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8篇)(2023年)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8篇)(2023年)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2-16 04:4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8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8篇)(2022年)

篇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在湖南省葛敏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英语发展新方向》。下面我将结合讲座内容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程教授说,英语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关键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2。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3。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联系我之前的授课模式,我注重创设情境并能运用课堂活动来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英语知识,但是在运用上重视度还不够,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停留在表达课本内容这个层面,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程教授还就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文化意识的关键点在于中外文化、优秀文化、文化认知、文化态度、行为选择五个方面,并强调文化意识是学生在新时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在这几年执教英语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比较注重的,在情感教育环节会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也会加入外国优秀文化元素,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也比较高。聆听完程教授的讲座之后,我觉得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再提升一个高度。

最后,程教授给我们讲解了英语考试与评价改革的内容,这也是英语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程教授就考试方向、考什么、怎么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阐述。他指出,以后英语命题将注重采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试题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这也给我们以后命题带来了新的指引,在平时学校内部组织的考试中,教师命题也要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程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让我们获益匪浅、感悟颇深,再次感谢葛敏名师工作室提供的机会,让我们能不断提升自己。我也将把此次所学用于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篇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在湖南省葛敏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程晓堂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讲座,受益匪浅。在引言部分,程教授就点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重要的修订: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接着程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座: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核心素养这一块是讲座的重心。通过程教授的解读,我知道了严格意义上的核心素养是不分学科、不分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有读写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批判与创新思维能力,个人及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跨文化理解。而英语课程主要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这里的每一点程教授都深入浅出,运用实例让一线老师尽可能知道新课标怎么在课堂教学上落地。这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是否注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讲座中提到的关于核心素养的例子更让我更理解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

程教授在谈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时重点提到要挖掘语篇背后的育人价值;在谈英语课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时,着重讲了主题的变化;在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这一块,程教授给出的基于布鲁姆认知层次的教学设计实例让我眼前一亮。之前就学习过布鲁姆的理论,但是总感觉太遥远,每一步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一下终于更加清晰了。最后,在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中,程教授例举的考试题目也让我明确了以后给学生设置考题时求真的方向,即采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并且让试题具有基础性,代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总得来说,很感谢程教授这一次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也知道了以后的英语教学该从哪些方面落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今天上午聆听了程晓堂教授《义务教育新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的讲座,这场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们一线教师及时了解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程教授的讲座主要讲了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以及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其中,程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的新提法,由原来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到现在的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提法,让英语学科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具体。所有课程都有其通用的核心素养,除了其通用核心素养之外,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门课程所特有的核心素养和育人功能。英语课程就有其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同时,英语课程还有其在育人方面的有利条件,每一个单元都有主题,每一个主题通过语篇和对话的形式呈现,语篇和对话的内容都承载着不同方面的育人功能。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尤其我作为班主任,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利用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在育人方面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前担心这样可能会导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但通过这次的讲座学习,我消除了这方面但顾虑。虽然英语教学中词汇、语法,句型的讲解也很重要,但这只是英语课程的组成部分。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把握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其核心素养和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篇四: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上午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的讲座,本次讲座内容详细、全面、深刻的解读了国家4月21日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解析,让我感受颇深。

本次的新课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上,顺应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优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程教授的讲座从核心素养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逐级展开。

一、核心素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22版界定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表述解决了各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程教授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又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解读。

1、关于语言能力

它是学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参与表达或者是学会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呈现,对现行的英语考核题型进行了反思,我同在思考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去创设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呢?

2、关于文化意识

它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表达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通过视频示例,让我明白,语言远不止实现简单的交际那么简单。

3、关于思维品质

它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包含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的层次和水平。这提醒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准确的解读课本信息才能高效的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同时,教师课堂语言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4、关于学习能力

它是学生积极运用、主动调适策略、拓展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二、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汲取文化精华。学生应理性看待文化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涵养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接下来,从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英语课程的育人途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非常契合时代发展背景。

其后,程教授提及了英语学习的活动观,提倡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而践行的关键是设置情境、激活已知、深入探究。反观自己的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我讲的太多,学生的课堂实践较少;另外,还应关注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层层递进去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最后,提到了考试与评价改革,我们应本着强化育人导向、注重命题素养立意的方向,考查在解决真实问题中突出的语言能力,并逐渐加大听力与口语的考试比例,采用真实情境和任务、基础、综合、探究与开放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核。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能第一时间去倾听、去解读、去思考相关的新课程标准,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极强的指导性。当然,对于理念如何融入我们的实践并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我想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的路要走。

篇五: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花一个分钟精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并坚持用表格和思维导图做笔记和串联,提升教学和带娃能力。

新课标的两个重点

第一、新课标进一步明确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因此义务教育将更加注重教学品质、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及架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课程体系。同时新课标还提出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学校、家庭及社会都要去思考。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是什么吗?孩子的优势是什么呢?如何让孩子上好学,让孩子在未来的职场或生活中学以致用呢?

第二、新课标的整体课程设置有四个重点及如何结合

①信息科技在三到八年级独立开始。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忽略对孩子的信息科技启蒙,要教孩子们如何好好使用网络、电脑、手机及平板,不是只让他们用这些娱乐,而是教他们善用这些成为提升效率,提升能力的工具。

②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在一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这里有两小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英语开设的起始年级是三年级,但同时也提到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在一二年级开设。这不取决于学校,而取决于父母的目标和规划。另一个是到了初中阶段,如果孩子的语言优势很强,还可以选择日语或俄语来学,当然如果没有很好的语言优势,那就学好语文和英语就好。

③加强学段衔接。教育是一条漫长的培养道路,作为家长或老师不要过于在意一次考试的成绩,要重视整体性及衔接性。

④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实践性要求。作为家长或老师在给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重多元化。

篇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就在昨天(2022年4月21日),历时三年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终于“新鲜出炉”。打开新课标,许多新词、热词扑面而来,如同春风吹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比如:在前言中提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课程性质中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在课程理念中提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等等。具体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比如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英语学习活动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段衔接等等等等。

真正读懂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天多的时间,我只能做到大致读一下,有些地方还是似懂非懂的状态。我边读边整理笔记,同时写下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课程目标

2011年版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五级分级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课程总目标,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三到五级分别对应初中阶段的七、八、九三个年级。

2022年版课程目标分为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三个学段分别是: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一级为三到四年级达到的目标,二级为五到六年级达到的目标,三级为七到九年级达到的目标(三个年级不再按年级细分)。

英语课程总目标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学段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描述:

语言能力的表现: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

文化意识的表现: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感悟与内化。

思维品质的表现: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

学习能力的表现: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

以上目标在新课标中以表格形式呈现,内容很多,自行学习,这里不再细说。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一)内容要求

1、主题

主题的三大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个主题下设主题群,主题群下设子主题。比如人与自我中的自我认识、理财意识等等;人与社会的人际关系、社区生活等等;人与自然的自然景观、环境污染等等等等。

我们在备课时,就需要首先判断这篇文章属于哪个主题下的子主题,再去思考课标对此的要求是什么,据此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

2、语篇

语篇分对话、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新闻报道等。语篇类型中提到了简版小说、童话、人物传记、诗歌等。这些体裁在各地中考中都出现过,比如《简爱》《秘密花园》《青蛙王子》等。人教版中有《愚公移山》、《鲁滨孙漂流记》,还提到了《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但在有的教材版本中涉及极少,老师们就要在平时留心,遇到好的文章收藏下来,用于课外阅读。

说理类文章归到三级+,不知道会不会对中考产生影响。

3、语言知识

2011年版课标中,语言知识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项。

2022年版课标中,语言知识分为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五项。具体如下:

(1)语音知识

和2011版相比,更加明确强调了读音规则和音标,比如:在查字典时运用音标知识学习单词的发音,这其实就是在给学生们一个自学的“拐杖”,在他课下学习、预习甚至以后的学英语道路上都有了方法。因此,老师们必须重视语音教学。

关于语音部分,附录中有列举。和2011版大体一致,细微的变化有:“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改为“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去掉了“成音节的读音”。

(2)词汇知识

强调了构词法,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理解和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这一点,对我们的词汇教学也提出了新思考。比如怎样教单词?怎样让学生喜欢记单词?怎样在读前处理单词?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以后教研的主题。

另外,词汇这一块,增加了理解词汇的词性和功能的表述以及通过词根、词缀理解生词。关于这一点,我们倒是在教学中一直渗透,以后还要继续加强。

词汇量的要求:2011年版要求是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2022年版三级仍然是1600,但提到可以接触学习和主题相关的单词1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没有具体数量,说的是“一定数量”。三级+要求是1800个单词,接触学习和主题相关的单词200个,习惯用语固定搭配是“一定数量”。这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3)语法知识

2022年新课标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理解体会所学语法的形式和表意功能,这点在2011年版也有。关于语法的表意功能我举以下两个例子,希望能表达明白。

Ifyouplantwatermelonseedsinthespring,youwilleatfreshwatermeloninthefall。

Ifyouplantwatermelonseedsinthespring,youwillbeeatingfreshwatermeloninthefall。

两句分别使用了一般将来时和将来进行时(当然,这个时态不是初中要求)的结构形式,第二句将美美地吃西瓜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它的表意功能。

又比如:

Youalwaysleavesomething。

Youarealwaysleavingsomething。

第一句用一般现在时,第二句用现在进行时,第二句就有埋怨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是它的表意功能。

语法项目表和2011年版变化很少,有以下几个小的地方:

介词和介词短语改为介词(但我认为介词短语应该还是考察范围);

添加了几项只要求理解的项目:感叹词、缩写和简写、主谓一致、动词-ing和动词-ed;

therebe句型改为存现句。

(4)语篇知识

三级要求理解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目的、结构特征、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并能运用。

(5)语用知识

语用知识是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例如请求、提供帮助、表达情感、态度等。

4、文化知识

和2011年课标的文化意识有相同的地方,也添加了很多内容。比如:中外代表人物,中外优秀艺术家、科学家、主要节日、主要国家的基本信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命安全观念、理财观念、劳动精神等等。

这些内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涉及也是比较少的。其实,语言的学习也是在学一种文化,这点是英语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中外都有各自的优秀文化,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十年前,我们的学生对西方的文化太过狂热,圣诞节、愚人节很感兴趣,但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了解甚少,这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最近几年,从国家层面到学校教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了起来,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瑰宝,学习不同的文化,这样的青少年才能拓宽国际视野、具有开放心态,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5、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分理解型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这里增加了“看”,和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衔接了起来。

我理解的听读看就是输入,说和写就是输出。看什么?看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随笔《英语教学五大技能之“看”》,主要谈了对“看教材插图”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当时,2022年课标还没有出台,现在看来,恰恰印证了当时的看法。

新课标提出,要借助图片、影像等视觉信息,理解收听和观看的内容。要根据标题或图片预测书面语篇的大概内容、故事的情节发展或结局。看图,培养的不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吗?同时,希望某些教材的美术编辑们在设计教材插图时能更加走心一些。

关于课外阅读量的问题,和2011版要求一样,课外阅读量累计七年级4万词,八年级10万词,九年级15万词。和2011不同的是,2022版对三个年级都要求课外试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这一点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考虑通过观看小视频开展相关的英语教学活动。我想起了好几年前的一次英语培训,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灰姑娘》的动画片后,发给我们一张纸,上面有挖空填词、回答问题的题,至今还是记忆深刻。另外,还可以视情况复述故事大意、交流对视频中行为的看法等等。当然,这样的活动难度不小,需要老师引导到位、时间给够。

6、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这里不再细说。

(二)教学提示

关于教学提示,课标中提到了五条,这里主要谈两条:

1、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做好学习规划。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我的做法是:在当年的暑假通读小学教材,了解他们学过什么;初一第一个学期第一周,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量,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在后面的备课中,适当补充小学学过、但初一教材没有的词汇知识。

2、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和化学联合的“调查大气污染”,和道法联合的“探析中华传统文化”,和地理联合的“家乡一日游”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给我们的校本研修提供了思路。

篇七: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摘要:本文在阐述课程内容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比较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选取上的变化,解读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教研建议,探讨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研工作对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教研与师训

文章要点概览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结构观。新版义教课标确定了以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的核心素养目标。目标确定之后,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就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英语课程内容主要规定学生在英语课程中需要学习的、与课程价值观和课程目标相一致的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以及知识所承载的内涵和价值观。

新修订的义教课标在内容的选择上发生了本质变化,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和整合的内容结构观。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

六个要素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的结构,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内容结构中不仅包含语言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能够促进学生心智、情感、终身学习以及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所必须依托的学习主题和多模态的语篇内容。

新版义教课标的内容结构不仅包含作为学习对象的六个内容要素,还包含了学习对象的组织和学习方式,相较于2017年版高中课标的内容结构,增加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类互动关联的活动。

语言学习不再仅仅围绕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展开,而要同步关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主题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

新版义教课标在内容的选取和要求方面必须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要选择有利于该年龄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内容,凝练该学段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最具价值的知识,凸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

分级课程体系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到初中9年级设计了三个基础级别,即一级、二级和三级。34年级结束后达到一级要求,56年结束后达到二级要求,79年级结束后达到三级要求。为了兼顾不同地区小学英语起点不同,内容要求为小学12年级设置了预备级,同时还设置了三个“级别+”,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可以看出,新版义教课标的分级体系对2011年版义教课标进行了优化,修订后的分级体系适切性和灵活性都更强。

主题包含三个层级,即主题范畴、主题群和子主题。

由于主题范畴和子主题的确定是教材选材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主题的选取必须要有利于循序渐进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整体来看,主题分布与选择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所选内容从生活到社会再到自然,逐步丰富和深化,体现了学生在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进阶发展需要。

语篇承载主题和内容。以语篇为载体实施语言教学,为破解长期以来英语课程中以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的碎片化低效教学问题提供了方案。

语言知识的内容(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也同样是按照三个级别提出要求的,充分考虑了各个级别学生年龄特点、认知层次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词汇指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英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的知识要求。

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语篇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运用语篇知识开展阅读理解,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语用知识是使交流和表达得体有效的前提。

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知识。

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是为了开阔国际视野,增强家国情怀,奠定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目是为了发现、判断文化知识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新版义教课标关于语言技能内容要求按照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分别呈现。而且在原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补充了“看”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

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是学生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学习策略按照三个级别,从四个维度,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到情感策略规定内容要求的。

新版义教课标非常重视小初衔接的问题。三级(初中)的教学提示的第一条就专门针对如何解决好小初衔接的问题给出了建议。新版义教课标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认识到衔接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层面的衔接,还要关注学生在能力、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的衔接。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新版义教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专门增设了对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指导建议,着力引导教师准确、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引导教研和教师携手从“课改”走向“改课”(刘月霞,2021),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以下为正文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结构观。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版义教课标”)确定了以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的核心素养目标。目标确定之后,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就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下面我将针对新版义教课标中课程内容的选取、教研和师训等建议的要点进行解读,希望对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提供启示和帮助。

英语课程内容主要规定学生在英语课程中需要学习的、与课程价值观和课程目标相一致的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以及知识所承载的内涵和价值观。内容的选取既要考虑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也要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征的、对学生发展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内容,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张华,2000)。

新版义教课标的课程内容由哪些要素构成?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结构观?

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2011年版义教课标”)相比,新修订的义教课标(教育部,2022)在内容的选择上发生了本质变化,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和整合的内容结构观。

不难看出,所选取的六个要素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的结构,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内容结构中不仅包含语言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能够促进学生心智、情感、终身学习以及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所必须依托的学习主题和多模态的语篇内容。

此外,还有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结构图的外圈是组织和学习这些内容的方式,即围绕课程内容六要素,其学习方式是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进行组织。

施良方(1996)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或观念,也包括学科知识的组织和学习方式,即这些事实、原理和问题等是如何组织并实现学习的。钟启泉(2007)也指出,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同样,王本陆(2017)也指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由此可见,课程内容的构成不仅包括基本事实、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等具体内容,还包括这些事实和原理是如何组织并实施的。在活动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经过学习者个人的主动选择,并以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和个人经验为核心进行整合和认同,再转化为个人的认知、形成新的情感和价值观,学习才有意义。可见,课程内容要素与其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成为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据此,语言学习不再仅仅围绕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展开,而要同步关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主题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将语言学习的目的明确地定位于能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思维品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文化自信,发展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能力,改变长期存在的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为了应试而学习语言的实践误区。

与2011年版义教课标相比,新版义教课标中课程内容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对六要素各自的功能和关系如何理解?

不难发现,这五个要素之间貌合神离,缺乏有机关联,特别是缺少能够统领和整合各要素的核心知识。这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整合课程内容,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效率不高的原因。

其最大的变化是六个要素紧密关联,不再是一盘散沙。主题位于图的顶部,具有统领各要素的作用;语篇位于图的底部,作为载体发挥整合各要素的作用;主题和语篇上下呼应,统领和承载中间和左右位置的四项内容要素。在这四项内容要素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构成课程的核心知识要素,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呈现在太极图中,表明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构成课程的技能和方法类知识,具有动态特征,发挥盘活和促进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学习和习得的作用,同时发挥促进学习者对语篇类型和语篇结构特征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学习者对主题和对语篇背后文化内涵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提高价值判断力的作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也是提高学习者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版义教课标对六个要素各自的功能阐述如下: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

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

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

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

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

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

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必然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意义探究为目的展开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获取和加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提高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加深对语篇结构和主题意义深层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理解文化意涵、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主题和语篇在新版义教课标内容结构图上的位置调整体现了我们对六要素关系的重新认识。在2017年版高中课标内容结构图中,主题和语篇起到的是语境烘托的作用,置于四个要素之底部,承载其他四个要素,但没有与其他四个要素建立互动关联,特别是没有与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建立关联。

而处于核心和左右位置的四个要素之间表现出密切的互动关系,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嵌入太极图中,同时二者也与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形成了动态的互动关系,即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发挥盘活和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互动中发展的作用,还有推动主题意义探究不断深化、促进对语篇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的理解不断深入的作用。

在新版义教课标内容结构图中,主题和语篇不再作为背景衬托其他内容要素,而是与其他四个要素有机融为一体。主题和语篇不仅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与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形成了紧密的互动互促的关系。主题和语篇一方面发挥统领和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与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形成了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不仅具有盘活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作用,还有推动主题意义探究不断深化、促进对语篇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的理解不断深入的作用。

另外,新版义教课标的内容结构不仅包含作为学习对象的六个内容要素,还包含了学习对象的组织和学习方式,相较于2017年版高中课标的内容结构,增加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类互动关联的活动。其理念是英语课程的学习要通过精心设计,体现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学习活动与内容六要素的有机互动和融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具体而言,学生围绕主题,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结构;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同时加深对所学语言形式和文化意义的理解,促进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尝试在新的情境、新的任务中运用所学所知,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问题,达到学用结合、会学会用的目的,促进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和有效提升。这一变化强调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是持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新版义教课标的课程内容具体包含什么要求?

新版义教课标在具体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是如何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

新版义教课标与2017年版高中课标在课程内容要素名称的选取和价值导向上保持了一致,都强调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要凸显主题的引领作用,发挥好语篇的载体功能,要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使学生不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对语篇类型及结构的把握。

但是,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与高中明显不同。义务教育覆盖从小学3年级到初中9年级三个学段(即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与高中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新版义教课标在内容的选取和要求方面必须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要选择有利于该年龄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内容,凝练该学段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最具价值的知识,凸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课程内容选取的义务教育特征,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义务教育的课程设计。义务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起点、学习时限和学习条件的不同,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语言能力发展水平进阶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特点和需要的分级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的适切性。

分级体系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到初中9年级设计了三个基础级别,即一级、二级和三级。34年级结束后达到一级要求,56年结束后达到二级要求,79年级结束后达到三级要求。为了兼顾不同地区小学英语起点不同,内容要求为小学12年级设置了预备级,同时还设置了三个“级别+”,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也就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

具体的内容要求均以分级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中未对预备级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但在教学提示中为这个级别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要求参考。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可以看出,新版义教课标的分级体系对2011年版义教课标进行了优化,修订后的分级体系适切性和灵活性都更强。

1

主题

先以主题为例,分析义务教育课程内容选取的特点。主题包含三个层级,即主题范畴、主题群和子主题。主题范畴(高中称之为主题语境)和主题群基本沿用了高中的概念,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主题范畴或范围的。义务教育与高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子主题的选取上。由于主题范畴和子主题的确定是教材选材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主题的选取必须要有利于循序渐进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主题范畴、主题群和子主题应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和明确的育人价值,要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学会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保护环境、保护自己;还要有利于他们开阔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文化,了解科技发展,学习科学精神,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发展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人与自我的范畴中,小学一级和二级的子主题都与学生的日常起居、学校生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饮食健康、健康心理和行为、情绪表达与管理、初步的理财意识、劳动习惯等紧密相连,体现对学生做人与做事能力的培养。三级的子主题凸显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增加了珍爱生命、抗挫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运用,还增加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职业启蒙和职业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金融、消费与信用维护,最后是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创新。这些子主题的选择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人与社会主题中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学习中外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和游览体验;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传统节日,丰富文化体验;了解家乡和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对未来的畅想;丰富人文艺术领域的知识,如中外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中的文化价值,学习优秀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等,同时还关注科学发展。这些主题的选择为学生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体验异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范围。

一级的子主题从学习和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入手,关注季节特征与变化、季节与生活的关系、身边的自然现象与生态环境,以及常见的动物、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等。

二级过渡到学习中国主要城市及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世界主要国家的名称、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绿色生活的理念和行为;还包括要热爱并善待生命、了解自然灾害、如何确保人身安全、具备灾害防范基本常识等。强调要体验和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建立绿色生活理念、保护环境和建立安全防范意识等。

三级的子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更多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征与自然景观;学会热爱与敬畏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分析环境污染及原因,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具有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和措施,确保人身安全与自我保护;最后,还涉及地球与宇宙探秘,航天事业发展等。

整体来看,主题分布与选择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所选内容从生活到社会再到自然,逐步丰富和深化,体现了学生在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进阶发展需要。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围绕这些主题,能够发展语言能力,奠定人文底蕴,增强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

语篇

六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是语篇。语篇承载主题和内容。以语篇为载体实施语言教学,为破解长期以来英语课程中以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的碎片化低效教学问题提供了方案。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生活中包含多种模态的语篇类型,学生只有基于语篇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发展运用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语篇类型与高中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一级和二级的要求上,新版义教课标尽量做到反映义教阶段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义教阶段少年儿童的学习的特点。

不难看出,一级和二级所涉及的语篇类型更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语篇特点,多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熟悉的形式。如一级中包含了歌谣、歌曲、韵文,日常简短对话、独白,配图故事、叙事性日记等,人物介绍、物品介绍、地点介绍等以及日常生活常见和常用的书信、通知和生日及新年贺卡等,此外也包含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提示牌、告示牌、菜单、购物单、简单图表、图片等。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56年级的学生和初中生所学习的语篇类型更丰富,也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3

语言知识

课程内容中有关语言知识的内容(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也同样是按照三个级别提出要求的,充分考虑了各个级别学生年龄特点、认知层次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关于语音知识的要求,新版义教课标强调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一级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知简单的拼读规则,尝试借助拼读规则拼读单词;同时感知并模仿说英语,体会单词的重音和句子的升调与降调。

二级的要求是学生要能借助拼读规则拼读单词;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学过的对话和短文;借助句子中单词的重读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情感;还能感知并模仿说英语,体会意群、语调与节奏;同时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过程中做到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自然、流畅。

三级要求初中学生要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在语境中的表意功能;辨识口语表达中的意群,并在口头交流中按照意群表达;能根据重音、意群、语调与节奏等语音特征的变化,感知和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态度;还能借助重音、意群、语调、节奏等方面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意图和态度;同时,初中生不仅要能够根据读音规则拼读单词,还要学习音标,要能够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并能够在查词典时,运用音标知识学习单词的发音。

关于词汇知识的要求,新版义教课标强调,词汇指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具体要求有:

一级阶段,学生要知道单词由字母构成;要能够借助图片、实物理解词汇的意思;还要能根据视觉或听觉提示,如图片、动作、动画、声音等,说出单词和短语;要能够根据单词的音、形、义学习词汇,体会词汇在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级阶段,学生要能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含义,在运用中逐步积累词汇;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过程和特征,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主要信息和观点;关于词汇量的要求是,要能初步运用500个左右的单词(见新版义教课标附录3),就规定的主题进行交流与表达,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三级词汇和相关主题范围内100300个词汇以及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在三级词汇学习的要求中,学生要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能理解和领悟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和语篇中的意义、词性和功能;通过识别词根、词缀理解生词,辨识单词中的前缀、后缀及其意义;要能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描述事物、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主要信息和观点。新版义教课标关于词汇量的要求是,学生要能够围绕相关主题学习并使用约1600个单词进行交流与表达(见新版义教课标附录3),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100300个单词以及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关于语法知识,新版义教课标指出,英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词法关注词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体)等;句法关注句子结构,如句子的种类、成分、语序等。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同时,新版义教课标特别强调指出,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从表4可以看出,新版义教课标对小学34年级(一级水平)学生在语法知识的要求上,更关注学习的方式,即要通过感知、理解和运用三种形式进行。也就是说,对小学34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应给他们讲解语法知识或要求他们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从学习内容来看,小学34年级的学生(一级水平)要在语境中理解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同时围绕相关主题,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人和物,进行简单交流。

对于小学56年级(二级水平)的学生,新版义教课标要求他们要学习常用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强调要在语篇中理解和学习。同时,新版义教课标还要求学生学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语法形式、表意功能和具体的用法,强调了对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在语境中进行。此外,新版义教课标还对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做事情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描述、比较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等。

显然,要做到这些,学生必然要学习和运用有关比较级的语法知识,要学习和运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用法;同时还要学习过去时的语法知识,学习介词短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新版义教课标对于语法知识学习的要求凸显出学习语法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语法而语法,而是为了提高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体现对学习语法知识的表意功能的重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三级水平)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新版义教课标对语法知识学习的要求也更多一些。但是有关学习语法知识的理念没有变。三级语法知识内容要求的第一条就突出强调了要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第二到第四条对语法的学习内容和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表现提出了要求。例如,要了解句子的结构特征,如句子种类、成分、语序及主谓一致。

新版义教课标对初中生的语法知识学习补充了一定的理性要求,为学生举一反三,更准确地理解、特别是表达奠定基础,也是学生构建一定的语言意识的必备知识。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新版义教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篇中理解意义,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所学语法的形式和表意功能;最后要求学生要能够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描述、叙述和说明等。

语言知识部分除了已经呈现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外,还有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这两项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的知识要求。

这里的语篇知识与六要素中的“语篇”要素不同。六要素中的语篇是指语篇的种类,而语篇知识属于语言知识的范畴,具体指不同类型语篇的信息组织方式,如结构特征、语言特点和衔接手段等。

学生要学习语篇知识是因为在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中,语篇是主要的学习载体,基于语篇理解意义,基于语篇进行有效交流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表征形式。因此,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语篇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运用语篇知识开展阅读理解,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关于什么是语用知识,新版义教课标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那么语用知识具体包括什么内容呢?主要包括对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等的了解,并能够据此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语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用知识是使交流和表达得体有效的前提。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仅仅能够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知识是无法保证其语言使用的有效性的,因为正确、得体、有效的表达取决于使用者能否根据交流的场合、目的、对象等,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词汇和交际策略开展交流。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好语言使用的情境,明确交流情境中的人物关系,由此才能确保交流者所选择的语法形式和具体词汇是正确并得体的。

在课程内容六要素中,我们比较详细地解读了其中的三项内容,另外三项内容,即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分级内容要求,因篇幅有限,这里只作简单介绍,具体要求请老师们通过阅读新版义教课标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六要素中的第四项是文化知识。新版义教课标指出,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知识。前者指如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后者指如哲学、科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是为了开阔国际视野,增强家国情怀,奠定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判断文化知识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当认识到,文化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逐步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是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发育成为个体的思想、智慧和美德的过程(郭元祥、吴宏,2018)。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构或丰富,发展自身的思想内涵,辨别是非真伪,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第五项内容是语言技能。新版义教课标与2011年版义教课标不同,关于语言技能内容要求的呈现,没有按照听、说、读、写分开呈现,而是按照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分别呈现的。而且在原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补充了“看”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课标指出,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第六项内容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是学生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新版义教课标与2011年版义教课标有所不同,学习策略是按照三个级别,从四个维度,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到情感策略规定内容要求的。将元认知策略置于首位是因为任何策略的有效运用都离不开元认知策略的作用。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术加工语言信息,提高学习效率;交际策略有助于学生发起、维持交际,提高交际效果;情感管理策略有助于学生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既要“承上”(初高衔接)也要“启下”(小初衔接)。新版义教课标是否对课程内容的衔接给出了建议?

有的。新版义教课标的课程内容章节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六要素及其子项目分三个级别提出具体要求;第二部分是针对三个级别学生的年龄、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提示,旨在帮助各个级别的教师解决好在不同级别的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者纠正长期存在的一些教学误区。此外,三个级别中的教学提示还针对预备级教学的特点,设置了以听做、说唱、玩演、视听为主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要求。

新版义教课标非常重视小初衔接的问题。三级(初中)的教学提示的第一条就专门针对如何解决好小初衔接的问题给出了建议。新版义教课标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认识到衔接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层面的衔接,还要关注学生在能力、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的衔接。教学提示建议教师针对当地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实际达成情况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访谈、测评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并总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学习特征,并据此明确初中各年级学生语言水平发展的侧重点和达成度,做好教学规划,结合学情指导学习。

此外,教学提示还建议教师要注意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并做好远、中、近期的学习规划,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学习节奏。为了帮助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教学提示还建议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为学生示范不同策略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模仿使用和组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如查词典、记笔记、按规则拼读单词、梳理结构化知识、预习、复习等。

教学提示还指出,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的语言实践、写学习日志、建立学习档案等方式,在完成学习活动后适时总结学习的得失,反思学习的效果,改进、优化并持续推进自己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针对初中79年级(三级水平)如何教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等,新版义教课标给出了具体且可操作的教学提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关键在教师。本次义教课标修订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研质量方面给出了哪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建议?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新版义教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专门增设了对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指导建议,着力引导教师准确、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引导教研和教师携手从“课改”走向“改课”(刘月霞,2021),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针对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新版义教课标提出了七条建议。这七条建议分别聚焦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理念更新与课标学习、分析教材和学情以实施精准教学、开展聚焦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反思与专业发展、深耕课堂实施教学改进和创新教研与师训方式等问题,明确了教研内容,确定了师训方式和途径,为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和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指向可持续的教师发展和教研机制的建立以及培训系统的搭建,构建了一个确保课程目标和任务要求有效落地的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平台。

1

凝聚智慧,

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这条建议要求学校要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守正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包括从时间、人员、内容、形式等方面统筹规划和实施校本教研,凝聚全组教师的教育智慧,构建实践导向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合力应对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同时,建议学校要鼓励和创设团队学习的氛围,引导教师在读书、学习、思考和研讨过程中,通过对话促进交流,取长补短。建议还要求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聚焦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明确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难点,以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2

更新理念,

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

建议指出,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教研和培训活动要特别重视引导教师深入研读课程理念,全面认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途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定位好课堂教学的功能。建议还指出,教师要将课程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向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3

研读教材,

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

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建议强调,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对于落实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充分研读教材,熟知教材的设计理念、主题范围、语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资源配置等。同时,还要注意引导教师研读和梳理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特别是各册之间、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各课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进阶特点,为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除了做好教材分析,教师还要做好学情分析,要基于学生已有基础和学习需求,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建议还提醒教研和教师培训部门要注意引导教师在全面、准确、透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或取舍,实施精准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

聚焦课例,

开展反映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要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因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有很多难以预测到的问题会影响学习的发生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把所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小课题,依托理论指导,开展基于课堂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基于证据的教学实验和研究,解决问题,突破瓶颈,创新发展,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建议还对学科教研组如何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给出了具体建议。

5

坚持反思,

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建议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成功实施课程的关键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方法、信念和态度,除了通过外部培训和培养形成,还需要通过在实践中的持续反思逐步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我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什么?该如何作出调整?

我今天教给学生了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是否学会了我教的内容?我怎么知道他们是否学会了?

我教的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否超出了我的要求,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情?为什么?

学生为什么不主动回答问题?

学生为什么在表达中没有运用到本节课新学的语言和知识内容?

不断的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问题、实施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建议指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从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出发,基于具体问题,不断对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反思,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意义与价值,吸取教益,实现改进。教师只有在持续的反思中才能付诸行动并作出改变,在改变中继续学习和反思,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6

深入课堂,扎根实践,改进教学

这一条是专门为教研员提出的工作建议。很多教师面对新的改革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压力。建议指出,教研员要成为教师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面对改革的新要求,特别是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依靠一位老师单枪匹马完成是有较大困难的。教研员要带领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刻理解其内容精髓,研究和思考核心素养目标如何落地课堂的问题、课程内容六要素如何整合的问题、如何设计和组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课堂层面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教研员要组织好教研团队,定期深入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深入一线,与教师一起共同设计单元教学,共同实践,基于教学现场,与教师开展磨课和试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带头与团队一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要给予教师最大的支持、理解、帮助和指导,带领教师逐步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7

拓宽渠道,

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

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这条建议主要是针对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创新提出的。建议指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转变观念、引导教师实践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研和培训要努力推动教师参与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和评价研究中,要鼓励教师分享、切磋、交流,不断创新实践,鼓励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此外,要组织开展丰富的、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主题教研、课例展示、项目研究等,以满足教师的不同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建议还要求,围绕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教研部门和师训部门都要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要努力让教研活动成为联结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桥梁,促进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最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结语

新版义教课标秉承立德树人的先进理念,确立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更新并整合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确定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教学途径,建构了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评价机制,不仅代表了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也明确了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对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资源开发、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可操作的建议。相信新版义教课标一定可以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伴随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的不断进步而体现出其宝贵的价值。

篇八: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感悟

教师是确保英语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要着力引导教师准确、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教师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学校要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守正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应从时间、人员、内容、形式等方面统筹规划和实施校本教研,凝聚全组教师的教育智慧,构建实践导向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合力应对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创设民主、开放和具有建设性的团队氛围,引导教师在读书、学习、思考和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与对话、分享与碰撞,激发研究热情,相互取长补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课程,聚焦课堂,分析学生,研读教材,落实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难点,以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建立不同区域间和不同学校间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帮助教师增进学术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2、更新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教研和培训活动应注重引导教师深入研读课程理念,全面认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途径,把握其内容精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向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教师要探索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从讲解道理转向引导发现,从呈现结果转向共筑过程。围绕学生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出教材,超越学科,回归生活,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改变。

3、研读教材,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

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注重引导教师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研读教材,整合性和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师要通读教材,熟知教材的设计理念、主题范围、语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资源配置等,充分认识到教材对于落实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研读和梳理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特别是各册之间、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各课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进阶特点,为指导和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基于学生已有基础和学习需求,挖掘每个语篇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把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有利于教师在全面、准确、透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或取舍,实施精准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聚焦课例,开展反映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课程理念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中,会遇到各种影响学习发生和学习效果的现象。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培养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关键问题,确立研究方向,依托理论指导,开展基于课堂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借助教学理论阐释课堂中发生的各种教学现象,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同伴合作,依托课例实践并探索课程新理念和新要求倡导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基于证据的教学实验和研究,解决问题,突破瓶颈,创新发展,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学科教研组要制订分阶段的教研计划,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开展指向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例如:围绕某一教学关键问题,教研组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初步找到问题的症结;再通过集体研讨、团队磨课、同课异构等方式,探寻并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开展新一轮的证据收集;基于检验结果,再次展开深入研讨,聚焦教学细节,进一步分析和反思解决措施的实际效果,并将研究不断向前推进,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聚焦课堂的课例研究要引导教师通过关注教学现象,思考课程育人本质,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双重目的。

5、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成功实施课程的关键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方法、信念和态度,除了通过外部培训和培养形成,还需要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试错和反思逐步形成。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伴随着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的过程,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从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出发,基于具体问题,不断对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反思,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意义与价值,吸取教益,实现改进,在持续的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研究如何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坚持从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探索精准、高效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构建有效的师生活动和教与学的方式,有目的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激活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逐步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6、深入课堂,扎根实践,改进教学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研员或培训者的指导下,通过不断自我反思与实践,循序渐进地形成并发展。教研员要率先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刻理解其内容精髓,主动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教研员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走进课堂,基于教学现场,抓住关键环节,发现并聚焦教学真问题,实施全程化、跟进式教研,引领、指导教师探寻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同步发展。教研员要带领教师把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长远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单元、语篇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与教师合作,开展磨课和试课,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及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影响,共同反思和总结,持续优化和改进。教研员还要借助基于实证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携手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带领教师逐步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7、拓宽渠道,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转变观念、引导教师实践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要逐步引导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情境和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同时注重营造教师之间积极分享交流的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被支持。

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内容上,要重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推动教师参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和评价研究。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方式上,要因地制宜、突破创新,釆取区域教研、主题教研、课例展示、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要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借助数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将专家讲座、专题微课、工作坊、主题论坛等多种方式有机融入面向全体教师的课程标准通识培训中。

在日常教研中,教研员要以服务好课程实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指导思想,做好问题调研和需求诊断,规划并组织参与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的主题教研,有针对性地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归纳梳理成系列教研主题,釆用“问题呈现—团队研究—集体分享—课例展示—专家点评—成果固化”的路径,指导教师“做中学”“研中思”,让教研活动成为联结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桥梁,促进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最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