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婉筠 赵秀月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影响是复杂而广泛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过去,信息传播主要依赖于线性、单向的传统方式;
而现在,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具互动性、双向性和多元化。这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独立的信息发布个体。与传统方式比较,其传播速度和效率不可同日而语。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的各种社交平台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但信息内容可能存在虚假和过载问题。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使得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更加网络化,如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等,这或许为大学生带来网络沉迷、网络犯罪等问题的可能。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文化育人的途径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新媒体的广泛影响,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说教,更趋向于价值判断独立。另外,当前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得变得多样和复杂,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而是更加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这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度。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材,而是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获取信息和知识。这种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针对这些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问题,提高其政治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获得信息的路径变得宽泛而复杂,内容质量不能保障,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价值观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进行,但这些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此外,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可能过于陈旧和枯燥,无法让大学生获得关注、引发兴趣。部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作用。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导致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无法得到提升。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文化育人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传承、弘扬和创新文化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因此针对不同年代、不同学生,文化育人方式都能够体现出针对性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育人工作中的文化因素,通过文化介入的影响,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让他们的“三观”能够向着社会发展方向变化,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文化育人包含基本的文化传承、文化特色、文化创新。它能够覆盖受教育者的各个方面,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社会要求的思想共识[1]。
首先,文化育人的教育方式更加温和、柔顺,文化育人因素的实施能够分辨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文化育人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比如开展文体活动、进行校园实践项目、举行大学生文化节等,大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给养,这种文化育人的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够提高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此外,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更加持久和深入。通过文化手段进行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产生共鸣;
通过文化育人,可以使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够促成其他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文化育人还具备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性的特点,它可以在不同年代表达出不同的方式,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懂得与时俱进。总之,通过文化育人,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求,进而找到自身的价值。
教育者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情境进行选择和调整。根据实际效果,笔者推荐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重视课堂教学。目前来讲,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各种课程和教学方式,深入开展文化育人工作,这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授经典文化作品、解读文化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二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艺比赛、学术论坛、展览、演讲等。此外,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能够给学生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对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互联网教育方式,当前互联网技术仍然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育人的新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课程、开设网络讲座、建立文化交流平台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总之,文化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育者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时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因材施教。无论采用哪种途径和方法,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保持教育过程中的松弛感。
首先,要关注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运用科技手段去实现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互动,打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文化育人平台。比如运用互联网技术营造的虚拟世界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视觉盛宴,创造出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作品,吸引学生关注。其次,要强化新兴技术的推广和传达,充分使用公共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将优秀文化作品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化和学生的沟通互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最后,还应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安全和规范,为了保障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后台服务器要及时运用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健全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2]。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运用网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强化自律,避免被不良信息蛊惑。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教育工作者要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原生家庭、教育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差异和多样性。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就业难、房价高、信息过载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对他们的思想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越来越注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感受。这些因素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撑来维系健康的身心运行。为了深化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研究,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途径,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现状和特点,也可以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问题,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除传统之外还可以采用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深度访谈等方法,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最后,要加强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探索,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变化和应对策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为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推进文化育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懂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实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可能,红色传承、民族凝聚力等相关文化载体的丰富与创新是影响文化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二是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推进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因此根据高校所在地域的不同,选择符合当前地理历史特点的红色教育基地,创新红色文化,实现文化育人背景下的思政效果。三是完善文化育人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强化制度保障,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成合力。强化文化育人意识是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增强文化自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完善文化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3]。
构建多元文化育人平台是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首先,是建设文化活动平台,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学术论坛、作品展览、主题演讲等,让学生接受和熏陶。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文化社团、学生艺术团等组织,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网络文化交流平台,建设符合校园氛围的文化平台,如耳熟能详的公众平台、微博、微信、官网官微等。强化正能量的传播,引导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多媒体丰富现有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4]再次,通过课程设置增加育人比重,建设课程育人平台,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讲座等方式,引领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最后,建设校园文化平台,通过建设校园景观、文化长廊、艺术广场等文化设施,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这些结论和建议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参考。此外,研究过程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样本选取不够广泛、数据分析不够深入等。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样本选取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