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解析人物对话,,,助力深度阅读

解析人物对话,,,助力深度阅读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1-05 17:00:03

鲁妮

摘 要 在小说的构成要素中,人物对话无疑是一扇重要窗口,它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小说的时代特征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解析人物对话进行深度阅读是提高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文章立足于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对引导学生通过解析人物对话进行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作了详细阐释,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助力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说阅读 人物对话 深度阅读 教学策略

小说吸引读者的不仅有波云诡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性格鲜明、令人过目不忘的各色人物。小说情节为人物而生,人物关系又推动情节发展,因此带有明显互动特征的人物对话可以帮助读者高效分析人物、理解情节,达成深度阅读。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引导话题和互动策略帮助学生精准分析人物对话能够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助力学生深度阅读,提高教学成效。

一、以言析“文”,借力人物对话感知文本轮廓

《左传》中提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语言是展现人的心志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个人的方式往往也是“听其言,观其行”。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直接揭示人物性格,给予读者最直观的人物感知。同时,人物性格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物命运,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走向。以言析“文”,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解析人物对话带领学生通读文本,探讨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故事走向,奠定深度阅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关注人物对话中的关键词句,捕捉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同一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领会全文的中心思想。

以《祝福》一课为例。鲁迅先生在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一经典人物。作者在人物对话上着墨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琢磨。教师在引导学生以言析“文”时可以将其余描写剔除,让学生聚焦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同时捕捉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例如,祥林嫂与“我”见面时的几句对话。

“你回来了?”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罢,我想。”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出门人”“魂灵”“地狱”……这些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提炼出的关键词。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可以总结出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崇拜权威、相信命运,性格底色质朴、善良。当学生结合全文深层体会后会发现这段对话中还藏着祥林嫂的怀疑和抗议——她并不全然相信鲁镇人关于“魂灵”的说法,所以找到“我”这个“出门人”确认。而这段对话中的“我”看似敷衍摇摆,实际很顾忌祥林嫂的感受,怕击碎她最后的希望,但对她的命运却又无所作为。短短百余字对话,祥林嫂和“我”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以此奠定了全文基调。

在全文后半部分,作者揭示祥林嫂的最终命运时同样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情感上往往会产生对祥林嫂的同情和悲悯。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两段人物对话并进行总结,挖掘出作者隐含在对话中的讽刺意味,最终引导学生得出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上一段对话,学生可以总结出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周围人的冷漠麻木中,祥林嫂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但又对“魂灵”抱着怀疑态度,这是对命运不公的最后反抗。这种反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因为她对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认知,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所以挣扎反抗后最终还是被“吃人”的旧社会所吞噬。此时,学生已经能够大体感受到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也能解读出小说文本的深层内涵——控诉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以言观“时”,基于人物对话探索时代背景

小说人物对话除了彰显人物性格、暗喻故事走向、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外,往往还能够反映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高中生已初步形成个性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教学时不能停留在文本本身,还要让学生探索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

以《边城》一课为例,作者沈从文在描写“老船夫”死后场景时也采用了对话形式。

老马兵业已同翠翠并排一块儿站定了,很温和的说:“你进屋里睡去了吧,不要胡思乱想!”

……

那一个马兵便幽幽的说道:“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

以人物对话突出人物性格是沈从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其众多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多半是人物自己“说”出来的,另一半则是读者通过人物对话解读而来。上述对话中几乎没有情境描写,仅通过对话就将长辈的慈爱、善良刻画得十分突出。在进行这一篇目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人物对话演绎入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初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其后,教师抛出几个话题:说话的人物和翠翠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给出“同他们拼命”这样的承诺?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继续引导:这种纯真质朴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理想化的创作?作者为什么选择将人物性格描绘得如此纯真善良?这种描绘是否符合现实人性?通过以上话题的讨论,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进而理解作者塑造理想化人物的原因——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此时学生便已进入对时代背景的探索。

学生得出作者塑造理想化人物的根本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梳理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以小组合作形式深入研读作品,通过人物对话概括出《边城》中人物的共性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会发现无论是翠翠、傩送、天保这些年轻人,还是老船夫、顺顺、杨马兵等上一代人,这些人物都具备十分理想化、完美化的人性。而作者创作《边城》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不安,会存在这样的“世外桃源”吗?这是学生进行《边城》深度阅读时的重难点之一,也是教师着重要协助学生挖掘的问题。

理想之所以是理想,恰恰是因为在现实中“求而不得”。沈从文塑造了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环境和一群不带任何阶级烙印的人,但笔下又始终暗含无法抹去的沉忧。这种矛盾因何而来?教师在带领学生探寻这个“终极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查阅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资料,甚至进行跨学科拓展阅读。当时的社会极度混乱,作者内心对人性深感失望,对社会现实极度不满,无法改变现实便只能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性寄托于小说人物。当学生能从人物对话中得出人物形象“理想化”的结论,又主动求解“理想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基本就完成了以言观“时”,达成了对小说作品深度阅读的第二阶段目标。

三、以言促“思”,依靠人物对话推动创新思辨

前两个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人物对话分析的方法,并对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作品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初步领悟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辨。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描写一种是直抒胸臆,另一种是“话中有话”,第二种对话内容往往令读者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教学时若想让学生完成深度阅读能力的跃迁,便可重点选择第二种对话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解读,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造能力,完成以言促“思”的深度阅读目标。

以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篇目《红楼梦》为例。这部作品篇幅长、任务多,全书120回中蕴含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因此学生必须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作品内涵。以第八回中林黛玉与丫鬟的几句简短对话为例。

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
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这段对话表面上看是林黛玉与丫鬟雪雁的日常闲聊,初读时乍一看以为黛玉是在“阴阳”小丫头不听话,实际稍加思考便会发现黛玉显然是“话里有话”。教师首先可以从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组织学生一对一模拟场景带入人物角色。同时提问:黛玉说雪雁不听从自己指令却听从紫鹃之事是否属实?她对雪雁真的心存不满吗?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对着A说话实际是说给BCD听的经历呢?黛玉的人物特色是多思敏感,也喜欢拐弯抹角,性格与其接近的学生可能很容易“共情”,但性格直接的学生说不定就给出意想不到的解读,而一旦学生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感悟融入文本之中便能通过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开创全新的文本解读视角。在长篇小说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是相对容易达成深度阅读的方式,也是更能够促进学生思辨、互通有无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红楼梦》中其他的人物对话。例如,让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思考林黛玉的“话里有话”现象在《红楼梦》中是否存在其他表现,以及这个人物为何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这种特点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将阅读感受和思考成果进行整理和分享。又如,可以组织学生选取文中的经典对话场景进行舞台剧、话剧的排演,如“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等,在排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的语言、语气、情感变化等细节,体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交流,将“人物对话”延伸至“场景对话”,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热爱,培养其写作能力,学生将逐渐体会到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最终达成深度阅读的教学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承载文本人文性和活力的重要载体。高中生要达到对小说的“深度阅读”,就必须透过文本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时代背景,同时激发思辨能力。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对人物对话的剖析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助力深度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未来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优质化和高效化。

[作者通联:陕西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12期)2017-01-21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戴着镣铐起舞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成才之路(2016年24期)2016-09-22小说教学,将对比策略贯穿始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7期)2016-07-28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