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5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规范研究》中期交流研讨会 研究成果汇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5篇,供大家参考。
研究成果汇编
辽 宁 省 基 础 教 育 教 研 培 训 中 心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规范研究》 课题组
2004 年 12 月 12 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子课题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规范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刘天成
自 2002 年 11 月经总课题组批准, 我们承担了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子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规范研究》 课题研究任务, 确定了 46 所实验学校, 并 2003 年 3 月全面启动了课题研究工作, 为了减小因“非典” 对课题研究造成的影响, 我们还利用中心的网站开设了网上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3 年 12 月在丹东召开了课题开题研讨会, 进一步下发了课题的研究方案, 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部署; 2004 年上半年, 到部分课题实验校进行调研指导, 调研时发现, 大多数实验学校能够按照课题的预定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但也有少数学校课题研究进展缓慢的情况, 于是课题组下放了关于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的通知, 对各实验校课题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总, 并与 7 月中旬, 组织部分实验学校到河南焦作参加全国总课题组的中期交流研讨会议, 全面交流了我省的研究情况, 得到了总课题组的充分肯定。
总之, 本课题研究本着“严格要求, 规范管理, 科学指导, 注重实效” 的原则, 朝着预定的目标健康的发展, 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 不仅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推动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而且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丰富了劳动技术课程资源的基本理论; 开发了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源; 强化了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基地的建设;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编写了《现代农业科技教育》 的一系列的教材。
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共大家讨论: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进入 21 世纪,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以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为重要标志,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新理念, 新思想, 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已很难适应这种要求。
从学校、 教师、 家长到学生, 一方面盼改革, 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 又怕教育教学的改革, 担心是否改革能够成功, 担心改革的风险由现在的这一代学生来承担。
许多家长、 教师、 校长缺乏改革成功的信心, 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我们知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
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
与协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在小学初中阶段, 劳动技术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 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
无疑在学科地位上, 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 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
这不但引起人们的许多误解, 而且给习惯了以“教材为中心” 的部分领导提供了一定的借口, 认为劳技课不存在了, 学校有理由不开劳动技术课了, 可以省出时间加强其他的课程。
使有的地方多年来积累的教学条件要改作他用,一些教学资源在流失。
一些从事劳动技术教育的老师也纷纷改行, 认为从学科地位到个人的发展都是没有前途的。
使劳动技术教育面临一个新挑战。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主要为途径,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使学生初步获得从事基本的劳动技术活的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课程结构中, 劳动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
如果按照原来的学科化的教育思想来理解, 劳动技术教育由原来的学科课程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一个学习领域, 这一转变从形式上就给人一种降位的感觉, 但劳动技术课仍然是必修课程, 还是实验课程, 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新的课程标准代替了过去的“教学大纲”, 除了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外, 在人的认知、 情感和技能方面有了新的要求。
在学生的低年级从认知、 情感和心理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性的教育, 这是符合一个人成长规律的, 到了高年级学科性学习的加强, 也是符合一个人成长和知识能力增长逻辑的。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课程结构” 的表述中, 在高中阶段分科教育是为主的, 特别是高中课程方案中又提出了 “开设技术类课” , 并没有否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学科性问题, 只是在课程开设的学段上有区别, 在学习方式上有选择。
因此, 我们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 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特别是开展劳动技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对于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发挥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规范研究》 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程《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的子课题。
劳动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劳动技术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劳动技术教育充分体现了 新的课程理念, 另一方面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如何体现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 劳动技术教育如何发展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课程资源作为本次课程改革中颇有特色与新意的一部分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
可以说, 没有
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
然而,由于课程资源研究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 所以我们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中, 都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 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了。
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观念落后。
重视校内资源, 轻视校外资源; 重视硬件资源, 轻视软件资源; 重视条件性资源, 轻视素材性资源; 重视物的因素, 轻视人的因素; 重视形式与过场, 不注重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 使得一方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 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普遍感到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 又盲目地重复开发, 特别是超现实地上条件、 上设备, 造成资源的浪费。
社会还没有形成广泛参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制。
因此, 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 是课程实施的条件。
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因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规范是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与核心问题。
当前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 不能及时地被加工、 转化和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 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当前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虽然有许多地方在教材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教材。
但各地对教材的使用上、 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上、 劳动技术基地建设上、 劳动技术课程的评价管理上还不规范, 还缺乏有效的关于劳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利用与规范管理的机制。
本研究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的探索, 开发与构建规范的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资源,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 促进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发展。
研究的重点是完善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与管理的机制, 构建规范的劳动技术课程资源。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课程资源的概念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专题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理论界对课程资源的定义并不多。
顾明远先生在其编著的《教育大词典》 中提出了与课程资源相类似的教育资源的概念, “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有、 使用和消耗的人力、 物力和才力的总和。” [顾明元, 1997]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吴刚平, 2001. 8]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 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 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以及学校、 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 信息和经验的载体, 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徐继存等,
2002. 2]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 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范蔚, 2002. 3] 综合各个观点,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例如, 知识、技能、 经验、 活动方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 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又如,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时间、 场地、 媒介、 设备、 设施和环境, 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要素来源, 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 如图书馆、博物馆、 实验室、 互联网络、 人力和环境等课程资源就是如此。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 实验室、 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 博物馆、 展览馆、 科技馆、 工厂、 农村、 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3. 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来自自然界的, 也有来自社会的; 既有显形的, 也有隐形的; 既有校内的, 也有校外的; 既有人力的, 也有物力的等等。
多种多样的资源为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 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4. 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 凡是有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 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但哪些资源是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 还至少需要三个筛子的筛选。
第一筛子是教育哲学, 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 放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 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 既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 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所以, 开发课程资源, 特别是开发素材性的课程资源, 必须反映教育的理想和目的、 社会发展需要、 学生发展需求、 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
5.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在不同教育情景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 有课程
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 就是校内课程资源, 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
劳动技术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 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都非常重要的, 我们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 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做好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促进劳动技术课程的发展。
为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也为基层的实验学校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参考题目。
1. 劳动技术教材建设的研究 2. 学校劳动技术教室(基地)
开发与建设的研究 3. 校园经济的模式与功能的研究 4. 劳动技术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5. 劳动技术课程管理方式的研究 6. 劳动技术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7. 劳动技术校内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8. 劳动技术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 9. 劳动技术中心(基地)
开发建设的研究 10. 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研究 11. 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3. 劳动技术校本课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4.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基本策略研究 15. 其他 所给题目供学校参考, 各实验学校也...
本次讲座主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㈠课改目 的 ㈡课改目 标二、 幼儿教育热点问题探讨联系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探讨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主要涉及到十个方面的情况。2
一、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㈠课改目 的1. 减轻课业负 担2. 实施素质教育3. 调整更新教材4. 改革教学方法5. 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6. 为了 深化教育改革7. 为了 中华民族的复兴8. 为了 提高教育质量3
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 中华民族的复兴4
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容易理解课程改革着眼于每一位学生。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口 号:1. 为了 一切学生2. 一切为了 学生3. 为了 学生的一切5
为了 中华民族的复兴——怎么理解?课程改革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6
教育与育人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复兴:
关键在人。今天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今天的课程能造就什么样的人?7
我国基础教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情况(2003年)高中阶段:
( 1683+428+456)
÷ 3=855( 万人)855-380=475( 万人)初中阶段:
6687÷ 3× 42%=936( 万人)小学阶段:
12156÷ 6× 3%=61( 万人)合计:
475+936+61=1472( 万人)( 资料来源:
教育部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8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向 社 会 输 送 毕 业 生 情 况(2005年)高中阶段:
2220÷ 3=740( 万人)740-475=265( 万人)初中阶段:
6527÷ 3× 36.2%=787( 万人)小学阶段:
11246÷ 6× 1.9%=35( 万人)合 计:265+787+35=1087( 万人)( 资料来源:
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9
㈡课改目标1. 课程传授:
注重传授——学会学习2. 课程结构: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3. 课程内 容:
难繁偏旧——必备知能4. 学习 方式:
被动学习 ——主动探究5. 课程评价:
甄别选拔——师生发展6. 课程管理:
集中管理——分级管理10
1.课程功能:
注重传授——学会学习《纲要》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1
一位澳大利亚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体会该教师有30年教学经历, 他认为:1. 第一个10年:
教物理;2. 第 二个10年:
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 explore)
;3. 第三个10年:
对自 己正在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 支持。12
2. 课程结构: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纲要》 :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 过多 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13
3.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必备知能《纲要》 :
“改变课程内 容‘难、繁、 偏、 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 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4
4.学习方式:
被动学习——主动探究《纲要》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5
5.课程评价:
甄别选拔——师生发展《纲要》 :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6
建立三种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核心:
教师、 学生、 课程共同发展。17
6.课程管理:
集中管理——分级管理《纲要》 :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8
二、 幼儿教育热点问题探讨㈠学前教育的超前化趋向㈡关于幼儿园改制㈢关于集团化办园㈣关于幼儿园及幼儿安全㈤农村幼教与幼儿园教师㈥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㈦幼儿教育科研工作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㈨关于幼儿特长开发㈩关于创新幼教模式19
㈠学前教育的超前化趋向当 前, 在中 小学巨大的升学压力 的簇拥下, 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哄抬下, 在许多 家长复杂心态的驱动下, 原本正常发展的幼儿教育受到的较为 严 重的影响和干扰, 致使我国 现今的幼儿教育出 现了 超前化的趋向。20
这种超前化趋向的主要表现许多 幼儿园违背幼儿教育规律, 逐步淡化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活动, 把小学的一些课程引 入幼儿教育过程, 开设了 算术、 识字、英语、 绘画、 舞蹈、 钢琴等科目 ,把幼儿园俨然办成了 “学前班”。21
目 前, 在新华书店, 各种幼儿教辅图书琳琅满目 , 比比皆是, 十分热销。
不少家长对这些良莠不齐的教辅图书难以区分, 但出于对孩子进行早期启蒙教育和智力开发的动机, 格买勿论, 以期对孩子的成长能有所帮助。
而事实上, 这在相当的程度上陷入了 超前教育的误区。22
仅就英语学习 来看, 目 前市场上婴幼儿英语教材五花八门:
小蜜蜂英语、 阶梯英语、 温迪婴儿英语、 洪恩儿童英语、 迪斯尼英语、科思达幼儿英语等等。
这些英语教材有的一套价格高达三四千元, 一些幼儿园在选用 时也很随意, 而且师资也跟不上,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3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 对0-6岁的幼儿进行适度的早期教育是必要的。
但这种早期教育一定要适度,做过了 头则无异于揠苗助长, 反过来则会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较多 的负 面影响。24
对0-6岁的孩子来说, 其大脑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但仍以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为主。
过早地接触语文、 算术、 英语等系统教育内 容,很可能会令孩子吃力而心生反感。中外专家都认为, 对0-6岁的儿童来说, 只要健康、 自 信就是一个好孩子。25
这种超前化趋向的背景与心理分析这涉及多 方面, 就家长而言:拿孩子弥补自 己的人生缺憾。
我们许多 家长在成长过程中自 己没有出类拔萃, 没有一路领先, 甚至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 没有上过大学, 于是, 把弥补人生缺憾押宝在孩子的身上, 试图利用 孩子的成功来赢得社会地位。26
联合国专家的意见对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员 、 儿童社会学专家索莱达·拉腊因指出:
“孩子在某些领域的突出表现实际上是满足了 家长的期望, 弥补了 他们的人生缺憾, 而并不是孩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被家长用 来弥补自 己的人生缺憾的孩子, 要承受过多 的压力, 常常感到苦恼不堪。27
㈡关于幼儿园改制大约从2002年起, 我省的苏北以及苏南地区先后出现了 幼儿园改制的风潮。
在这期间, 许多 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在一夜之间被变卖给个人。
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几乎任何一方都对“改制”表示了 不满, 人们甚至对苏北的两所县级幼儿园的改制称之为“荒唐的闹剧”。28
某些地区幼儿园改制后的问题一是用 人制度没有标准;二是教职工待遇急剧下降;三是教学质量受到冲击;四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29
对幼儿园改制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不反对改革幼儿园管理体制。
但是, 这种改革应稳步而有序地推进, 应有利于幼儿园的建设, 有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且, 改革前应充分做好调查研究, 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30
国家教育部意见要鼓励社会力量包括私人办园, 但不能将政府举办的幼儿园一概简单地作价变卖, 要办好现有的公办幼儿园和乡 镇中心幼儿园, 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努力办成示范园。政府办园重要的是起示范和导向作用 。31
省教育厅对幼儿园改制的态度不能借改制的名义, 甩财政包袱, 将政府举办的示范幼儿园一卖了 之。
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 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保证幼儿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保育、 教育质量。
对各类民办幼儿园和改制幼儿园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32
幼儿教育将成为义务教育现在, 国际上有许多 国家已将3-6岁的幼儿教育发展为义务教育。我国幼儿义务教育也正在酝酿、 试点之中。
如是那样, 则更有必要保全现有的公办幼儿园体系。33
但是, 据有关方面统计, 到2005年年底, 我省有2027家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说明了 什么问题? 至少说明民办幼儿园占据了 目 前幼儿教育的相当大的市场, 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那么, 在这一事实面前,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仅仅满足于发号施令、 夸夸其谈是无济于事的。34
㈢关于集团化办园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一浪高过一浪, 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出现了 管理体制改革的热潮。
在这方面, 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改革也颇有声 势, 并创造了 不少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其中, 集团化办园则十分突出。35
所谓集团化办园, 就是打破了传统的办园模式, 在大胆借鉴经济领域内 集团化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把“小而全、 封闭式”的幼儿园的优势集中起来, 或者由一个区域内 的重点示范园兼管本地区的若干个幼儿园, 做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 幼儿园的办园活力, 使之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从而赢得了 自 我发展的主动权。36
实行集团化办园的目 的就在于要使现有的幼儿教育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来, 探索出一种立足国情、 继承传统, 放大并发挥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优势,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 使幼儿教育的发展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7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正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中应运而生的, 是我国第一家集幼儿教育、 0-3岁婴儿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咨询、 师资培训、 联盟办园等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化办园机构。
其办园方针为:
“园所国有、院长承办、 经费自 筹、 办园自 主”。38
十年多 来, 该集团已从成立初期的10所幼儿园发展成为拥有19所分园、 固定资产近6000万元的大型公办学前教育机构, 其中16所分园通过了 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和海淀区区级示范园的验收。
“明天”以其丰富的办学实践向世人证明了 集团化办园所蕴藏着的极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也为教育界的同行们提供了 一条崭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启示。39
该集团通过对人、 财、 物、 事等诸因素进行优化配置、 集约组合、 挖掘潜力, 增强集约化管理运行意识和科学教育管理理念, 创建出规范、 高效、 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机构和严谨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40
该集团吸取了 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 既制定了 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又为教职工发挥个人潜能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激发了 教职工对“明天”的认同, 使他们在“明天”找到自 己的位置, 发挥了 自 己的才能, 实现了 自 己的价值。41
2003年, 该集团积极引 进国际认证标准, 并于12月 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三大管理体系”审核认证, 顺利获得三张国际通行证, 成为国内 首家手执三张国际通行证的大型学前教育机构, 集团化管理又朝着标准化、 国际化方向迈出了 可喜的一步。42
此外, 该集团自 行开发设计的网上行政办公系统、 幼儿学籍管理系统更是为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提高集团化管理质量、 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 现代化平台。43
“明天”坚持以美育人的“和谐教育”理念, 在借鉴国内 外教育家的先进理念精髓的同时, 提出了 独具特色的“立美教育”思想, 在幼儿园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 新的步伐。44
“立美教育”的内涵作中实行环境立美、 艺术立美、 活动立美、 生活立美, 并以此贯穿幼儿园工作全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实行岗 位立美、课程立美、 园所立美、 集团立美, 实现了 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上的突破。
由此, “明天”基本确立了 幼儿立美教育和教育立美的全方位、 多 元化的工程体系, 实践了 通过多 种手段为塑造幼儿完美人格奠基的整体立美教育构想。在幼儿教育工45
他们总结出“以美造美、 育人为先; 以美导学, 乐教乐学; 以美储善, 以意求和; 以美启真, 以情促知”的立美教育原则, 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了 丰硕的成果, 共有50多 篇论文在全国美育课题研究中获奖。46
集团化办园的优势一是放大优质教育和管理资源, 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二是加快新建幼儿园的发展步伐, 使之“速成”;三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减轻了 择园的压力。47
㈣关于幼儿园及幼儿安全当前, 幼儿园及幼儿安全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从不法侵入到意外伤害, 从环境污染到食品卫生, 从等级教育到语言暴力等等,现在, 幼儿园及幼儿的安全正受到了 来自 个方面的挑战。48
不法侵入对幼儿园安全构成威胁2004年8月 4日 上午9时30分左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一名传达室临时工持刀将15名在园幼儿和3名教师砍伤,其中1名幼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2名幼儿和1名教师重伤; 9月 12日 上午10点, 苏州市吴中区一私办幼儿园内 28名幼儿,遭到一名持刀男子的疯狂砍杀, 所幸的是, 孩子们入院抢救及时, 未出现死亡。49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调查显示, 被专家们称为“头号杀手”的铅中毒已成为威胁儿童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 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为血铅大于10微克/分升, 而我国目 前儿童铅中毒流行率,据不久前在河北、 山西等省市的调查显示, 普通市区与市郊在50%以上, 交通繁忙区在70以上, 部分城市工业区最高达85%以上。50
儿童身体组织幼嫩, 铅极易透过肺和胃肠吸...
报
书
项目名称:
大数据分析基础课程改革 项目负责人 :
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
通信地址: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项目负责人电子邮件:
申报时间:
申报说明:
1. 《申报书》要按顺序逐项填写,空缺项要填“无”。要求一律用 A4 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
2. 经费管理要明确项目经费来源及经费使用计划。在学校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3. 《申报书》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至联系人处。
一、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
项目名称
大数据分析基础课程改革
目
简
况
申 报 专 业(可多填)
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起止年月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 二、项目申请人信息 项
目
申
请
人
姓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0.7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教授/系主任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硕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所属院系
邮政编码
电话
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项
目
主要成员
(不含申请者,不能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组
超过 5 人)
三、学校基本情况表 一、学校部分 在校生人数
30018 申报专业近三年平均每届招生数
60 教职工人数
1844 教授/副教授人数
249/564 相关专业设置 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申报专业相关信息 申报专业的学费标准(元/学生/年)
10000 申报专业的招生人数(学生数/届)
60 专业方向学生的就业状况描述(专业就业率、就业地点等) 96%,就业地点大多在西安,北京,上海,广东 申报专业合作届数 3 本项目计划合作人数(学生数/届)
60/届 三、申报专业师资情况
专业课教师人数
11 专业课教师项目开发经验描述 3位老师具有大数据开发工程师认证;2 位老师具有嵌入式开发工程师认证;2 位老师具有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
专业课教师课时量
32 专业课教师最希望从哪方面进行专业技能提升 大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技能培训。
四、申报专业实验室状况 可用于申报专业的实验室数量
1 可用于申报专业的实验室工位数 35 可用于申报专业的实验室设备采购年限 1 年 可用于申报专业的实验室的计算机数量 35 五、校企合作 曾经开展过哪些合作 与科技就物联网专业学生进行过 3+1 模式的合作;与百科融创2016 产学研教改项目的合作 学院对校企合作的关切点 老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下一阶段教改方向描述 结合学院 3+1 模式重点在学生实训方面的锻炼培养,将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推广 四、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大数据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围绕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大数据数据分析处理两方面进行建设。
我专业根据学生特点,分为两个方向进行培养: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处理技术。新培养计划中有关大数据课程体系:
先修课由 c 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Java 技术,多元数据分析,R 语言与机器学习,python 基础。通过与贵公司课程团队相互交流更新课程内容,实践体系。
具体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了解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使用工具和方法; (2)熟悉数据库开发技术,了解主流的数据库平台,能使用数据库存储和访问数据; (3)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熟悉HTTP 协议; (4)掌握 Hadoop 集群安装及原理,hdfs 命令操作,JAVA 操作 hdfs的常用 AP 接口,动态接口删除数据节点; (5)掌握集群安装及原理,Hbase 命令行操作,Java 操作 Hbase 常用 AP 接口; (6)掌握大数据查询、大数据交换处理。
(7)大数据与具体行业结合进行项目实战模拟。
课程教学内容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将我校老师和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提升。
五、项目总体合作思路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企业的优秀资源和项目优势拓宽课程内容素材,也为去企业执行“3+1”模式打好基础。
1.设置专业方向 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及近几年学生在贵公司的实践方向,引导部分学生选择大数据方向进行培养。结合贵公司的培训经验及课程实践体系进行合作联合培养。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专业(专业群)改革共建、课程开发互融、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共享、教学平台建设。通过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的建设与改革,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并推广应用。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在企业完成。
3.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大数据处理基础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
版教材。
六、学校在管理、教学、场地及配套支持方面的保障措施 1.目前物联网系学生实行的是 3+0.5+0.5 的实训方式,通过实训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 2.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模式; 3.目前这门课程被列为创新课程,主要是在 2017 培养计划里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锻炼,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新课程。
七、学校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学校创办于 1934 年,时名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 年改办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90 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 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 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年学校进入一本招生序列。目前学校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含浦、东塘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个校办合资企业。学校下设***个学院、***个研究中心(所)。学校现有学生总人数 46***人,其中研究生1***人、全日制本科生 18***人、专科生***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 22***人、境外学生***人。学校图书馆藏书**.*万册,线装古籍**.*万余册。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有***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 17 台件、多媒体教室 165间,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教室监控、教学广播、会议视频、屏蔽系统。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强化中医本科人才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中医学)培养项目,实施了临床型拔尖中医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与实践改革试点项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学校开设***个本科专业,分属于医学、理学、工学、
管理学、文学 5 个学科门类。现有 4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 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 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 个。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学校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不断增高,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百余项,近 3 年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为**.*%,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构建了以医学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文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个,其中 8 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个,其中***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形成了国家、省、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基本实现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中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并形成了鲜明的中医药学科特色与优势。有国家重点学科 1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个,湖南省重点学科***个,其中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 个。中医诊断学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的优势科研项目有病证诊疗标准化与客观化研究,中药超微技术与创新药物研究,针灸——经络原理研究,妇科血症研究,中药材育种、栽培、管理、标准化研究,心脑血管病、肝病、肿瘤、糖尿病、眼底病、免疫性疾病等疑难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并打造了相应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 1***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 1***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人、副高职称教师***人;有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人,享
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 2 人。湖南省“***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4 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3 人,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人,省科技领军人才 1 人,省优秀专家 1 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人,省级优秀教师 4 人,省级名医***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2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 7 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个,省级教学团队 4 个。学校教学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优化和资源共享,组建了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药学基础、药学技能和综合信息5 大教学实验中心,重点建设了具有特色优势、专业覆盖面广的医学、药学和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其中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3 个。教学实验室面积**.*万平方米,各类教学实验室能开出实验项目***个。
学校注重科技平台的建设,建设有国家级 3 个、部级***个、省级***个、厅级***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1 个、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 1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个、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 6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地 1 个;湖南省 20**协同创新中心 1 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3 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湖南省特色创新服务平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1 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1 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6 个、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5 个。有 SPF 级实验动物中心 1 个、国家级科普基地 5 个。所有科技实验平台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对全校学生预约开放。
目前学校有在研课题 688 项,纵向在研科研经费 6600 余万元,参与 973 计划项目 14 项、863 计划项目 4 项,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4 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04 项、国际合作专项2项。2000年至今,学校共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6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于 200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中药新药***个,获科技成果转让 84 项、国家专利 205 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 9**.*万元。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 3 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12 所,共有病床 14789 张。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十所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拥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针灸科、脑病、肿瘤等***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3 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我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单位,2009 年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人。中国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设于我校,已为***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千余名多名学员。1990 年以来,学校先后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英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数批医疗队赴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防病治病。与美国新英格兰中医学院、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青叶札幌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开展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我省首个
境外合作办学项目。20**年获批与韩国圆光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研水平大幅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办学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访谈背景建国以来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 1996 年拉开帷幕经过几年调研、酝酿和反复论证 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终于亮相了这标志着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的新的课程体系的诞生。今年新学年伊始 新课程实验已在全国 27 个省的 38 个实验区正式启动。
为推进 《纲要》 的理解和实施目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女士。
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与特点
记者朱司长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 7 次本次改革是第八轮。新一轮课程改革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您是主抓这项工作领导 又是课程研究和改革的专家我们想请您对《今日教育》的读者谈谈本次课程改革好吗
朱慕菊好的。
记者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此次改革意义何在
朱慕菊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之一具体表现为这样几方面的趋势一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 21 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现在的学生能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三是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充分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人民最重要的资源。今天我国两亿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什么、 怎么学 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此次改革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为积极应对 21 世纪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所作出的又一重要举措。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
记者此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朱慕菊 提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否要换几套教科书或改革什么教学方法过样理解是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想要达到以下六项目标
第一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班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班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 改革课程结构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革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 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记者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有什么新特点?
朱慕菊课程内容的确定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学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发展不能与学科的发展划等号 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是每一个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掌握的。
因此不应以学科为
中心而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要以长远的、战略的眼光设置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打破了过去只关注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轻价值观渗透的倾向。特别要指出的是学会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习目标那种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课程在实施上更关注学生通过什么方法、方式去学习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记者此次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小学必修课在综合实践活动里面设置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为什么要增加这个内容呢?
朱葛菊增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了解作为每 个中国人他对于这些社会问题的责任。这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 一个重要渠道。
我们的教育要特别关注学生怎样成为一个好公民 成为一个 服务于社会志向的接班人。
但是这个任务不能靠教师以讲授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来完成。
我们急切地需要一种更新的更加有活力的给社区和学校双方带来 一种亲和感的新的学校制度。我们将学生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列为必修课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课程的开设 使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联系的桥梁这是一种制度的桥梁。我们将逐步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的模式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提到课程目标的高度上来规划。
我们会出台一系列关于社区服务的指导文什 将来我们的学生必须取得社区服务的成绩才能毕业。
它要和学业成绩一样得到充分重视。
记者这次改革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有什么新的调整?
朱慕菊我国现行课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了国家在课程改革、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但对发挥地方和学校的主体作用方面尚存在薄弱环节 致使课程对不同地方、 不同学校的不适应状况难以得到及时调整。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很重要的是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我们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百分比的课时来建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力图在国家基本要求、 地方经济文化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三者间找到一个共同建构的结合点。
国家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职责是制定墓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娶的课程实施方案 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
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可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现在校本课程的概念很流行。我觉得这是好事。但目前我们只提学校课程的概念并没有在文件里出现校本课程的概念。我们认为以校本来开发课程日前在中国不具有普遍意义。目前我们学校开发课程的力量还比较弱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并不等于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方向。只是从全国的情况看我们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记者教材相当于整个基础教育的运行软件新的实验教材有什么样的特点?
朱慕菊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 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教材使用上一些地方教师对教材过分依赖教材儿乎成了学的“ 《圣经》 ” 而教师自身创新、思考的能动性丧失了成为唯教材是瞻 的教书匠。
《纲要》明确要求教师改变 这种状况。
记者这次改革在课程评价上有何 新精神?
朱慕葡评价改革的核心是对评价 功能和评价方法的改革。讲到评价很 容易使人们想到考试想到用量化的分 数来衡量结果。我国现行的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了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的作用重视了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但对 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方式和 技术还比较单调。进入 90 年代后各国在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这次课程改革力图构建的评价体系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潜能。通过评价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改革评价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涉及到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的转变。未来社会不仅
需要数理逻辑能力和 语言能力强的人才而巳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像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电影电视明星等。而这些人才的一些能力并不在学校课程的关注之列。多元智力理论说明人的潜在的智力倾向是不一样的。
教师应对学生的潜能做全面了解与认识 要从理性的角度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纲要》明确规定要建立三套评价体系即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重新规划、对教学过程的关注、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及整个课程管理政策的调整 构成了我们这一次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框架 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组织实施的。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与进程
记者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进程是怎杆的?
朱慕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作大体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现在酝酿准备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这一阶段研究制定了《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阶段 18 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定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 20 个学科的 49 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今年 9 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
以 2001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即实验工作阶段。这一阶段大约用 3 年时间到 2004 年年中结束。2001 年秋季。新课程实验在全国 27 个省的 38 个实验区正式启动。7 月 3031 日我们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推进实验区工作会以 请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分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厅长、基教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师资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这个会议。
2002 年扩大实验范围启动省级实验区的工作。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进入实验阶段。原则上希望各省在每个地级市确定一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 全国共有 350 多个。
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lo 一 15。我们已经对实验区的行政管理人员、各种中小学教学骨干进行了培训现在实验区正在进行二级培训。我们要求培训到每 个教师不培训不上岗。
2003 年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35%。
2004 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将正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文件 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65-70左右。2005 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
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概况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批转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启动了建国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 即第八次课程改革。
2001 年 9 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规划开始实施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实验。在 29 个省市的 38 个国家
级实验区正式启用新课程实验47 万占同年级中小学生总数的 0.5—1%中小学生进入新课程。2002 年 9 月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进入全面实验阶段实验规模扩大到 570 个县区 、市其中省级实验区 528 个 895 万中小学生 占同年级中小学生总数的 18——20%进入新课程。2003 年 9 月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验规模扩大到 1642 个县区 、市新增实验区 1072 个 3500 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2004 年 9 月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推广阶段。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规划将要正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等文件 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启用新课程的学生将要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65—70%左右。
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2004 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省2006 年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等省先后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2007 年 9 月将有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四省市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2007 年 1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 2007 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 教基厅[2007]1 号 明确提出 2010 年以前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开没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做好高中新课程实施规划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即 2009 年将是最后一批进入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省份。
为什么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1、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①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可能和新要求②我国基础教育从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向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转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化社会强调能力方法的要求信息化社会强调学习创造能力。③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课程改革。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
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真正提高基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