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我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2023年度我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3-12 05:55: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我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我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黄仕营老师学习心得


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大抵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别离。

——苑子文《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跟诊心得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因为自我打小入学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一位让我感恩戴德、学会成长的老师。而暑假这两个月,又遇到了一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魅力的老师,那便是黄仕营老师。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对这句话都不陌生。按理说我现在不过读方五年,理应处于天下无病可治的阶段,可我在实习时遇到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方三百余首,却仍觉无方可用。

刚考完研不久的我,满脑子都是教科书的内容,没错,方子我都背了,理论我都学了,可一上临床就懵了,半天想不出开什么方,现在的病人又有多少会按照课本生病,教科书只授我们以鱼,而疾病却有鲽、鳓、鲐、鲔、鲕、鲼、鳕、鳢、鳟、鲻、鲋、鳙…如此之多。我知道,我仍深深处于中国式教育的“毒害”中(好吧,不推脱责任了,我承认是因为我笨…)。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了,却仍只会点皮毛,甚至连三脚猫功夫都不如?我我想改变这个局面!是的,如同我当初想考上研的决心一样强烈。

我想找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我想学点真本事,我第一个想到了黄仕营老师。黄仕营老师是我的温病学老师,大四第一学期上《温病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传闻老师在念大学期间,就已经看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仅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门诊病人量就多得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夸张,且疗效很好。早就想亲眼看看我们这位“雪藏”在南医大的中医大家,恰好黄老师今年6月份刚转至南方医院中医科出诊,于是和舍友一拍即合,决定暑假留下来跟诊学习。

在跟诊之前,我对黄老师并不了解,我只在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黄老师是陈宝田老教授的博士后,陈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虽然早已白发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80多岁仍在南方医院出诊,当之无愧的名老中医。我是打心底里敬佩像宝爷爷这样能把自己的毕竟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

 “既然黄老师是宝爷爷的学生,那我是不是也算宝爷爷的半个徒孙?”啧啧,心中暗自窃喜。

初次跟诊的时候,老师很客气地让我们坐在身旁观摩。来就诊的第一位病人王某,男性,62岁,因体检做胃镜时发现胃部糜烂半个月前来就诊,无其余不适。老师很快开好了方,待病人离开后,老师说道:“像这种胃炎的病人,吃几剂荆芥连翘汤就好了,荆芥连翘汤是首后世经验方,最早记载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上世纪初期日本医家森道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薄荷、生地,依然名荆芥连翘汤,成为日本汉方流派贯一堂医学的经验方。宝爷爷特别爱用荆芥连翘汤,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又调整了方药和剂量,所以才有了现在南方医院的协定方,效果特别好。很多胃部不舒服的病人,其实不需要按照胃病来治,这些人往往伴有焦虑,你按照焦虑来治,一下子就好了。”(原话本宝宝早就不记得了(⇀‸↼‶)“…”都是按照回忆大致瞎编的~下同)就这样,每每有空闲之余,老师便会激情澎湃地跟我们畅谈自己学医之路的收获,对理法方药的理解和感悟。其实我对老师所说的很多理论都不太理解,可能是自己行道太浅,还达不到一点就通的地步,只能似懂非懂的记在小本本上。

一天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开方用药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药多,用量大;二是经方少,合方多。还没等我开口问,老师便早已知晓我的小心思,坦言道:“现在人的病症早已不像古人的病那般简单,现代人的病都特别复杂,而且现在的中药材也不如以前的药材药效好,在几代人不断的对比摸索中,才有了现在的合方。宝爷爷也是花了大半辈子才摸索出来的,我很感恩老师能把他的经验方传授于我,才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自己后面也摸索了很久才有了现在的思路,你们想学是好事,我也没什么秘密可留,只要你们以后出去不要做坏事就行了。”我非常感恩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大脑过去,却装满了知识回来,心中无比感恩,“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暑假,一定要认真学!”我在心中暗暗起誓。

几次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确实是博览群书,对各种疾病都能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不敢再夸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免得你们觉得我太浮夸,可老师确实是学贯中西医,大至人体解剖,小至基因细胞,几乎对各类事物都知晓一二。

很多人都误以为我们学中医的,大部分都是书呆子,只会照着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书开方,对人体结构、细胞组胚等西医知识一窍不通。亲~敢问以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学,我们中医专业的孩子们也要学各种西医的课程的好嘛~~“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局解系解,不得正解;分生细生,考死学生;诊断局解,学到吐血;微生物,为何物?寄生虫,何生人?”(ー_ー)!!以上这些,我们通通都要学!只是我们和黄老师的区别是,老师能把看过的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能通过基因、神经等机制解释向来玄乎的中医中药,而我,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我自认为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凡事我都不信绝对。我虽喜欢中医,但我并不是狂热的中医迷,我会客观评价中西医的疗效,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极度怀疑我学了几年的中医是否真有神效。所以,唯一能让我信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疗效。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效果,病人一吃就知道了。

为了能见识到更多奇奇怪怪的病,我们决定去中西医结合医院跟诊,去看看老师的成名之地。早上坐校车7:45就到了医院,发现门诊外面已候满了病人,而老师已经开始坐诊了。果然这边的病人是真的多,一个上午都没停歇过,除去复诊和开药的病人,我最后记录了将近30个医案,记录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开药的速度,幸亏我是个有手机的人呐。很多病人见到我们来跟诊学习,都夸黄博士医术高超,让我们好好学。每每这时,老师都自谦道:“我也不是什么神仙,你们不要把我神化了,有的病我也还没攻破。但哪些病看的好看不好我心中有数,看不好的病我也很自责很愧疚。”

我喜欢这里的医患关系,这是一种超越契约关系的信任之交。这里的病人有的身染怪病,有的恶疾缠身,有的癌症晚期,到处求医而不得,直到在黄老师这里才找到了解救的方法,所以大家对老师都是极为尊敬的。我终于见证了中药的神奇,这里每一位病人都在告诉我,他们相信老师,相信中医,那是一种不用言语表达就能看透的疗效。

很多病人都习惯了找老师看病,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便成了朋友,没有啥交集的久而久之也成了熟人。“医生和病人之间也讲究一种缘分,我们称之为‘医缘’,有医缘的病人很好相处,没有医缘的病人我也没办法,有时候我想救他们,但就是很无奈。”老师说。由此我想起上次在南方医院找老师看口干的一个病人,这位患者自述已有口干数年,辗转很多医生都看不好,这次也是碰碰运气才挂了老师的号,或许是看到老师太年轻,没有传统“老中医”的样貌,仅仅问了几句话就直接扭头走了,连方都没开,我们都很无奈的相视一番,“也许吃了老师的药,他的病就好了。”舍友说道。这大概就是没有医缘吧!

说实在话,我之前是不相信这些因缘关系的,作为一个从小受到社会主义九年义务教育熏陶的无神论者,我觉得神佛之说太悬幻了,平时口中所谓的“随缘随缘”,也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直到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我才渐渐感受到佛学的奥妙。当时我正巧处于对某件事物苦求而不得的苦恼之中,深夜中的数次惊醒,才让我明白原来“可望而不可即”真的是一种很痛的领悟。老师拿了几本书给我们看,我随机挑了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在看的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佛教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无欲无求的平和心境。看完之后豁然开朗,曾经我苦苦追寻的不可得之事,也一并看淡了,也顺带理清了很多曾经的“无缘”之事,心态变得格外平和,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没有相同的经历就不会有感同身受,现在我体会到了,于是我开始相信缘分之说。老师说我们这次暑假能有跟诊之缘,也许就是上辈子的交集产生之果。大概就应了那句话吧:“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想我和老师最有缘分的一件事,莫过于我终于在老师这里弄清楚了我的胃病缘由。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从小就有慢性胃炎的病史,尤其是去年考研前后,胃疼得厉害,而且这种疼痛很奇怪,与体位有关,只要站着便会烧心疼,但是一躺下就啥事没有。所以考完研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了个胃镜,结果却只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医生也只是建议我注意饮食就好,我其实倒真希望照出点什么溃疡出来,好让我明白为啥老是疼,可最终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数周前某次跟诊期间,我的胃病又犯了,一番问诊后,老师当即让同学下去买药给我止疼,说我这是因为焦虑引起的胃疼,并为我开了专门治根的中药方。“焦虑引起的胃疼?”我开始在脑海里思索,我记得第一天来跟诊老师就说过这个问题,8月12号去参加的《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会议里,李凌江教授和张璐璐主任有提到焦虑引起胃病的神经生理机制,再回想我去年胃疼大部分时候都在考研前,照完胃镜得知无碍之后便再无发作,如此一串一串联系起来,解释得在合理不过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亲身经历,又让我不得不再次佩服老师对中医理论竟如此参透。

老师是相信因果报应的,所以老师做事向来光明磊落,损人利己的事老师一概不做,不义之财一概不要。也是,依老师这一身本领,到哪都可以发财,所幸老师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一心只求提升自己的医术。很多人都觉得老师的运气很好,总是能遇到各种达官贵人相助,其实我想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的。老师不断告诫我们,以后出去了要多好事,要有大格局,不能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放弃自己的追求。“我看啊,你们以后还是要经常回来被我骂一骂才行。”嗯,我会谨遵医嘱的!

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假期余额不足,我的跟诊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一人对另一人造成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予以强烈的冲击,其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黄老师是两者兼有的,跟诊之时是中医的碰撞使我们大开眼界,工作之余是良好的修养散发人格魅力。在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太多太多,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所以,接下来才要更加努力才行。

“没事,去吧,你们去忙你们的,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哎老师~不是说好了让我们常回来挨挨骂吗?现在又不要我们了,虽然我知道,老师说这话也是因为不舍。“你们是我带的第一批学生,我也很用心教你们,可能以后来跟诊的学生,我都不会教他们这么多,你们出去后一定会混得不差,但记住,一定不要做坏事。”

好的!小伦君向来是饮水思源之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话字字句句铭记在心,师恩如山定不负!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