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消费经济学重点(全文完整)

2023年度消费经济学重点(全文完整)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3-05 09:50: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消费经济学重点(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消费经济学重点(全文完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

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线,指消费者用完其所有收入能够买到的价格已定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预算约束线变动的原因有两个:价格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动。

价格的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当商品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左转动,当商品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右转动。

收入的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地向外或向内移动。收入增加向右移动,收入减少向左移动。

第二节收入与消费

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正常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取决于该种商品的性质。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将导致更高的消费;低于低档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将导致更低的消费。

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对于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该商品为奢侈品;小于1,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预期收入,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

第三节价格与消费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它描绘出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消费量。

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而当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会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收入效应,如果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互补品,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家用交叉弹性系数的正负来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是替代品;为负是互补品。

通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等于价格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0,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第四节效用

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支付愿意,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的愿意支付的金额。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第五节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其他因素

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现代社会,社会阶层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关系集团,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的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的团体。

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不用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心理因素:动机和社会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心理特征:1、从众心理;、攀比心理;3、消费流行。

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

攀比心理,指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范。

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

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

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第二节储蓄的其他动机

储蓄的其他动机:遗产动机、谨慎动机、目标储蓄。

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

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②反之越小

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未料到的对资金的需要,人们也要进行适当的储蓄。

目标储蓄,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

目标储蓄三大特点:1、有特定的目的;、存贷款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第三节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消费观念。

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三大内容:1、社会救济;、社会福利;3、社会保险。

现收现付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的影响:1、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不会影响人们退休前后的消费数量;、社会保障制度将排挤私人储蓄。

货币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1、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若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3、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减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1、“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使人民减少储蓄;、“克勤克俭”的消费观念使人民增加储蓄。

简答高储蓄的原因;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④实现正利率

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③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动;

第四章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第一节消费者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及方式

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投资具有两个特性:时间性和不确定性。

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

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和基金。

金融投资的特点:1、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3、金融投资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

实物投资:是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属投资、珠宝投资、古董级艺术品投资等。

实物投资的特点:1、流动性低;、有形资产基本上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因而实物投资具有保值功能。

教育投资的特点:1、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住宅投资、教育投资。

银行存款的优点:1、品质多、档次多;、变现能力强3、银行存款偿还性高,风险小;4、对消费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低。

债券: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

债券的特点:1、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3、债券有一定的期限;4、债券可以买卖流通。

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按偿还期来分,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5年以上)、中期债券(-5年)和短期债券(1年内);

按发行的方式,债券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

私募债券: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的债券;

债权投资的特征:1、风险性小;、债券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投资的特征:1、风险较大;、流动性好;3、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收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

基金投资的优点:1、规模经济;、投资分散,降低风险;3、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第二节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利息和资本增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第三节投资风险

风险: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未来损失的可能性。

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和分散的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

按照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市场风险:是因为投资市场各种因素,如利率升降、外汇价格涨跌、购买力的强弱等因素,而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可能性。

经营风险: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未来的预期出现偏差,导致决策不当,操作失误,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按照风险的大小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

第五章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包含:劳动者个人的供给时间、教育培训一级家庭劳动供给决策。

人的大部分时间划分为两种:工作和闲暇。

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的第一需要;

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的点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

非劳动收入的各类包括各种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遗产和私人养老金等;

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的;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向后弯曲;

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况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①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②对收入的弱偏好③工资低

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偏差离的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

经常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教育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

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

教育收益的趋势是递减趋势;

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

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的影响;

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原因:①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的转变②高质量的家用电器③妇女工资提高④晚婚⑤离婚增加

简述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答: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间的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效应却是相反的,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导致更多的闲暇和更少的劳动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更多的劳动时间和更少的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

相对收入假说的含义:认为妇女参与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收入增长的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的增长;

退休年龄提前的原因:①政府的强制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③养老保障;

论述教育对消费的影响:①货币收益②福利收益如果认为教育的未来收益大于现在的成本投入,就牺牲眼下的消费;

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答: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看法,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

第六章消费信贷

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

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主的一种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的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消费信贷产生的原因:1、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问题的需要;3、消费观念的转变。

直接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贷款。

间接贷款:是指销售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销售商品。

消费信贷的特点:1、利率水平高;、规模呈周期性;3、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消费信贷的主要类型: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

第二节消费信贷的作用

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1、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消费信贷还会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具有降低储蓄的作用;3、降低了当期的可支配收入,会降低自由储蓄额。

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P138

第三节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消费信贷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

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三种方式: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③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措施;①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③开发新产品

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使用5C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

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源: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及其他收入。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的发生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建立及个人信用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第四节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P149

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 ①收入水平②消费观念③社会保障制度④个人信用制度⑤金融机构和控制管理风险的水平

第七章消费函数

第一节凯恩斯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定

消费函数主要是揭示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础对总量消费状况的描述。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绝对收入假定”体现的这样的思想: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绝对的变化。

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投机、自豪、贪婪。

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1、工资单位的变化;、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3、财产货币价值的意想不到的变化;4、利息率的变化;5、财政政策的变化;6、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第二节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

“相对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提出的。

相对收入有两个含义:第一,相对于别人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要同周围人的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第二,相对于过去的收入,消费者现期收入和消费要同自己过去的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

相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包含要点如下:1、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其收入和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3、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的变化。4、当消费者减少了的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的水平,消费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而消费不会增加。

第三节持久收入假定

“持久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佛理德曼提出的。

持久收入假定的核心是用人们的长期收入(未来收入)来分析人们现期消费支出的变化。

持久收入假定的要点:P158

第四节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假定的要点:个人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个人储蓄额的大小也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

第八章消费需求

第一节社会总需求的构成

社会总需求即国民收入。由四个部分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对投资品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

第三节消费模式的选择

三种不同模式的消费模式:同步型消费;早熟型消费;滞后型消费。

同步型消费:指消费水平、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早熟型消费:消费的增长速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滞后型消费: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滞后型消费模式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1、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改革前我国的消费模式属于滞后性消费。

消费模式的选择要考虑本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各种消费模式的特点及其产生条件。

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

判断消费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考虑两个标准:1、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消费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4个部分构成:

①对消费品的需求、②对投资品的需求、③政府支出、④出口需求;

.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时间的比例;

3.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

4.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现的;

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

7.经济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 惠特曼 罗斯托提出;

8.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消费模式是同步型消费;

9.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张发展集约型经济;

10.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为零,投资乘数等于1;

11.消费模式的选择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各种消费模式特点、产生条件;

1.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滞后型消费模式的实现条件: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14.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的阶段》中,将各国经济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

①传统社会、②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③起飞阶段、④向成熟推进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5.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是起飞阶段;

16.199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点;

17.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

18.消费增长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①同步型消费、②早熟型消费、③滞后型消费

19.前苏联、东欧国家、中国建国后较长的时间里推行的就是滞后型消费模式;

0.评价我国现阶段消费的模式的选择;

答: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消费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其基本含义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长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1.判断消费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该考虑两个标准:

一、消费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二、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试述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答: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

其二,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我国在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通胀和增长、通缩和增长的矛盾;

其三,在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远远没有完成;

要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

一、首先,要树立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其次,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设立节俭资源的经济体系;

三、再次,发展绿色导向的科技体系;

四、最后,实施共同行动的系统工程

第九章消费需求与宏观消费政策

第一节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

消费政策是国际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政策主要有: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有关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

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1、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3、收入分配政策;4、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

消费结构政策:1、消费品产业结构;、消费品市场。

消费政策实现的手段:1、税收手段;、利率手段;3、国债手段;4、政府支出;P187

第二节经济周期与宏观消费政策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这个因为:1、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较大,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会大幅增加其消费支出,从而增加财务负担;、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中,必需品所占比重较大,非必需品比重较小。3、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高收入阶层往往可以有更多的增加收入的渠道,因此其名义收入的增长有可能超过通货膨胀的增长,而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实际收入降低的可能性更大。

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收回资金,减少货币存量;提高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再贷款率,提高商业央行的借款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削减财政支出;增税);3、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工资;特别税收手段);4、其他政策(控制价格、控制集团购买率、直接信用控制)。

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增加财政支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吐出货币,增加市场中的货币存量;降低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或再贷款率,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3、国债政策。

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消费政策

消费政策的目标:1、有助于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3、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差距,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

发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1、抵制发达国家消费方式的示范作用的不利影响,防止出现“消费早熟”;、迅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防止城乡消费差距的过分悬殊;3、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理顺消费品价格机制,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消费品流通。

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1、消费战略;、社会发展经济目标;3、社会资源状况;4、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的要点:1、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第十章消费结构

第一节消费结构的含义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消费支出结构: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新的统计分类把我国消费支出划分为八项: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及其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化教育及其服务;居住支出;杂品及其服务支出。

第二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1、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3、家庭消费支出功能;4、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5、家庭规模;6、家庭的投资。

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1、消费水平;、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3、消费品市场状况;4、人口年龄结构。

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P08。

根据各国发展的经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

判断一个国家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1、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宜;、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相符。

第四节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P19

第十一章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简答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①消费的技术方式、②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从消费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个人消费: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4.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5.现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是家庭消费;

6.我国现阶段制约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

7.按照消费的社会实现范围,可以将消费分为:个人、公共、集体消费;

8.个人消费特点:分散性、灵活性、多样性;

9.集体消费:指以消费资料公开所有为基础的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消费活动;

10.论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①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因而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

②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

③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①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

②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6.论述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

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①消费品的商品化。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②劳务的商品化。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7.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的购买服务;

8.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中的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9.简答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10.论述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

③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积极的作用

11.简答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①闲暇消费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②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

③闲暇消费产业有待发展

1.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①费者的收入、②时间的价值、③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费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得到的利益;

.消费者权益本质上是货币权利的体现;

3.消费者权益的内涵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4.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正式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和保护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6.在卖方市场中,生产者在商品交换中占主导地位。

7.消费者主权: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8.论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①消费的分散性

②消费者信息的缺乏

③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

④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

⑤消费风险的存在

⑥负的外部性的存在

9.消费者运动最早产生于美国;

10.在消费者运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对市场交易的管理、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对商品促销的管理、对商品价格的管理;

11.在消费者运动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侧重于立法过渡到侧重于消费者权益、企业开始与消费者组织合作并提供援助;

1.从企业行为来说,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表现为: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格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13.论述消费者运动的发展阶段;

①19世纪末0世纪初,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②30年代到50年代,消费者运动的发展

③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消费者运动成为世界潮流

④70年代末到80年代,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

14.简述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

②制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因素

③市场管理状况与消费者权益

④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5.论述消费者保护体系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体现;

(1)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①法制的健全、②政府的作用、③社会公众的力量

()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16.我国目前对消费者权益损害的主要表现;

答(1)由于社会原因。市场商品数量和品种供应不足,消费者了解商品及劳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由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原因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格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②消费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自身权益的损害

②费者某些消费知识的缺乏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