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基层反映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在工作中凸显四大问题,供大家参考。
基层反映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在工作中凸显四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农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看到发展的同时,农业、农村、农民同样也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新形势的农村工作,村干部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村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部分村干部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无所适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任务重,认识浅,效率不高。新形势下,扶贫、维稳、环保等各项任务异常繁重,个别村干部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还不能及时适应,主要表现在对上级政策只求表面了解,精神实质领会不透彻,把握不准确,总是凭着多年经验干工作,导致有些政策不能原原本本的落实到基层。例如:在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拆违、农行改厕、推广新型煤、气代煤等工作中,对群众的政策宣讲和解释工作不到位,为完成上级任务,强硬安排,致使部分群众有抵触心理,造成了村干部“办好事遭怨言”的无奈。“随着工作重心的下沉,上级各部门工作任务下移、责任下推现象严重。导致乡镇干部频频效仿,各项工作交给村干部去落实。“最怕接到镇上干部电话,不是扶贫就是改厕,不是秸秆禁烧就是综合治理检查。”这是一位村干部的心声。正处于农忙时节的村干部真是分身乏术,难以应对。以刘集镇为例,作为东阿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各项工作开展都面临着挑战。麦收时节,村干部家里一般都有地,麦季来临,要做好坐班值班工作,配合镇上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有强降雨的时候,还要全村巡逻,放置汛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项工作的同步开展,让村干部颇有压力,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证。
二是诉求怪,压力大,精力浪费多。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工作者,村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过去,农民农民勤劳朴实,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热爱集体。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理念的冲击下,有的群众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发生了新变化,借着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诉求、畅通群众诉讼渠道的机会,动起了“歪脑筋”。12345市长热线的开通,为群众合理诉求得到解决提供了好的渠道,收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是,却让村干部苦不堪言。原来,在热线开通的同时,“告叼状”的群体也增多了,不符合政策却要求享受低保政策等不合理诉求伴随着不满足要求就打市长热线告状的“威胁”化作重重压力落在村干部身上,如在刘集镇,有时一天就可能有四、五十条市长热线反馈,很多都不属实,让村干部苦不堪言、身心压力巨大。
三是年龄大,文化低,政策落实难。新形势下,我国面
临着方方面面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更是对以往各个方面的顽瘴痼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改革,必然要有新政策,新政策,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中,但村两委干部现在普遍年龄结构偏大,大多数村干部都在50岁以上,甚至60岁以上,学历水平偏低,对当前高效、高标准的工作节奏不相适应,对新政策的理解、落实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扶贫攻坚中,正是村干部在政策的理解上、意识的认为上与上级有出入、有偏差,导致最初的识别不清、不精准,以至后期又大规模的耗费人力物力进行进行再精准识别。以刘集镇为例,全镇共有村支部书记85人,村委会主任85人,其中女村支部书记4人,女村主任3人。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村支部书记42人,占总人数的49.4%。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村支部成员125人,占村支部成员总数的49%。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3.8岁,年龄最小的37岁,最大的68岁。虽然经过村“两委”换届,村“两委”成员学历、年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可否认,年龄大的老党员政治自觉性、纪律性比较好,但是文化水平偏低,工作中习惯用老经验,面对新形势,不利于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是流失快、人才少,队伍稳定差。为了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国家开展了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将当大学生村官作为职业生涯中的“跳板”,通常干个两、三年,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便离开。很多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就离开,导致现有村干部队伍难以稳定 ,人才流失严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益发活跃,很多大量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离开农村,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务工,村中只剩下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范围受到限制,干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队伍优化困难重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