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读《教育中心理效应》有感(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走进心灵世界 发挥才华潜能
---读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正是一杯好茶、一杯美酒,它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初看书名,本以为这本书很难懂,没想到那些心理学规律、效应法则被刘儒德教授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演绎得让人阅读起来通俗易懂。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一位朋友,对我们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娓娓道来,层层剖析,不仅浅显易出地为我们讲解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而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何运用心理学来处理教育中的问题,让人收益匪浅。
一、讲究“布白”艺术,给学生留有空间
这本书脱离了以往深奥的心理术语,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结合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了心理学规律,读的时候不知有一种什么力量总是牵住我的思维,让我不自觉地就回忆起身边的那些教育案例。
我们在平日教学中,常常生怕讲的内容学生不懂,拼命抓住下课后的几分钟,“不厌其烦”地指导教育学生,却不知道此时学生已由一开始的耐心渐渐演变到了不耐烦,可想而知教育效果之差,因此这一小节作者用了“给学生留白”的小标题,读后不禁大悟,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给学生空间,留白的目标吗?教育要讲究“布白”艺术,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反省的空间,对学生的批评更应该点到为止,要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惟其如是,才能使成长中的儿女把父母或者教师视作自己信得过的良师益友,从而甘愿接受其教育,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二、讲究“效应”心理,让教育收到实效
很多老师都喜欢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但在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人接受任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过量的作业,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许短期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时间一长带给学生的什么呢?
书中讲到的“马太效应”,即定势心理,这是我们常有的心理。如一个学生特别调皮,经常调皮捣蛋,在我们的心中就会给他定位为差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带上有色眼镜。其实即便是再调皮的孩子他也一样有上进心,也会期待得到肯定,作为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否定,这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马太效应”看,我们最重要的及时善于挖掘孩子们的亮点,克服定势心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帮助孩子激发潜能,努力提高自己。
一位老师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达到教学目的。一次上新课的时候,他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道难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连我都没做出来,看来你们就更难了。”好几个学生立刻请求老师把题写在黑板上。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写了题,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同学举起了手。当学生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时,老师故意装出甘拜下风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看来这堂新课你们自己就能学会,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很多老师对学生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有的人非常努力,效果却并不理想。读了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等,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管理学生的诀窍竟有那么多。
三、讲究“评语”艺术,让学生得到赏识
其实批评和鼓励更是一门艺术,很多优秀的教师因为深谙批评和鼓励的艺术,所以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本书提出“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能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家长由于太忙,上星期天忘记了每周固定不变的对小凌做家务的奖励——吃麦当劳。这很让爸妈困惑: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做家务,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但现在变成没有奖励就不劳动。到底怎样才能用好奖励,最终形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呢?小凌的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麦当劳”就是强化物,是对小凌做出某种期望行为的奖励,奖励某一行为,这一行为就频繁出现,这就叫做强化。强化分为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固定时间的强化,即每隔一定时间就提供强化物,强化做出行为。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的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的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现在相信每个老师都会联想到我们经常用的“小红花”吧,小红花就应该要科学的使用。
作为教师,大家普遍会碰到所谓的“问题学生”,有学习好而行为偏差的,有学习行为都不好的。如何教育好这些特殊学生,是我们教师最耗神、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最需要得到指导的问题,本书就这个问题提出许多真知灼见,比如在课堂上碰到意外的事,书中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因势利导,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要想学生接受你,首先必须让他喜欢你,否则你的意图会遭致失败;给学生一件有价值的“睡袍”;感人心者莫乎情,等等。我们常常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读了这本书,我们便明白这是由于“边际递减效应”的缘故。于是我们知道,对学生,我们需要赏识,而第一次的赏识尤其珍贵,后面的赏识就越来越不被珍惜了。
四、讲究“育人”心理,引学生学会自主
一本能引发读者新的思考的书就是一本好书。作为一线教师,我还在此书中学习到了很多育人心理,比如,知道了边际递减效应,我们就会懂得对孩子的批评不可喋喋不休,对孩子的表扬也不能“廉价”给予;知道了互惠原则,我们懂得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收获“人人为我”;知道了遗忘曲线,我们懂得了在学习中要及时复习……
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上网、踢球、看动画片、吃零食……,这样你就可以告诉他先完成作业,才可以做其它的事。实施这项之前一定要注意,要先观察孩子最爱的是什么,由于人的观点和信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顺序不是永久不变的。更何况任何强化物,如果经常使用,都会导致餍足,使反应的可能性下降。所以教师需定期观察学生,对他们的喜好进行重新排序,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强化。要注意在制定行为计划时,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预先确定在情景中哪个强化物可能最有效。平时教学当中,也需要注意用这个普雷马克原理,但是不能频繁使用,最后还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老师如果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正确地引导他们,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作为在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后,能成功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不断鼓励,一定可以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尽情的发挥。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