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怎么开展调查研究?2万字讲义(范文推荐)

怎么开展调查研究?2万字讲义(范文推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2-11 00:5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开展调查研究?2万字讲义(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怎么开展调查研究?2万字讲义(范文推荐)

调査研究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运用一定的调査方法和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认识和解决问题、保证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一、调查研究是各级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

政府系统办公室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司令部和参谋部,其基本职责就要办理事务、参谋政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而要提高参谋水平,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就必须大力开展调査研究。因此,调查研究是各级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办公室的工作全局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能不能向领导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对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是衡量各级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服务质量高不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文秘人员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高不高、工作成绩突出不突出的重要标志。

公文处理要达到高质量,除了格式规范外,更要注重内容的正确与真实,离开了调查研究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信息采报要达到高品位,首先就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督促查办要达到高效率,更是以调查研究为先决条件的,否则只能是督而无效、查而无果。就此而言,调查研究的确是办公室工作的灵魂和统帅,离开了调查研究,办公室工作就难以做好、做深入、做出新意、做出更高的水平。

(一)加强调查研究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进入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大环境讲,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们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纷至沓来的任务,使我们面临许多尚未完全认识的“必然王国”,一些原来我们熟悉的东西,现在变得陌生了,出现了很多不了解的新情况和不懂得的新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小环境讲,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搞X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建设X先进制造业基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城市“两创”力度、加强社会保障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将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须臾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如,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要搞好调查研究。因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市情出发进行探索和创新。现在,各项改革都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必然触及许多深层次矛盾,改制问题、破产问题、下岗职工问题等接踵而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功夫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企业在改革中创造的新经验,并上升为指导和推进改革的思路、政策和措施。又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需要搞好调查研究。目前,全市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继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整体素质不高,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缓慢;
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
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形势严峻,经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等。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坐在办公室翻本本、拍脑袋是不行的,凭老经验、老办法也是不行的,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找办法、找出路。再如,解决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需要搞好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关心低收入和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人口,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是我们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保证科学决策、实现正确参谋的基本条件。目前,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所谓“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都是与某些领导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相联系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调查研究好比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陈云同志也曾说过,“我们的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摆正调査研究和参谋决策的关系,把调査研究作为服务领导决策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参谋权。

(三)调查研究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是非常注重调査研究的。1930年5月,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査,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对于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泽东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收入《毛泽东选集》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的调查报告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是调査研究的楷模,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和发扬调査研究的优良传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曾深刻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识的调査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没有调査,就没有决策权”“没有正确的调査就没有正确的决策”。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党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到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走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为了更好地坚持调査研究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3个1/3工作法,明确要求每个机关人员都要用1/3时间,深入基层调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政府系统各级办公室的同志们更是责无旁贷,并应率先身体力行。

二、政府系统办公室调查研究的选题

选题就是确立调査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是调查研究的起点,选题是否准确,决定调查研究的成败。可以说,选题是方向,方向不准,调查研究必然要走弯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量出现,需要调研的问题很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中抓住关键进行调研,把有限的调研资源用在“刀刃”上,至关重要。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情况各不相同,所要进行调研的课题也不一样,但都必须紧扣领导决策需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抓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对事物发展的方向、效果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一点,就是要围绕政府的工作重点来进行。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要用心揣摩领导的工作思路,把握准各个时期领导思考、关心和工作的重点,领会领导的决策意图,站在领导者的高度去纵观全局。关键是要多听取领导的指示,悉心研究领导的报告、讲话、文章以及政府的文件、决议,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调研课题。譬如,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第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也是个体私营经济会议。我们马上意识到“个体私营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调研题目,就于5月份组织力量深入X、X、X、X、X5县(市)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准确把握各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去选择调研课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并有效地解决诸如农民收入、国企改革、社会保障、城市化进程等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去搞调研,可以说就是选准了题目。

二是抓热点难点问题。所谓“热点”,就是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政府解决的共性问题;
所谓“难点”,就是经济社会生活中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新矛盾、新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是领导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从中选择课题,有利于我们抓住关键环节。从“热点"“难点”问题中选择调研课题,最主要的是要抓好四句话,即:紧跟形势、领导关注、群众关心、急需解决。比如,中央一直强调要精简会议和文件,前年、去年和今年春节后都下发了专门通知,宜阳抓住这一时机,认真组织调研,上报了《公文精简刻不容缓》一文,可谓题目选到了点子上。再如,在全省即将开始税费改革之际,X县搞了关于X乡调整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査,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后,我们当即就编发了。另外,小城镇建设一直是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不少地方都抓住这一题目搞了调研,而且由于各具特色,2019年我们连续编发了X篇(X、X、X各1篇),2020年又发了X1篇。

三是抓住带有一定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并进行超前研究。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往往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选定这些调研题目往往会受到领导的重视。比如,各地区、各部门、各产业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超前性研究,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挑战。这都是好的调研题目。再如,2020年,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搞的关于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是根据一条信息选的题,这条信息是:X至X年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依次为X%、X%、15.2%、X%、X%、X%,2019年X%,2020年X%,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我们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后劲不足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于是,就组织力量进行了调研,引起了较大反响。

在选题上,一定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避免撞车。如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是个热门话题,不少县区都选择了这一题目,但最后写成的报告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所以我们很少编发。再如“五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个好的选题,2019年X、X、X都搞了调研,但没有更突出的做法,我们也没有X。二是要注意选大的题目。这里的“大”主要是指影响大,成效大。如X修建前坪水库这个选题就很好,因为它虽然只是一个水库,但调研深、影响大,内容全面具体,数据翔实可靠,建议切实可行,对上级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三是要注意决策情况反馈。上级政府或本级政府出台一项重大决策后,领导往往需要了解决策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进一步研究对策,促进决策的落实。作为办公室人员,我们要注意从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反馈中选择课题,更好地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四是要注意选题的典型性。选择工作中的典型作为调研课题,有利于总结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上报的经验型调研报告,选题缺乏典型性,难以对面上工作起到指导推进作用。

总之,办公室开展的调査研究,一定要突出服务性这个特点,始终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贴近领导的思路和脉搏,紧紧围绕领导决策过程来选题。在实际工作中,凡是领导高度关注的事情和问题、凡是领导经常思考的事情和问题,就是我们调研时所应关注和思考的。否则,不管调研如何深入,建议如何可行,对服务领导决策都是没有用处的,形成的报告也是一堆废纸。

三、调查方法与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

调查研究方法是否得当,怎样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质量和调研成果的高低优劣。

(一)调查方法

1.走访调查。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很重要事件所釆取的一种调查方法,可以走村串户,也可以单独谈话。这种调査法一方面可以获取真实情况,一方面可以保护被调査者。

2.开调查会。这是调査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即调査者根据调査主题选定一定知情人开座谈会,获得可靠情况。开调査会要注意四点:一是要确定明确的调査纲目(发言范围),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做好发言准备,这样才不致于跑题;
二是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首先是要选知情的人,其次是要选多层次的,再次是要选有代表性的;
三是要多问、善问,以得到更多实情;
四是要亲自记录,以便回去消化。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且效果很好。

3.问卷调查。这是运用统一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和测量其行为状况的有效方法,它具有调查工具统一、调査方法灵活、调査过程匿名、调査结果量化的特点,省钱、省时、省力,又能较简捷地探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相互关系、影响,可以用来验证假设。问卷调査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其基本内容是选择调査对象;
设计调查项目;
分发问卷;
统计归类;
分析概括。2018年我们搞的农民收入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都曾采用这种方法。

4.实地考察。即调査者深入事件现场,进行有计划地、周密细致的考察,以便得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调研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可以得到生动直观的鲜明印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实地考察是一种常用的调査方法,特别适用于灾情如旱灾、水灾、火灾及事故现场的调査,而且对这类情况的调查,非到现场考察不可。

调査研究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做到全面深入。所谓全面深入,就是对所调査的问题,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力求准确地掌握调査对象历史的、现实的、纵向的、横向的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及相关因素,既要体现广泛性,又要体现深入性。要做到全面,必须认真深入。这是调査研究的基础。一是要力戒浮漂。在调研过程中,要坚决防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必须扑下身子,沉到最基层,亲自听、亲眼看、亲手记,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正反兼收。下去了解情况,一般听到正面情况和成功经验多一些,哪一个单位也不愿把自己的工作说得很糟。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抓住问题的线索,多询问,多了解,注意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避免偏听偏信,导致调研结论出现不应有的偏差。三是要力求深入。实际调査中,要力求挖掘出更多的东西。调査越广泛深入,占有的材料越充分,对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就越符合实际,就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在调査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围绕调研主题,在听、记的同时,不断与被调査者就某些问题开展讨论、交流,进行思想沟通。这样做,既可引导调查方向,不致走入歧途;
又能够进一步开掘调研主题、理清并丰富调研思路,深入挖掘材料,还能够通过调查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和看法,使人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正确的理解,对问题达成共识。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调研方法,也是调查作风深入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作风不深入,调查不扎实,不实事求是,不敢讲真话的问题。作风不深入,就是沉不下身子,浮在上面,很少深入基层去调查研究,即使下去了,也是走马观花,点到为止,很少与实际工作者接触。调查不扎实,就是放不下架子,与基层群众直接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很少,得不到原汁原味的信息。不实事求是、不敢说真话,就是放不下面子,在调查中只报喜不报忧,不敢指出错误倾向,剖析存在问题时避重就轻,结果是得不到正确的结论,甚至提供错误的情况和结论,无助于领导决策,也给工作造成负面效应,影响上下级关系,影响政府机关和干部形象。

所以,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扎实、细致、严谨、实事求是,这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前提,也是调査研究成功的保证。

(二)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

调查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将调查来的材料加以整理、分析、综合,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进行认真的研究,提炼出观点。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又是调查的延伸和升华。没有研究、加工的调查报告,充其量只是调查材料的汇编,谈不上高度与深度,对调查者个人来说,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做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写好调查报告至关重要,而且对自身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研究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①涉及调査项目的有关国家方针、政策的研究;
②运用科学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厲去伪存真,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问题和经验,揭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所表明的问题;
③合并同类项,找出众多调查材料中的共性部分,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特点;
④发现分析某种趋势或倾向性的苗头。

研究一定要透彻。所谓透彻,就是对调査得来的材料,要认真进行梳理“加工”,努力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讲:“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也正像陈云同志所提倡的要学会“踱方步”。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时,要开动脑筋,科学地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善于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具体抽象、分类比较、定性定量等方法;
要有宽广的眼界,把问题置于动态过程,置于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大背景下,从多维角度去思考、分析、把握;
成果要有针对性,所提的对策意见要考虑方方面面,不仅考虑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考虑对今后的影响;
不仅要考虑其正面效果,还要考虑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不仅要考虑其正确性,还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总之,透彻研究问题就是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谋得实一些。比如农民增收问题,我们都在研究,也做了很多工作,说起来都能讲出个一二三,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与上级的要求有差距,与真正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更有差距。

四、调研报告的特点与分类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査报告。如X县在《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山区经济》的调査报告中,开头是这样定写的:X年以来,我县把发展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重点建设了X等X个乡镇食用菌产业基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X年全县生产食用菌X万袋,产量X万吨,实现销售收入X万元,农业特产税突破X万元,有X个乡镇X个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X%来自食用菌。开发引进的袋栽黑木耳、毛木耳、草菇、蘑菇、猴头、鸡腿菇等新品种,远销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深受顾客欢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稳定收入,也充实壮大了乡镇财政。X镇X年财政收入的45%来自食用菌产业。总的看,我县食用菌开发初具规模,支柱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在肯定成绩之后,进一步指出:尽管我县的食用菌生产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民整体科技水平较低,经营方式仍以庭院式生产为主,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低。二是食用菌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缺乏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又分别做了具体分析。这样既讲成绩,又讲问题,让人感受到了调查人员的诚意,以及事实的可信度。

2.针对性。一般来说一项调査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査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针对所研究的课题,明确交待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如《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调查报告》开宗明义:“为全面掌握我市近几年来技术创新情况,摸清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我们于X月末至6月中旬对全市X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X份,收回有效问卷X份。在此基础上,又实地调查了有代表性的X家企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于后。”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关于X县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在阐述“产业结构多样化,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这样一个论点时,写到:为改变过去乡镇企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局面,近年来,该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形成了以金刚砂、塑料加工、铸钢、资源开发、电子元件、装饰材料、机械等产业门类相对齐全的乡镇企业体系。X年农户新上项目X个,农户上项目率达到X%。“一乡一业”较为突出的有X镇的塑料加工、X镇的铸钢、X乡的竹器加工、X乡的宫灯制作等。“一村一品”较为突出的有白元乡的电子产品一条街,X年1月份才开始筹建,目前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个体企业已达X多家,在郑州设有X多家专柜,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

在阐述“产权形式多元化,乡镇企业发展机制不断优化”这样一个论点时,写到:过去由于乡镇企业大多为集体制企业,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导致企业管理不善,资产流失严重,多数企业也因为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互分割,形不成经济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受挫。为此,该县在企业改制上狠下功夫。基本思路是“集体企业抓改制,私营企业抓扩张”。具体形式主要有X种:一是资产拍卖,买断经营;
二是租赁承包,自主经营;
三是母体裂变,个体经营;
四是资本聚集,组建集团公司。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合理配置了生产要素,明确了企业的责、权、利,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制后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到X年底,全县共改制企业X个,占集体企业总数的X%,其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X家,拍卖X家,租赁X家,承包X家。X镇X村集体企业在X年连续两年亏损,X年狠抓了改制工作,X年全村各类企业实现产值X亿元,利润X万元,上缴县内税金X万元,出口创汇X万,成为“X县纳税第一村”。

这些事实都很有代表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否则,就会给人造成论述不严密、论据不充分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査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倶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如《关于X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调査》,在说明“新定粮食标准高,保护价与市场价脱节,顺价销售困难”这样一个观点时,写到:X年国家新修订了粮食标准,对粮食的各项指标规定更为严格。该市X年收购的小麦,按旧粮食标准是符合等级要求的,而按新标准就不符合等级要求。如按旧标准收购的三级小麦,按X年的新标准只能被定为等外粮,仅此一项就使库存小麦的价格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多种原因,X年小麦保护价与市场价脱节严重,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根据政策规定,三等混合小麦保护价为X元/公斤,而当前小麦市场价该等级不超过X元/公斤,市场价与保护价每公斤差价达到X元。市场粮价的降低,不仅使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难度増加,而且造成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降低。据对X个乡镇30家农户的调查,当前农民种X亩小麦的成本要比收益高X元钱。辛苦一年,不赚反赔,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可谓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让人看了非常信服。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调査目的和最终形成的书面报告的内容性质评价,调查报告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因调査目的、范围和用途的差异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个案性调査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把某一个具体问题界定清楚,调研范围相对单一、具体,报告的内容一般用来作为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如《发挥优势形成产业——关于X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情况的调查》,由于调研及时,事实清楚,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促使该市当年专用小麦面积大幅增加。另一种是反映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广,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如市人事局《关于我市行政执法队伍现状的调査》,是在政府机构改革前搞的一次调研,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职权交叉重复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在对我市行政执法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又结合外地的一些做法,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参考。

2)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为了概括出先进人物或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正面经验,使其便于在面上发挥影响。调研对象可以是一个或一类特定的先进典型,也可以是一件或一类事情。政府系统办公室所搞的调研大多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开展的。调查报告写成之后,其中所概括的经验,可以为有关人员或单位所借鉴,或可以使之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作为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学习先进活动的素材。如《关于X县通道绿化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总结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广泛宣传、全民参与,严格标准、落实责任,强化督査、严格奖惩”几条经验,对其它地方搞通道绿化工作也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3)宣传新事物的调查报告。如《瞄准方向强力推进X县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开头就点明:今年3月初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城镇建设热潮席卷X县。在每一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一座座违章和不协调建筑化为废墟,一条条托起新城镇框架的宽阔大道拓展延伸,一排排风格鲜明的建筑群拔地而起,一个个功能各异的专业市场建成开业。短短3个月时间,所有乡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城镇或初显规整的轮廓,或渐露新美的姿容。调查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X县小城镇建设确实要求标准高,工作力度大,群众参与广,推进速度快。其特点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方向定位准。二是强调功能,注重风格,规划设计起点高。三是领导有力,投入有方,拆建进度快。四是突出质量,力塑形象,建管结合好。五是政策优惠,服务到位,农民进城势头强。这是一篇典型的宣传新事物的调查报告。

4)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须在已有线索的基础上展开。调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事实,获得足以说明问题性质、程度的材料。调查对象一般是问题涉及到的有关单位、人员和事件、现象。反映问题的调査报告不仅可以用来澄清是非,辩明真伪,教育群众,还可直接用作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的重要依据。政府系统办公室所搞的问题调査,有相当一部分针对的是事件或现象。如宜阳县《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师资力量亟待加强》,通过大量的事实,归纳出制约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种因素:一是教师管理体制不理顺,师资调整困难。二是乡镇对接收师范类毕业生设置种种限制,师资补充困难。三是待遇偏低,师资流失严重。最后提出了几条解决问题的办法。

5)决策建议的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如吉利区《关于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共分三部分:一、我市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优势和重点。二、制约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三、加快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仅从标题即可看出其调查目的,就是为领导决策和制定政策服务的。

按报告内容的概括面可分为专题调查报告和综合性调査报告。

1)专题性的调查报告。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査报告。它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査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如《关于X区商品市场建设情况的调査》。

2)综合性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告。就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作全面系统的调査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如《加快畜牧业发展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五、调研报告的结构与一般写作模式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从结构上看,调查报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等几个部分。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多样,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标题,一种是双标题。

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式标题为“事由+文种”,如《关于西工区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査报告》。公文式标题的优点是能使人一下子明确文种,并了解调查的对象和调查报告的目的。但是,公文标题容易写得过于冗长,而且比较平淡,不利于诱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文章式标题就是用一句概述性话作标题,其优点是可长可短、可严肃可谐趣、可描述可设问,容易写得生动有趣,引人注目。例如:《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山区经济》,写的是X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调査。

双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民间投资唱大戏——X县X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査》。

拟定标题一定要做到醒目、精悍。为此,一是要注意正题与副题内容的避让。如X上报的《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稳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关于X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査》,发表时,我们将其改为《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稳步推进——X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这样就避免了正题与副题内容的重复,显得干脆利索。二是不要太长。2002年,涧西报了一篇调研,题目是《学习借鉴福州市鼓楼区“农改超”先进经验,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将“两创”工作推向深入——关于福州市鼓楼区“农改超”情况的调查》,发表时,我们将其改为《学习经验,搞好试点,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关于福州市鼓楼区“农改超”情况的调查》。

(二)导语

导语又叫序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1.简介式导语。对调査的课题、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如,《关于我市旅游导游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导语是这样写的:去年10月下旬,市政府原秘书长宋宝振带领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对全市旅游导游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听取了市旅游部门和旅行社情况汇报,走访了主要旅游景点和4个县。调查发现

2.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如,《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稳步推——X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导语是这样写的:近年来,X县坚持以明晰产权为核心,因企施策,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初步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増资、财政增收的目标。全县乡村两级X家企业已改制到位X家,其中出售X家,股份制X家,转为私营企业X家,承包、租赁及其它形式的X家。对于剩余的X家,通过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见,已确定了改制的形式和进度,其中计划整体出售X家,改为私营X家,改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X家,预计年底前可以全部完成。通过改制,乡镇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从业人员达X万人,固定资产达X亿元,上缴税金由X年的X万元提高到X年的X万元,其中对乡镇财政收入贡献率达到X%。

3.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还可以交待调查工作的背景以及通过调査所获得的结论。如《关于X县富裕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査》,导语是这样写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广大农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但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如何抓好新时期富裕农民的思想教育?最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X县广大农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富裕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也带动了更多的人走向富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导语是调研报告的“眼睛”,既然是“眼睛”,就要求写得“传神”,一下子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导语部分常见的毛病就是平平淡淡,不能引人注目,难以一下子抓住人们的视线。

如《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稳步推进——X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査》一文,原来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党的X届X中全会以来,X县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因势利导,因企施策,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同步改革,同步推进,促进了全县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初步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资、财政增收的目标。这些话多数是“普通话”,缺乏感染力,发表时我们对其作了较大修改。

再如《关于X区商品市场建设情况的调查》(原来的题目是《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之路——对于当前X区商品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开头是这样写的:区委、区政府确定建设商贸区发展思路以来,随着X东路打通和旧城改造不断进展,我区市场建设尤其是各类商品市场建设有了新的进一步发展,其作为现代商贸区重要载体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本市行政区划调整,商品市场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和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X区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是我们必须面对及认真研究的课题。这样写也不引人注目,发表时我们费将其改为:近年来,X区市场建设尤其是商品市场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共建成各类商品市场X个,其中工业品市场X个,农贸市场X个,总面积近X万平方米。X年,X东路家电市场、X电脑城、豫X科贸大厦等X家区域性大市场的建成,标志着该区市场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全年实现交易额近X亿元,实现税收同比增长X%。显示了该区市场建设的良好态势。

(三)主体

主体即所调査得来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1.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

纵式结构:即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逻辑线索安排结构。多用于情况型调查。

横式结构:即围绕调査所得出的中心结论,按照其内在逻辑并列式展开。《关于X县贫困现状的调査》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在分析问题时,该文分了三个部分:一、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更加集中,贫困程度更深,扶贫难度更大。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返贫现象大量发生。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使用办法不尽合理。纵横式结构:即纵向和横向穿插结合,组织安排内容。如《关于X市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该文先讲“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再分析“农民收入增幅趋缓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主要措施”。这一大框架是典型的纵式结构,但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个小部分,是标准的横式结构。因此,从总体上讲,这篇调研报告是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2.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安排的框架有:

A、“情况——成果(或特点)——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这类调研报告有时也可采用“现状——问题——建设”或“情况——做法”式结构。至于采用何种结构,要视调研内容的侧重而定。比如:

 

关于X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X县立足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带动了山区群众增收,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X万人,年创劳务总收入X亿元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X县是传统农业县,第三产业不发达,全县农村有16-60周岁之间的劳动力X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X%,劳务输出的空间非常广阔。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的X万人,分别占农村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总数的X%和X%。其中长期在外(1年以上)务工的近X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X%;
农忙在家、农闲外出(3个月以上)务工的X万余人,占X%。随着劳务输出规模的逐步扩大,外出务工已成为一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劳务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体来,劳务输出呈现以下特点:

(一)外出务工人员结构呈两高两低一稳定态势。从文化结构看,初中及其以下学历人员比例较高,占X%,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X%,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X%左右。从务工岗位结构看,低技能岗位务工人员比例较高,占X%,管理、技术岗位比例较低,占X%。从年龄结构看,在外务工人员年龄稳定在16-45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

(二)外出务工人员地域行业分布呈现两多两少一是省内务工多,省外少。据统计,省内务工达X人,占外出务工总数的X%,主要分布在X、X等城市,其中X市最多;
省外X人,分布在浙江、新疆、上海、福建等省份,其中广东省最多。二是行业分布上,从事劳动密集型和重体力劳动的多,从事高科技和管理的少。其中建筑、釆矿、搬运业X人,占务工总数的X%;
服务业X人,占X%;
运输业X人,占X%;
经商X人,占X%;
仅有个别务工人员进入管理和技术工人阶层。

(三)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由于从事的行业、务工地域不同,收入相差较大。最高的年收入数十万元,主要是部分包工头和个体老板。据统计,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月均收入近X元,月均生活费支出X元左右。按全年外出8个月计算,全县每年务工总收入约X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X元,占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X%,占外出家庭户全年净收入的X%以上。

二、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务输出规模有限,尚未形成产业。X县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量不到全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逞逐年减少趋势。目前全县外出人员X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比重的X%,仍有X万多农村剰余劳动力滞留在家。总体看,该县劳务输出规模仍较小,还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尤其是X等深山区乡的群众受思想观念制约,外出务工人数更少。

(二)劳务输出结构不合理,收入水平较低。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低层次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X%以上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X%以上的岗位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技能水平方面,X%的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其中X%的岗位需具备中级工职业资格。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水平大部分为初中及其以下,多数为无任何专业技能的体力型务工人员,从事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搬运、采矿业及需要较少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线生产。这种低层次劳务输出结构,使外出务工人员缺乏竞争力,工作不稳定,收入水平较低,劳务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劳务输出以自发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中通过人事劳动部门组织外出的仅占外出人数的X%,大部分外出人员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盲目外流。因对劳务信息掌握不准,加之非法劳务中介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许多人外出之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四)未形成外出务工一锻炼成才一回乡创业的良性循环。外出务工后回乡创业人员数量较少,仅有X名外出务工人员在学到技术、积累资金后,回家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其所办企业无论从规模、产值还是从纳税来看,都非常有限,X年X家企业年产值仅X万元,对县、乡财政贡献及带富群众的作用不明显。

(五)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信息服务滞后。劳务信息发布数量少,不能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引导性信息服务,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多。二是个别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在提供法律服务、跟踪服务、解决劳务纠纷、保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外出务工人员自我服务组织不完备,需进一步探索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三、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对取得成绩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树立典型,示范带动,鼓励群众树立市场竞争择业观念,走出大山,走向市场,向市场要职业,向市场要财富。二是制订劳务输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完善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劳务输出规模、结构、效益同步发展。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信息员的作用,对提供劳务输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资奖励;
对农村务工人员在上地承包、农业税征缴方式等方面适当给予优惠政策,方便其外出;
积极鼓励非农业富余劳力特别是企业下岗、失业工人外出务工,并在基本生活费发放、养老保险手续、工龄计算、档案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解除其后顾之忧。四是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市场职业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建立健全劳务信息网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劳务信息,减少劳务输出的盲目性。

(二)优化劳务输出结构,努力提高劳务输出效益。一是教育、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岗位培训,建立培训基地,以法律、法规及电工、焊工、建筑、电子、美容、美发、烹饪等实用技术为主,走先培训、再输出的新路子,使外出务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市场择业竞争力。二是积极推行就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好市场需求旺盛工种的技术等级鉴定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从事较高层次工作提供通行证。三是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城镇失业、下岗工人强化培训,调整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实用技术水平。通过教育和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文化知识水平和实用技能水平,增强对管理型、技能型岗位的竞争能力,改变以“体力型”劳务输出为主的输出模式,提高劳务输出的效益。

(三)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使劳务输出有序化、合理化。一是建立完善县、乡、村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劳动部门的职能作用,从机构组织、教育培训、劳务信息、权益保障等方面规范劳务输出行为。二是各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为劳务输出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严格按照有关中介机构规定条件,依法成立社会劳务中介组织,加强管理,发挥其在劳务输出方面的积极作用;
严厉打击非法劳务中介活动,对不接受监督和管理的中介组织要限期整顿,严肃处理。四是在不断巩固原有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劳务输出基地,使劳务输出的地点由临时、分散向固定、集中转变。五是抓紧对全县的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将全县富余劳动力纳入劳动部门的管理范围,分类登记建档,建立人才资源库,并根据劳动力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劳力输出的时间、方向及工种,使劳务输出更有针对性。六是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有效组织方式。采取培育劳务开发龙头企业的方式,由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选送。

(四)加强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与输出地政府的沟通和联系,为民工外出打工铺路架桥,并实行跟踪管理,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建立务工人员回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回访,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二是在劳务输出基地建立办事处,为劳务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劳务纠纷和其他矛盾,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三是积极探索劳务人员自我服务的有效组织形式。

(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首先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领办、创办非公有制企业,财政、计划、金融、扶贫、工商、税务、公安、土地、教育等部门应在资金、技术、场地、办理有关手续及解决户口、子女入学、招工、就业、宅基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要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从重处理“吃、拿、卡、要”行为。各职能部门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保驾护航,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这是一篇典型的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采取“情况——问题——建议”的逻辑结构依次展开,首先总结了全县劳务输出的3个突出特点,接着指岀了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5条具体建议。这篇调研报告不仅选题较好,而且有观点有分析、有概念有数据、有问题有建议,是一篇较好的调研报告。

B成果——具体做法——经验或启示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如:《X县庙子乡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就是按照“做法——启示”的逻辑结构来起草的。这篇调研报告在导语部分先简要介绍了X乡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紧接着总结了4条做法,即:(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实行能人带动战略;
(三)依靠科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启示”部分又列了4个小标题,即:(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强乡富民的最有效途径;
(二)提高企业技术含量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
(三)政府优质服务是发展民营企业的保障;
(四)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支撑。

C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比如:

 

关于X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调查

X市现有X个乡镇粮管所,X个面粉厂,国家粮食储备库、直属粮店及饲料公司各X个。近年来,X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在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共收购粮食X万公斤,面向全国市场顺价销售X万公斤,是X市下达任务的X%。但是,在改革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仓容严重不足,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压力日渐增大。X年X市粮食总产达到X亿公斤,而目前全市粮食系统只有仓房X多座,仓容X万公斤,实存粮食已突破X亿公斤,有X万公斤主要靠外租民房和搭露天垛保存。不但租金负担沉重,而且露天搭垛堆放易造成粮食受潮变质,品质下降。

(二)新定粮食标准高,保护价与市场价脱节,顺价销售困难。X年国家新修订了粮食标准,对粮食的各项指标规定更为严格。

该市X年收购的小麦,按旧粮食标准是符合等级要求的,而按新标准就不符合等级要求。如按旧标准收购的三级小麦,按X年的新标准只能被定为等外粮,仅此一项就使库存小麦的价格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多种原因,X年小麦保护价与市场价脱节严重,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根据政策规定,三等混合小麦保护价为X元/公斤,而当前小麦市场价该等级不超过X元/公斤,市场价与保护价每公斤差价达到X元。这不仅使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难度增加,而且造成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降低。据对X个乡镇X家农户的调查,当前农民种X亩小麦的成本要比收益高X元钱。辛苦一年,不赚反赔,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粮食市场管理不规范,个体粮商和一些小型用粮企业擅自到农村采购粮食,扰乱了粮食市场的流通秩序。由于个体粮贩流动性、隐蔽性强,加之管理体制和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粮食市场管理难度加大,私商粮贩违法收购粮食现象时有发生,既扰乱了粮食流通秩序,又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造成了巨大压力。

(四)企业冗员多,附营业务分离难度大。全市粮食系统现有干部职工X人,其中离退休人员X人,有的乡镇粮所离退休人员超过在册职工人数的一半以上,企业包袱沉重。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其他商业银行对粮食附营业务不予贷款,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开展附营业务的资金、设施和项目,造成附营主营业务分离困难,人员无处分流。全市X个粮食企业既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又承担经营业务。这样,既削弱了行政管理职能,又影响了经营业务的发展。

(五)粮食企业亏损严重,财政压力増大。X年该市粮食系统亏损X万元。同时,粮食购销企业占用农发行资金累计达到X亿元,支付利息X万元。X年至今,各级财政补贴粮食企业X万元,不堪重负。

(六)优质品种缺乏,既影响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又造成粮食部门与售粮户的矛盾,给私商粮贩可乘之机。目前,该市只有X万亩的小麦品种符合国家颁布的优质小麦标准,仅占总种植面积的X%,影响到“优质优价”政策的实施。而优质品种的生产,涉及到小麦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农民的种植习惯,不是短时期内就能解决,使新粮食标准执行难度加大。

以上问题的产生,从客观上讲,有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如库存粮食等级下降、保护价与市场价倒挂等。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粮食部门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工作不够主动、扎实,贯彻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不够有力,不是抓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机制,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政策保护和财政补贴上来,造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困难重重。为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我们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粮库基本建设,增大仓容。仓容不足,直接影响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落实,影响到粮食的安全储存。因此,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解决这一难题。建议进一步加大粮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新建、扩建、改造等办法扩大仓容。粮食部门要挖掘自身潜力,采用腾、并、挤、租等方式,缓解仓容不足问题。

(二)建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国商有粮食收储企业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与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彻底脱钩,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对粮食企业因政策性原因造成的亏损由各级财政承担,对经营性原因造成的亏损则由粮食企业自身承担,使企业真正面对市场。

(三)积极为粮食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对因政策原因出现的困难,要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以解决。如对因修订粮食标准造成库存粮食品质下降的问题,在销售和价格制定上可采用“旧粮旧标准,新粮新标准”的办法,或按“以质论价”的办法销售旧粮,腾仓増容,重新以新标准新价格购进新粮入库,确保储备粮不减少和提高库存粮品质。粮食、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要自上而下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在市场建设和管理、主附营业务分离、人员分流、资金使用等方面给粮食企业以政策支持,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四)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品种。粮食购销企业要从自身和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与市场接触多、信息广、销售面大的优势,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金桥,及时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品种。同时,也为自身提供优质粮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企业走出困境。农技、种子、供销等部门要积极为农民提供种子培育、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发展优质小麦品种,为农业増效、农民増收打好基础。

这篇调研报告首先指出了X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然后从主、客观方面总结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4条解决问题的建议,是一篇典型的问题性调研报告。

(四)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査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査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展望式等。有时,主体完了,全文也就结束了,不必再画蛇添足。

(五)落款。査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六、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和需注意的问题

(一)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

1.确定报告主题。即报告所要说的中心问题,这是报告的灵魂和中心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主题是否明确、是否有价值,对调査报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确定调査报告的主题,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①与调査主题相一致。②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③主题宜小宜集中,以便于报告的起草。

2.精心选择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査资料,在撰写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进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第一,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
第二,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第三,注意材料在类别的鉴别。

3.布局和拟定提纲。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査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在具体的拟法上,分两种形式,一是条目提纲,即从层次上列出调査报告的章、节、目;
二是观点提纲,即在条目提纲的基础上列出章、节、目所要叙述的观点。

4.撰写报告成文。经过以上三个程序,撰写成文就顺理成章了。在行文时要注意:①要力求结构合理,结论科学,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②报告文面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
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市场机制,盘活现有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短缺人才”。③通俗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报告和补充调查。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二)撰写调研报告要克服的几种毛病

1.主题先行。这是在调查研究中设计与调研的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调查研究往往需要设计,这种设计就是通常说的要带着问题去研究,目的是使调研工作有的放矢。但有的人在调查研究中把握不好,设计过头,把调査研究的内容和观点设计得很完备,下去前找典型、定模式,下去后凑观点、拼素材,强拉硬靠,牵强附会,把调查研究过程搞成了对自己设定观点、内容的验证。这样的调研违背了客观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不是调査研究应有的科学态度。

2.闭门造车。在调査研究中,有的同志为了早出文章,多出文章,往往急于求成,坐在办公室里拿着材料写调査报告,当“二道贩子”“鼠标一点,资料满篇,手机一拨,情况全摸”,“对照上面的,估计下面的,参考外面的,凑出自己的”。这样写出来的调査报告,对策往往不切实际,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大话空话。调査研究与其他认识活动一样,要获取真知灼见,必须深入实际,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是调査研究应有的科学态度。从材料到材料,不是正确的调研方法。再进一步讲,调查研究报告写出来,确实可以算是成果,但真正的成果不仅是出一份报告,而是对实践活动产生指导效益。离开了这一条,调査研究就失去了意义,就是炊沙做饭,无效劳动、做无用功,没有针对性就没有指导性和实用性,更谈不上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3.堆砌材料。有的调查初看内容很详实,但读后却感到理不出头绪,这种现象主要是调查者分析研究不够,犯了简单堆砌材料的毛病。这种报告给人的感觉是到好的地方没“调”出新鲜经验,到差的地方没“査”出问题的症结,回来后也没“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综合分析,它是一个对调查来的数据、事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没有分析,就会罗列现象,就事论事;
没有分析,事实和数据就会牵强附会,观点就会悬空,结论就可能偏差。要克服这种现象,在调查研究中就要做好综合分析工作。资料的积累、数据的收集是调查研究必需的,但只有通过比较、分析和处理,才能上升为真知灼见。

4.纸上谈兵。有的调研报告看起来很完整,有理论高度,有观点,有材料,有数据,有事例,有分析,也的许多建议对策。但提出的建议“经久不衰”,得出的结论“永不过时”,找出的对策“四海皆业准”,惟独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调研的遂1出发点不够实,违背了调査研究的操作性原则。政府系统各级办分I室开展的调查研究和形成的调査报告,无论是典型经验的推广,还是对某项工作和某阶段工作的建议,或者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归根结底都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为指导工作提供依据的。因此,调査研究一定要注重操作性,提出的对策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

5.低水平重复。现在许多调查报告引不起领导的重视,引不起大家的共鸣。重要原因,就是一个低水平重复现象,而且非常普遍。许多调査报告总给人以似曾相识,或千篇一律的感觉,很多写出来的东西就是几年前的一些基本思路,提出的建议就是当前各级政府正在做的没有什么突破和创新,有时候甚至只是题目变了个形式。如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许多调査报告说的都是同样的几个方面,真正对区域经济指导比较强的内容并不多,但每年调査研究确立课题时仍然要继续列上去。低水平重复的调查研究,不仅对决策起不到推动作用,而且浪费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造成浪费。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柠檬文苑www.nm119.com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