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如果问,家人给我的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什么,那么我要说,是我的家风——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勤俭节约。
我的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为人善良,正直,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的爸爸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而我的姑姑和妈妈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守职责,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自己。
从我记事起,爷爷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就像一面红色的旗帜引领着我前进的方向。由于我家在较偏远的乡村,去集市也不太方便,所以左邻右舍若是谁家的灯管坏了、电视打不开、自行车轮胎破了……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找爷爷帮忙,而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帮助他们,从来不会向乡亲们收取任何费用,偶尔还会倒贴一些小配件。乡亲们都说像爷爷这样的好人已经不多了,而爷爷总是呵呵一笑。
爷爷勤俭节约,从我小时候就经常教给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记得有一次,我吃饭时不小心把几粒米漏在了饭桌上,不巧被爷爷看见了,他连忙把米粒拾了起来往嘴里送,我很不解,便连忙劝阻。爷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今天之所以有这么香喷喷的米饭吃,是农民伯伯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付出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啊”。我恍然间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家风将历久弥新,永存我心,代代传承。
篇二: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从祖父开始,红色家风在我家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前行。
祖父傅玉和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他始终践行“永远跟党走”的初心。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侏儒山战役中,祖父时任新四军第五师15旅侦察参谋兼手枪队长,曾只身潜入伪定国军第一师司令部,获取了日伪军兵力布防图、伪一师军官花名册、日军印制的湖北地区军用地图、伪一师师部口令等重要情报,为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祖父身经百战。受他的影响,全家多人先后投入到革命中,四代五口牺牲在战场和对敌斗争中。“文革”期间,祖父被批斗百余场,但他始终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他时常告诫子女:“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的家庭,一定要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在祖父的教育和影响下,“永远跟党走”成为家训。
父亲付建桥从小受红色家风的影响,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新四军的中原抗战历史。2010年,父亲拿出毕生积蓄,卖掉市中心的住宅,自筹资金在战役旧址上建立“侏儒山战役博物馆”。2012年博物馆建成,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11年来,父亲全身心投入博物馆运营中。他省吃俭用,舍不得给自己买超过100元的衣服,但对博物馆的建设和维护却很大方。他常说:“只要博物馆需要,我都会全力以赴,该买的就得买。”开馆以来,他坚持免费对外开放,以整洁的环境、认真的讲解、周到的服务满足参观者的需求,每年义务讲解近千场。截至目前,共接待全国参观人员40万余人(次)。如今,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大家庭以馆为家、以馆为荣,不忘初心,积极宣传和传承侏儒山红色精神。
从小到大,我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而自豪,更觉得有责任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我带领女儿从小接受红色教育,从她上幼儿园开始,就经常给她讲红色故事,让她看党史连环画,使她了解革命历史,学习先辈们不畏牺牲的精神。节假日只要有机会,就带她回武汉侏儒山战役博物馆,鼓励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拭展台、洒水等,使她在参与过程中对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会带着她去井冈山、延安、南昌等红色景点参观,一起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新四军后代,我们将继续传承好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把红色家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跟党走,让红色家风代代传。
篇三: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可能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红色家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家庭教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场域而形成的共产党人齐家实践的风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将更好地落实周总理“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嘱托,以红色家风涵养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以红色家风提升时代新人的实践能力。用实际行动“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后代永远忠于党,永远献身革命的具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红色家风的传承,关系到革命江山,是永不变色的大问题,红色家风形成于特定的革命年代,产生于特殊的革命家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救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富国强民的今天。新时代要明确“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明确家是国家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立大志、干大事,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实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重。传承红色家风,就是要坚持以学兴家,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以学兴家就是要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当前每一个家庭成员必须遵循党的战略部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学以致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融入社会,在服务社会中立业、兴家。传承红色家风,就要坚持以干兴家,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家兴是家庭成员干出来的,奋斗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国家的发展是靠每个党员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抗联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家风的“红”是革命的颜色,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红色家风,山高水长,光照后人,激励后辈。传承红色家风,就是要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和时间动力。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无怨无悔;因为心存大爱,所以义无反顾。我们应该将“爱党、报国、从军”的家风家训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在先辈们开辟的大路上矢志前行。
篇四: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是一个家庭多年来构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我的父母就通过言传身教,将“助人、诚信、为公”的家风传承给了我,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乐于助人,传递温暖”
我从小生长在东北农村,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妈妈是个热心肠,乐善好施,济困怜贫,总是不计回报地帮忙别人。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放学回家后妈妈对我说,明天要买一台洗衣机,这样就不怕我把衣服弄脏了。但第二天回家,我在屋子里转了好几圈,也没见到洗衣机。妈妈说:“今日隔壁邻居小朋友得了阑尾炎,要立即动手术,张阿姨钱不够,急得直掉眼泪,我就把钱先借给你张阿姨了“。妈妈还不忘叮嘱我:“孩子你要记得,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妈妈用她做的一件件实事教会我,要始终做一个乐于助人、传播正能量的人。
“诚信做人,信守承诺”
和所有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十分重视我的学习成绩。在一次期末考试前,爸爸对我说:“如果你能考班级第一名,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篮球鞋”。结果那次我真的考了第一名,回到家里发现妈妈已经把球鞋买回来了。爸爸埋怨道:“我就随口一说,你还真买了,球鞋很贵的,快去退了吧”。妈妈很严肃地说:“你平时工作忙,教育孩子比较少,但给孩子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否则他会以为你在骗他,他也就学会了欺骗,这不是正确的家教”。爸爸十分赞许地看着妈妈说:“你说得对,对孩子要信守承诺”。父母以实际行动为我做出了榜样,我也懂得了诚信是为人之本,任何时候都要信守承诺。
“家国情怀,为公为民”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平日里穿行在大街小巷异常忙碌,谁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常说:“只有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才能知道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做实事”“辛苦我一个人不算什么,只期望大家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后来爸爸被推选为优秀基层干部。得知消息的那天,我们都十分高兴地围绕在爸爸身边。但爸爸却很平静:“我做的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做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爸爸的言行为我诠释了什么是为民为公的家国情怀。
家事连着国事,家风连着社风、民风。每个人都要上好“正家风”这门必修课,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多远,家庭永远是人生重要的课堂,好的家风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今后我将时刻谨记“助人、诚信、为公”的家风,在成长的路上砥砺前行,风雨无阻。
篇五: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着家族的传统风尚,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良好的家风能赋予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回眸中国百年党史,党风和家风建设始终贯穿其中。《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是一部阐述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治家之道的家风普及性读物,讲述了20名优秀共产党人特色家风家教的故事,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值得每一个家庭好好看看!这些优秀共产党人,有党和国家的第一、第二代领导人,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有隐姓埋名投身国防事业的科学家,有带领群众摆脱穷困面貌的模范党员。他们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在处理家庭内外关系方面,形成了先“大家”后“小家”,特别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准则和风范。
红色家风里有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当毛泽东听闻阔别了19年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他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农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而对于儿子吃“中灶”,他更是严厉地予以批评,要求岸英与普通战士一起吃大灶。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时常教导自己的儿女要“夹起尾巴做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位。
红色家风里有律己修身、不搞特殊的清廉本色。周恩来特地为亲属制订了十条家规,告诫亲属要摒弃特权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他把过“亲属关”看得很重要,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振聋发聩的警示之语,鲜明地展现出周恩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崇高品格。
红色家风里有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家国情怀。谷文昌在福建省东山县任职多年,原来的东山县“春搬沙,夏种地,秋抢收,冬又埋”“春夏苦早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风沙淹田牛上屋,父母嫁女水陪嫁”,生活条件极端艰苦。但是,谷文昌不以为意,反而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改变东山的现状。“要想富,先植树”,他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植树造林,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那样,谷文昌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县委书记的典范。谷文昌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把腰板挺直,把手洗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为我们在廉洁建设上树立起了风清气正的道德标杆。
20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置于首位的根本价值取向、终生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格,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信仰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艰难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红色家风始终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引领和激励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发有为的强大内生动力。
篇六: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如果敌人胆敢侵犯我们,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把他们加以消灭”——这是邓小平爷爷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对西南军区的号召。从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到我们家族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红色家风便愈加浓烈,而我也是红色家风的接班人,红色家风的种子在我家代代生根发芽。
我的爷爷是西南抗美援朝志愿军中的一员,听爷爷说,当时的中国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不但没有海军和空军参战,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而且火炮和枪支在性能和质量上也没法与之相比。在巨大的差距面前,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来没有退缩过,艰苦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不足,激发了他们在战斗中舍生忘死的精神,也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时爷爷是家里的独子,本可以不用参军的,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家里人当然也是非常不愿意爷爷去参军,去上战场冒险。但是爷爷凭着一腔热血,毅然决定奔赴战场,甚至在上战场前都拟好了遗书,每一次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从不畏惧敌人有多么的强大,只关心自己有没有拼尽全力。爷爷对身边的朋友也是满满的正能量,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也受他影响,踊跃报名参军。
爷爷在军队中担任的是侦察兵,主要是做搜索、侦查、捕俘、撤退之后的断后任务,可以说是当时部队里的特种兵。战场上,侦察兵常常单枪匹马闯入敌人的阵营,捉俘虏,探敌情,也获得了许多勋章。在一次侦察任务中,爷爷的右小腿不幸被敌军用子弹打伤了,受伤后仍忍着剧痛坚持战斗。也因这次战斗爷爷的左下肢神经损伤,肌肉萎缩,肘关节功能障碍,鉴定为二等残疾。
爷爷说当时的日子很苦,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吃的都是糠和野菜,即使是在过年,也不会有米饭和肉出现在桌子上。正是这些艰苦的日子爷爷亲身经历过,才会不断的教导我的父亲。当父亲用同样的言语教育我时,我明白,我们的红色家风一定会代代相传。
刻在骨子里的奋斗精神,使得爷爷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仍不忘本分继续卖力。爷爷前半生为国效力,后半生回归家庭,爷爷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仍然斗志昂扬,帮村里人下地干农活,修农具,休息时,他便给我讲讲他战场上的那些故事,教导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而父亲从小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朴实善良,乐于助人。村里左邻右舍缝纫机坏了,自行车轮胎破了,电灯灯管坏了,总是第一个想到我的父亲,只要是父亲能帮上忙的总会义不容辞,也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
想起爷爷那满是老茧的双手,每当问起他那段参军的往事,他的脸上总是流露出希望的光芒。在时间的洗礼下,他早已是个瘦弱的老人,但他的内心仍然向往那一身戎装,血液里也流淌着红色的精神。父亲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也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吃饭时不小心把几粒米掉在了桌子上,我没有理睬,被父亲看见了,他拾起就往嘴里送。我立马说“这不就几粒米饭吗,扔就扔了呗,何必呢?”这时,爷爷便过来教育我他们那时候的艰辛,粮食多么的来之不易,每一口饭都是农民伯伯的一把汗水、一把心酸、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辛苦培育加工出来的。从此以后,我明白了不管以后走到哪里,我都要懂得节约和珍惜。
爷爷嘴里常常念叨劳动最光荣,父亲嘴里也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知道,他们是要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辈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要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爷爷和父亲他们虽然不在了,但是他们的教诲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要铭记爷爷的爱党爱国,忠于人民的红色家风,这种红色精神,渗透到了父亲的血液里,父亲的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精神,也影响着我一代一代传承,红色的种子深深埋在家族每一个人的心中。
篇七: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小时候,小伙伴们总是在我身后说:“瞎子狠、瘸子刁,最毒不过一只眼。”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跑回家,爬到奶奶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因为我的爷爷一只眼是瞎的。
爷爷失去的那只眼睛是在1948年临汾战役中,被敌人击穿的。不谙世事的我因为小伙伴的耻笑而感觉非常自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从爷爷那里听到了许多他和战友在临汾战役中的英勇故事。爷爷讲他们部队在攻打临汾城的时候,密集的子弹一波波呼啸而来。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夜。等天亮的时候,他看到一节车厢被炙热的子弹打得通红,厢体上的弹孔像筛子眼一样,好多战友也在他身边倒下,他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庆幸自己能够活了下来。慢慢的,爷爷也成了我在小伙伴面前“显摆”的资本,他们再也不笑话我了,还让我带着他们听爷爷讲那些战斗故事。
父亲在爷爷的影响下,从小就有一种军人情结。但因为爷爷在战场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以及四爷爷牺牲于战场尸骨未存,使得天生胆小、没见过世面的奶奶一直不同意身为养子的父亲参军。父亲在奶奶的精心培养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邢台商业学校。但当兵的心愿一直深藏在他的心里。到学校后,面对一次征兵的机会,父亲放弃了未完成的学业,主动报名入伍。
在部队上,父亲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6年3月8日,邢台市隆尧发生6。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冒着余震到灾区现场指挥救灾。而震中的隆尧县离我们家不到30公里。父亲所在的部队正好担负起此次抗震救灾的任务。看到距他们仅仅10米左右的周恩来总理在现场几度落泪,特别指示他们这些解放军战士一定要尽最大力量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总理对人民群众安危的真情关切激发了父亲和战友的信心,他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艰苦的救灾战斗中。后来,当部队首长得知父亲的家也处在震区时,他马上要求父亲回老家看看家里的情况。但父亲却说,当前救灾任务要紧,家里不是震中,不用回去了。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让我有机会从小就能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真真是我的小确幸。在我成长的路上,红色家风也一直不断在修正着我的三观。
1993年,南方发生了水灾,当时我所在的工厂因为效益不好,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但是单位还是号召我们要捐款支援灾区。好多工友都有情绪,我也不例外。当我在饭桌上无意中讲起这件事时,父亲说:“这样吧,我给你点钱,你先捐了吧,给大家带个头。”我一听:“凭啥啊?我也不是领导,我才不呢”。父亲“啪”的放下筷子,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就凭你爹是党员!”缓了缓口气,父亲接着说:“63年咱们这边发大水,东北人们给咱送来了还带着冰碴的玉米,你奶奶在石碾上碾出来,才帮全家渡过难关;66年邢台发生地震,南方人们给咱送来了好多北方没有见到过的蔬菜,连西藏的藏民也千里迢迢来支援咱们。当时他们的日子能说过的好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啥时候也不能忘了本。”父亲的一席话,我听懂了,这不是高大上的说教,而是最朴素的人民情感,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觉悟。随后我就到单位第一个捐了款,并把父亲的话讲给他们听。结果那次捐款超出了想象,我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今年是建党百年,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而且还有幸被选为县、市党代表。我想对早已离世的爷爷和父亲说:我没有给我们家丢脸,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未来我还会继续努力,把咱们的红色家风传承下去,惠及我们的子孙,回报我们的党和祖国!
篇八:红色家风代代传征文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在我们家,父亲是党员,我也是党员。从牙牙学语开始,他就是我崇拜的对象。在他身上,具备共产党员的诸多优秀品质。他给予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父亲又高又瘦,一看就不像能出大力的人。但是,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干活比谁都狠。他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队长,早上,带领社员们下地,总是走在最前边。傍晚收工,别人回家了,父亲还要在地里忙一阵。锄地、种地,打麦、扬场,样样是把好手。割麦是个苦活,有些人割几遭就偷着歇一歇。父亲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割个不停。我劝父亲干活不要这么拼,他笑着对我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队长,凡事都要带头干,别人才能信服啊。”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就一直问我,想不想入党?那一刻,我有点犹豫了。父亲拼命割麦的身影又在脑海中闪现,让我把党员与苦累划上等号。身边也有人劝我,说一个普通老师,入党不入党用处不大。父亲了解我的真实想法后,教育我说:“人活着,不能只在名和利二字上计较,要有信仰。”在父亲的鼓励下,党员情结开始萦绕心间。我认识到,党员是个崇高的身份,不计较收入,不吝于付出,做着于己而言是“亏本”,于他人而言却有益的事情,心里没有装着小算盘,每天都在充实中度过。这样的快乐,是如今的人日益缺少的。我爱岗敬业,勤奋工作,2005年,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既然是一名党员,就要无私奉献。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两年,父亲哮喘不时发作,已经干不了体力活,但他仍然愿意为村里百姓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新冠疫情发生后,形势严峻,防控升级,村与村之间实行交通管制。父亲第一个报名在村口值班站岗,每天测温消毒登记,宣传防疫知识,忙的团团转。寒风中,父亲的白发在党旗下格外惊心。
父亲就是我的榜样!我也加入到防控一线,作为一名志愿者深入金桂园小区,入户排查,门口站岗,消毒测温,登记信息,确保不漏掉一车一人。有一天,气温格外低,小北风冷飕飕地刮,仿佛又回到隆冬时节。我在风中一直站了5个小时,没顾上喝一口水。手冷的握不住笔,脚冻的没有知觉。小区上千人,不断进出的车辆行人,让我们忙的无暇他顾。在苍茫的暮色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端一盆热水泡脚。即便如此,我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有一种完成任务的轻松。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却格外注重学习党史知识。他玩手机不为别的,一是看看时政新闻,二是在学习强国上答题。周末回家,和父亲聊天,聊天聊着,他的话题就转到党史学习上。像小孩子一样,会突然考我。他问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看了吗?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听了吗?什么是伟大的建党精神?几个庄严宣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当我很流畅地回答出来时,父亲很欣慰,他说,作为党员,一定要注重党史学习。
生逢盛世,倍加珍惜。牢记为民宗旨,立足岗位,为人民多做好事。父亲经常这样教育我。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做公益写作培训,把自己多年来写作的经验,分享给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在我的带动下,很多人爱上了写作,并且发表了作品。
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对党的感情和信念坚如磐石、始终如一。事事争先,只讲奉献,不计得失,注重学习,多做好事,他用这种朴实的红色家风经营着我们的家。致敬父亲,致敬每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葳蕤成我们的人格,决定着我们人生的走向和高度。拥有良好家风,千万个家庭才能组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的力量,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