 沿着斯大林所指示的道路前进 华岗 1-5 2

 学习斯大林在资本主义利润率法则上的贡献--从平均利润率到最高利润率 吴大

 琨 5-9 3

 斯大林与民族问题 赵俪生 9-13 4

 学习斯大林关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笔记 葛懋春 13-19 5

 学习斯大林论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渐过渡的条件和途径 陈云章 19-23 6

 我们为什么纪念屈原? 陆侃如 24-26 7

 关于鲁迅“故乡”的几个问题 潘颖舒 26-28 8

 由封建的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引论到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诸问题 王亚南 29-31 9

 对于美国南北战争原因的初步探讨 刘祚昌 31-35 10

 评基佐着“英国革命为什么成功?” 马克思,刘祚昌,潘硌基 36-38 11

 前资本主义生产形态(续完)

 马克思,日知 39-47 12

 逻辑学底对象与意义 赵俪生 48-51 13

 美帝侵略朝鲜真相--介绍伊·弗·斯通着:“朝鲜战争幕后历史” 黄嘉德 52-56 14

 编者的话

 56

 文史哲 1953 年第 4 期 1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强思想建设 崔戎 1-3 2

 辩证唯物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宇宙观--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一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王启新,李平衡,韩长经 3-11 3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唯物论和唯心论--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王启新,李平衡,韩长经 11-20 4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 周清和 20-23 5

 试论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 高昭一 24-26 6

 明初的唐赛儿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之一节 赵俪生 27-29 7

 资产阶级与反革命 马克思,刘祚昌 29-31 8

 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Б·布尔索夫,徐维垣 31-33 9

 初步思惟的基本规律--“逻辑学讲稿”第二讲 赵俪生 34-38

 10

 中文系学生古典文学常识水平的初步试探

 39-40 11

 明确高等学校“教”和“学”过程中各主要环节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孙思白 40-45 12

 杜波依斯及其新着“在争取和平的战斗中” 黄嘉德 46-49

 文史哲 1953 年第 5 期 1

 力争朝鲜停战协定全部实施,以和平协商方法解决国际问题! 孙思白 1-4 2

 学习斯大林对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期中的“飞跃”理论 吴大琨 5-8 3

 宇宙的物质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一九五三年六月十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第四次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 8-18 4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一九五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第五次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 19-30 5

 鲁迅底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 韩长经 30-39 6

 鲁迅杂文的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 刘泮溪 39-48 7

 北魏末的人民大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之一节 赵俪生 48-55

 文史哲 1953 年第 6 期 1

 “实践论”--教学工作的指南 严北溟 1-4+51 2

 宇宙可知性及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一九五三年十月三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第六次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 4-16+51 3

 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期的基本规律问题的讨论 吴大琨 16-21 4

 试论后汉北魏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杨向奎 21-27 5

 “行为主义”批判--学习辩证唯物论札记之一 童书业 27-33 6

 论文学中的人民性 黄药眠 34-38+51 7

 鲁迅小说的特色 孙昌熙 38-46 8

 法斯特的历史小说“奴隶起义” 黄嘉德 46-49 9

 论趣味 F·梅林,徐维垣 49-51

  文史哲 1954 年第 1 期 1

 学习总路线,推进学术研究 孙思白 1-6 2

 学习国家总路线的一些体会 吴大琨 6-10 3

 学习斯大林全集第一卷 王肇新 10-13 4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源和意义--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第七次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徐经泽,张祺,王启新,华岗 14-27 5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 陆侃如 27-29 6

 语法体系与语法教学 殷焕先 30-33 7

 请批准“年青人”这个词--读“丁玲:官■水库散记之一--粮秣主任”后 琦书畊 34-35 8

 鲁迅舆农民问题 韩长经 35-41 9

 学习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学说 杨向奎 42-44 10

 秦汉三次农民大起义的比较 高昭一 45-49 11

 作家与艺术家对和平事业的贡献 黄嘉德,华西留斯卡 49-51 12

 ‘文史哲’一九五三年第一期(总第十一期)--第六期(总第十六期)目录

 52

 文史哲 1954 年第 2 期 1

 国家总路线和大学教育 王肇新 1-4 2

 国家总路线的根据和意义 蒋捷夫 4-10 3

 编者的话

 10 4

 唯物辩证法论宇宙间诸现象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在本校‘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第八次学习报告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 11-23 5

 由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引论到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诸问题(中)

 王亚南 23-30 6

 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农村的剖析 刘祚昌 30-36 7

 “语法讲话”读后报告 殷焕先 37-42 8

 伯林斯基的美学 吕荧,Z·斯密尔诺瓦 42-47

 9

 普希金的创作道路(上)

 Д·Д·布拉果依,陆凡 48-52+36

 文史哲 1954 年第 3 期 1

 论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可能性向现实转变的途径--纪念斯大林逝世 1 周年 章世鸿 1-5 2

 巴甫洛夫学说的哲学基础--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青岛全市医药卫生工作人员学习巴甫洛夫学说大会上的报告纲要 华岗 6-11 3

 论春秋战国间社会的变革 杨宽 11-17 4

 义和团的前史 陈湛若 17-25 5

 鲁迅所创造的民族形式 刘泮溪 25-31 6

 谈“连动式” 殷焕先 32-33 7

 赴朝慰问团在朝鲜遂安国营矿山 高兰 34-37 8

 资本主义国家中农民的贫困状况 拉弗里钦柯,正华 37-42 9

 普希金的创作道路(下)

 Д·д·布拉果依,陆凡 43-49 10

 法斯特的新着“沙可与范捷第受难记” B·伊萨可夫,黄嘉德 49-52

 文史哲 1954 年第 4 期 1

 综合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王肇新 1-3 2

 莎士比亚和他的四大悲剧 张健 4-10 3

 人民诗人普希金 吕荧 10-14 4

 略谈“水浒”评价问题--读张政焕先生的“宋江考” 李希凡 15-17 5

 苏联关于英国文学史的论着 黄嘉德,Y·康特拉特叶夫 17-19 6

 试论孙中山思想的发展道路 郑鹤声 19-30 7

 南宋金元之际山东、淮海地区中的红袄忠义军--“中国农民战争史”之一节 赵俪生 30-35 8

 春秋战国之际的村公社舆休耕制度 王仲荦 36-42 9

 ...

篇三: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

2013〕 27 号

 关于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霍山县党史专题资料 征编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经济开发区、 高桥湾科技园工委, 县直各单位党组织, 县属重点规模企业党组织, 中央、 省属驻霍山各单位党组织:

 为认真做好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下简称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霍山地方史编写工作, 经县委同意, 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霍山县党史专题资料征集、 编纂工作。

 现将征编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征编内容 根据党史正本编纂的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 征编建国以来霍山县党史专题资料的内容包括:

 1. 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 重大活动、 重要会议、 重大事件和各行各业的光辉历程等专题( 专题及承办单位见附件)。

 2. 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历次运动、 重大活动的历史图片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各行各业取得的重要业绩、 重大成果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图片资料。

 3. 获全国综合性和国家部( 委)、 省委、 省政府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 重要成果的典型材料。

 二、 编写要求 1 . 实事求是。

 要广征博采史料, 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真实反映党的历史面貌, 对所用史料要认真核对, 做到准确无误、 秉笔直书。

 2. 突出特色。

 要着力反映我县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过程中, 根据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内容, 所涉及的各行各业的内容必须以党组织的活动和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决策来贯穿、 统帅。

 3. 客观公正。

 对历史事件、 人物的功过是非、 成败得失, 或经验教训、 作用意义, 要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对地方重大历史问题、 敏感问题和尚有争议的历史问题, 要

 以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决定为依据, 把握分寸, 慎重叙述和评价, 注意维护党的团结, 维护党的形象,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 时限地域。

 征编建国以来霍山党史专题资料时限为:自 1949 年霍山县全境解放至 2012 年底止。

 解放后霍山县行政区划变动较大, 要以现辖地域范围为主, 照顾历史, 保持史实的完整性。

 5. 文体规范。

 采用记述体, 以史为主, 以论为辅, 史论结合, 适当采用图片报道等方式, 使图文并茂, 增强历史的真实感、 形象性和可读性。

 文风要求严谨朴实、 内容准确,语言简洁流畅。

 6. 字数要求。

 撰写的每个专题综述报告或典型文稿字数,较小的不少于 2000 字,较大的重要专题报告不少于 5000字。

 三、 组织领导 1 . 高度重视。

 建国以来霍山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跨时长、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各部门、 各单位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 本着对历史负责、 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高度重视资料征集工作。

 2. 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建国以来霍山党史专题资料征

 编工作的领导, 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第一组长的高规格征集委员会, 领导全县此项工作的开展。

 各承担党史专题资料的单位党组织要及时成立党史专题征编小组, 确定一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 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 专人负责。

 各单位要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保证时间和经费, 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报送县委党史研究室,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各单位党史工作联络员( 各乡镇党政办主任、 县直单位人秘科长)

 要切实承担起党史专题征编任务, 要与党史研究室保持经常的联系。

 4. 加强督查。

 县委党史研究室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作用, 做好党史专题资料征编人员的培训, 加强督促检查。

 县效能办要将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单位年终效能考评内容。

 四、 报送要求 征编的专题报告和资料经单位负责人审核、 签字并加盖公章, 注明编写人员名单后报送县委党史研究室, 同时报送专题综述资料电子版一份, 并附撰写各专题的重要原始资料复印件, 如有关文件、 总结报告、 回忆录、 照片、 新闻报道、发表在报刊图书上反映本专题内容的文章等。

 各单位已编印的专题资料可先行报送县委党史研究室, 没有征编好的, 在此次征编任务完成后汇编成册, 内部印行若干本送党史研究

 室、 档案馆存档。

 1978年 12月 以前的专题资料、跨时期的专题资料于 2013年 11 月 30 日 前报送; 1978 年 12 月 以后的专题资料于 2013年 8 月 30 日 前报送。

 地址:

 县委办公楼四楼

 联系人:

 徐林 电话:

 0564-5028890

 E-mail: ahhsds@163.com;

  附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霍山县党史专题资料征集提纲

 中共霍山县委办公室 2013 年 5 月 17 日

 附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霍山县党史专题资料征集提纲

 一、 1949.10——1978.12 党史专题资料 建国以来霍山行政区划的设置及历次区划调整情况(县民政局承办, 并附历次调整区划的地图) 霍山县城的解放、 接管与社会改造( 县公安局)

 建国初期霍山县党组织的建设及整党工作( 县委组织部)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 县民政局)

 建国初期霍山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县经信委)

 剿匪反霸斗争( 县公安局)

 建国初期霍山学习实施《宪法》 情况( 县司法局)

 建国初期霍山学习实施《婚姻法》 情况( 县妇联)

 建国初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霍山的贯彻执行( 县委统战部)

 霍山农业互助合作事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县农委)

 大林社创办始末( 县委党史研究室)

 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土地改革运动( 县国土局)

 镇压反革命运动( 县公安局)

 建国初期霍山禁娼、 禁毒、 禁赌工作( 县公安局)

 建国初期统一财政经济与稳定物价工作( 县财政局)

 建国初期“统购统销”工作在霍山的开展情况(县粮食局)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八大精神在霍山的传达与贯彻( 县委党史研究室)

 抗美援朝运动( 县民政局)

 “三反”、 “五反”运动和 20 世纪 50 年代的廉政建设( 县纪委)

 1954 年党领导的抗洪抗灾( 县民政局)

 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方针在霍山的贯彻( 县发改委)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县委宣传部)

 大跃进运动中霍山的浮夸风及其后果(县委宣传部) 霍山“大跃进”运动始末( 县档案局)

 1957 年霍山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县委组织部)

 除“四害”运动( 县卫生局)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曲折与《农业六十条》 在霍山的贯彻(县农委) “七千人大会”精神在霍山的传达贯彻和对受到错误批判的党员、 干部的甄别平反(县委组织部) 三年经济困难和“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方针的贯彻

 (县发改委)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推行“责任田”始末( 县农委)

 农村“四清”运动( 县档案局)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霍山 (县委党校) “文化大革命”在霍山的发动(县委党史研究室) 红卫兵组织的成立及“大串联”情况( 县教育局)

 文革中“造反派”夺权始末(县委党史研究室) 霍山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工作概况(县政府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霍山实施“三支两军”的情况(县人武部) 清查“五一六”和“一打三反”活动( 县公安局)

 民兵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县人武部)

 霍山干部下放劳动的情况( 县委组织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末(县人社局) 霍山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县委组织部)

 1975 年霍山各条战线的整顿情况(县经信委) 《全国工业发展纲要》 的贯彻和“工业学大庆”活动在霍山的开展情况(县经信委)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的贯彻和“农业学大寨”活动在霍山的开展情况(县农委) “九·一三”事件后的霍山批林整风运动(县档案局) 霍山人民同林彪、 “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及对“文革”

 极“左”错误的抵制(县公安局承办) “文革”期间霍山科技事业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县科技局) “文革”期间霍山教育事业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县教育局) “文革”期间霍山文化事业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县文广新局) “文革”期间霍山卫生事业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县卫生局) 建国后 29 年霍山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县发改委)

 建国后 29 年霍山农田基本建设与河流湖泊的治理情况( 县农委、 县水利局)

 建国后 29 年霍山党的建设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文革”期间霍山整党建党情况( 县委组织部)

 建国 29 年霍山工业建设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 县经信委)

 建国 29 年霍山交通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 县交通运输局)

 建国 29 年霍山财经贸易工作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及其在困境中发展的情况( 县财政局)

 霍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情况(县委党校)

 农业战线的拨乱反正( 县农委)

 工业战线的拨乱反正( 县经信委)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县教育局)

 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 县科技局)

 二、 1978.12——2012.12 党史专题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霍山的学习贯彻( 县委宣传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县农委)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发展( 县农委)

 国企改制工作(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 县经信委)

 乡镇企业的创办、 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县经信委)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县经信委)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县商务局)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 县委组织部)

 平反冤假错案( 县委组织部)

 新时期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 县民政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基本经验( 县委宣传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的斗争( 县委宣传部)

 霍山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县委宣传部)

 对外开放和“三资”企业的发展( 县商务局)

 县个体经济的发展( 县工商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霍山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效果、经验( 县发改委)

 “三年消灭荒山, 五年绿化霍山”目 标的率先实现( 县林业局)

 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工作( 县招商局)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制改革( 县卫生局)

 霍山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纪实( 县卫生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劳务经济 ( 县人社局)

 新时期城市就业与再就业工程( 县人社局)

 新时期霍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及其成就(包括打击各种邪教活动、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 禁毒、 禁赌等工作)( 县委政法委)

 霍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学霍山活动( 县委政策研究室)

 新时期霍山县经济体制改革综述(县政府办) 新时期霍山人大工作及历次人代会情况( 县人大办)

 霍山历次人代会文件汇编( 县人大办)

 建国以来霍山人大工作及其成就( 县人大办)

 新时期霍山政协工作及其成就( 县政协办)

 霍山历次政协会文件汇编( 县政协办)

 新时期农村扶贫工作( 县扶贫办)

 新农村建设( 县农委)

 希望工程在霍山( 团县委)

 1991 年的抗洪救灾( 县水利局)

 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经济开发区) 新时期霍山对外开放历程及成就( 县外办)

 新时期霍山工业经济的发展( 县经信委)

 新时期霍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县商务局)

 新时期霍山国土资源工作及其成就( 县国土局)

 新时期霍山房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县住建局)

 新时期霍山银行、 保险、 证劵事业的建设及发展( 县人行)

 新时期霍山重点工程建设( 县发改委)

 霍山县“三讲”教育活动始末( 县委组织部)

 霍山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县委组织部)

 霍山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始末( 县委组织部)

 霍山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 县委组织部)

 霍山县选派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成效( 县委组织部)

 新时期霍山民政工作( 县民政局)

 新时期霍山对台工作及其成就( 县台办)

 新时期霍山信访工作( 县信访局)

 新时期霍山工会工作( 县总工会)

 新时期霍山统战工作( 县委统战部)

 1998 年抗洪救灾纪实( 县水务局)

 新时期霍山水利事业工作综述( 县水务局)

 新时期霍山小水电事业的发展及电气化县建设( 地方水电集团)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霍山的贯彻落实情况(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在霍山的贯彻落实( 县司法局)

 霍山历次普法工作纪实( 县司法局)

 新时期霍山县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及成效( 县编办)

 新时期霍山财政工作( 县财政局)

 霍山民生工程实施纪实( 县财政局)

 江淮分水岭区域的综合治理( 县财政局)

 新时期霍山县住房制度改革及其成效 ( 县财政局房改办)

 新时期霍山税制改革及其成效 ( 县财政局主办,国税局、地税局协办)

 新时期霍山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县人社局)

 霍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县行政审批中心)

 新时期霍山城市建设工作( 县住建局)

 新时期霍山城乡建设规划工作综述( 县规划局)

 新时期霍山环境保护工作( 县环保局)

 霍山创建全国生态县纪实( 县环保局)

 新时期霍山交通工作( 县交通局)

 霍山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纪实( 县科技局)

 新时期霍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县安监局)

 新时期霍山食品药品监督工作( 县食品药品监督局)

 新时期霍山旅游工作( 县旅游局)

 新时期霍山老干部工作( 县委老干局)

 新时期霍山政务服务工作( 县政府办机关服务中心)

 新时期霍山档案工作( 县档案局)

 新时期霍山地方志工作( 县档案局)

 新时期霍山关心下一代工作( 县关工委)

 霍山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工作( 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三、 跨时期的党史专题资料 霍山治淮工作综述( 县水务局)

 霍山水利电力事业和各大水库的建设、 维护及贡献( 县水利局)

 霍山电力事业的发展( 县供电...

篇四:党的历史性成就之我见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论语集注》与刘宝楠《论语正义》比较研究姓名:张海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历史文献学指导教师:刘韶军20110601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各代不乏为其作疏作注者。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与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两者体现了宋代理学与清代朴学的学术特点,对注释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承袭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对《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文的研读,比较两者注释方法与注解内容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文章第一部分介绍选题价值及意义,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说明,并简要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大体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比较了《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释方法的不同:一是《集注》重释文义,《正义》重释字词;二是《集注》以道理为注,《正义》以历史背景或事件为注;三是《集注》多从自身内在角度注解,《正义》多从外在史料角度注解;四是《集注》层层递进、整体连贯之法,《正义》并列、比较之法;五是《集注》重教育后学,《正义》重考据辨析。第三部分主要从解释句意、关注内容、引申之义、阐释思想四个方面比较了两注的不同。第四部分主要从朱熹、刘宝楠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个人经历、注书目的方面分析造成两注书不同的原因。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虽然在注释方法与内容上有很大不同,但都代表了宋代理学和清代朴学的最高成就,对《论语》学的研究与注释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关键词t朱熹;刘宝楠;《论语集注》;《论语正义》

 Abstract‘ ‘ TheAnal ectsofConfuci us’ ’ i soneofthem osti m portantConf uci anl i terature,w hose i deol ogy occupi es an i m portantposi ti oni n thehi story of Chi neseIdeol ogy.nl erefore.thereare i nnum erabl e schol ars w ho annotate for“ The Anal ects” i neachdynasty.Am ong them ,J i Zhuof the Anal ectsbyZhuxi andZhengYiof the Anal ectsbyLi uBaonanare the m ost fam ous w orks w hi chCanbe cal l ed the m odel s of the notes fortheAnal ects.Based on the form er research achi evem ents of hal l m ark of the anal ects.J i Zhu of theAnal ectsbyZhuxi andZhengYi of the Anal ectsby Li uBaonan,j usti ce com paresthedi fferent,annotatednotesm ethod,and anal yzesthe di fferent contents of caused thei rdi fferent reasons.The fi rstpart of thi spaperi ntroduces tosubj ectval ue andsi gni fi cance,rel evantacadem i c research resul ts arebri efl yi ntroduced,andthat the basi c structure andgeneralcontent.砀e secondpart com parem ai nl y fromthe fi veaspectsof J i Zhuof the Anal ectsbyZhuxi andZhengYi of the Anal eetsbyLi uBaonan:one i s the annotati on of J i Zhu andZhengYi ;second,i ti s i n truth of them i xi ngfor note,“ J i Zhuof the Anal ects” i nhi storybackgroundor events fornote;threedi fferents“ J i Zhu of the Anal ects” fromthei r ow ni nnerAngl em ore” ZhengYiof the Anal ects” m ore com m ents fromexternal hi stori calAngl ecom m ents;fourcoherence“ J i Zhu of the Anal ects” used m oreparatacti c,com pareeducati on of deconstructi on J i Zhu of the Anal ects andZhengYi of the Anal ectsheavyi s them i xi ng、啊meachprogressi onof the l aw , and the overal ll aw ;fi ve i s thetextual research.nl e thi rdpartdi versem ai nl y fromtheexpl ai nthem eani ng,attenti on content,extended ofri ghteousness,i nterpretati on thoughtfour aspects com paredtw o notedi fferences.111e fourthpart anal yses m ai nl y筋mthe Zhuxi ,Li uBaonanbackground,academ i cori gi n,hi s personal experi ence,hi snotebi bl i ography" s anal ysi sof tw o notebook causedbydi fferent reason.Ⅱ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TH ESI SFi nal l y,J i ZhuoftheAnal ectsbyZhuxiand ZhengYioftheAnal ectsbyLi uBaonan,notonl y representthei r ow nschol arshi p,butal sorepresentthe academ i ccharacter ofSongandQ i ng D ynasty.Theyhave l eftherm eneuti c andConf uci ananal ectsstudy.abri ghti n the enti rehi storyofKeyw ords:Zhuxi ;Li uBaonan;J i zhuof theAnal ects:Zhengyiof the Anal ectsⅡI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 一) 选题的意义一、绪论在注释史的发展过程中,经注占了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注释史就是一部经学史。《论语》作为经书的代表、儒家的经典著作,其思想在汉以后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历朝历代不乏为其作注作疏者。纵观各注本,被后人较为称颂的诸如何晏等人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邢.爵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程树德的《论语集释》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朱熹对《论语》的研究重采宋儒二程、张载、范祖禹等几家之言,《论语集注》中除朱熹自己的注解之外,所引多是二程及其弟子的言论,极少引汉魏古注。朱熹注《论语》重“ 依经明理&quot;,阐述义理,是宋代理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内容详博,采众家之言,所用底本以邢疏为主,参考众多版本,校勘精审,受考据学风的影响,重考证训诂。《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是在注释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宋代是理学发展的时代,注释学渗透了理学,清代是考据学发展的时代,注释学充满了朴学,因而这两部注书时代特点鲜明。正因如此,很多学者对其评价也多有不同,有的批评朱注大谈义理、脱离原典、以经注我、阐释理学,有的对刘注过于繁冗颇有微辞。虽说如此,但这两部注书确实反映了宋代《论语》注与清代《论语》注的最高成就。近年来随着国学热潮的兴起,国学经典被搬上荧屏,诸多学者重新注解国学原典,虽然某些注解符合当代社会思想的发展状况,但多处违背了原意,曲解了原典。近来一些注释国学经典的著作也纷纷出版,其中也不乏投机取巧者。所以有必要以《论语》为例,在比较朱注与刘注的过程中,明了古人的注释理论与方法,探析古人理解的《论语》所包涵的思想。虽说已经有一些文章研究朱熹注、刘宝楠注的注释体例、特点等,但大都比较笼统;也有从解释学角度研究的,利用西方的理论研究经典;也有从训诂学方面进行研究的,但是着重于字、音、义、语法、修辞等语言学方面,都没有对其中旬义阐释、关注内容、引申之义及阐发思想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释的不同,可以看到在注释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论语》注的发展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TH ESI S情况,从而了解古人注释《论语》的方法以及朱熹、刘宝楠所理解的《论语》之不同,对今人研究《论语》、探究圣人原意和注释古籍有一定指导作用。( 二) 研究前史的回顾学术界向来比较重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对《论语集注》的研究颇多,对《论语集注》的注释体例、注释方法与思想等都有诠释,诸如周光庆《朱熹( 四书)解释方法论》、潘德荣《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李禹阶《论朱熹的解经思想》、肖永明《朱熹( 四书&gt;学的治学特点》、姚徽《论朱熹( 论语集注)的特点与贡献》、蔡方鹿《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刘笑敢《从注释N g" J 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王公山《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寓教于注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唐明贵《朱熹( 论语集注) 探研》等。∞这些文章归纳了《论语集注》的一些注释方法与特点,比如以程氏之学为主,兼采时人之说;承袭增损汉唐古注;旨在阐发义理;分析篇章结构;重义理;以理学思想作注等。近年来也有专门从训诂学角度研究《论语集注》的,如罗小如《论朱熹( 论语集注) 的训诂价值》、胡进《试析朱熹( 论语集注) 中的训诂》、陈绂《( 论语) 郑注与朱注的比较研究》、匡鹏飞《(论语)郑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等。②大陆研究《论语正义》的学术成果相对少一些,主要有龚霁艽《( 论语正义)的学术成就》、陆晓华《论刘宝楠( 论语正义) 的训诂方法及特点》、赵航《评( 论语正义) 》、陈长书《刘宝楠&lt;论语正义&gt;比喻认知研究》、班吉庆《刘宝楠( 论语正义) 征引( 说文解字&gt;略论》、柳宏《台湾学者研究刘宝楠( 论语正义&gt;的成果述评》等。@o周光庆:《朱熹&lt;四书)解释方法论》,《孔子研究》2000年第6期;潘德荣:《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l 期;李禹阶:《论朱熹的解经思想》,《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肖永明:《朱熹&lt;四书) 学的治学特点》,《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第18卷第l 期;姚徽:《论朱熹( 论语集注) 的特点与贡献》,《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l O 月第17期第4卷;蔡方鹿:《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文史哲》2003年第2期;刘笑敢:《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二期;王公山:《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寓教于注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唐明贵:《朱熹( 论语集注) 探研》,《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圆罗小如:《论朱熹( 论语集注) 的训诂价值》,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胡进:&lt;试析朱熹&lt;论语集注) 中的训诂》,&lt;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6卷第4期;陈绂:《( 论语) 郑注与朱注的比较研究》,‘ 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匡鹏飞:《( 论语) 郑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孔子研究》2001年第4期。圆龚霁艽:《( 论语正义) 的学术成就》,《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6月第27卷第3期;陆晓华:《论刘宝楠&lt;论语正义) 的训诂方法及特点》,《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19卷第2期;赵航:‘ 评( 论2

 ⑨台湾学者对《论语正义》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主要有蒋秋华《乾嘉学者的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治经方法》、张清泉《清代论语学》、杨菁《刘宝楠( 论语正义) 研究》和《刘宝楠( 论语正义&gt;的注疏方法及其特色》、陈鸿森《刘氏( 论语正义) 成书考》等。①这些文章和论著对《论语正义》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注疏体例、注疏方法与特点、阐释思想、成书情况等诸多方面。对于朱熹《论语集注》与刘宝楠《论语正义》之间的比较研究,已有三篇文章,分别是何林英《朱熹与刘宝楠&lt;论语) 解释之比较》、《&lt;论语集注) 与( 论语正义)解释方法之比较》和屈玉丽《( 论语) 朱熹注与刘宝楠注的比较》。@ 但是这三篇文章都是从训诂学角度进行比较,着眼于训诂内容、训诂方法、训诂术语等古代语言学方面的比较,另外,在总结注释方法与特点方面,多从解释学角度解读,如心理解释法。然而对两者进行比较的文章没有对注本中旬意阐释、关注内容、引申之义和阐释思想的不同进行比较;在研究注释方法时,多是分别总结两注书的特点,而没有侧重两者的比较;在分析造成两注本不同的原因时,大多归因于朱熹和刘宝楠所处时代的不同与学术氛围的差别,很少从个人学术经历、学术修养、注书目的等方面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 三) 本文的内容及重难点《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其思想在汉以后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朝历代不乏为其作注作疏者。其中集大成者当属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与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两者是在宋代理学和清代朴学的学术风气下成书的,代表了宋代《论语》学与清代《论语》学的最高成就,在注释学和《论语》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语正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2l 卷第l 期;陈长书:《刘宝楠( 论语正义) 比喻认知研究》,《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6卷2004年第2期:班吉庆:《刘宝楠&lt;论语正义) 征引( 说文解字)略论》,《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11月第5卷第6期;柳宏:《台湾学者研究刘宝楠( 论语正义) 的成果述评》,《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11月第6卷第6期。o蒋秋华:《乾嘉学者的治经方法》,台北:“ 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院2000年;张清泉:《清代论语学》,台北逢甲大学1992年版;杨菁:《刘宝楠&lt;论语正义) 研究》,台北东吴大学出版社1994年;杨箐:《刘宝楠( 论语正义) 的注疏方法及其特色》,台北“ 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2000年;陈鸿森:&lt;刘氏( 论语正义) 成书考》,台北“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1994年。o何林英:《朱熹与刘宝楠( 论语) 解释之比较》,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lt;( 论语集注) 与( 论语正义) 解释方法之比较》,《社科纵横》2008年6月;屈玉丽:‘ ( 论语) 朱熹注与刘宝楠注的比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3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论语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中最重要的注疏,朱熹在注疏过程中多与陆九渊、吕祖谦等学者交流讨论学术思想,途经多次修改,囊括了其治经方法与理学思想。朱熹对《论语》的注释重采宋儒二程、张载、范祖禹等几家之言,《论语集注》...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