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30 11:19:01

林 永

(铁道警察学院警察体育与战术训练教研部,河南郑州 450053)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1]。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是公安院校及司法警察院校主要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具备胜任对抗性警务执法活动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为目标,然而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擒拿格斗、警械使用动作技能的教学,对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不足。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警察防卫与控制教师团队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意义,分析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对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进行整体性规划建设。

一是促进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内涵建设,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受近现代“实用主义”“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等多重影响,我国高校课程通常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对理性认知能力的开发以及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2],忽视了对课程精神价值育人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提高学生徒手防控与警械使用技能的规范熟练度作为聚焦点,对学生技战术应用能力及学练价值引领不足。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从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3]挖掘,该课程具有的丰富课程思政资源:从服务国家、行业、专业来看,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将培养学生对抗性执法能力作为主要的育人目标。对抗性执法活动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险性等特征,对警务工作者的实战本领与思想政治素质是极大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在人民群众遭到违法犯罪分子暴力侵害时,人民警察往往展现出不怕流血牺牲、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救人民群众于危难的担当奉献精神。这样的案例事迹数不胜数,其中均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从国际、文化、历史来看,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包含着体现中国特色的执法理念与警务技战术,这种特色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所形成。此外,追溯课程内容的文化来源也可作为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渠道。多角度挖掘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资源,能够丰富课程的知识内容体系,加强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练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警务实战本领学练价值的引领,将有力促进课程内涵建设,更好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二是为其他警体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实训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警体类课程主要包括体能类、技能类、战术类课程[4],是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特警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中“警察体能”“警察防卫与控制”“武器使用”“警务战术”四门课程,一般作为其他公安专业的公安基础类课程开设。警体类课程共同作用于对学生从事对抗性执法活动所需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内容关联紧密呈递进性关系,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趋同。警体类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由警体类课程实践应用强的特点所决定,要求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情感上去认同课程蕴含的精神价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实践中去践行这种精神价值。从情感认同与实践践行两个维度共同着力,探索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将为警体类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为警体类课程群思政协同建设奠定基础。另外,实训类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能为其他实训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资源发掘。

(一)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是对课程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价值引领目标的整体综合设计。为了使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的价值目标应基于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进行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包括总体目标设计、单元目标设计、单次课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价值目标都应基于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进行设计。下面主要以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总体教学目标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来对应设计课程价值目标。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我国警务技战术的来源文化,全面理解掌握对抗性执法活动的法律依据、安全行动理念原则等知识内容,熟练掌握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等实战技能。课程能力目标是学生具备依法使用现场处置措施,安全有效完成制止暴力违法犯罪行为、缉捕嫌疑人等对抗性执法任务的实战能力。因此,可以将“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的爱国精神”“心系国家与人民安危的职业品格”“自强不息与顽强拼搏的英雄情怀”“信仰法律与维护法律的法治思维”,作为课程的价值引领目标。课程价值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价值引领目标与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二)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资源发掘

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需要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对课程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资源进行系统挖掘。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将紧紧围绕为实现“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的爱国精神”“心系国家与人民安危的职业品格”“自强不息与顽强拼搏的英雄情怀”的思政目标,从课程内容体系中系统发掘思政资源,完善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内容体系,为课程内容体系真正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功能奠定基础。

1.培养爱国精神的课程思政资源

探寻课程内容的文化来源,可以作为课程思政资源挖掘的一种渠道。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阐释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精神。

一是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内容与中国武术文化。我国警务实战中的技能技巧都可以从中国武术中找到根源[5]。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中的两大主干内容徒手防控技能与警械使用技能,均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武术文化元素。课程中的格挡躲闪、拳腿肘膝、失衡保护、肢体控制等徒手防控技能,来源于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法;
课程中各式警棍、警用匕首、防暴盾牌、防暴钢叉等警械使用技能,借鉴了中国武术中“十八般兵器”的技击用法;
课程要求的依法使用强制性措施,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避免过度使用强制性措施等执法原则,与中国武术“未曾习武先习德”“点到为止”等价值观念有内在的契合。

二是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内容与我国军事文化。课程中警械使用内容与军事文化的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基层派出所时对民警所说,看到你们的长警棍,不由想起明代时戚继光训练怎么打倭寇[6]。课程中最小作战单元内容与军事文化的联系,如警察“盾棍叉”“盾棍枪”等三人最小作战单元,借鉴了我军“三三制”步兵班组突击战术[7]。

2.塑造职业品格的课程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要围绕学生专业学习的思想问题来开展,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课程思政是在搞形式主义。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学生也常常会有“为什么学练这门课,学练这门课有什么意义”的思想问题。基于课程价值功能,可从为国家、社会、群众安全、自身安全与发展而设计课程思政内容。

一是为国家、社会、群众安全而学练的思政内容。在第一周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理论概述教学,以及后续课程实训时,教师可将典型的现场处置案例作为思政内容。典型案例既要能使学生感悟到公安民警凭借过硬技战术本领,及时安全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有力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的价值意义,又要能使学生总结反思,如果公安民警缺乏现场处置能力,将造成严重后果的经验教训。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与实训体悟,学生能够内化“学练过硬本领就是为了履职担使命”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心系国家与人民安危”的职业品格。

二是为自身安全与发展而学练的思政内容。第一,为自身安全而学练。在教授执法安全理念与职业危险危机意识的理论内容时,教师可将民警因公伤亡的数据及其原因作为思政素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加强体质与实战本领训练,是从事公安工作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也可将与其紧密相关的、民警因防控意识与能力欠缺而遇袭的典型案例作为思政素材。第二,为自身发展而学练。在课程理论概述向学生介绍公安实战大练兵现状时,教师可将练兵比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模范事迹作为思政素材,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

3.淬炼英雄情怀的课程思政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8]。公安队伍担负着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的神圣职责,是英雄辈出的群体。崇尚学习公安英雄模范是传承弘扬公安文化精神、培养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与建设者的重要措施与主要抓手。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可以将与课程紧密联系的英模事迹、课程学练过程本身,作为培养学生英雄情怀的课程思政内容。

一是与课程紧密联系的英模事迹。在公安工作各条战线上,涌现着一批又一批公安英雄模范。公安英雄模范事迹是公安类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主要来源。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公安英模事迹作为课程思政素材,既能用公安英雄模范的事迹精神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能将公安英雄模范的经验做法充实到专业教学内容中去。例如在教学警组控制抓捕内容时,教师以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冯志强事迹为思政素材,讲述他所带领的“狼之队”便衣中队为抓捕犯罪嫌疑人连续在寒冬室外的车内蹲守28天,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团结坚韧、顽强拼搏的精神。另外,学习他们通过加强体能与技战术训练、数据库建设、装备研发利用等提高实战能力的经验做法。

二是课程学练过程本身。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课程,课程学练过程本身对学生价值观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学习训练,尤其是高强度高负荷的体技能训练、模拟实战训练,对锻炼培养学生具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情怀发挥着显著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练过程科学设计的前提下,需要其基于学情合理分析设定学练强度与难度,使学生“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教师可以在学生迟疑与畏难时,用时代楷模张劼、杜富国等英雄模范的事迹激励引导学生。

4.锻造法治思维的课程思政资源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是法律的执行者与捍卫者,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公安专业人才法治思维培养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对公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依法使用处置措施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还应不断强化对学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精神引领。主要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执法案例,作为锻造学生法治思维的课程思政内容。

一是反面执法案例。如在教学徒手控制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某地民警违法使用徒手制止措施,而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作为思政内容。结合此案例,教师可以形象具体地讲解使用徒手制止的依据、条件、程序、原则等知识内容,针对性组织模拟此案例警情的应用处置训练,还可以通过深刻反思此案例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用法治思维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是教科书式执法案例。除通过案例反思汲取教训的方式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科书执法案例正面引导的方式对学生法治思维进行培养。如在教学警械使用内容时,教师以上海民警执法使用警械强制传唤当事人的案例为课程思政内容,在进行警械使用专业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教科书式执法对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立警察良好公众形象、促进公安法治建设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是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围绕课程思政目标主线,对如何深化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资源有机融合,进行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的教学实施。课前,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程思政案例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并初步感受案例蕴含的价值意义。在导入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对预习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案例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明确本次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心环节,教师主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应用的过程中践行案例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结束部分,由学生代表回顾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并简要交谈学习感受,教师做补充与点评并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作业、学习感悟作业,教师进行教学分析总结。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维导图

(一)培育英雄情怀与职业品格的课例:鞭腿、侧踹腿打控技能教学

1.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案例视频学习资源并布置思考作业。将福州民警突袭使用鞭腿击打劫匪成功解救人质的案例、在边境冲突中我军某边防部队战士使用侧踹腿痛击外军士兵案例作为学生课前学习资料,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徒手打控技能的作用价值,做好课上发言与讨论准备。

2.课上阶段

在导入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前预习案例。结合两则案例,教师从技能与战术专业角度讲解鞭腿、侧踹腿在实战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案例中的公安民警与边防战士临危不惧与顽强拼搏的英雄气质,树立心系国家与人民安危的职业品格。

在中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实训,引导学生积极践行案例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反复的基本功训练而感到枯燥,因高强度的训练产生畏惧、退缩等消极心理。出现这些思想问题时,教师可利用训练间歇与讲评时段,向学生讲述展示这些英雄在训练场上千锤百炼、摸爬滚打的事迹与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训中积极践行顽强拼搏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结束部分,由学生代表梳理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并简要谈学练感悟。教师补充并点评,布置课后技能训练作业、学习感悟作业。

3.课后阶段

课后,学生需完成鞭腿、侧踹腿击脚靶或沙袋各30次,两人攻防训练各15次;
围绕本次课学练的内容、收获与意义撰写学练感悟(不少于500 字)。技能训练任务完成情况以视频形式提交,学练感悟以书面或视频形式提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练感悟作业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反思的主要依据。

(二)锻造法治思维的课例:催泪喷射器与警棍使用教学

1.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将某地派出所民警因违法使用口头传唤与警械(警用催泪喷射器、警棍)停职接受调查的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此类警械使用的依据,并围绕此案民警使用警械为什么违法,以及未来如何避免同样问题发生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做好课上发言讨论准备。

2.课上阶段

在导入部分,教师引入课前预习案例,组织学生用法定依据解释说明案例中违法使用警械问题,教育学生要深刻汲取此案的经验教训,加强法律知识储备与应用训练,做到依法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在中心环节,首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中对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规定,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使用此类警械的法定原则、条件、程序。其次,组织警械的基本操作训练。最后,组织判明情形依法使用警械的训练。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扮演执法对象,由他们“出题”展示四种情形,包括两种不能使用警械的情形——辱骂与挑衅警察,两种可以使用警械的情形——袭击警察、以暴力方式阻抗警察依法履职的。后两种可以进行判明情形依法使用警械训练。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训,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此类警械的法定依据,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依法使用警械的能力,积极践行法治精神,学会用法治思维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在结束部分,由学生代表对本次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简要交谈学练感悟,教师做补充与点评。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技能训练作业、案例分析报告两部分。

3.课后阶段

课后,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作业,使用生活中的近似催泪喷射器与警棍外形的物品,进行警械基本使用技能的复习巩固。学生分析给定案例,要求学生对某地交警在进行交通违法行为查纠时使用警用催泪喷射器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案件分析报告,报告包括三部分,即案例经过、判断使用催泪喷射器是否依法合规以及判断的法定依据。

(三)培养爱国精神的课例: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战法教学

1.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基层派出所调研时评价民警装备的资料发给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讲道,“看到你们的长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时戚继光训练怎么打倭寇”[6]。另外,教师将我国明朝戚继光创设的“鸳鸯阵”、近现代我军“三三制”步兵班组突击战术的视频资料发放给学生学习。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并广泛收集资料,思考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战法与“鸳鸯阵”“三三制”的关系问题。

2.课上阶段

在导入部分,教师向学生们介绍“鸳鸯阵”“三三制”战法在我国军事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两种战法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与当代军事文化的先进代表,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三三制”战法被多个国家军队借鉴采用,美国西点军校将其列为教学经典案例[9]。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战法充分借鉴了“三三制”战法[6],它是对我国军事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此,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的爱国精神。

在中心环节,教师从技战术角度结合“鸳鸯阵”“三三制”战法讲解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战法。第一,三者属同一概念。三种战法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对最小作战单元的概念的界定,“能够在一定环境下,相对独立完成基本作战任务的团队”[10]。第二,有共同的战法特点。小组成员均有明确的分工,如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战法中盾牌手负责掩护,相当于“鸳鸯阵”中长牌手的作用;
盾棍叉的长棍手负责控制距离与警戒支援,相当于“鸳鸯阵”中狼筅手的作用;
盾棍叉的钢叉手负责制服,相当于“鸳鸯阵”中长矛手的作用。第三,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战法与“三三制”战法的队伍组织形式相似。盾棍叉战法中3名警察站位呈三角形构成1个处置小组,3个处置小组构成1个处置班组,在现场处置时3 个处置小组可分别负责处置、警戒支援、封控的任务;
“三三制”战法由3 名士兵站位呈三角形构成1个战斗小组,3个战斗小组构成1 个战法班组,3 个战斗小组呈三角形分布,由2 个战斗组火力掩护,1 个战斗小组快速推进,采取交替掩护推进的方式。

在结束部分,由学生代表梳理总结学习内容并简要交谈学练感悟,教师做补充与点评。教师布置课后技战术训练与学习感悟撰写的作业。

3.课后阶段

第一,学生完成技战术复习巩固训练。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利用替代盾棍叉的生活物品,完成盾牌、长警棍、钢叉的基本技能复习巩固,如持背包模拟持盾进行推撞击的训练,持拖把模拟持长警棍进行戳击与劈击的训练;
3 名学生持生活物品模拟装备,进行战术配合训练。第二,学生完成学习感悟撰写作业。主要围绕学练内容、收获与感悟来写,不少于500 字。训练作业以视频形式提交,学习感悟以视频或文字形式提交。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需要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育人成效,应发挥反馈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不断改进完善的作用。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紧紧围绕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构建符合课程思政教学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体系,包括单次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阶段性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总结性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档案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记录。

(一)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体系

1.单次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

将课上结束部分的学生代表总结性发言与课后全体同学的学练感悟作业,作为评价单次课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主要依据。第一,对课程结束部分学生代表总结性发言的评价。教师需认真记录学生代表对专业内容学习的梳理总结,以及学练感悟发言情况,对照本次课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对本次课课程思政教学做初步评价。第二,对课后全体同学学练感悟作业的评价。教师通过评阅课后作业,不仅要评价学生对专业内容的梳理总结的正确性与全面性,还需通过学生字里行间的表述,判断学生是否提及价值意义层面的内容,是否产生了思想的积极变化,逐个记录,对学生本次课知识掌握、能力锻炼、思想变化做总体性评价,并形成文字材料。

2.阶段性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

对阶段内每次课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进行综合分析,组织单元、期中阶段课程思政案例内容问答测验。教师可通过组织单元思政案例内容的试卷测试或师生问答回答的方式,评价阶段性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另外,教师应遵循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原则,不宜显现试卷与活动主题。如徒手防卫与控制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从此单元教学使用过的课程思政案例中,选择四则或以上案例分别作为爱国精神、职业品格、英雄情怀、法治思维的测试内容(详见表2)。最后,基于阶段内每次课课程思政成效分析材料、阶段性课程思政案例内容问答测试情况,形成阶段性课程思政教学总结性文字材料。

表2 徒手防卫与控制单元思政案例内容问答测试

3.总结性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

对各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进行综合分析,组织期末课程思政案例内容问答测试。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单元、期中各阶段总结性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围绕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四类目标,抽选各单元具有代表性的思政案例,编制期末课程思政案例内容问答测试试卷。最后,教师基于各阶段课程思政教学分析总结材料、期末试卷测试情况,撰写学期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分析总结性材料。

(二)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档案建设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档案,应系统全面梳理学生学练成果与教师教学分析总结材料。教师以学期班级为单位对课程思政教学档案进行建设。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档案应包括每次课结束部分学生代表的学练感悟视频、课后班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业与学练感悟作业、每次课课程思政教学分析总结材料,每单元的课程思政案例内容问答试卷及测试结果分析材料、每单元课程思政教学分析总结性材料,期中与期末的课程思政案例内容问答试卷及测试结果分析材料、学期班级课程思政教学分析总结性材料等。

以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为例,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整体性建设的模式,能为警体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其他实训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系统整体性建设,有利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形成闭环,课程思政目标的明确与贯彻始终是达成这一系统整体性建设的关键。和其他课程一样,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思政教学并不是在每次课上都必须开展,应重点建设好课程思政资源与课程专业内容融合较高的课例,并逐步展开建设,避免出现课程思政硬融入,为了评价课程思政成效盲目增加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内心抵触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警械学练案例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体育教学(2023年1期)2023-02-22法律视角下警察使用警械武器的问题及对策法制博览(2022年2期)2022-11-21案例4 奔跑吧,少年!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19年6期)2019-06-24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体育教学(2018年10期)2018-01-08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人民警察合法用枪关键点研析——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的理解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7-27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四个条件的内容及其关系——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的阐析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7-27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