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素
(作者单位: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06 年12 月4 日,财政部颁发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并于2007 年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对现行的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强调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其中一项,可以为企业资金安全和完整提供保障,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为此,企业要结合《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将防控财务风险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提高自身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稳定发展[1]。
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可以使企业在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执行与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在开展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都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资金安全是保证企业有序生产经营的基础,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企业能够及时识别资金在配置、使用等环节中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相关资金风险,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部分企业在扩大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的过程中,存在风险防控理念淡薄的问题,缺乏对经营风险的预测、识别和分析能力。正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防控理念,所以其对经营过程中一些细小的隐患未加以重视,对细小隐患的思想认知不足,未建立完善的防控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风险控制工作[2]。
首先,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观念。现阶段,部分企业管理者存在重销售、轻理财,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未在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渗透各业务流程,加之内部控制制度中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会出现交叉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的现象,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3]。
企业财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存在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财务监督工作重点不明确。部分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员工缺乏相应的工作指引,难以抓住财务监督工作的重点,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效果。其次,财务监督机制覆盖面不足。有效的财务监督不仅包括事后监督,还包括事前和事中监督,然而,部分企业仅将财务监督工作放在了事后监督上,导致企业日常资金使用情况不能得到监督部门的及时监管,只能在事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无法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财务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4]。
首先,财务预算编制系统缺乏维护,影响了预算执行。部分企业对信息化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不到位,影响了各部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的工作,降低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其次,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受企业内部组织庞大、机构众多等因素的影响,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协同性较差,影响了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树立先进的财务风险防控理念,并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财务通则》中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基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首先,树立财务风险防控理念。企业管理者要将财务风险防控观念融入内部控制工作,加深全体员工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做好预测评估、防范风险的相关工作。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企业公众号、微信号等,加深员工对财务工作过程中风险的理解,将财务风险控制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从而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其次,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构。企业要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在内部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并落实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责任,给予财务风险预警部门一定的工作职权,保证财务风险预警部门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应主要负责识别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以及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制定出合理的防控措施,并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最后,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指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具体来看,可以从企业的长期指标、短期指标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中短期指标主要与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负债情况有关,常用指标有现金流量、营运资金等;
长期指标主要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有关,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收益率等。企业应从以上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分别设定指标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监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发现异常指标后及时发出预警,以提升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
《企业财务通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对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进行全面掌握和理解,并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首先,坚持收益与风险均衡的构建原则。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要对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全面分析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则。例如,企业对存货采购审批和执行程序进行规范,需要在内部构建存货管理制度,并明确处置资产的相关职责,避免资产流失问题出现。同时,企业要改变传统重视财务收支、不重视现金流量,重视账面利润、轻视利润质量的观念,将重点放在控制应收账款资金占用方面,提升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速度。只有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坚持收益与风险均衡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防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定内部控制牵制制度。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要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相互监督。例如,企业要对审批现金收支、保存印鉴、记账等相关业务进行分工管理,实现相互牵制。在制定内部控制牵制制度的过程中,应采用轮岗制,对每位员工在某个工作岗位上的履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换。
《企业财务通则》中增加了与财务监督相关的内容,在强调审计、财政等外部财务监督的同时,要求企业在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企业为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要对现有的财务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强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的基本要求,从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监控。
财务事前监控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防护,主要是在财务收支活动未发生之前就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财务前期决策的约束。应构建严格的财务合同审批制度,对合同审批权限和流程进行明确,从而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对相关支出事项进行规范,有效防止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发生。
财务事中监控主要是指对财务收支活动发生过程所进行的实时监控,主要目的是避免超标财务支出。首先,企业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包括对相关支出用途与收入去向进行监督和严格控制,以及监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等,并将监督情况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其次,要保障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上级管理者主观意识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观念,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隶属监事会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范围,保障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职能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大型企业集团来说,设置内部控制审计组织机构时要从审计工作方面进行分析,对内部控制审计部门采用垂直管控的方式。
财务事后监督主要是指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事后监督,通过事后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财务风险发生[5]。
完善的财务预算能够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计划和协调。《企业财务通则》中提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第一,企业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金,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为财务预算执行奠定基础。具体来看,可以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统,实现对财务预算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汇总,同时定期做好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控工作,避免财务预算信息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
第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要建立各部门间的交流机制,做到定期交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具体到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工作中,管理层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编制职责和工作范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局面,避免盲目编制财务预算的情况发生[6]。
第三,保证预算调整的规范性。当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作出有效、合理的调整,如此方可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有效性。企业在调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相关流程实施:首先,提交调整申报。预算调整的申请应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提出,并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其次,审查和批准。调整申请应由负责预算管理的部门进行审查,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再次,编制调整预算。在获得批准后,根据调整申请的内容和金额,对预算进行调整编制。最后,宣布和执行。调整预算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宣布,并确保调整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第四,设置考核指标。在财务预算执行中,企业要设置相配套的财务预算考核指标来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考核评定应根据不同的指标来设置不同的得分,依据得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规四个级别,并依据等级给予奖励与惩罚。通过设置此类别的考核方法,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化财务预算执行效果。
企业要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严格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的具体要求,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控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通则财务监督财务预算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35期)2021-02-16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11期)2019-01-14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10期)2016-09-26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国市场(2016年44期)2016-05-17通则有路新高考·高二数学(2015年11期)2015-12-23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中国林业经济(2015年2期)2015-02-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