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三重维度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三重维度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28 17:57:01

郭泉岐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受网络影响很大,面对网上各种非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容易被塑造、被影响、被误导,需要我们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

维护国家总体安全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1]总体国家安全观是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概念,其内涵丰富,领域广泛。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思想交流更加深入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更加深刻复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常常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全球化的特点,借助网络技术输出自身的文化产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表面上展现着本国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的优越性,实则隐秘地推行着自身的政治理论、价值观念,并借此抹黑和诋毁我国体制、道路以及主流价值观,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动摇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此外,部分国外情报机构针对我国大学生群体有预谋地施以影响,以此来策反部分学生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高校的“代理人”。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十分必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站稳政治立场,在纷繁复杂的思想观点中明辨是非,选择正确思想武装自己;
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凝聚共识,在行动上拥有向心力,而后成长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觉践行者、国家安全的自觉捍卫者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总而言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效方式,也是其根本目标之一。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保证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是指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用正面的、合适的教育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由此将人培养成为品德和能力俱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理念。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多元复杂的网络信息和社会思潮,高校舆论环境监管难度日益增大,加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社会话语形态的改变,一些情绪性表达和不理性声音混杂在网络舆论环境当中,使部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出现理想信念动摇、道德观念滑坡、政治信仰淡化等问题,对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感到迷茫、无力。这凸显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新媒体,提高其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网络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增强道德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同时调动起大学生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为高校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帮助高校更好地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话语权,也为开展其他教育活动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个体在社会生存与发展中的理想状态,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全面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培育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也需要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使其达到体力与智力、能力与社会关系全面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正处于对世界充满憧憬和好奇的阶段,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渠道获取和接收信息。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尚小,自身理论修养尚浅,又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对不良意识形态的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文化和观念的影响,造成意识形态的偏差,形成一些缺乏理性思考的认知。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不良信息的甄别意识和对有害信息的抵制意识,增强解读和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保证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看待问题,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实践,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自强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想要推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发展、文化繁荣,需要正确的思想领导以及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共同发挥作用。抓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持续推动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在网络空间下,人们获得了自由传递、表达观点的权利,其匿名性、虚拟性的特征使人们言论自由程度充分提升。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下公众话语权相对薄弱的局面,使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开展则为网络空间文化创新提供了安全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思维的代表,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流行语和生动的图片、音视频工具创造出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也可以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取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梗概制作网络游戏和网络短视频,在推动传统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更好融合的基础上,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促使社会主义文化向着更具创造力、吸引力、凝聚力的方向发展,在文化守正与创新的过程中,汇聚起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一)话语困境: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话语鸿沟”

“话语鸿沟”是造成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话语鸿沟”是指双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话语表达方式不同、话语理解差异而广泛存在的理解沟通问题,其背后的成因客观而复杂,包括代际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当代大学生是成长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代人,其话语体系深受互联网环境影响。由于参与人数多、传播范围广,互联网环境所呈现的内容常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并集中外显于知识的碎片化。网络话语使得大学生的话语表达和意识形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这在客观上造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话语困境。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对互联网内容不够熟悉,缺乏深入了解。部分高校教育者没使用过大学生常用的网络软件,不能理解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新词,也不知道大学生在网络上关心哪些热门议题,导致难以准确判断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状况,不能全面掌握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机制和意识形态发展情况,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导作用不足。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者面向大学生所开展的传统课堂中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形式上偏向于传统模式。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高校教师在课堂开展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常常用词正式,照本宣科,这样的教育模式由于缺乏大学生所喜爱的鲜活话语,很难让大学生产生心理认同。同时,也会使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陷入一种更深的信息不对称、交流不畅通的话语困境,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技术困境: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价值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部分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网络技术优势,通过文化浸染和舆论抹黑等多重手段,将自身的价值渗透拓展到互联网领域,以更加隐蔽化和多样化的方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方面,西方国家在互联网空间利用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综艺节目推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在制作这类网络产品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制作上的科技感,善于运用商业化的模式和产业化的全媒体工具进行营销宣传,在设置情节中突出个人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大学生是网络消费中的主力,又是社会中最具有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常常会沉迷于西方网络产品制作中的科技特效,沦陷于宣传中的技术营销,而忽视其背后蕴含的“西方中心论”内核实质,在观赏和消费西方网络产品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诱导我国大学生网民使用西方“翻墙软件”接收获取错误价值观念。近些年,一些西方国家主动研发翻墙软件,鼓动我国大学生网民通过网络漏洞下载使用西方社交软件,再通过“算法推荐”技术标记归属地为中国的用户,而后有计划地向这部分网民推送新自由主义、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等有害言论。这样做既是要刻意抹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又能够宣传和美化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传播背离民主真谛的虚假“民主”,从而消解我国大学生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文化的认同。这样的行为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施造成了很大困扰。

(三)监管困境:自媒体发展给网络舆论环境监管提出挑战

“媒体即讯息。”[4]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人人都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发布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使得海量信息得以在网络空间极速传播,传播范围得以无限扩大。由此,自媒体应运而生,并逐步衍生出微博微信、电商网站、移动短视频等多个颇具影响力的应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自媒体在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当中,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信息以往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变革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使传统舆论生成格局实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虽然自媒体的存在对社会舆论监督、社情民意反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网络舆论环境监管提出了现实挑战。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自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不足。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中占据主流引导地位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着凝聚价值共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碎片化和内容的娱乐性成为自媒体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强理论性和严肃性的话题很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自媒体依赖于网络流量而生,发展状况、收益水平与所生产内容的被点击量直接相关,所以很容易忽视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对于社会新闻的报道也常常是简单地复制转载,不会对事实的真相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对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宣传起不到应有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自媒体是诸多网络谣言的“集散地”。一些自媒体打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旗号,对政府的新闻通稿进行反主流意识形态的“魔改”,并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大众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肆传播,使得在网络舆论中出现诸如“谣言满天飞”、“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等现象,这样做罔顾了舆情风险,干扰了舆论的正确走向,使得网络舆论监管变得困难重重,给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造成负面影响,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四)认同困境:大学生矛盾社会心理干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也是开放的。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上的距离,突破时间上的界限,自由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科技的进步使得大众信息传播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并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基本生存环境。大学生成长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加之家庭结构和社会压力等诱因,形成了内卷、社恐等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给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造成一定的干扰,这种干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多元文化蓬勃发展,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的同时,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多元文化是产生于复杂人类社会,发展于发达信息流通环境下的多种文化的总和,网络空间给多元文化提供了最合适的发展场域,为其带来新的机遇,铸就新的可能。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也乘虚而入,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普世价值”、“张扬个性”和所谓的“民主人权”思想,从而推行自身的价值观念。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所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5]此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娱乐化需求,娱乐至死和恶搞至上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上网心态,以至于自媒体为了迎合这样的网络心态、获得更多商业利益,不惜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去制造一些政治谣言,调侃政治人物,将严肃的新闻娱乐化,将深刻的历史事件庸俗化,严重冲击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圈层化”成为大学生满足自我价值诉求的重要途径,网络虚拟社群构成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活跃场域。网络虚拟社群是指一部分大学生基于共同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组成的一个个小型网络社交群体,每一个网络虚拟社群内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圈子”文化,形成属于群体成员间独特的价值观念。例如明星粉丝圈、二次元文化圈、星座观察圈等。“圈层化”本来是一个中性化的概念,正确加以利用有利于群体内部成员相互交流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获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其消极的一面也非常显著。圈层具有相对封闭和单一的特点,一部分大学生将“圈子”看作自己唯一的精神家园,因此减少与外界的沟通交往,排斥“圈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圈子”之中,不仅疏离了现实社会,也会对生活产生一些消极想法。在干扰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一)创新方法: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推进网络话语传播

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是推进网络话语传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的必要途径。在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理论性的学术话语、政治话语仍然占据主流,由于表达方式偏向于传统、正式,因此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也就无法在价值传播中发挥主导作用。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就是要对大学生讲他们听得懂、想要听、愿意听的话,进而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学习,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学会甄别非主流意识形态,自觉抵制错误意识形态。大学生的独特话语表达在广义上形成于社会实践,在狭义上来源于多元文化,所以想要创造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话语表达,首先需要了解和熟识他们所喜爱的文化,带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的文化。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唤起大学生学习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力。与此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该多使用流行的、优美的、大众的、通俗的语言,讲述脍炙人口的典故和故事,辅之以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符号,全方位调动起大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系统接收信息,引发他们的情感与价值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增强合力:鼓励师生共建网络育人平台,推动网络阵地建设

鼓励师生共建网络育人平台有利于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建设,也有利于在高校中凝聚起一股由师生共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强大合力。“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对于网络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并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和错误思想就会去施加影响,所以高校师生应该主动占领阵地,协同构建平台。一方面,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认真把关内容。在网络意识形态平台建设上,优质的内容能够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一处错误的内容就有可能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教师首先需要认真把握平台内容的正确方向。其次,教师需要把握平台内容的质量,多设置有吸引力的线上线下活动,既要在网上多宣传校园的先进人物、优秀作品,也要组织一些网络正能量活动,增进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进主动参与。大学生是网络育人平台的受众对象,也应该是网络阵地建设的创造主体。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最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个群体,应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中去,让他们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广泛收集资料,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整理各种反面材料,增进对错误意识形态危害的反思,实现自我教育,完成自身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觉悟提升。

(三)优化防护:设置动态监控和安全预警,加强网络舆情监管

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为方;
规不正,不可为圆。”设置动态监控和安全预警是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必然要求,打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外部保障。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监管的优化防护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操作实施:一方面,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完善硬件保障。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关键词提示、防火墙屏障等信息处理技术,及时快速地从数目众多的网络信息中发现潜在的危机舆论,对其进行相应的屏蔽处理,对可能形成舆论热点的问题进行提前干预,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同时要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校园网内部传播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确保内容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落实高校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加大上网准入审核力度。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然之举,也是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非实名制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固然可以为大学生创造较为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但是也给敌对势力、反社会主义分子创造了制造社会谣言和抹黑社会主义制度的可乘之机。因此,应该落实好高校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对传播错误意识形态的个人或群体进行追责,对于错信谣言、转发含有错误意识形态信息内容的大学生,高校应该及时在线下找到对应人,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正确思想引导,使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回归到现实世界。

(四)课程引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主流价值引领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强化主流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要举措。在网络时代,推动高校思政课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统领,从而凝聚起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最大共识。一方面,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高校思政课应该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给予回应。思政课想要发挥好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用,首先要教会学生甄别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分清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和错误社会思潮。在此基础上,立场坚定地用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阵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为学生分析各类思潮,教学生正确看待社会思潮,从积极健康的思潮中吸取正能量,自觉抵制代表西方意识形态的思潮。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甄别各类思潮和思考如何应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根植于心,融入于脑。另一方面,创新课程形式,拓宽教育空间,利用网络思政平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高校思政课的呈现形式多以系统性的理论教育为主,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完成思政课堂教学的全程录播,方便学生课下复习回顾,也可以在线设置讨论区,欢迎教师和同学针对一些课本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从而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帮助他们凝聚起价值共识。

猜你喜欢 话语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那什么”的话语功能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