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SJA1493)
作者简介:谢璟恺(1990—),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摘 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对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以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作为农业大国,注重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发农民五大核心能力,同时采用多样化培养模式,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培训项目,通过多主体、多样化方式提升农民综合素养。中国在培育高素质农民时可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结合地域特色,加强农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持续开发优质培训资源,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
农民培育;
人才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全面增强中国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国农业和农民教育状况
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肥沃的土地、多样化的气候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供应充足。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种植养殖等技术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食品安全水平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基本稳定不变,但呈老龄化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202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美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约为4 610万。其中仅有约8%的农民出生于1982年至2000年之间,这一代人被称为“千禧一代农民”。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能,仍是美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美国农民的教育历史可追溯至1862年莫里尔赠地学院法案的颁布。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向各州赠予相应数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的收益须至少用于资助一所农工学院的建立。这些学院被称为赠地学院,主要致力于农业和机械技艺知识的传授。自法案实施以来,美国共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专业人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取代了大量农业工作,农民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老龄化趋势明显。他们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寻找市场机会、获得运营资本、提升实践水平。美国农业服务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不同情况下的农民需要的具体教育项目、扶持项目是不同的,应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关注新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青年农民。
二、美国农民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美国极为重视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据调查,美国农民对农场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培训需求,涉及农业生产生活指导、接班人培养、有机种植技术以及移民家庭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因此,美国很多农业培训在其任务说明中明确提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增强农民对可持续农业的认识及参与度。在培训宣传时,常使用“种子农场”“新农民基金会”和“如何成功培育农产品”等涉及可持续发展的词汇来阐述项目核心,以便农民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多数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涵盖种植业、畜牧业经验管理等多领域,旨在为农民提供实践可持续农业的具体机会。例如,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生态园艺学徒培训”项目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有机农民培训”项目均提供了学员亲身参与的有机农业实践培训。此外,也有针对人才培养的培训,例如“青年农场主和牧场主”项目,旨在培养农业产业的领导者。
(二)开发培养农民五大核心能力
经营农场涉及诸多方面,其核心领域主要集中在生产实践、市场营销、财务规划与资源获取、业务规划与管理、土地取得与转让等5个方面。尽管每位农场主的关注点与培训需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他们对农场经营管理方面的实质性培训需求远超对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需求。目前,众多探索性的经营管理项目课程在美国职业农民群体中备受欢迎,这些课程不仅能协助农民评估其经营目标、价值与期望,同时也为有意投身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审视农业是否真正契合其职业愿景的平台。此类课程通常涵盖市场营销、小型企业规划、生活方式评估及整体农场规划等主题,新英格兰小农场研究所的“探索梦想小农场”课程便是其中的典范,不仅直接提供培训,还招募了众多培训师指导课程实施,从而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三)采用多样化培养模式
传统的农业培训模式主要是经验丰富的农民采用学徒制的方式对刚起步的农民进行培训与辅导,然而由于师傅间的水平差异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这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在最终效果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并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训方式亟待创新与优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包括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教学和技术指导、课堂学习与农场现场学习相结合,以及通过网络课程或在线研讨会进行学习等。其中,线上课程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受到广泛欢迎,为农民提供了专业且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在线课程和资源,使得对相关方面信息感兴趣的农民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所需内容。同时,这些课程或培训项目还提供专家的联系方式,极大方便了农民与专家的交流与沟通。康奈尔大学的“开始成为一名农民”项目和格林霍恩的“农民起步指南”项目便是成功的典范,它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授农业生产和经营知识。
除了线上课程,线下的技术操作体验同样是学习农业知识的有效途径。线下的课程通常采用学徒制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证书课程和农民自发组织的学徒课程。其中,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农业生态学和可持续食品系统中心自1967年起,便为农民提供为期6个月的经验性学习学徒计划,广受赞誉。合作性区域农民培训联盟(C.R.A.F.T.)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的培训团体,与前两所大学的培训模式不同,它更强调基于社区的学习模式,通过组织经验丰富的农民在农场合作劳动,向受训者传授实际经验。
(四)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培训项目
美国大多数的农业相关培训项目都是针对特定区域或者社区。针对某一区域设计的培训内容通常会强调区域内农业环境的重要性和当地农民的需求,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美国农场局虽是一个全国性的非政府组织,但其“青年农民和牧场主”计划主要是在州一级范围内提供针对性培训服务。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也有一些项目与特定的农业社区有关,例如爱荷华州的“爱荷华实用农民”项目就旨在解决本州农民的特殊培训需要。每个项目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功能,服务于特定的农民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看似独立的区域性项目之间实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通过更广泛的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农场转让”项目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该项目下辖20多个子项目,这些子项目有时独立运作,有时又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土地的收购和转让规划工作。
(五)多主体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
美国农民培训项目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这些项目或由单一组织独立承担,或由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农民群体及赠地大学等多方协作开展。当前,多组织合作形式日益普遍,并呈增长趋势。这些合作常以联盟形式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部分项目具有区域性,而有些则覆盖全国。联盟形式既有正式组织,也有农民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组织。
以佛蒙特州的“佛蒙特新农民网络”联盟为例,它是一个区域性的非正式联盟,主要负责与佛蒙特州的新农民保持沟通,根据他们的需求制订农民成长培训方案。而“成长中的新农民(GNF)”项目联盟则是一个典型的多机构协同联盟,为农民提供丰富的培训、指导和技术援助规划。与GNF项目类似,多数合作联盟最初由几个合作伙伴发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成员加入,联盟规模逐渐扩大。以2000年成立的“新农民发展项目(NFDP)”联盟为例,它最初由绿色市场和纽约市康奈尔合作推广计划项目发起,后来“纽约农场圈”等项目也相继加入,多年来该联盟一直致力于为纽约市周边社区的新移民提供农业培训服务。
三、美国农民教育培训对中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启示
(一)加强农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众多专业人才选择回乡就业与创业,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还有一定的运营管理思路和职业素养。然而,许多专业人才在回归乡村后,尽管能够胜任技能操作和日常运营工作,但长期局限于基础岗位,对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研究表明,大多数返乡的年轻人已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节。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组织职业规划师与农业专业人才形成专家团队,采用讲座、咨询等形式,协助有需求的高素质农民进行自我评估,确定职业目标,并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这有助于农民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将个人技能、兴趣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高素质农民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进度,总结经验,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反馈信息和环境变化,协助农民调整职业路径,保持竞争力,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创业。
为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还需做好配套的培训保障工作。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跨行业培训平台和经验交流平台,便于农民进行技术讨论和经验交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养成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则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一环。应加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培训,让农民会上网,会使用智能手机,会通过手机或电脑查找信息。加强新媒体应用、农产品电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提升数字技能。农民可以利用农业平台、社群等方式交流经营管理经验,还可以通过平台与农业专家、农业企业进行联系,求助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视频课程和直播教学,及时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开展线上培训,根据农民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提高学习效果。
(三)持续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中国农民培训的数字化资源存在多而不优、更新缓慢的问题,亟须加强农民学习资源建设。高素质农民通常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需要分析农民职业目标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发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培训前,会同基层干部调研当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其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筛选出具备文化基础与培养潜力的高素质农民,了解其需求。在内容的选择上,可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除涵盖专业技能与营销能力培训外,还应包括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包装管理、物流运输等多元化经营管理知识。
中国农业产业的多元化特性要求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特色进行开发,深入剖析当地的农业资源、产业结构及市场需求,确立与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相契合的培训方向。还应考虑到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融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品牌管理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引导农民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应选择适合的培训模式,如开展菜单式培训,确保农民能够按需学习,避免重复、过度及无效培训,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提升。
参考文献:
[1]Rural America at a Glance:
2022 Edition[EB/OL].(2022-11-15)[2024-03-30].https://www.ers.usda.gov/publications/pub-details/?pubid=105154.
[2]瞿晓理,刘燕.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乡村科技,2021,12(30):20-22.
[3]蔡明阳.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农业企业人才“留下来”路径探究:以贵州省遵义市X集团为例[J].经济界,2021,156(6):92-96.
[4]李卓异,赵丹,马书琴.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12):39-46.
[5]陈建明.职业教育赋能农民数字素养: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23(14):91-96.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人才振兴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的路径探究山西农经(2020年2期)2020-03-30济南市济阳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30期)2019-12-1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西南乡村文化及人才振兴发展研究卷宗(2019年28期)2019-11-11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人民论坛(2019年27期)2019-10-09洪湖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人才振兴问题及对策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3洪湖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人才振兴问题及对策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3乡村振兴视域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9期)2019-08-22长三角地区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9年5期)2019-07-0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振兴的探究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6期)2019-06-24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4期)2019-02-0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