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1-02 08:00:03

摘要: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但西方现代化存在诸多局限性,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化不断扩张,迫使人类不得不面对诸如文明冲突、生态伦理等一系列困境。而中国式现代化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本质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有效规避了依循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极易陷入的人类文明危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为人类文明发展开创了新形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D61;
D820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4.03.002

西方社会现代化理论提出较早,且在历史上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致使当时很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对西方现代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此同时,苏联现代化模式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人们对于“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断扩张,一些国家照搬照抄西方社会现代化理念,这种简单的挪用虽然让其一度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这些国家自身发展需要与西方现代化发展理念不兼容的矛盾愈发凸显,并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后果,这种单一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使得人类文明发展遭遇了危机。为了摆脱这种“现代化”发展的困境,各个国家、政党纷纷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首次面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举措。总的看,中国式现代化在理念、实践和倡议层面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困境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版图的不断扩张,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文明不断地冲击、打压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明,人类文明多元的样态走向衰落,形成现代化发展之后的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明形态。但由于西方制度固有的局限性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文明发展中产生的弊病越来越严重,其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人类文明发展陷入困境。为摆脱这一困境,西方学者对西方传统现代化进行了批判,其中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主要代表,但由于其批判的不彻底性,并没能突破这一困境,最终导向了人类虚无主义。

●西方中心论所导致的人类文明困境

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打压将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单一化。1993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这篇文章将世界的矛盾冲突归因为“文明的冲突”,并将世界文明分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等“八大文明”。文章进一步表示,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未来世界的冲突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亨廷顿在书中系统地解释了他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站在西方文明的角度去批判和审视其他文明。亨廷顿认为,相较于西方文明来讲,世界上的其他文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并指出西方社会应该用西方基督文明去对抗其他文明。可以说,“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割裂了世界文明的有机整体,迫使各国文明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

“文明冲突论”的实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化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以及全球化生产的带动下,西方文明的中心主义、普世价值论不断地对其他文明进行打压、蚕食。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开始寻求自身文明的延续发展,不再甘于被打压,其与西方文明之间也不断产生矛盾摩擦。随着矛盾的累积与激化,以西方文明为中心建构的世界秩序已无法满足当下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资本增殖扩张式发展必然导致人类生存危机。资本增殖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崇尚的目的理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革命后,以机器化大生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资本的极速扩张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在资本利润的驱动下,人类发展进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二元对立的困境。为了达成物质膨胀、资本增殖、经济增长等目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凌驾于生态环境保护之上,宣扬人可以主导自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过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他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2]。恩格斯也曾说过,“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3]。这种生态思想正是对资本增殖的惯有方式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当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意识到其现代化的经济活动对本土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时,他们又开始通过资本的全球增殖,将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转嫁给了其他欠发达国家,导致生态问题扩大化,迫使全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生存问题——全球生态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生态学家虽然也尝试寻找解决方法,但仍然无法摆脱西方文明中心论思想。无论是人为地制定自然法则,还是抬高自然生态系统价值的“弱人类中心主义”,都无法实质性改变人与自然仍然对立的状态,人类文明发展依旧要面临二元选择的两难境地。

●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人类价值迷失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社会逐渐走向了物质至上、技术至上的时代。人文科学的没落,人自身价值的消解,都让人类文明发展陷入危机。后现代主义思潮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进程,对西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深刻反思,对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中心论思想、二元对立思维等传统进行了否定批判。后现代主义思潮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反主体性、反总体性和同一性、反理性至上、不确定性。

然而,后现代主义思潮虽然意识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并且通过去中心化、碎片化等方式解构了其传统的理论架构,但并没有建构起破除困境的理论架构,反而在解构的过程中消解了原有的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文明的价值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否定使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首先,它彻底否定了历史的客观存在性,认为一切历史都存在历史记录者的主观性。它既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对客观历史的总结,也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判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虚无主义。其次,它彻底否定了一切主体的价值,甚至是人的价值。它对一切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等都持有否定态度,试图消解一切文明价值,将原本提升人文精神价值的文艺创作变成感官刺激的低俗娱乐化消费品,最终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享乐主义、精致主义、消费主义盛行。最后,后现代主义思潮使一些人成为了彻底的反理性主义者。他们认为,长期理性对感性的打压使得人们如同工具一般机械地生活,长期的感性缺失使得人们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他们试图颠覆以理性为主的现代化意识形态,却错误引导人们放弃理性思维,阻塞人们对未来的科技创新的文明追求。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能够引起我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反思,但是只停留在了理论上的否定,对于根本性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批判,没有提出完备的建设性意见,其碎片化的解构也将人类文明价值消解殆尽,最终导向了虚无主义,没有能够探索出人类文明新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

现代化转型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西方现代化版图扩张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同样受到西方文化殖民的冲击和挑战。在中华文明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一些仁人志士认识到了西方现代化的先进一面,试图通过“全盘西化”迈入现代化行列,但终究未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经过一百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本质要求,以具体的历史实践助力人类文明发展摆脱困境,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强有力回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本溯源

马克思曾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表明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那么世界的现代化转型也应该是历史主体的现代化转型,即人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以资本增殖为核心的现代化,是物的极大膨胀的现代化,是人被消解的现代化,因而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跳出西方现代化的误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这也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更突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其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意味着人的现代化在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高质量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懈努力,与此同时,也不断带领、激励着人民为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而不断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跳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资本对人的异化作用,恢复了人的主体地位,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本溯源。

●促进“共同富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夯实基础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特征,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追逐资本增殖、利益最大化,财富最终汇聚在少数人手中,而付出劳动的劳动者们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现代化成果。财富的不均衡分配让少数人依靠资本增殖快速获得财富,而贫困人口却愈发贫困且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社会阶层差距越来越大,且难以实现阶层跃迁,最终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发展停滞。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人民,现代化成果必然要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如今正踏上强起来的新征程。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共同的富”“共同的强”,还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抑或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无一不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只有将共同富裕作为基础保障,人民才能作为主体享有文明新形态。

●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框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片面追求物的极大膨胀,导致精神贫瘠,使得西方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极不平衡。与之相对,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现代化。从理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所推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从实践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搭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着协调发展的理念,既注重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发展,又关注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推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延续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1]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文明是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而产生的。人类的生存、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谋划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了追求资本的增殖、利润的最大化,毫无节制地获取自然资源,导致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致力于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轨道,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扭转了“人类中心主义”中人征服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既要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又要追求生态价值的增值,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坚持“和平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当下,我们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一方空间。这是对我国长期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当前世界文明形态的反思,也为未来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践方案。

此前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文明充斥着丛林法则、零和博弈、“本国优先”等许多陈旧思维,西方文明的文化殖民主义更是不断打压其他文明,强迫其成为西方文明的从属。但是人类文明进步需要世界多元文明差异发展并不断碰撞,单一的西方文明只会让人类文明止步不前。多元文明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持续的基础,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并不能代表文明之间存在优劣等级,更没有任何一个文明有权利去摧毁另一个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
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宗旨,尊重各国之间的文明差异,包容多种文明追求,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广袤空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将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将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以文明的平等、交流、互鉴打破文明的霸凌、冲突、隔阂,为全球化提供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为破解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资本对人的异化的难题,恢复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指明了方向,开创了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不仅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而且也为未来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展现出更为深远的世界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4]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N].人民日报,2023-03-16.

作者简介

宋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助教,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哲学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 安然

猜你喜欢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杭州(2021年14期)2021-08-24“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人民论坛(2021年21期)2021-08-23“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共产党员·下(2021年1期)2021-02-07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9期)2020-09-14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体”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20期)2019-12-16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克拉玛依学刊(2016年6期)2017-01-12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