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人民银行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随着金融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文化日益丰富多元,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如何有效建设好引导好管控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各级党组织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和敏感性,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富有成效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履行基层人民银行职责把好政治方向,发挥出人民银行政治机关的应有作用。
一、坚持“三个明确”,做好前提工作
首先要明确政治站位。意识形态是国家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基层人民银行要坚定政治站位,从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一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忧患意识,既要明白意识形态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又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为团结带领基层人民银行党员干部职工创新履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服务宗旨、促进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其次是明确根本任务。人民银行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全系统争创“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活动,对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要把举旗帜、聚民心作为基层人民银行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正面宣传教育,营造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舆论引导,带动富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富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使基层人民银行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任何时候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汇聚成勠力同心、干事创业、众志成城的巨大力量。
再次要明确责任担当。人民银行各项工作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无论是货币信贷政策、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工作,还是货币发行、征信管理、支付清算、外汇收支等直接面对群众的金融窗口服务,无不体现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以及对金融为民宗旨的践行。要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到位是渎职的理念,把这一管党治党的重要政治责任,坚定地扛在肩上、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紧紧抓住各级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把讲政治作为第一原则贯穿在基层人民银行党委工作决策全过程,与履职实践紧密结合,雷厉风行,坚定不移,确保党的经济金融路线方针政策部署得到精准有效落实。
二、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的关键(一)首先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
基层人民银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姓党”这个关键,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阐释现实问题,展现意识形态领域中话语体系的强大力量,形成强大的正面宣传声势。强化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使其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堡垒。站稳政治立场,维护政治大局,让意识形态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明确思想引领、汇聚强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二)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
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话语创新。理念创新是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从提出“中国梦”,到强调“极端重要”“两个巩固”,再到全党“战略任务”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充分体现了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新思想,紧密结合基层人民银行实际,在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发展、阵地建设等方面自觉创新理念,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四全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基层人民银行要注重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推进网络传播手段创新,把握时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三、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成效
新时代新变化新挑战,基层人民银行各级党组织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在
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真正落细落实。
(一)夯实理论根基,筑牢思想防线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每月制定发布理论学习计划,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带动全行学习,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学习研讨,探索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和“央行网院”APP,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与理论武装紧密结合,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行爱岗的高度热情,练好提升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内功,自觉抵御错误思潮影响。
(二)压实工作责任,牢牢掌握领导权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办法,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矩立起来、挺起来。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提醒、教育、纠正,对屡教不改或出现严重问题的,敢于坚决问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通过定期自查、现场检查、巡察督查,使督促各级责任主体强化“不主动就兜底”的责任意识。定期研判和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对风险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干预化解。
(三)做到守土尽责,抓实阵地管理
立足新思想、新课题、新时事,对全辖意识形态阵地实行责任到人的动态清单式管理,严格区分把握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对舆情热点事件和有害信息的监测处置,让正面权威信息占据主流,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风清气正,持续筑牢网络阵地“防火墙”。打造具有特色的宣传阵地,充分运用展板、电子屏、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传统阵地,积极通过中支网站、内部刊物等新载体,广泛宣传单位履职成效,始终让主流声音占据意识形态阵地的至高点。
(四)壮大主流文化,做实主题活动
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红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党员和干部群众在活动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主题学习、研讨交流、现场观摩、个别谈心等各种方式,把人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五)适时分析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目标引领,坚持系统性思维,防止出现从局部看是在做意识形态工作、从大局来说却不利于工作的情况发生。坚持准确性。在做具体工作时,要把握好界限和尺度。该引领时要引领、该宽容时要宽容、该管控时要管控、该打击时要打击,决不可混淆。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形势与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热情,更好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和引领力。
四、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队伍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和宣传思想干部队伍来推动。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把基层组织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承担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熟知党史、精通国情、作风务实、理论扎实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宣传思想干部要利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主流意识形态,用通俗易懂、生动翔实的事例讲清楚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伟大成就、美好未来,使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地引导社会思潮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把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纳入党员干部绩效考评指标,形成党政共抓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渎职卸责问题,应当严格执行追责问责制度,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执行力和严肃性,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主流意识形态的守土责任社会学论文
[内容提要]文化生产方式的改变、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和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引起了原有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和挑战。面对文化市场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必须迫切要解决守什么,怎样守的问题。
[主题词]主流意识大众文化守土有责
一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
现代高新科技*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以往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文化生产方式改变、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和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引起了原有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封闭的,落后的,狭隘的文化和缺乏竞争力的文化,都将在文化市场中被文化消费者遗忘。一些曾经居于主导地位深受群众欢迎的、十分红火的文化艺术形式将逐步失去主导地位被边缘化。
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经过现代技术的改造或得了新的生命,而另一些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将主要依靠国家保护以维持人类文化资源的生态平衡。在现代社会里,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经济的实现,都只有通过和借助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手段才能实现,因此,文化经济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民族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敌视到文化融合,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输出,实现文化双赢。大众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营养基因,又是主流文化异化的力量。
在文化市场化过程中,文化的意识形态*可能有意无意地被人们忽略了,认为大众文化是消遣*文化,主要满足人们一般精神需求,事实上,一个民族价值观和道德文化都是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承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大众文化用工业化的手段,以满足人们好奇心为内容传播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渲染脱离现实社会的、违背人类本*的和民族歧视的极端化倾向以误导民众。弱小的个人面对强大的、铺垫盖地的、持续不断的大众文化只能从形式上的主动选择到被动无奈的接受,久而久之大众文化所渲染的、适合人们消极意识的价值观念就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大众文化传播意识形态消极因素的强大力量,使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高度重视,所谓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就是指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形成的威胁。
二“守土有责”是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责任。
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把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对立起来,用主流文化排斥或遏制大众文化滋生和传播。主流文化强调“守土有责”所特别强调的,它也是近年来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诸多问题的表现。这里的“土”就是阵地的意思。由于对于具体的“土”的概念缺乏足够科学的界定和把握,忽视了思想文化领域里“土”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在形态上和本质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实,固守传统的思想意识、运营模式和管制手段。事实上,原来意义上“阵地”,如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专营和审查,对主流文化的传播采取传达文件、班组学习、集中教育,说服谈心式思想工作,对大众文化的滋生、传播进行强制*遏制等等。这些手段和方法都因背离于社会发展,远离于广大群众而苍白无力。面对文化市场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必须迫切要解决守什么,怎样守的问题。“守”就是保持主流文化的先进*和普适*。先进文化的大众化和大众文化的先进化的统一,是主流文化阵地得以巩固的根本保*。主流文化建设坚持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与民族*和科学*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的方向,都是围绕“大众”主体,以服务于“大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文化建设中使先进文化的特征、*质和要求与“大众”主体有机地融合起来,先进文化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大众文化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它既是一个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它为主流文化的创新提供丰富的素养和发展动力。主流文化只有在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才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主流和基本特点,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并实现其功能和价值并引导和推动大众文化发展方向。主流文化之所以成为主流文化是因为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渐进过程,主流文化
具有了稳定*、连续*和统率*的特点是主流文化特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守”就是增强主流文化的产业*和扩张*。
文化的竞争是没有国界的,所谓“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产业中的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的全球流动和配置。外国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将更大量的渗透和进入到我国各种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的主体结构、所有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这既是文明的交流,又是文明的冲撞、竞争和征服。主流文化必须超越时空界限,立足国家民族文化根基,瞄准*市场空间,作大作强文化产业,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文化传播力量的大小与文化产业规模是正相关关系,倘若我们不能在文化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全球化文化市场竞争,那么,我们的主流文化的阵地就从有“土”难守变为无“土”可守。“守”就是主流文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科技化、多样化。在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是它依附于国家意志和权力,以独特的传播手段和灌输渠道,以标准的价值观抑制其它文化的滋生和传播。而文化的市场化趋势促使文化传播手段的科技化和多样化。大众文化的市场敏感*要求文化的快捷和多变。
主流文化的公益*和普及*使之天然的缺乏市场主动和市场敏感,面对自主的文化主体和铺天盖地的文化信息,主流文化阵地已失去了国家权力单纯的、强制的有效保护,如果再失去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形式多样传播渠道,主流文化就会渐渐地在*群众视线中淡出,其主流地位也自然而然地在一片“加强”的空谈声中丧失。“守”就是提高主流文化的亲合力和整合力。长期以来主流文化都是以严肃的面孔、居高临下的气势和强制*的口吻教育*群众;以教条式的、公式化的和僵化的思想禁锢*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高不可攀道德追求和理想信念作为衡量人们思想行为的标准,不仅抹杀了文化的主体个*,也抑制了多种文化繁荣,阻断了主流文化赖以生存源泉,市场经济造就了*的市场主体,培养了人们*思考和自主行动习惯。经济多元化催生公民社会,滋长大众文化。
主流文化依靠国家权力和*运动去荡涤传统文化,筑起*外来文化
思想长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主流文化所提供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是温和的、兼容并包的、*群众普遍认同的、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前进动力,对其它文化具有亲和力融合力和整合力。如果*群众惧怕或拒绝而不是自觉把主流文化看作是凝聚全社会精神理念,只能说明主流文化缺乏或者还不具备统帅、整合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实质。如果主流文化还没有摆脱文化对权力依赖的习惯思维,还没有养成走下圣坛,走进民众,贴近民心,被民众认同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精神支柱。
三主流文化“守土”的责任重如泰山。
主流文化由于具有历史*民众认同,经常凭借认同优势,采取固守阵地手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传播手段粗暴单一,发展方式上呈现出权利化、内卷化的自残走势。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意识形态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大有阵地丧失之感。大众文化强大的、快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正是在广大消费者感到热闹、好看、刺激、过瘾的文化享受过程中实现了。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是没有意识形态*的,而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功能却担负着凝聚人心、感召民众和传承文明的重载。我们不能因为其传播与主流文化相左的思想观念而阻断其传播通道,更不能因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遏制其发展,主流文化只有深深地扎根于大众文化鲜活的土壤之中,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营养,才能成为文化融合、文明传承的中坚力量。
投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