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优秀范文】

2023年度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优秀范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3-26 09:20: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自2011年3月立项以来,已经尝试研究了近一个学期了。为了使该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校的孩子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并不是那么可怕,体会到了数学作业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每人都能从自己的能力出发,体会到作业的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有效性在逐渐提高。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教师自身在切实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切实关注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爱教了、会教了、善教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存在一些困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课题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学生部分来自本市、绝大部分还是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作业从教师布置到学生完成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弊端:一是作业份量过重,时间过长。我校学生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作业。既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其中语文、数学学科作业最多,学生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以至多数学生只求“完成”,不求“质量”。二是一味地抄写算,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居多,也有一些口头作业,但动手操作性的作业较少。数学作业多为计算、解应用题及口算训练。而且重复的的作业多,缺少新颖有创意的作业,远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缺少和学生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相联系的情景。真正的能力训练的、创新意识培养的、拓展性的、体验性的作业少之又少。三是只练基础,不讲技能。布置作业一般都是一些纯基础题,学生无须动脑思维,不用操作实践。四是只讲数量,无的放矢。有的教师只知道多布置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做,自己不厌其烦地改,但教师设题是随意的、盲目的,学生作业是徒劳的、无效的。五是缺乏层次,搞“一刀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班上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要难大家难,要易大家易”的“作业大锅饭”现象很普遍,也很严重。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和不肯做作业的现象。六是只顾学科本位,不注重学科间“量”的协调和“质”的整合。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各顾各的,不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考虑当天各学科的作业“总量”对学生来说处于“饱和状态”,还是出现了“结晶”现象,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灌注状态。

陈旧的作业设置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是远远大于利的。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第一,儿童的天性被摧残。小学生一个个本是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可大量的作业充斥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主自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产生厌学情绪。第二,学习的智趣被埋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包袱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得不到培养,智能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如此,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和创造智慧必然受到极大影响。第三,作业的习惯被破坏。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计算越来越马虎,形成作业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第四、健康的身体被压垮。除近视率越来越高之外,由于活动时间少,精神压力大,导致不少学生体质下降。

鉴于上述弊端及其危害,我校提出了“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概念界定

有效作业。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突出思维的可显性,同时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有效作业”的衡量标志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温故知新

(三)课题研究相关理论

1、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顾其名思其义为因其材而施教,自古以来它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师“因材施教”,生应“因教而学”,择其善从之,不善而改之;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三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强调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深远而丰富的启示。

    4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教师合理地选择能体现教养、教育和发展三者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在自身条件范围之内的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育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主要立足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效率,努力做到付出最小的代价来取得相对最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对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富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我校数学学科在作业设计、辅导、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归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2、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有效作业的路子,合理恰当地布置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的完成作业为学生自觉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3、通过对作业的分层分类设计的指导,建立一套 “有效作业”题库。

4、通过“有效作业”的研究,总结提炼解决有效作业实施中各种问题、经验、个案和理论,寻找一条“轻负优质”的基本途径。

5、提高教师有效作业设计、辅导、评价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1、作业内容科学化。

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业的科学性,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是当天学习内容的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或是下一节学习内容的必要铺垫、预习等,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作业无意义。

2.作业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时可让听、说、读、写与做、演、唱、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作业、乐于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3.作业题应具层次性。

我们知道,学生彼此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要有效地利用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学到更多的知识、训练学习技能。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分工,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 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3.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共设计三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家长、学生调查问卷。学生的问卷,从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体验及态度上设计。家长问卷侧重于课业负担、孩子对数学作业的喜爱程度上设计。教师问卷侧重于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效率上设计。

4. 在理论指导下,讨论课题研究思路,设计课题实验方案;落实课题组成

员承担任务。开始第一阶段课题试验。

5.进行课题成果汇取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一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教师第一阶段组内成果交流、汇报。

2.针对第一阶段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课题组阶段实验方案。

3. 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二阶段课题试验。

4. 聘请区内专家对课题实验实施具体指导。

5. 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二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第二阶段组内成果交流、汇报。

2.针对第二阶段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课题组阶段实验方案。

3. 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三阶段课题试验。

4. 聘请区内专家对阶段成果评议。

5. 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三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四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第三阶段成果组内交流、汇报。

2.针对第三阶段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课题组阶段实验方案。

3. 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三阶段课题试验。

4. 整理实验数据及资料,搜集典型课例,撰写实验心得及论文。

5. 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四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五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第四阶段成果组内交流、汇报。

2.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五阶段课题试验。

3. 聘请区内专家进行结题前的培训。

4. 课题组老师收集汇总整理各年级习题,装订成册。

5.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管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1、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校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为首以数学教研组为成员的的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调查,全面了解我校数学作业的现状

2011年3月份,根据课题计划安排,课题组成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喜欢写数学家庭作业学生占到82.6%,问到“你愿意完成什么形式的作业?”时,有69.7%的学生答案是喜欢写的方式完成作业,说明更多的学生还是依赖老师,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越多越好。这也说明学生仍处于教师的题海战术里,不能自拔。因此改革作业批改、设计等显得很有必要。

教师调查问卷反映100%的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质量要能充分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每天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同时我们也看到,老师们更多的希望是学生能切实减轻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这与我们的课题思想正好吻合,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探寻一种各学科能整合的,能让学生喜做乐做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多样的作业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各种知识。

家长调查问卷反映68%的家长通过每天的作业检查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作业是沟通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质量要能充分反映孩子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每天的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设计。同时我们也看到,家长更多的希望看到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能综合化、各学科整合化,涉及到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锻炼,这与我们的课题思想正好吻合,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探寻一种能让学生喜做乐做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多样的作业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并爱上数学。

3、建立课题学习与交流制度。

扎实的科研制度是科研成效的重要保证。在“将教研提升到科研”层面的倡导下、在校教科研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课题学习和交流讨论各一次。3月份,我们就对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修改,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然后找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强学习交流,共同研讨,并及时做好记录。学校还组织定期召开课题交流研讨会,老师们在会上,对自己学习资料的学习体会作了深刻的发言,有的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带着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去寻求理论的升华。

(二)问题和困惑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有些问题的处理却难以尽如人意,现将问题和困惑总结如下:

1、作业分层布置的落实较为困难。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可我们在实施有效作业时,教师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很少。虽然学校一再要求,也多方面和备课组长及教师交流沟通,但收效甚微。

2、各科作业间存在冲突。由于各科作业间联系不够,有时候几天作业都比较少,学生就比较轻松,而有时候各科作业都很集中,学生根本无法及时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尝试着召开班级授课教师会商会,商讨对策,可操作起来却太困.

3、“软性作业”的检查和督促难以把握。簿本作业检查有硬性的、可操作的标准,但对于数学作业中的背诵、调查等就很难检查了,只管硬性作业,对“软性作业”放任自流,导致有的教师作业检查合格,但缺少课下的督促和检查,结果考试效果并不理想。

4、教师自编习题太少。由于教师的任务较为繁重,备课、改作业、分层、答疑等工作量很大,因此绝大部分作业用的是现成的资料和试题,作业的针对性仍然不强,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课题组多次召集成员商讨这一问题,大家也都觉得应当以创编习题为主,但实际中很少有备课组和教师愿意去真正落实,导致这个问题每次都要求,但每次都没有落实。

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作业管理模式是个难点;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教师将作业实践中的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上升至理论层面还做得不够等。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