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探微

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探微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1-01 10:00:03

彭林松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对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找准议题,激活思维;
创设话题,拓展思维;
问题引领,深化思维;
主题升华,整合思维。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105-04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讨论交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全面性,极具教学价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进行探究,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设计要点

1.挖掘教学重点,突出议题内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课本知识是教学的基础,议题式教学应以此为出发点,突显议题的引导性内涵和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在设计议题时,教师应注重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选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并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议题。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中,“如何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是教学的重难点,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相关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

2.拓展议题广度,强化议题现实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议题设计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展议题范围,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融入议题,使得议题具有现实感和吸引力。拓展议题广度意味议题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将社会现象、科技发展等纳入其中,使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强化议题现实性是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如何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这一主题时,教师可选择“交通规则”作为引出议题的话题,先提出一个具体事件:一个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然后引出议题“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讨交通规则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和作用。在探讨中,学生也可对道德规则、法律规则等进行分析,探讨这些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遵守这些规则,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1]。

3.引领价值观成长,提升议题思维含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一方面,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生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领学生价值观成长和提升议题思维含量尤为重要[2]。

议题的设计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和探讨。同时,议题的设计要具有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教育元素,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的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价值引领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要注意引领的思维含量和思维深度。教师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师作为议题式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价值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公共规则,了解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能够辨析生活中的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议题更具思辨性和启发性,让学生明白社会规则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更需要遵守和维护,从而树立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观念。教师只有提升议题的思维含量,才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1.找准议题,激活思维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议题。现实生活是丰富多样的,议题可以从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家庭琐事等方面寻找。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寻找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议题。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选择某些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流量不平等现象作为议题。通过调查和访谈,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和不满。因此,教师可以确定以下议题: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流量不平等现象: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对该议题的探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信息流量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和影响,寻找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在设计和开展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什么是自由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流量不平等现象存在哪些问题”等具有逻辑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

(2)从学生兴趣中寻找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议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的问题等方面寻找。以“品出情感的韵味”第二课时“在品味情感的世界中成长”为例,教师可利用“追星现象”这一中心议题,选取“明星效应”为子议题,引导学生探讨明星效应对青少年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追星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明星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娱乐领域,还涉及青少年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因此,选取“明星效应”为子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深入探讨明星效应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方法[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明星效应的概念和来源,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明星,探讨这些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明星效应的利与弊。明星效应一方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梦想和追求,促进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个性化发展;
另一方面,过度追星会导致青少年沉迷于明星的生活和形象,忽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甚至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明星效应。通过探讨,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2.创设话题,拓展思维

在确定议题之后,教师要围绕议题创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话题。话题的创设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延续文化血脉”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网红李子柒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为中心议题,围绕议题创设相应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树立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话题一,李子柒现象。一是探讨李子柒为何能在较短时间内走红,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二是分析李子柒现象所反映的现代人对中华文化的态度。话题二,中华文化的传承。一是探讨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代社会如何进行有效传承。二是分析李子柒在视频中展现的中华文化元素,以及她是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话题三,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一是探讨个人在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二是分析李子柒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个人实践中,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播形式,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网红”李子柒事件,能让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的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

3.问题引领,深化思维

(1)问题的设置要有真实性。真实的才是可信的,才有探究价值。“延续文化血脉”一课,要求学生认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节课的中心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播放“典籍里的中国”片段,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再设置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与重生”,围绕议题设计以下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正在逐渐消失?会产生哪些影响?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了解某些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些传统文化的消失不仅会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需要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学生结合自己了解、见到的现象、事件展开探讨,可认识到某些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多元化、教育缺失等[5]。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状和未来,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问题的设置要有思辨性。“大凡辨事,必以理推”。在“传承中华文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思辨性问题: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此,你怎么看?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很多挑战和困境,其中之一就是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询问学生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而是要求学生对这种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从多个角度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包括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这种思辨性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6]。

(3)问题的设置要有生成性。生成性大多源于问题的开放性,在话题“个人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环节,教师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你认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请你就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一问的答案虽然比较主观,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回答,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第二问则更加开放,学生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建议和措施,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4.主题升华,整合思维

在围绕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每个话题的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升华,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议题式教学框架,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本课主题。本课的教学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7]。为了让学生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设置中心议题和子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首先,教师要确定中心议题,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下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子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比如,可设置“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这一子议题,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创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样的议题式教学框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主题,掌握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在每个话题的探究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升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这一子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这样的主题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升华主题。例如,在探讨“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这一子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主题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责任和使命[8]。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合理议题、话题、主题和问题,以这四个关键要素为基础,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弘敏.层进式议题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3(07):40-43.

[2]叶佛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2.

[3]陈清德.试论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61-63.

[4]刘洋.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29):73-74.

[5]钟永秀.道德与法治课议题的设计与架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06):43-44.

[6]孙培培.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3(04):68-70.

[7]刘东德.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45.

[8]李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1(11):57.

Exploring the Topic based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ies

Peng Linsong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Qiannan Ethnic Normal University, Duyun 558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topic based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xercis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cultivating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enhancing their learning ability and core competen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ies, the topic based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dentifying the topic and activating thinking;

create topics and expand thinking;

leading by problems and deepening thinking;

theme sublimation and integrated think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

moralityand theruleoflaw;
topicbased teaching;
corecompetencies;
thinking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46期)2018-12-27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考试周刊(2018年88期)2018-10-30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年11期)2018-02-18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考试周刊(2017年22期)2017-12-09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10期)2016-11-30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