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蔚
(厦门大学 社会与人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近年来,建水紫陶产业蓬勃发展,为建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建水县“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水县“十二五”规划》中将紫陶确定为建水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以紫陶为资源衍生出的系列活动,如“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暨建水紫陶文化旅游节”“紫陶展和紫陶创意设计大赛”等也不断增加建水及其紫陶的影响力,并且推动了当地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配套服务的发展。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歌舞文化等一同构成了民俗文化产业,为特定文化区域的民众所创造、贡献和传承[1]。作为民俗工艺的建水紫陶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内涵,反映了建水地区民众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学界对建水紫陶研究成果多讨论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审美、制作工艺、工艺传承、生产方式、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园等方面。其中,学者多关注紫陶装饰文化和艺术造型的研究[2]。2019 年,笔者曾多次前往建水古城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关注建水紫陶现今的制陶技艺和建水旅游市场中的紫陶经济,探寻建水紫陶的商业现况与建水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裹挟在旅游市场中的民间工艺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旅游市场对建水紫陶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何积极意义等问题做出回应。
本文首先概述建水紫陶的起源与现状,以“汽锅”和“茶具”作为其中日用紫陶与艺术紫陶的代表。其次梳理紫陶工艺从“烟斗”到“汽锅”“茶具”的发展历程,在回顾传统制陶工艺的同时,关照新一代工匠对制陶工艺的创新。进而基于在建水古城紫陶市场的田野考察,呈现紫陶市场对“茶具”的推崇以及“汽锅”的式微,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探讨作为民间工艺的建水紫陶如何迎合旅游市场发展“紫陶经济”,指出文化紫陶是紫陶从业者与旅游市场互动的结果。
云南建水古称临安,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唐代筑城以来,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元、明、清三代都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3]。建水陶瓷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元时期中原的汉族移民带来了先进的陶瓷制作工艺,此时期以青瓷青花烧制为主,明代历史动乱之下粗陶成为主流,清代发生由粗陶到紫陶的演变[4]。建水紫陶是中原的陶瓷制作工艺与建水地方的五色土原料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具有建水地方特色的紫陶制作工艺。
建水紫陶的制陶技艺发展变迁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建水紫陶以清末“烟斗”形制开创紫陶工艺,民国时期装饰技艺不断发展,名声初显。20 世纪70 年代,“汽锅”代表了建水紫陶的劳动实践成果。2008 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 世纪初,随着普洱茶的兴起,建水紫陶与普洱茶相伴产出了大量的紫陶“茶具”。时至今日,建水街头,汽锅和茶具仍然是紫陶店铺里不可或缺的商品。大致来说,建水紫陶可以分为日用紫陶与艺术紫陶两个大类,本文以建水地区紫陶商铺内常见的商品“汽锅”和“茶具”为主要讨论对象,分别将其作为日用紫陶和艺术紫陶的代表。
建水紫陶的美名起源于清末制陶人与文人共同创造的“烟斗”,其实用功能则被与饮食相关的“汽锅”所凸显,而现今茶文化与建水紫陶相结合,艺术气息浓厚的紫陶“茶具”受到建水旅游市场推崇。“烟斗”“汽锅”和“茶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制陶人对建水紫陶制陶工艺的革新,新一代制陶人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并创新着紫陶工艺。
前文提及了建水紫陶发展史上三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紫陶产品:“烟斗”“汽锅”和“茶具”,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制陶人对这项民间工艺的工艺革新。现今建水紫陶市场内,烟斗已经几近消失,而汽锅和茶具仍随处可见,但三者延续、积淀下来的工艺依旧哺育着现今建水紫陶的创作与传承。
相传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制陶人潘金怀在原先白陶烟斗工艺的基础上开创了紫陶工艺,他将陶土数次过滤沉淀后再烧制并把上釉改成用石头打磨抛光。清末民初,建水紫陶“漂浆制泥”“阴刻阳填”“湿胚装饰”和“无釉磨光”的特色制陶工艺大致形成规制,并且在文人墨客的参与下利用紫陶“湿胚装饰”的特性发明了“残贴”等装饰工艺。汽锅源于火锅,最早的汽锅是用来炖鸡的,菜名为“汽锅鸡”。民国年间制陶人向逢春在前人基础上用紫陶改进了汽锅的器型。紫陶汽锅兼具实用与审美,不仅在民间大受欢迎,也受到各国领导人的厚爱,诸如美国总统尼克松等各国领导人在国宴中对紫陶汽锅烹饪的汽锅鸡赞不绝口。另外,20世纪80 年代建水县工艺美术厂的“狮头牌”汽锅远销亚、美、澳三大洲的许多国家[5]。汽锅的诞生代表着人类饮食烹饪技术的发展,是广大劳动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紫陶汽锅的诞生也传承了其作为实用工具的功能。在近年的建水紫陶市场中,90%以上的产品都是茶具,类型包括茶壶、茶杯、茶缸、茶罐、杯洗等,并被认为是与普洱茶相适配的茶具。茶文化与紫陶工艺相结合,文人和手艺人合作,将紫陶茶壶提升为一件富有灵气的艺术品。
时至今日,紫陶烟斗大都封存于博物馆,但自紫陶烟斗以来创新的制陶工艺一直延续。同时紫陶烟斗也是建水陶器,脱胎于民间日用器物,由俗到雅,由简到繁。汽锅和茶具承接了前人的制陶工艺,同时兼顾实用与审美功能,产生了大量精美的作品。现今建水紫陶的制陶工艺基本形成了统一的程序,而且相较于前人,现代科技对紫陶工艺以及旅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据田记陶茶居非遗传承人TJ 介绍,完整的传统制陶工艺流程包括陶泥、成型和烧制三个主要阶段。每一大阶段下有着许许多多的技艺,如“淘泥十二炼”之“勘、采、甄、研、配、浸、濯、澄、沥、曝、练、藏”为建水紫陶最为古老的陶泥技艺。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接近上百道工序的陶泥、成型和烧制技艺是传统建水紫陶制陶古法,但很多步骤已经被创新发展,甚至被忽略或被现代科技替代。
现存的建水紫陶的工序流程大致分为泥料选择、泥料拼配、泥料发酵、揉泥、制坯造型、湿坯装饰、精雕细刻、彩泥填压、精修粗坯、进窑烧制、粗制打磨、精细抛光等12 个主要步骤。以90 后制陶人为代表的新一代紫陶匠人对紫陶的工艺创新主要体现在装饰技艺和冶陶技艺两个方面。
粘花是紫陶装饰技艺中的一大创新,常用于茶壶造型的陶品,在市面上也越来越常见。贴花即采用泥塑造型的技法,同时借鉴木雕及石雕工艺中的线雕、浅浮雕等技法,加以彩色陶土点缀着色,来表现花卉及相关图案。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在烧制后采用的喷砂工艺,使用喷砂机打磨陶品比打磨抛光快捷很多,而且成本也低。纹泥也是一种装饰技艺的创新,纹泥陶品是在制作泥坯时,就用不同的彩泥混合,拉坯形成带有纹路的陶品。
冶陶技艺的创新则在于从土窑改为气窑或电窑烧制。气窑烧制时相对更好改变窑内氛围,窑内达到一定温度时控制风门大小,加入部分空气,控制窑内的含氧量,成品颜色可多变,能达到窑变效果,烧制时间为12 小时左右。电窑相对气窑更好控制,壶坯放入窑内后关紧闸门,温度用电脑操作板控制温度轨迹,窑内温度便会顺着预设好的轨迹烧制,烧制时间为10 个小时左右。
建水紫陶制陶人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着如何创新制作紫陶的技艺。总的来说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不断探索缩短陶品制作时间,简化繁复的技艺,降低难度的过程,如气窑和电窑的使用;
另一个则是对紫陶作品的不断思考,改变原有的技艺,如贴花技艺以及一些新器型的制作。每一个紫陶匠人都可以自发地进行技艺创新,取得成功的创意就会被大家所接受,然后就流传开来,失败的就自然被忘却(当然,一些紫陶匠人会再接再厉)。这样的创新过程往往使人们最后不知道谁是“新技艺的发明者”,使紫陶技艺的创新变为一种“集体的创新”。
在市场中,日用紫陶和艺术紫陶两大类商品在工艺上有所区别。而从窑厂到店铺,汽锅和茶具不仅被区分出不同的商品功能,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在田野中主要关注了三个地点的紫陶商铺,一是建水古城,二是碗窑村,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紫陶商业街。建水古城城内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 余座,主要分布在临安路为中心的几条街道,古城有许多售卖紫陶的店铺,并衍生出和紫陶相关的一系列商业活动。碗窑村是紫陶发源的地方,主街道几乎都是售卖紫陶的店铺,街道上到处都是紫陶的广告;
渐渐往里售卖紫陶的店铺、紫陶工作室和紫陶工坊间歇出现,还有一些专门打磨紫陶和出售制作紫陶泥土的店铺。紫陶商业街位于建水县永祯路尽头,在紫陶街临街就是碗窑村。紫陶街是碗窑村和建水古城的中间地带,这里汇集了美食节、文化传播、观光游览等多种元素,有许多售卖食品的流动商铺、售卖紫陶的街道和专门展示和售卖紫陶的展览中心,很多在碗窑村有窑厂的建水紫陶商家每年都会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展览中心进行展示。
建水古城内大部分售卖建水紫陶的店铺的营业范围基本上是批发、零售和定制。以其中一家建水紫陶店铺为例,店铺门口的木牌上写着以下字样:“建水紫陶,天然环保,手工制作,批发零售,名家制作,私人定做。”大部分店铺都有自己直接的供货来源,有的是从厂家直接供应批发拿货,有的是有自己家族渊源或师承关系的紫陶制作工坊。批发零售和定制的产品包括茶壶,茶盏等茶具、花瓶、汽锅等,不同的店家售卖的商品会有偏重,茶具和汽锅是紫陶售卖的两大范围。
建水古城内店铺的类型基本上分为自产自销型、进货售卖型和摆摊型。自产自销型的大部分店铺中紫陶的价格从数十到上千元不等,紫陶的材质和器具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但这类店铺有个相对统一的风格,一般会刻意用标语标明厂家直销。进货售卖型的店铺分为两种,一种和第一种类似,只是自家不生产紫陶或者在生产紫陶的同时也进别家生产的紫陶售卖。这样的店铺里紫陶的材质和器具类型基本上和店铺自产自销的是一样的,但是店铺中紫陶的风格更为多样。另一种是以卖茶为主的店铺,售卖的紫陶以茶壶、茶杯、茶缸等茶具为主,也有售卖汽锅的。摆摊型的商家不多,翰林街上看到两家摆摊售卖紫陶。据一个摊位店主说,他经常来翰林街上售卖紫陶,摊位里的紫陶一半是自己制作的,一半是厂里的大师制作的。
碗窑村是建水紫陶生产和传承的中心。碗窑村几乎家家都是建水紫陶“某窑”的所在地之一,紫陶产业有形成品牌的窑口也有零散的个体户窑口,经询问,村里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口。在碗窑村,汽锅并不少见但并非主流,汽锅大多零零散散藏在村子深处半掩的门后或者简单摆在门口晾坯。以茶具为主的艺术紫陶是这里大部分店铺的主打产品,和建水古城的店铺相比,这里的紫陶既传统又创新:碗窑村的紫陶离传统的窑口最近,同时,也集结了带来新式制陶技艺的制陶人。
位于碗窑村主街外部的一家柴烧紫陶店铺属于一位青年陶艺师,名字为LW。LW 自小非常喜欢陶器,在某次暑假期间他来到建水,对建水紫陶十分着迷。他在云南艺术大学本科就读陶器相关专业,并多次获奖并展出。据LW 父亲介绍,LW 在碗窑村中有自己的工作室和窑厂,他一开始也是做传统紫陶的,但他本人并不喜欢传统制作工艺,产品的销量也不太理想,为了有更多的突破,他在传统紫陶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塑造了自己的风格。在外形上,LW 制作的紫陶和市面中常见的气烧紫陶有所不同,他采用柴烧制作陶,成品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呈淡金色,而且相较于传统的瓶型和壶型,其样式颇为新颖大胆。
建水紫陶街是2015 年由建水县政府牵头建设的以紫陶为特色的商业街区,位于广慈湖畔,总建筑面积2.6 万平方米。紫陶街的前身是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现今紫陶街是集商业、娱乐、旅游、文化等于一体的商业街区,里面有售卖食品的流动商铺和两条售卖紫陶的街道,在紫陶街还有专门展示和售卖紫陶的展览中心。大部分在碗窑村有窑厂的建水紫陶商家会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展览中心进行展示,每年展览的紫陶作品都会进行更新。
紫陶街大部分紫陶商家在碗窑村内都有工作室或自家的厂家,每一家店在店铺装修上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一旁的展览中心一样,紫陶街的店铺展演产品的功能大于售卖产品的功能,紫陶街还有两家紫陶体验店。也有很多顾客从网络平台如微信朋友圈看到紫陶商店上新的紫陶照片,亲自来到店铺购买紫陶。紫陶街的一位店员透露,她对临安街附近的店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紫陶街附近的店铺大多与村子有联系,不像临安街的店铺可能很多是仅仅只管卖紫陶。在紫陶街仅有一家店铺售卖汽锅,不过店主表示汽锅并非店铺的主推产品。
在建水的紫陶市场,“汽锅”和“茶具”并非势均力敌,至少在调查中,大部分访谈对象都较为注重紫陶的“茶具”。茶具是基于建水紫陶文化底蕴的“艺术品”,它以建水紫陶壶为基本形成了有一定门槛的艺术圈子,市场也倾向于走高端路线。汽锅是基于建水传统饮食文化的炊具,定价较低,在紫陶市场并不突出,通常茶具和紫陶是很难放到一起售卖的。旅游业带来的消费更多是对紫陶高端市场的冲击(本文最后一部分将会讨论),紫陶壶成为当地名产,而类似于汽锅的紫陶制品则表现出接地气的一面。
售卖建水紫陶的商铺往往离不开茶文化的环境。大部分店铺都有以茶会友的习惯,店铺中设置茶盘和一系列紫陶制作的茶具。以碗窑村一位店主为例,店主对泡茶可能并没有更多的偏好,但他在店铺中摆上茶具的原因是客人可能会想要喝茶,边喝边谈。有时自家老人与客人相熟,他会直接叫客人自己泡茶喝,自己并不喝茶。同时,借由茶文化,店主们往往会强调建水紫陶,特别是茶壶内在的文化价值。紫陶街一位店主在谈到自家紫陶时,店长用紫陶壶为例谈到紫陶壶分为高端壶、中端壶和低端壶,而自家紫陶壶注重文化的特点,必然让自家的产品定位在中档和高档壶上。因为价格较低的紫陶壶如果刻意地添加一些文化含义的装饰技法,将会提高壶的成本。价格偏高的紫陶壶不仅仅是一个茶壶,更多的是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无论是建水古城还是碗窑村的店铺,大部分是以售卖茶壶、茶缸等茶具和花瓶以及风水缸为主,只有少数店铺同时售卖自家产出的汽锅。根据一位同时售卖汽锅的店主介绍,汽锅无法卖出很高的价格,所以大部分售卖紫陶的店家不愿意售卖。但是也可以看到,在游客较多的建水古城,售卖汽锅的店铺较多,而在碗窑村中,汽锅多出现在制作的窑厂,直接将产品售卖给有需求的买家。目前建水紫陶汽锅以半自动化的生产加工方式为主,有少量的纯手工加工制造方式。为了适应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制陶人也不断钻研开发出了超大型汽锅和造型各异的汽锅,如敞口型汽锅、专用汽锅机等[6]。“汽锅”并非消失了,其实用功能的特性使其与美食相结合,让“汽锅”更多出现在精美的商铺之外,和大众印象中的建水紫陶形象渐远。
产业化的观光旅游诱发各类的“想象”(imaginaries)[7]。旅游市场中的民间工艺面对着多变的市场环境,作为民间工艺的建水紫陶在迎合旅游市场的大环境的同时,其从业者也利用旅游消费找到经济发展的路径,迎合游客对产品的“想象”。
建水紫陶是建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水紫陶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地理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建水被授予“中国名陶之乡”称号。建水紫陶成为建水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其发展和建水作为一个旅游地点的发展息息相关,大量外来游客的进入影响着建水紫陶的营销策略。紫陶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紫陶市场也为旅游业改变和妥协。
和碗窑村、紫陶街附近相比,建水古城内售卖建水紫陶的店铺更像是起到一种宣传推广的作用,或者说,店铺更像是建水古城的“景点”。在建水以紫陶街和碗窑村为中心的售卖紫陶的大背景下,建水古城内售卖紫陶的店铺的营业对象充满着不确定性。游客们购买紫陶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精美的装潢会吸引游客进入店铺,但愿意购买基本上集中在售价较低的紫陶制品中,甚至有些售卖紫陶的店铺采取的经营策略是,混搭着非紫陶制品的陶瓷制品和食品来同时销售。根据笔者的田野观察,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紫陶的客户更愿意在紫陶街附近的店铺进行购买。
对建水紫陶从业者,建水紫陶对旅游市场的改变和妥协并不仅仅来自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如经济、环境、交通等。建水紫陶从业者在市场营销上引入了很多现代市场的宣传销售的方式,紫陶的生产和传承过程的文化内涵不断被挖掘和创造。
对LW 来说,他的紫陶不仅具有创新的制陶技艺,还具有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他并不主要依靠店铺营业,他的大部分紫陶作品都是预订后再烧制的,紫陶成品一出窑就被别人提走。LW 的紫陶销路很好,几乎不存在滞销的情况,他会通过网络对紫陶进行宣传,购买紫陶的客户也会向别人推荐打开销路。他店铺中的紫陶大多是价格较低的作品和瑕疵品。LW 的父亲认为紫陶六七百块钱更容易被顾客接受,当价格超过一千块钱,顾客会问为什么这么贵。LW 认为价位高的紫陶需要卖给懂得紫陶价值的人,购买紫陶的人大多数是玩壶的,不过也有游客特别喜欢某件紫陶而买下。在紫陶街有一家紫陶店铺的装饰非常独特,除了紫陶外,店中还摆放着许多手写的书法作品。店长是建水本地人,家里在碗窑村有窑厂,大学毕业后在建水紫陶街开店。据店长介绍,他的店铺有父亲制作的一组茶具,十四个茶杯上用不同字体书写着父亲所作的以建水14 个乡镇为名字的诗。在店长看来,碗窑村的紫陶大都是仿制品,这对建水紫陶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在工匠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极限的状况下,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用文化赋予紫陶更多的生命是建水紫陶需要探索的一个方向。
90 后的建水紫陶从业者不断重申“文化紫陶”这个概念,但建水紫陶行业内部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紫陶的价格居高不下和工匠的人工费用较高有关,特别是拉坯师傅和刻花师傅的高技术人才稀少且工资昂贵。其次,工匠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足以支撑他们对紫陶进行创新性的制作,只会大量仿制名家作品。最后,许多没有名气的紫陶大师制作紫陶的水平和有名气的大师不相上下,但是大师们的名气会和紫陶的价格挂钩,甚至于不是大师所制的陶,盖上大师的名戳就可以卖上昂贵的价格。
建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名气提高了建水紫陶的名气,进一步拓展了建水紫陶的目标客户群体,也给当地紫陶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建水紫陶作为建水旅游的名片之一,给予了建水和别的旅游目的地不一样的文化内涵,紫陶街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对建水紫陶从业者来说,大部分的游客并非建水紫陶商家的目标客户,他们来去匆匆并且对紫陶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赞赏的地步,很少有人会购买高价紫陶。但相对于无法售出高价的“汽锅”,建水紫陶商家更倾向于售卖高价的“茶具”,他们不断创新和发展制陶工艺,并且主动为紫陶附加艺术价值,甚至形成了“大师”的品牌效应。现在旅游市场里的建水紫陶正在疏离日用紫陶,具有泡茶功能的茶具被分成不同档次,高档紫陶茶具已经成为艺术品。
本文基于对建水紫陶的工艺和商业的民族志考察,探讨了建水紫陶从业者面对旅游市场的应对策略。本文首先概要说明了建水紫陶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现今对建水经济发展的角色。在对建水紫陶的工艺的考察中,建水紫陶“烟斗”“汽锅”和“茶具”的变迁过程让思考引申到建水紫陶现今的工艺变化与日用紫陶和艺术紫陶的区分。在对建水古城、碗窑村和紫陶街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售卖建水紫陶的商铺中,售卖“汽锅”的比重远远低于“茶具”,而在价格压力下,游客购买“汽锅”的可能则大于“茶具”,很多时候,店铺里的紫陶只是在向游客或者潜在客户展演。通过分析建水紫陶从业者面对旅游市场的应对策略发现,更为年轻、具有想法的建水紫陶店铺基于传统紫陶工艺,借鉴紫砂陶、景德镇陶瓷等名陶工艺与木雕、石雕等相通的技艺,力求生产符合顾客们喜好的装饰样式和器型。另外,他们不遗余力传播和再造建水紫陶中艺术紫陶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积淀,通过店铺展演、紫陶比赛、书籍、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向外界宣传建水紫陶。
回到旅游业里的“汽锅”和“茶具”,建水旅游市场的繁荣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建水紫陶和外界的技术交流与文化交流不断,促进了建水紫陶的制陶工具的更新换代与制陶工艺的借鉴创新。建水紫陶从长时间的没落中逐渐复兴,建水制陶人拥抱着不断攀升的名气,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紫陶行业,小小的建水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手工艺人和艺术家,紫陶的商机也反哺了建水的经济,大大小小的紫陶商铺遍布建水,衍生了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及形成相关的产业链。但是,商业浓度提升的建水紫陶业,“茶具”的价值远远高于“汽锅”,紫陶产业难免顾此失彼,“汽锅”不再放在台面上,“茶具”却一枝独秀。发展迅猛的艺术紫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艺术的利益加成使得某些建水商家形成了建水紫陶的“艺术共同体”,“大师”的名气变得比紫陶的工艺难度与审美价值更加重要,行业内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形成类似霍华德·S.贝克尔(Howard Becker)所说“艺术界”中的结构关系[8]。
建水紫陶的工艺传承与商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紫陶经济”影响着传统制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制陶工艺为迎合“紫陶经济”为紫陶附加文化价值。我们要充分考察建水旅游市场中的“紫陶经济”,通过建水紫陶从业者应对市场偏好所进行的创作实践,突出紫陶文化属性对紫陶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作用。此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紫陶企业等应当积极承担并促进紫陶产业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完善制度制定、政策引导、财政奖励和资金投入、监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做好紫陶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强紫陶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新以及与其他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其次,行业协会应当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落实紫陶产业的相关政策,规范化紫陶产品及紫陶服务。最后,紫陶企业应当坚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对建水紫陶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知,树立建水紫陶产业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汽锅紫陶制陶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红河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4-08在云南吃汽锅鸡保健医苑(2021年12期)2021-12-16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4期)2020-08-08炊具与食材:云南建水汽锅鸡的特色探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4-23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10期)2019-12-18汽锅鸡,暖身又暖心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12期)2018-12-15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年4期)2018-07-12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2期)2017-04-08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中国民族美术(2016年4期)2016-07-0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