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彩云追月》与“广东音乐”

《彩云追月》与“广东音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31 08:57:01

陶 诚

内容提要:
《彩云追月》虽与“广东音乐”风格相搭且水乳相融,但将二者置于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语境并从曲作者经历、音乐风格、旋律结构去剖析,用音乐文化学视角去探究,就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却无“血缘关系”。人们之所以将《彩月追月》视为“广东音乐”,则与《彩云追月》的产生背景及当时“广东音乐”在上海的生存状态相关。

乐曲《彩云追月》旋律优美、风格曼妙,问世至今,深受大众喜爱。1998年,缪天瑞主编的《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表述“《彩云追月》以‘广东音乐’为素材作成”。在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出版的《华韵》(2002)专辑中,《彩云追月》被标为“广东音乐”。也有人提出,《彩云追月》最早见于清代的粤音曲谱,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①。还有人将《彩云追月》填上粤语歌词演唱,将其作为粤曲小调。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彩云追月》是否是“广东音乐”及两者的关系,正是本文想要探究的重点。

“广东音乐”是近代地方民间乐种——丝竹乐,发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广府民系粤语(白话)方言区,在广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原古乐、诗词曲牌、地方戏曲、民间小调等)和岭南民间艺术(木鱼、龙舟、粤讴、八音等)的养分后,经过漫长发展,逐步形成其雏形,这一时期被称为“硬弓时期”。

此时,“广东音乐”这一称谓尚未出现。20世纪30年代,大批广东人②来到上海做生意、办企业。当时上海一些著名广东餐厅酒楼,如“新雅”“杏花楼”“大三元”“美心”等,都设有广东乐队。工余之时,广东人三五好友(每人一件乐器,进行合奏,简称“三架头或五架头”),志趣相投,街头巷尾,吹拉弹唱,引来旁观者众多,不知所奏为何,均称其为“小广东”的音乐,俗称“广东的音乐”,即“广东音乐”。这是“广东音乐”的初生之名,从严格学术意义上讲并不准确(广东为行政区名),其中还包括潮州音乐、客家音乐等③,因此,这一时期的“广东音乐”多以“国乐”或“粤乐”之名见诸出版物,如:1934年发行的《国乐新声》,由著名“广东音乐”启蒙和传播者丘鹤俦(1880—1942,广东台山人)编辑出版;
1936年发行的《粤乐新声》,由著名“广东音乐”编著者、出版商沈允升(生卒年不详,广东新会人)编辑出版等。

约在1926年间,上海江南造船厂第一任华人工程师、留美学生司徒梦岩(1888—1954,广东开平人,小提琴爱好者)与来沪经商的吕文成(1898—1981,广东中山人,后人称为“广东音乐”的“四大天王”之一)成为好友,一起将二胡的内外弦由丝弦改为钢弦,提高四度定音,创制了现今的圆筒形制。这种夹于两膝之间演奏的“粤胡”,由于其音区高,又被称为“高胡”。“高胡”的出现,以及三架头、五架头乐队组合基本形成,标志着“广东音乐”在上海逐渐走向成熟,于是便有“广东音乐”第一故乡在广东,第二故乡在上海之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软弓时期”。

“广东音乐”的迅速崛起得益于电台、唱片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萌芽时期的“十里洋场”上海为“广东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契机。“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顺应时代发展,借助最新的传播媒介,最时髦的音乐风格及最时尚的形态方式,将“广东音乐”传播至中国各个城市和大街小巷,使其风靡大江南北。以当时唱片业为例,仅百代、胜利、和声、丽歌、高亭等唱片公司灌制的“广东音乐”唱片就有339张④。在上海的电台、公共场所及车船码头,经常播放“广东音乐”,使其在更大范围得到快速传播,进一步刺激当时社会对“广东音乐”的需求。相关的书籍、曲谱和唱片大量出版,推动了“广东音乐”的传播。

在“广东音乐”迅猛革新、快速发展的时期,《彩云追月》闪亮登场。1934年5月13日的《申报》上首次刊登了关于《彩云追月》的消息,“百代公司独家收音闵翠英彩云追月”,如图1所示。直到1936年,《申报》再次刊登《彩云追月》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1936—1937年,《申报》大约刊登过21次《彩云追月》(百代)的消息,均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组建的“百代国乐队”(对外演出时也叫“森森国乐队”)演奏。该团最初创建人是聂耳,聂耳在1934年12月17日《致母亲信》中说道:“为了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不得不向百代公司辞职了。”⑤随后负责人是任光,也是《彩云追月》的作曲者。根据《任光年谱》的记载,“《彩云追月》创作于1935年夏秋间,是任光为百代国乐队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曲并亲自灌制唱片。”⑥几经周折,笔者在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找到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彩云追月》原版黑胶唱片(见图2),以及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彩云追月》黑胶唱片(见图3)。由此可知,《彩云追月》(百代)就是任光所创作的《彩云追月》。

图2 《彩云追月》黑胶唱片(百代原版唱片)

图3 《彩云追月》黑胶唱片(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出版)

《彩云追月》录音时只有林之音、陈中、秦鹏章和黄贻钧这四名演奏者⑧。黑胶唱片上清晰地写着:百代国乐队演奏,任光作曲。

任光(1900—1941),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人,嵊县是越剧的发源地,其在孩提和学生时代深受家乡地方戏曲的熏陶,在上海求学后留学法国,归国后就职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1928年,任光被聘任为音乐部主任。当时,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主要经营外国音乐唱片,因销路不畅改制中国戏曲唱片,为了帮助公司扩大业务,任光试制司徒梦岩及吕文成的粤曲《潇湘琴怨》、粤乐(“广东音乐”)《到春雷》等,唱片一经投放市场销路激增。

此时的上海欧风美雨正盛,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爵士乐、探戈舞随西方流行音乐进入,风靡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为了生存和生活,开始是自娱自乐的“广东音乐”人,逐渐走出小圈子,在上海歌舞娱乐场所里“玩”起歌舞厅的热门音乐,纷纷“改弦易器”,不仅学会使用西洋乐器,而且在“广东音乐”的编曲上竭尽翻新西化之能事,增强音乐节奏感,使其具备西方爵士乐风格,适合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听起来十分精神,被称为“精神音乐”⑨。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的任光,因公司业务需要,接触了众多的广东人和大量的“广东音乐”。受其影响,年轻好学的任光创作出一生中“风格迥异”的作品——丝竹乐《彩云追月》。

该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共45小节,旋律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委婉单纯,线条流畅。主题乐句从徴音开始,按照五声音阶级进上行(见谱例1),波浪式层层推开,荡漾着轻盈的节奏,乐曲中偶尔出现个别偏音(见谱例2),增加了东方五声音阶旋律的色彩美感。同一时期,相同风格的“广东音乐”,还有吕文成的《平湖秋月》(见谱例3)。

谱例1 《彩云追月》五声音阶级进上行

同时,在《彩云追月》里大量运用探戈舞节奏,突出了切分重音(见谱例4),使旋律妩媚多姿,律动感更强。

任光显然受到当时的社会音乐环境影响,这些音乐特点较少出现在其后来的作品中,如在其歌剧《洪波曲》、歌曲《渔光曲》《月光光》等作品中,没有出现上述风格特点。任光参加新四军后直到去世,再未创作过类似的音乐作品。

《彩云追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标题音乐,婉转的旋律、轻盈的节奏、时髦的样式、诗意的标题和作品的意境与“广东音乐”生活化、情趣化的特征十分相似。何博众的《雨打芭蕉》、丘鹤俦的《娱乐升平》、吕文成的《平湖秋月》、陈文达的《醉月》等均为此类风格。

最先把《彩云追月》纳入“广东音乐”曲目的是开放包容的广东人,将其“为我所用”,在歌舞厅、电台甚至电影院开映之前演奏,在粤曲和粤剧中广为应用,人们熟悉了《彩云追月》,并记住了美妙、动听的旋律,对其浓郁的情调产生无限遐想。

时至今日,将《彩云追月》与“广东音乐”同时放置历史洪流中,从曲作者经历、音乐风格、旋律结构去剖析,用音乐文化学的视角去探究,显然,《彩云追月》与“广东音乐”“风格相搭”并“水乳相融”,但却没有“血缘关系”。如果追究其“音缘”,那么这个“不解之缘”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就已结下。

猜你喜欢 百代广东音乐黑胶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14期)2023-11-26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乐府新声(2022年4期)2022-02-28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音乐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黑胶LP特别推荐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11期)2017-12-20黑胶LP特别推荐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10期)2017-11-23黑胶LP特别推荐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8期)2017-10-13黑胶LP特别推荐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9期)2017-09-26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视听(2016年7期)2016-04-1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