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狮舞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体现出文化的“总体性”特征,并可视为传统中国社会中“礼俗互动”的一种“身体遗产”。各地狮舞文化背景不同,操演方式各异,但都对传统的主流叙事典故进行了相应的“在地化”转化,通过一系列身体技术、仪式活动与象征符号的运作,强化了本民族或本社区的集体记忆与自我认同,并成为人们驱邪逐魔、社群凝聚、送瑞祈福和娱人娱神的一种仪式化舞蹈行为。贵州省印江县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融当地舞蹈、武术、杂技、鼓乐、傩戏、巫术以及儒、道、释为一体,体现了“舞武乐技”的密不可分;
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将狮舞文化内化于当地的红白喜事、节日庆典与竞技交流等活动中,并对当地狮舞文化的起源与继承等话题进行了本土化叙事与文化阐释,体现出大小传统之间的交融性与混杂性;
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可视为一种身体技术的操练与“身体遗产”的展演,在当地社会有着较强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高台狮子灯;
田野民族志;
总体性;
大小传统;
身体技术;
身体遗产
中图分类号:J722.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3)06-0103-10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3.06.012
高台狮舞是集民间武术、杂技和戏剧为一体的乐舞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不同地域之间的舞狮在舞蹈程式与表演技艺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主要的功能:驱邪逐魔、祈求平安、酬谢神灵。高台狮舞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在方桌搭台上进行空中表演。表演通常要用七八张方桌,甚至几十到上百张。表演时,高台狮舞表演者头戴狮头,身披长约3米左右的狮皮,在鼓、锣、钹、铰等乐器的伴奏下,随搭台逐层而上进行表演,直至最高层“一柱香”。狮子不仅要穿过每一张方桌,到顶层后还要继续舞狮并进行各种杂技表演,惊险刺激,精彩绝伦。
对于贵州省印江县文昌村徐家寨来说,舞狮融合了他们追忆祖先、请狮护寨、祈求平安等特殊意义。本文的田野民族志材料是基于2018年2—4月、2019年12月笔者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文昌村徐家寨的田野考察和2021年1月对在贵阳打工的传承人徐民凡的深度访谈而成的。
一、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起源与传说
2018年2月12日,在朋友的介绍下,笔者来到了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文昌村徐家寨,见到了高台狮子灯的代表性传承人徐民凡(图1、2)。一阵寒暄之后,我们开始聊起狮子灯来。虽然徐民凡已经50多岁,但一提到狮子艺术,他双目便炯炯有神。他带笔者参观了放置在村里老屋中那些古老的道具。当艺术与情感和历史相连,那些古老的物件在传承人的口中也鲜活起来。徐民凡能清楚地回忆起这些道具制作于哪一年,制作这些道具时发生了哪些故事,能看得出当他抚摸这些道具时,那种像爱抚自己孩子一样的情感。在聊天中笔者得以了解到,徐民凡对高台狮子灯的创作与继承发挥了很大作用。他是当地的能人,15岁时因家贫辍学,后开始闯荡江湖,当过建筑工、木匠、包工头,还主持过桥梁工程。所以当我们聊起高台狮子灯中高难度的动作技术时,他说:“这些比修桥要容易多了”,但他又强调,“高台狮子灯的文化(内涵)很丰富,不仅有36式,还要讲究奇门遁甲阵术”。
在徐民凡的家中,笔者看到了他一笔一画写成的高台狮子灯资料,字迹极为工整,图文并茂。他还收藏有许多关于奇门遁甲的书籍。“平时干农活累了休息时,就钻研这些书。”他说他非常喜欢看书,当年要不是因为家贫辍学的话,他是有能力考上中等师范学校,然后当上老师的,这成为他后来一直念念不忘的遗憾。徐民凡写了很多资料介绍高台狮子灯,作为文化的外来者,我想我们用再多的词汇也比不过徐民凡作为文化持有者和内部人的角色来更加确切地描述高台狮子灯。现抄录如下:
宋家湾,清康熙年间为宋氏家族居住之地。宋氏子孙中举后,任地启家,相继移居,家产田园赠予徐家。徐氏至赣移黔,均为文子,少武之能,至宋家湾后,林茂兽多,童孺死于非命。虽说人丁兴旺,但皆为文士,苦于无法抗衡。初仅以锣鸣赶之,亦以锣鸣为食号,然知其数几何。后遇一长工,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治家者正纪祖大悦,定请长工为武师,育成了功考思南府的文武秀才徐天池,亦有武生未中举。徐氏族人常与野兽抗衡,哪知生物之道,抗之更甚,苦思烦人。一日,秀才上山习武,见之龚家寨后有一山,似真狮子,为一公一母一子,姿式各异,面向南方,南山有一岩,似皇灯中的狮台,即咏诗一首:“青龙长卧后山岗,丹凤朝阳点头上,雄狮起舞往南方,神台摆设卦中房,当今兽野很狂性,请狮护民免受殃,齐心协力练家子,永保后代得安康”。继而焚香祷告,请狮护寨,果有灵性,于元日时则用皇封狮子灯,扮随六丑,走乡串寨,旨在消除邪恶,平安纳福,永不受殃。至此,本寨始有玩狮子灯之史。百年来历经战火纷扰,岁月变迁。传统狮台三十六式现十不存一,只闻其名,不知其容。族内老人垂垂老矣,无以为继。还盼政府能帮忙查找,追根溯源。结有识之士,承先辈技艺,扬后世之荣光。
二、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文本内容与程式
2018年2月13日下午,在徐家寨高台狮子灯传承人徐民凡的家中,笔者详细了解了该村高台狮子灯艺术的具体内容与程式(图5、6、7,表1、2)。据徐民凡讲述,高台狮子灯大约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据文昌村徐氏族谱载,徐氏宗族祖上有一个秀才名为徐天池,他看见徐家寨后山酷似狮子(图3),于是咏诗一首,并号召全村成立狮子灯队,逢年过节组织大家舞高台狮子灯,延续至今已十余代。目前徐家寨高台狮子灯常年在木黄、新业(今属木黄)、合水、永义(今紫薇镇)等周边乡镇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徐家寨狮子灯队都要走村串寨帶领大家一起举办雄狮贺新年等活动。据徐民凡介绍,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表演的招牌动作有雄鹰展翅、罗汉拜佛、老鼠翻梁、蜘蛛牵丝、雄霸五方、四脚立将等。表演时,通常要用4个茶柜(柜子)和3个皇桶,再加6张桌子、1张椅子、还有1个甑子、1个铁锅盖。为了便于狮子灯艺术的表演与传承,狮子灯队自编有一个灯谱(图4),将狮子灯表演艺术总结为36式,现流传有蜻蜓点水九洲城、文王八卦五行生、走星斗、品字台、滚绣球、八仙过海、苏秦挑担、加官进爵、步步高升、龙凤呈祥、春满乾坤等式。
36式的每一式就相当于表演一个节目,每个节目要3至4个小时才能表演结束,且每式都不同。据队员们反馈,36式中的文阵和奇门遁甲阵式难度最高。由于社会变迁等诸多原因,徐家寨现存狮子灯谱中的八仙过海、皇母赏花、三奇升殿、文遁武遁、三才七遁等阵式已失传。表演时,36式要配合28宿旗来进行排阵和表演。比如,28宿旗中,分别有东方甲乙木青旗,即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壬癸水绿旗,即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庚辛金黄旗,即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丙丁火红旗,即井鬼柳星张翼轸,以组成狮子灯队的会旗和族旗,供表演各式时调换和指挥所用。
据当地老人介绍,徐家寨狮子灯表演时出现的人物角色较多,有论史的光嘴仙、开心的笑面佛、武术指挥的引狮人、驱除邪魔的钟馗,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萧升、曹宝、陈九公、姚少司,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八戒、沙僧,以及傩戏师、锣鼓鸣器师等。表演需众多人力物力配合,通常要两班人轮流更换,每次至少需要100多名队员参与。另外,与其它地方狮子灯表演不同的是,徐家寨狮子灯队列的排演、走场、角色与演出时间和地点的选择都与奇门遁甲术密切相关,其表演旗阵通常分为天门、天罡、长龙、双凤、三才、四季、五行、六丑、七曜、八卦、八仙、九洲、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等。表演时雄狮领着六丑(6个角色),从进门入,囚门翻,景门出,通常就在农家院坝进行表演。快结束时从财门进,开门看,龙门出,行恭谢礼。对此,徐民凡说:
我们徐家寨狮子灯与周边其它很多地方表演的狮舞很不一样。关键在于我们比较强调运用奇门遁甲术来进行排兵布阵。这个奇门遁甲很神奇,排阵时要按金木水火土来排列,讲的是一种秩序和规则。表演时,一般是鼓手和旗手指揮,队列听鼓声而变,观挥旗方向而动。我们通常要摆九州阵、八卦阵、三才阵等。比如,我们要是把七星阵一摆出来,要是把你围在中间,你逃(跑)都跳不出来。28星旗在变动,如果你碰火被烧了,碰水被淋湿了,碰金碰不动,只有在中宫请指挥所开门让你出来,九州八卦未变,星旗在变,可变六十四爻。
徐家寨狮子灯队表演时的行进路线与摆阵遵循着严格的奇门遁甲术,每一个阵式分了很多个门,这个门何时进何时出,从哪儿进哪儿出,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十二个月份与干地支时节进行辩证推算来决定的。以四方阵为例,布阵时由笑面佛居东,猴居西,戒居南,沙居北,傩师居中,各自利用手中道具,正月寅行,返中分向,收其中宫子出;五行阵,为旗阵,木绿、金黄、水青、火红、土紫,中四角配彩;十天干阵,又名天罡阵,特点是十支阵旗,按字排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卦阵,由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彩旗组成。通常在春节期间表演时,白由彩旗代表,黑由队旗代表,围其魔术师游动,光嘴仙对位。其中的八门,分别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休门,代表通过纳降壮大自身;
生门,代表修筑营垒,安放地图;
伤门,代表赏功罚过,追掳逃亡;
杜门代表险处设伏,瞬间隐蔽,坚壁不出;
景门代表内部送后情,探听对方军情;
死门,代表执行刑罚,收容监禁战俘;
惊门,代表擒杀敌人,英勇战斗;
开门,代表迎击敌人,派遣使者等含义。
奇门遁甲术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论与宇宙观,其内容非常繁杂,涵盖了古代术数中的九宫、八卦、象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尽管在今人看来有很多迷信的成分,但它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宇宙观和相应的解释体系。比如视宇宙为一个阴阳互补的整体,人与宇宙万物之间互为主客关系,彼此相互制约,互为感应。各要素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改变,必然引起相应的节律性变化,以此来推演遁甲,预测凶吉,并应用于现实生活。[1]据徐家寨狮子灯队员介绍,他们在狮子灯排阵表演时依时、事、人、地而灵活发生变化,并有各种禁忌和秘术,其中包含了古代易学、星象学、战争学和风水学的一些内容,表演时根据狮子灯的表演时间、空间与环境条件来进行合理化推算与情景化阐释,一位狮子灯老队员如此陈述:
我们每次狮子灯的表演阵法,都是要通过奇门遁甲术来进行推算的。比如九洲八卦掌中式,我们根据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兑八艮九离来推,各个排阵的方法就定好了。若摆九州阵、八卦阵的话,要按每日的天干地支来推算,阵列从哪儿进和哪儿出都是有讲究的。通常要开门才能进,如出来要按子时的方向出来,若走错了就会被八卦旗与五行旗挡住了。硬闯更是不行,不但容易出事,还会被大家笑话。表演时,每天每时每刻的方位还要清楚,否则方向一旦定错,不但进不了阵,还会被骂出村寨的。我寨有好几个老人都会算天罡时与撞门时。比如你今天从哪里来,想办哪样事,基本上都可以准确无误的。
关于狮子灯如何与鼓乐结合起来,对此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队员是这样介绍的:
狮子灯阵列和招式的变换主要是根据鼓声来变换。表演时,鼓手要熟悉节拍,节拍就根据每个阵法表演动作的变换而变换,平时要先在脑海中构思和排练全过程,并且需要跟旗手沟通和配合,才能做到一气呵成。表演时,狮听鼓声,大旗听锣声,丑角听钹声;
然后先勾锣,也叫引锣,小的那个;
再是听大堂鼓的翻乐者,如准备堂鼓边敲三双锤则息,引锣走三番,时间够了,准备好了,堂鼓走慢响游动试阵,基本整齐了,通过慢三式,中三式、快三式,就成了。号令的变换,有时要视场景来灵活调整。鼓手通常用高跳、重捶、使眼色等,让队员一起配合,喝彩声越大,动作越紧,这更加考验堂鼓鼓手的指挥与配合能力。”
三、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传承与变迁
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传承队伍目前有50人左右,年龄在25—50岁之间。这些成员平时在家务农或在城里打工(主要是从事桥梁建筑工程)。据村里人说,其实高台狮子灯艺术在徐家寨周围乡镇,如木黄、新业(今属木黄)、合水、永义(今紫薇镇)等都普遍流传着,只是在徐家寨传承和保留得比较好。每年春节,徐家寨狮子灯队伍要走村串寨举办雄狮贺新年等系列活动。对于徐家寨高台狮子灯传承人的挑选,村里人这样说道:
老人都教育过我们,要选有公事心的人。做公共事的承头人选,第一要有文化、会预算、为人又要大方;
第二要有家底,自己愿意且舍得出;
第三要家庭和睦,这样妻子和儿女才支持你;
第四待人如待己、不乱说话,也要敢说直话、真话,且说出来的话要有理有据;
第五不要贪群众一分一毫,宁愿自己掏腰包,也不乱花公共钱。以上条件如果缺其中一样都是不能入选传承人的。
目前,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主要传承人就是徐民凡,他向笔者自述道:
我今年52了,是高台狮灯会的第五代传承人。我伯父徐德清临终前把蜡封竹筒子交给我,说:“侄儿呀,这是本寨家族高台狮灯资料,我今天传给你,希望你今后团结族中老少,一定要把祖辈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啊!这里面是寻谱图,就按图去找你的祖传绝技吧!”。我下定决心遵循伯父的意愿,承载伯父的希冀,也获得村里老少们的大力支持。一看到这些图谱和灯书,我就全身充满了力量,一定要把伯父的遗愿执行下去。
徐家寨子为了高台狮子灯的传承,还自发形成了灯会。灯会是由族中长老和狮子灯队伍所组成的一个民间组织。大家通过民主商议制定了灯会规矩,比如每次出灯的区域、程式、成员与主要内容。特别是出灯后得到的领赏、出场收入与主人回馈的礼物,都统一归灯会集体管理,任何人不得占用。为此他们设立了灯会会长2人、副会长2人、正副队长4人,会计2人,保管2人,采购2人,灯会各项活动凭据入账,所得收入与积蓄主要用于村里的广场建设、道具设备购买,集体房活动室维修等。
目前徐家寨高台狮子灯在当地已有了些名气,每年春节他们收到的表演邀请也有所增加。通常他们的出场价最低价为6000元,加演节目会根据具体情况加一点钱,以作为人力、车马费的支出。但队员们觉得演出是为徐家寨的狮子灯艺术争光,而并不是看中有多少报酬,主要是希望传承发扬家乡艺术,为父老乡亲祈求平安吉祥,于是很多人自愿报名,无偿献技出力。
然而在传承人徐民凡看来,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还是面临着一定的传承危机,对此他向笔者讲述:
狮子灯艺术的传承,我现在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危机,虽然有年轻人对此感兴趣,但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在我的儿子都还在跟着我学。现在的矛盾是,我们这个是自发组织,没有固定的收入,有些人又要出去打工。很多家庭负担重,天天去练(狮子灯)家里人会有怨言。对家庭来说赚钱维持生活更重要。春节期间,我们忙于搞狮子灯表演,家庭成员都要参与活动,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都没有时间招待,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另外,狮子灯表演的成员基本上是在外修桥的带班人,直到腊月底发了农民工工资他们才回得来,这时才能找得到人表演,所以有时接到了一些邀请,由于没有固定参加表演的人,只能拒绝。
不过年年办,年年练,我们也培养了一些年轻的狮子灯艺术熟手。有时我也在想,我们毕竟是在业余的时间来做业余的事,有时可能还是需要通过国家和组织上来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才能使作为非物质文化的狮台灯艺术后继有人。经常有市、县里相关领导和县文广局、非遗办的人来为我们打气,说“老徐,你要继续搞下去!”不过我也把实情告诉了他们,我说我们毕竟要养家糊口,队员要有持续的生计收入,狮台灯艺术毕竟是业余时间的业余爱好。真正要发扬壮大,也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相应的支持。
从上述可看出,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传承组织体现出强烈的宗族特色,主要以徐姓为主,在族中能人的带领下,展现“农忙务农,农闲演戏,以老带小”的自发组织特征。团队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将其视为继承祖传艺术,展现族人认同的一种途径,因而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没有像外面的一些商业化表演团体一样出现了异化。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的流传与存在,从某种角度证明了民间艺术的活跃与内生动力。在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宗族组织、民间信仰和村寨能人的出现为民间艺术的维系提供了传承载体和内生动力,给合当地人们娱人娱神的精神需要和农业生产生计生活的维系,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在当地展现了惊人的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结语与讨论
综上所述,狮舞是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一种综合性民间艺术,它将中国的传统典故、民间习俗、武术和技艺与打击乐融为一体,既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做各种惊险的动作,体现出当地的审美观和文化生活方式。除此之外,狮舞艺术还表现了汉族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涵化,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当地人的民族意识、文化信仰和生产生活密切相连,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美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为一种地方的民俗艺术,徐家寨高台狮子灯在角色、程式与技艺方面与其它地区的狮子灯艺术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笔者对贵州黔南贞丰与遵义务川等地流传的高台狮子灯艺术进行考察与比较,发现这些地區的狮舞排演与摆阵中没有奇门遁甲的内容,但各地的狮舞艺术都体现出强化“地方化(provincialization)”的特征,并对主流叙事典故进行了相应的在地化表述。这些狮舞艺术通过一系列身体技术、仪式活动与象征符号的运作,强化了本民族或本社区的集体记忆与自我认同,并成为人们驱邪逐魔、社群凝聚、送瑞祈福和娱乐娱神的一种仪式化舞蹈行为。狮舞艺术是透视当地民间信仰、社会价值、文化空间、生活秩序和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就其广泛的人类学意义而言,徐家寨高台狮子灯既是一种神圣性的仪式活动,又是一种世俗的民间艺术活动,体现出大小文化传统之间的交融与交替,具有明显的增强集体情绪,强化社会整合,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徐家寨高台狮子灯的表演主题、动作分类、行进程式与传承现状的梳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体现了艺术的“总体性”和“舞武乐技”的不可分。人类学的“总体性”指的不仅是内容上的丰富与完整,更是文化意义体系上的关联性与交融性。[2]戏剧理论家叶长海认为,中国的戏曲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synthetic art),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和舞蹈等多方面内容。这个“综”是“总起来”之意,强调“配合”与“调合”。与其称为“综合性”,不如称为“总体性”。[3]余上沅总结中国戏曲“总体性”的表演特征为:“歌所以节舞,舞又所以节音;
乐,歌,舞,三者打成一片,不能分开。”[4]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涵盖了当地主流历史典故、民间地域传说、民间宗教信仰、社会生产生活等内容,同时又融当地的舞蹈、武术、杂技、鼓乐、傩戏、巫术以及儒、道、释内容为一体,考察其意义体系时,不能将其内容分割开来单一进行分析。因此对于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而言,除了对其文化元素、仪式活动、动作分类、表演程式进行细致的深描外,还应将其与周遭的社会与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揭示其仪式活动与表演艺术与团队组织、个人经历、表演意义和社会事件之间整体性意义上的多重关联。阿尔弗雷德·盖尔(Alfred Gell)在《艺术与能动性:人类学理论》一书中认为艺术研究是“关系性”和“社会性”的,要注重对艺术周围的人物、社会、宗教、语言和生活展开“关系式”和“整体式”研究。[5]就艺术本体分析而言,中国民间的“舞武乐技”历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具有同源关系。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演技精湛,在长期的历史传承和表演经验中,发展出丰富的步形、阵法与程式,将舞狮与当地儒、道、释、巫等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以及人类学的“总体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第二,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展现出大小传统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大传统与小传统是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提出来的概念,是分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古典文化与通俗文化、正统文化与边缘文化的一个经典理论框架。芮德菲尔德认为大传统是在庙堂里培育出来的,小传统则是在乡村社区里萌发出来的。[6]95后来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用此概念分析中国的文化与社会,从而发展出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区别。一些学者对类似这样的二元对立与截然二分假设进行了反思,如王铭铭认为大小传统其实是一种综合文本(synthetic texts)与复合结构(composite structure),通过内外、横纵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上下次序的倒置,以及我者与他者之间的转化。[7]一些小传统由于“地方性”和“社群性”,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如徐家寨高台狮子灯作为小传统的民间技艺,其实包含着官方儒道释、周易、奇门遁甲、《封神演义》《西游记》甚至当下的国家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政策等文化,而作为小传统的当地土家族傩戏、杂技、文书、唱词与秘术,通过上下内外以及混杂、纠缠的方式,将狮舞文化内化于当地的红白喜事、节日庆典与竞技交流等活动之中,并对当地狮舞文化的起源与继承等话题进行了本土化特色叙事与文化阐释,体现出大小传统之间的交融性与混杂性。同时,作为小传统的狮舞文化在当地体现出的独特性、普及性与娱乐性,又不断地推动和强化着大传统文化在当地市场经济与文化商品化潮流中的文化再生产与创造性转化。诚如芮德菲尔德所言,大小传统是长期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6]96“一首史诗写完之后也往往会回流到平民百姓中间去,让后者对它再加工和重新融入到种种的地方文化中去。”[6]97
第三,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提供了从身体技术和“身体遗产”角度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典型案例。[8]融“舞武乐技”为一体的高台狮子灯艺术,可视为一种身体技术的操练与“身体遗产”的展演。[9]通过对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传承人的访谈,我们看到传承人的身体如何在排练与展演中得到规训;
传统的历史和地方的习俗如何通过身体表演得到表述与展现;
观众的观赏与互动如何在特定仪式中得到唤醒和强化;
身体的技能如何成为地方营造(place-making)和文化认同的名片。如当地传承人在运用周易八卦、奇门遁甲等知识对于身体训练、排阵布局、角色分配、表演禁忌和传承人选定方面的阐释,表明高台狮子灯艺术将“抽象的”儒家教化、历史典故与地方傩戏通过身体具身化(embodiment)的方式真实地展现出来,同时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其神秘性和传承的正宗性(authenticity),有助于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重新思考“礼俗如何互嵌”“谁的遗产”和“谁是保护主体”等问题。另外,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艺术中历史、文化与民俗的“复合型”展现了“身体遗产”在文明社会中的教化作用。著名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安达曼岛人》一书中认为,仪式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习俗(moral customs)”“技术习俗(technological customs)”对于社会成员有着明显的教化作用。[10]徐家寨高台狮子灯代表动作中开天辟地、六丑戏狮、姜太公钓鱼、皇爷训四夫、加官进爵、洪福齐天、富贵花开等身体展演艺术,覆盖了当地人们祝高龄、政官、商财、高升、学业、添丁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体现出强烈的教化作用,将“身体遗产”的具身性、惯习化(habitation)和地方感(sense of place)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郭清.从奇门遁甲看中国古代术数学的全息论思想[J].世界宗教研究,1999(02):107-113.
[2]马塞尔·莫斯,蒙养山人.论技术、技艺与文明[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3]叶长海.论中国戏曲的总体性[J].戏剧艺术,1987(02):4-11.
[4]余上沅.余上沅戏剧论文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152.
[5]Gell,Alfred.Art and Agency:
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M].Clarendon Press,1998.
[6]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M].王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7]王铭铭.“西游”中的几个转向——欧亚人类学的宇宙观形塑[J].清华社会科学,2019(02):3-69.
[8]陶伟,蔡浩辉,高雨欣,张楚婧,江映珍.身体地理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实践[J].地理学报,2020(10):2256-2268.
[9]李菲.身体的隐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反思[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10]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M].梁粤,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5.
(责任编辑:涂 艳 杨 飞)
Skills, Performance and “Holistic Narrative”:
An Ethnographic Field Study of Lion Dance on High Stools in Yinjiang County
CHEN Zhengfu/School of Liberal Art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Lion dance is a “comprehensive art” that reflect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cific culture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physical heritag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tiquette and custo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performance ways of lion dance vary in different regions, but they all have undergone corresponding “loc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narrative allusions.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a series of physical techniques, ritual activities and symbols, they strengthen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self-identity of their own nation or community, and become a ritualistic dance for people to exorcise evil spirits, unite communities, pray for blessings, and amuse people and gods as well. The lion dance on high stools in Xujiazhai village, Yin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ntegrates the local dance, martial arts, acrobatics, drum music, nuo opera, witchcraft, as well as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reflecting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nce, martial arts, and music”. It internalizes lion dance culture in local activities, such as wedding and funeral, festivals, and competitive activities, and provides localized narrative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lion dance culture, reflecting the blending and hybridity between great and little traditions. The lion dance on high stools in Xujiazhai village can be viewed as a practice of physical skills and an exhibition of “physical heritage”, demonstrating a strong effect of cultural teaching on the local society.
Key words:
lion dance on high stools ; field ethnography ; totality; great and little tradition; techniques of the body;body heritage.
收稿日期:2023-03-18
基金項目:国家社科基金“西南民族手工艺价值利用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XMZ007)。
作者简介:陈正府,美国克拉克大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艺术人类学、人文地理学。
猜你喜欢 总体性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9期)2019-11-29艺术史危机的现代性逻辑及其当代应对艺苑(2018年1期)2018-04-20重申“总体性”,以及爱与疗愈的文学南方文坛(2017年6期)2017-12-05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3期)2017-07-04论巴塔耶的越界理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年3期)2016-07-06“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社会科学(2016年6期)2016-06-15试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性关系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3期)2016-04-29总体性视域下论历史主体的嬗变学理论·上(2013年7期)2013-09-13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教学与研究(2009年5期)2009-07-2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