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我和我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和睦。
3.通过讲述家人故事,学习家人的美好精神和优秀品质,传承好家风。
活动重难点
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传承优良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吉祥三宝》《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吉祥三宝》)
学生听歌曲并回答“在这个家里有哪三宝?”。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爸爸像太阳,妈妈像绿叶,而我则像种子一样在这个家里正在发芽,那今天就让我们以家为话题来说一说,我和我的家。
二、观看视频,感受亲情
师:宝贝们,爸爸妈妈因为相亲相爱就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在这个家里他们希望有一个爱的娃娃,于是我们就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的长大,经过10个月,我们就来到这个世界。也来到了这个幸福的家里。那对于我们的到来,家人们是什么心情呢?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生观看家人及自己的图片及视频,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如:爸爸妈妈很爱我们,在这个家生活很幸福,很快乐)
师总结:生活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里,我们很快乐(板书:快乐)
三、游戏互动,认识家人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通过听儿歌,认家人
(课件播放儿歌)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3.老师和学生一边拍打节奏,一边对唱儿歌。同时相机出示家庭关系图。
4.游戏:抢答“冲冲冲”。
师问: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学生回答:爷爷。
……
游戏难度升级:有一个小女孩给你的妈妈也叫妈妈,她是谁呢?(姐妹)
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家里不但有姐姐妹妹,还有哥哥弟弟,他们应该在关系图的哪个位置(对照课本35页的大树图),有了他们相伴着成长,我们更快乐呀!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家里有这么多成员,大家在一块共同生活,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多快乐呀。(板书:和睦)
四、分享故事,传承美德
1.师: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中,家人们都各有各的长处和优点,在你的家里你最佩服谁?
生:自由回答
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在父亲节陪伴爸爸执勤的照片爆红网络,她最佩服自己的爸爸,他觉得认真工作的爸爸很棒很棒。
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很佩服他的奶奶,听听他怎么说?(听录音)。
出示图片,采访班级学生。
2.小组交流:在你的家里你最佩服谁?你想向他们学习什么?
渗透交流小秘诀:(1)发言要表达完整清楚,其他同学注意倾听。(2)交流时小声点,不打扰到别的组(3)音乐停的时候讨论结束。
3.学生展示回答,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家人的优秀品质,如:为家人无私付出、工作认真负责、孝敬老人、了解家族历史继承优良传统、与邻居友好和睦。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家人有很多优良品质值得学习。比如无私付出、工作认真、孝顺老人、待人友善、爱锻炼讲诚信等等(相机板书)。那身为家中的一员,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更多的去学习和继承家人的美好精神和品格。在这么快乐、和睦的家庭中,传承美德,健康的成长(板书:传承美德,健康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画出大树的轮廓)。
师总结:只有我们每个小家和睦了,国家这个大家庭才会安定富强,生活才会更美好,我们爱自己的小家,更爱国家这个大家。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出对家的爱吧(播放学生和家人的图片以及歌曲《让爱住我家》)。
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感受自己与家人的亲密联系。
2.理解家庭结构和关系,能在生活中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3.在小组活动与主题视频中感受长辈关爱晚辈,晚辈孝顺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
在具体而精准的目标引领下,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着手,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在课堂上对聚焦化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实践与落实。
一、 感受家的温暖
课前听到的歌曲《让爱住我家》,奠定了课堂氛围温暖温馨。从书写“家”字开始,引导学生字的笔画中藏着家的温暖和爱。创设温情氛围,点燃学生思维火种,激活学生思维欲望。
二、丰富的问题情境——了解我与家人的关系
从血缘和法律这两方面入手,通过“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层次清晰的引导学生,深化“家庭”的概念。教育的重心落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出生凝聚着父母家人的爱与期待,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被欢迎和被接纳的。从情感和法治教育中感受“爱”。对于满月酒、百天宴还有家乡特色的“满月挪窝”“抓周”等习俗的介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味出生活的文化和道德的意蕴。体会传统的习俗中也蕴含着长辈对于晚辈的关爱。
从理性到感性的情感教育让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拓展思维。
三、显性化的思维工具——认识中国家庭伦理关系,
这一环节从“认识关系”—“梳理关系”—“记住关系”。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并不了解传统的中国家庭伦常关系,这个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根据学生学情,在设计中采用层层递进活动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家族歌入手,考一考,唤起学生的记忆。根据家族歌填家族树,理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思考方式有很大帮助。显性化的思维工具,让教学重从点落实。
为了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核心素养培育发展中得到提高,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知识结构的学习中渗透了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三观养成。让学生从“家族树”中感受“祖辈、父辈、我辈”这样的传统辈分观念,植根给学生“长幼有序”的人情观念。为深入情感做铺垫。
四、回归儿童生活,深入体验传统文化
本环节是基于前三个环节台阶之上一步一步逐渐达到的。有了之前在活动中理解、分析、感受的基础,升华到德法相融,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主题设置在此环节体现出了德行化。第一部分从学生生活中与长辈相处的方式着手,引导学生晚辈对待长辈的礼仪。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与礼”让孩子了解餐桌礼仪,相处礼仪等,引导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从“筷子”这个公益广告中感受爱的延伸和传承,家庭成员中爱的感染与教育,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根植于心。
通过层次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单纯的情感理解到灵活的生活运用,让道德在生活中实践落实,让教学设计落地生活中,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设计中,打破思维模式,实施整合,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综合课程生活是我们的理想;强化社会实践,使知行统一是我们的使命;在这漫漫教学路上,以学生为主,提高思维能力以生活为本,培养核心素养,提升活动设计能力是老师的修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