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4年度双减政策后初中历史作业(2篇)

2024年度双减政策后初中历史作业(2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1-21 10:38:01

篇一:双减政策后初中历史作业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两篇)“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篇一

  一、通过作业布置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记录学习笔记的习惯

  课堂笔记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一项检验。学生如果可以整理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笔记,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复习活动时获得更好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当前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学习的质量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水平,往往都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时,也可以将学习笔记作为作业中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化理解重要内容。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课,上完后,让学生根据课堂笔记设计思维导图,一方面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检验学生课堂上是否有做笔记,是否书本留痕。并且要及时批改思维导图,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鼓励批语。实在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力量完成此作业。

  二、为学生进行探究式的作业布置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为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当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中各类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通过探究式作业的布置,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新文化运动》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中出现的各类阶层的思想流派进行搜集和判断。让学生编写剧本,用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语言,扮演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流派的人物和他们的政治立场,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本质,并且有效地提升了

  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活跃了课堂。

  三、引导学生成为作业布置的主体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时,往往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进行布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教师就可将作业布置的部分权利共享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

  例如教师可以让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为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布置合适的基础性作业,并且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进行互相抽检,确保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和课后作业设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时,就应当从“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对历史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布置更加符合学生成长发育实际需求的历史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历史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进行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篇二

  一、为学生布置思辨性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是要围绕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设计作业。根据初中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这一内容,在作业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布置具有思辨性的作业。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思维较为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对于事件产生疑惑,并且提出许多的很有创意的历史问题。

  特别是历史上的各类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关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设计出思辨性作业,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评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好各种资料,对于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并且让学生就自

  己对于秦始皇的看法,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要学会从多元化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既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到,秦始皇在统治的过程中作出的各类残暴行径,又要让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作出的伟大贡献。

  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质量,并且还让学生学会了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也为将来高中历史材料论述题做一个铺垫。所以,这一课的作业可以设计为《我眼中的秦始皇》。

  二、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开放性

  在“双减”政策推行的背景下,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活动,应当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开放性的探索活动。

  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开放地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例如:《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针对抗战胜利原因的作业设计,以抗战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结果最后的答案有四个:屈原、苏武、蒋干、共工。你的意见如何?回顾历史,你还能不能有更好的谜底?请说明理由。这样的作业,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篇二:双减政策后初中历史作业

  

  “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创新作业形式的探究

  “双减”政策对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初中生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其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传统的作业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双减”政策的要求。为此,提出了探究性、合作性、梯度性和实践性四种作业形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提出“双减”政策,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减负增效。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能及时反映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制订合理科学的作业,创新作业形式,是对“双減”政策的积极回应。

  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重复,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加重了其学习负担,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因此,传统作业形式无法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和“双减”政策的要求,创新作业形式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双减”政策,提出了探究性、合作性、梯度性和实践性四种作业形式。

  一、探究性作业

  初中历史课本中关于经济、文化等逻辑性不强、内容具体但较为枯燥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串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历史问题,最终形成自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此,笔者设计了一道“在地图中学习历史”的探究性。

  作业内容:请结合七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等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并将其呈现在宋朝的地图上。(教师提前印发地图)

  作业要求:将知识点以文字或者绘画等形式呈现在地图上,并把自己的感想或者思考以文字形式呈现,一起上交。

  作业评价:课堂上随机选择3~5名学生根据自己绘制好的地图和文字内容进行1~2分钟的演讲。对绘制地图优秀者和演讲优秀者颁发奖品。

  在这个作业中,首先,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结合地图进行梳理,明确感知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可以发现分布较多的地方集中在南方地区,由此推导出来: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两宋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教师让学生以文字和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家国情怀也随之落地生根。最后,学生在绘制地图时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新,给了他们极大的发挥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合作性作业

  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迭代日益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变得更为重要。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个同学间的合作,可以在“双减”背景下,做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合作性作业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情感互动。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

  作业内容:课堂辩论赛。

  辩题: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利大还是弊大。

  以下正反方的观点:

  正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利大。

  反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弊大。

  将班级30余名学生平均分为4小组,其中1组和2组为正方,3组和4组为反方。分组后,各组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迅速通过图书馆的纸质资料和电子阅览室等途径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找到自己阵营的立论、材料、依据、辞令、辩论技巧等,时间限定一周。课堂中1组和3组、2组和4组分别进行对抗辩论。

  作业要求:辩论时做到证据充分,资料翔实,形式可以多样化,图片、文字、视频等均可,一定要论从史出。

  作业评价:1、3组辩论时,2、4组负责打分,反之一样。对于辩论赛中表现优秀者,颁布“最佳辩手奖”和“最佳资料整理奖”。

  考虑到班级人数较多,单纯分为两组,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参与其中。因此,笔者在作业中将班级所有学生分为4组,可在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的同时,照顾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其中书写能力强、思维清晰但略微内向的学生可在辩论稿的书写、整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应变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作为辩手。此外,分为两轮进行辩论,学生既可以做辩手又可以做评委,可让学生对相同辩题体会到更多不同的观点,更好地理解该辩题。

  学生对这个作业具有较高兴趣,在辩论赛开始之前,他们会积极搜集和解读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辨析,提炼出对本小组辩论有力的观点。这个作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这个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头脑风暴,相互学习又相互影响,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中达到共赢,同时让他们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梯度性作业

  没有梯度的作业不能准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尤其在“双减”背景下,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长,提高其学习效率。设计有一定梯度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探求知识和巩固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梯度性作业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分层”作业,而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经历巩固、应用、提升的过程,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此,结合八年级上册第1~13课的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一道题目:

  作业内容:

  (1)根据时间轴的有效信息,填写①—⑦代表的历史事件。

  (2)写出事件②③⑤⑥、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阶层),从运动的结果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事件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和③⑥⑦的内容,分析这些事件的共同点,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特征?

  (4)事件①④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特征?

  (5)综上所述,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作业要求:写在作业规定的地方,按照顺序写好。

  作業评价:教师投屏讲解,评选出优秀作业。

  这道题目涉及的内容较多,事件复杂,很多学生理不清头绪。笔者试着用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初步分成“屈辱史”和“抗争与探索史”两部分,让学生填写。(1)(2)的题目较为简单,为后边的题目搭建台阶,方便学生攀登难题。同时,该作业也是对大单元教学的积极响应,将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学生不再是以学习某节课为出发点,而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重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同时,学生从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认识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这一作业使学生感受到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从技术、制度、思想层面进行不懈的探索,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实践性作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他们的个人素质、意向和能力”。实践性作业,区别于传统作业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考察、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等多种形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为此,笔者结合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设计了如下题目:

  走进遗址,感受历史——南京的明朝古迹

  作业内容:南京的历史底蕴深厚,被誉为“十朝都会”。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永乐年间朱棣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陪都,在明朝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观南京有关明朝的历史古迹,寻找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文物或建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照或摄像)进行记录。

  作业要求:将搜集到的照片或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以手抄报、PPT、短视频等形式对其进行解读,分享学习感悟

  作业评价:以年级组进行评选,对优秀者颁发奖状,在学校大屏播放作品。

  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可以实地考察、参观历史古迹,拉近他们与历史间的距离,不出市就能感受到明朝的沧海桑田,如近距离观察明孝陵,在建筑布局上感悟明孝陵建筑的巧妙构思,在建筑布局上感悟明朝君权的强化和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思想[4];登临恢宏大气的明城墙,欣赏它的军事防御、建造技术、观赏价值等;游览南京宝船厂遗址,领略明初和平外交、海外贸易、中华文化传播的伟大航程;明故宫遗址虽已被毁,但在现存的遗址中仍可感受到明初宫殿恢宏的建筑群,既是遵循礼制,也是呼应天象的杰作。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都是建立在明初国力强盛的基础之上,反映了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时代主旋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国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课堂学习和作业设计原有形式被打破。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方式,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

  做到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无疑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初中生的生理特征,结合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探究性、合作性、梯度性和实践性等四种创新作业形式,只是初步探索。如何找到最佳的作业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懈探索。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