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巧
(国防科技大学 教学考评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3)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对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质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国际竞争力。从中世纪时的“大学自治”传统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强化外部控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再到目前的“大学自治为主、内外控制有机结合”的稳定阶段[1],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政府对高校实行轻触(light-touch)模式,给予了院校高度的自治,促使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成熟有效,有力保证了各院校高等教育质量。
以帝国理工学院为案例,研究英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剖析其运行机制和特点,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实施质量保障的主体不同分为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QAA)主导的院校审核(academic audit),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HEFCs)主导的卓越研究评估(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学生服务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OfS)主导的卓越教学评估(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TEF),职业、法定与监管组织(Professional Statutory Regulatory Bodies,PSRBs)主导的专业审核与认证,以及社会机构和媒体主导的大学排行榜等[2-3],英国各高等教育院校均需接受外部质量保障。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指由大学内部主导的质量保障活动,各院校由于各自自治传统、自身结构和发展目标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且部分活动也会由校外人员参与。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ICL)是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拥有大约8,000名教职人员,2万余名学生。学院主要有自然科学学部、工程学部、医学部和商学部四大学部,各学部下设一定数量的系所。作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顶尖的学府,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4]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在管理架构上[5],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教务委员会(Senate)是学校的最高学术管理机构,其授权质量保障和增强委员会(Quality Assurance &Enhancement Committee,QAEC)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标准进行监督。学部教育委员会(Faculty Education Committees)、项目委员会(Programmes Committee)和研究生研究质量委员会(Postgraduate Research Quality Committee,PRQC)等负责具体质量保障管理工作,并向QAEC汇报。学校的四个学部都设有学部教育委员会,负责本学部的质量保障和标准。各学部根据各自管理需求在学部教育委员会下设子委员会,如系所教学委员会(Departmental Teaching Committees)、师生委员会(Staff-Student Committees)、教育小组(Education Boards,仅医学部有)等。项目委员会负责管理专业的设立和修改、课程安排等事务。研究生研究质量委员会负责研究生研究方面的质量保障。除上述管理机构外,学校教务处(Registry)的质量保障和增强小组(Quality Assurance and Enhancement Team,QA&E Team)还会为系所提供质量保障相关帮助和支持,以及各部门之间相关文件的检查和传送等服务。
图1 帝国理工学院内部质量保障管理架构
在政策制度方面[6],帝国理工学院遵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准则》(UK Quality Code for Higher Education)制定了完备的学术政策制度,包含专业开设与修改、学生招录、考试与评价、校外检查、年度监控与评估、学生反馈、投诉与纪律、联合培养、校外或专业计划外学习、研究项目、短期课程、学术日历、学位成果报告13部分。
在质量保障内容方面[7],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主要包含专业审批(program approval)、课程评估(curriculum review)、研究评估(research degrees precept review)、校外检查员制度(external examiner system)、年度监控(annual monitoring)、定期评估(periodic review)等。专业审批规定,在新专业设立或对已有专业进行修改时,需按照严格的设计要求、评估和审批流程进行,并需要在新开设的第二或第三年进行第二阶段评估。课程评估旨在确保开设的课程达到相关质量要求,包括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进行评估。研究评估针对系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位质量进行评估,由PRQC负责开展,一般每3年一次。校外检查员制度是学校监控其评审流程和学术规范有效性的核心;
校外检查员由系所提名,再由教育副教务长批准任命,每次任期为4年,且不能同时担任2个校外检查员职务。校外检查员虽来自校外,但相应活动由校内机构主导,因此也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一部分。年度监控由学部教育委员会负责,每年对本学部内各系所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定期评估由系所负责,分为教学定期评估和研究定期评估两类。教学定期评估一般每5年一次(目前已暂停,相关工作通过课程评估开展,但学校在考虑恢复该评估),研究定期评估一般每6年一次。
英国高校在确保其教育质量方面的成效得益于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和有效,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代表的英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科学完备,以完整有效的管理架构和政策制度作为基础,在机制的设计上注重内外衔接以及内部统一性。
在体系架构方面,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涵盖学校、学部、系所等各层级,以及专业、课程、研究、教学等各维度;
不但有完整全面的管理架构,还配备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服务。具体到管理过程中,以专业为例,其质量保障处在由教务处和教育副教务长(vice provost)办公室领导的轻触指导框架内,系所是最终责任主体。系所主任(head of department)对本系所课程专业的标准和质量负责,专业项目负责人(programme directors)则对各自开设的课程专业具体事务负责。
在政策制度方面,帝国理工学院的学术政策制度不但全面、详细,而且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并定期更新确保其适用性。例如,各项质量保障活动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流程规范,且提供了完备的材料模板,甚至配套了相关的工作坊辅导和邮箱咨询服务。
在框架和方向指导性方面,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既遵循国家和区域的外部质量保障标准框架指导,又围绕学院各级发展战略实施质量保障。QAEC确保学院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都遵从英国QAA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ENQA)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和实践准则。学院、学部以及系所均制定了发展战略,且各级战略的制定都包含了对上层各级战略的考虑。设立新专业项目时,其提案中需包含对英国高等教育资格框架(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FHEQ)和学科基准声明(Subject Benchmark Statements,SBS)以及学校各级教育战略的考虑,各级审批时也需将提案是否遵从各级战略和标准作为审批要点;
学生代表在参与各级质量保障活动时,也需聚焦专业项目是否在服务各级教育战略上发挥作用。对于涉及多个系所的多学科合作项目,由于各系所教育战略不尽相同,此类项目的设立需先获得教务长董事会的战略批准。
在各项质量保障活动的设置方面,帝国理工学院内部质量保障活动既类型丰富、涵盖教学与研究各方面,又不同程度交叉衔接、有机耦合。例如,年度监控需对校外检查员报告进行评估,并查看学生反馈,还会查看在外部质量保障TEF中用到的学生表现数据;
年度监控的结果又是定期评估的一部分,定期评估与外部认证(accreditation)时间间隔一致,其材料要求也尽量与认证保持一致,从而减少系所负担;
当研究评估与定期评估在同一年时,则研究评估的关键要素都被包含在定期评估中进行。
帝国理工学院内部各项质量保障活动的开展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建立了多项有效机制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一,注重引入外部监管力量确保其内部质量保障过程的有效性,激发其持续改进的动力;
且学院设置相应机制确保外部意见都得到了重视和回应。校外检查员制度,即学院确保其内部评价流程和学术标准具备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机制。教育副教务长对校外检查员的检查结果和系所的回应进行审查,再经学部教育委员会、QAEC和教务委员会等各级审议后,由教务处向校外检查员反馈回应情况。课程专业的年度监控、新专业开设时的审批以及第二阶段评估等都包含校外同行评审(external review),项目委员会在审批新课程专业时,会将校外同行评审结果和系所的回应一并进行考虑。
第二,侧重具体改进举措的提出和后续行动的跟进,促进持续改进工作的落实。后续改进建议和举措通常是各项内部质量保障相关报告中必须包含的部分,且相关部门需对提出的建议举措进一步细化或强化。定期评估中系所需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校外检查员制度中教育副教务长会对后续措施进行强调;
研究评估中PRQC需对后续措施进行批准。在后续行动跟进方面,定期评估中无论是QAEC考察教学项目还是PRQC考察研究项目,都会对跟进期限进行批准,明确后续跟进节点;
其他各项评估审查活动则需对照设定的行动计划和节点进行评估,以确保改进举措的有效落实。
第三,重视经验的推广和传播,扩大每次改进的影响范围。在各项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中各部门都需要发现和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通过一定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播。如定期评估报告中必须包含系所好的做法;
学部教育委员会在审查系所年度监控报告以及PRQC进行研究评估时,均需找出好的经验做法,上报至QAEC和教务委员会进行推广和传播。
帝国理工学院对学生各阶段、各类型的学习均设有质量保障措施,既关注过程保障,也考虑输入保障和输出保障,形成遍及全方位、贯穿全过程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校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帝国理工学院的13大学术政策制度中绝大部分均涉及在校学习的具体事项,针对本科和研究生课堂教学项目、合作教学项目、联合培养、短期课程、硕士管理等不同类型在校学习方式,在专业或模块开设、年度监控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不同类型的在校学习均能得到很好的质量保障。
除计划之内的在校学习外,学生还可能参与学位计划之外的学习或到校外进行学习。学位计划之外的学习不是获取学位所必须,但也可以获得学分,包括学生利用假期完成的研究或课程学习,以及学校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商学部等开设的课程等。学院对这类学习活动的学时、可授予的学分、申请机制、学习成果、鉴定和评价标准等均进行了详细规定。系所可以申请开设学位计划之外的学习模块,但需经过学习委员会(Studies Committee)的审批,个性化活动还需通过系所教学委员会的审批,且学习委员会需将通过审批的学习活动纳入年度监控过程。校外学习一般由第三方监管,如企业实习、院校交换学习等。学院对开设校外学习内容的各方以及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学生的权利和责任、预期收获、审批及管理流程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除正常的学习之外,帝国理工学院还根据英国学生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的注册条件要求,制定了学生保护计划(Student Protection Plan),对学校关闭、学位中断、课程关闭等特殊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在发生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安排和处置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确保学生在这些异常情况下也能继续完成学业或获得相应补偿。
除对学习过程保障外,帝国理工学院也重视输入保障和输出保障。在输入保障方面,学院的13大学术政策制度中“学生招录”部分对学生入学、前期学习认证和学分转换、学籍、校园学习融入等各方面均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指导,保障了学生入学后可以顺利开始学习。在输出保障方面,主要以高标准的学位授予和毕业条件确保其输出的教育质量,并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持续获取对输出质量的监测。
帝国理工学院为学生提供了群体参与和代表参与两种形式参与到质量保障过程当中,同时确保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通过形式多样的问卷调查为学生提供了群体参与的方式,从广度上确保了学生的参与,且将学生问卷调查作为年度监控和定期评估的一部分,并纳入学术治理框架中的其他环节。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调查政策》,学生问卷调查包含外部调查、学校范围调查、学生会调查、局部(学部、系所等)调查四类。其中,学校范围调查主要包括课堂评价调查和学生体验调查等;
学部、系所或个人若想进行学校范围调查,需至少提前1学期向QAEC提交申请。
学院具有规范的学生代表体系[8],学生代表由学生会选举并进行培训(研究生院还为研究生代表开设了相应课程)。学生会有学术代表和生活代表两类学生代表团体,共计600余人。学术代表关注学生的评估、学习体验、资源、学术体验四类问题;
生活代表关注健康、经济问题、人际关系、平等与多样性、个人安全五类问题。学生可在学校网站找到各自系所的学生代表名单和联系方式,并通过其表达自己的意见。
师生委员会是学生代表向系所表达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要场所。学生代表在师生委员会中还会参与各类质量保障活动的讨论,包括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校外检查员报告、年度监控报告等的讨论,并负责将讨论结果广泛传播到学生群体当中。每个系所根据学生规模、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设置师生委员会个数,且至少会设置1个。师生委员会会议一般由学生主持,并由该学生提前与系所学生联系和商定会议议程,系所主任负责确保会议正常开展。师生委员会会议相关要求及开会频次都在《师生委员会良好实践指南》中进行了规定。
学院设置了多个与质量保障相关的委员会,如教务委员会、项目委员会、定期评估小组等,均设有学生代表席位。以开展定期评估为例,小组成员中包含1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分别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审查,并与其他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定期评估小组会议。
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重视数据的使用,既适当公开数据接受监督,又定期收集数据持续改进质量;
且配以相应数据管理平台和分析团队,支撑数据的应用。
第一,数据覆盖全面,且在不同范围公开。学院公开的数据主要涵盖学校基本数据、财务数据、研究数据、学生及校友数据、教职工数据五大类,且不同程度地进行公开[9]。其中,学校基本数据均对外公开,包括学生在校、退学、转专业、学位授予等历年数据以及各类大学排行榜情况等。财务数据只公开年度财务报告,研究数据只公开研究产出数据,其他均为内部数据。在校学生数据中,教务数据仅本人查看,学生调查数据则对内公开。此外,帝国理工学院制定了专门的信息透明政策,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公开和使用。
第二,数据作为重要审查内容,定期搜集和更新。例如,年度监控等各类评估和审查均需查看系所教学数据和学生表现数据等;
教务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会定期接收和考察学位分类、考试失败率和研究学位提交率等有关学术成绩的定量数据。
第三,设立专业数据平台和数据分析团队,维护和支持数据决策能力。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教育教学数据都由帝国理工分析平台(Imperial College Analytics,ICA)、海波龙(Hyperion)与甲骨文(Oracle)的数据发现平台管理,且配备了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对数据进行经常性维护和分析。
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代表的英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展现出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成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体系结构的优化是提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效益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从顶层加强设计。与帝国理工学院类似,我国各高校也具有各自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架构,各机构相互协调,规范开展各项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与之不同的是,国内各高校很多是在教务处、本科生院等部门下设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层级不高或不是独立建制,容易出现监管不足以及不同类型质量保障功能切分不清晰等风险。因而,可以借鉴帝国理工学院的做法,在校级层面成立专职的质量保障机构,并分门别类地成立不同的分管机构,从而确保各项质量保障活动既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又具有统一性。除了从机构设置上对各项保障活动的管理进行优化之外,深化对各级发展战略的融合也是在顶层设计中可以考虑的要点。国内各高校也会制定学校层级的发展战略,甚至细化到系所层级,但较少在专业设置以及其他各项评估中将各级发展战略的体现作为审查要点,从而容易出现教学设置和发展偏离学校各级发展战略的风险。因此,借鉴帝国理工学院的做法,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中,要求各项质量保障活动对各层级发展战略都进行考量并作为审查要点,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方向指引性。
国内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般都配备了成体系的政策制度,尤其是顶层指导性的规章条款,确保了学校各项质量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提高内部质量保障成效,国内各高校可借鉴帝国理工学院的做法,在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进行细化,并配备相应的培训辅导内容,促使质量保障各方参与者更轻松有效地参与到相关工作当中。此外,通过政策制度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化和明晰,能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促进各项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推进。
持续改进是内部质量保障的核心和重点,目前国内各高校也一直在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并探索各种机制确保持续改进工作的落实。帝国理工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启示我们,推动持续改进可以通过强化跟进的起始、过程、总结三个阶段的机制来实现。一是在跟进的起始阶段,可以通过积极引入校外同行评审增加改进的动力并发现应当进行持续改进的地方,给出意见建议。二是在具体的跟进过程中,针对各项评估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可以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并通过更高层级管理机构对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进一步明确和肯定,增强开展行动的必要性。同时,明确跟进的时间节点,便于在各项质量保障活动中都能对相应时间节点进行跟进和检查。三是注重对持续改进中好的经验做法形成总结并加强推广传播。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因而质量保障也应当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障,乃至形成质量文化,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营造注重质量提升的氛围。国内各高校在主要的教育形式上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质量文化,为扩大质量文化的覆盖面,还可以参照帝国理工学院的做法,对校外培养、计划外学习、特殊情况等非主要教育形式也强化其质量保障力度,增强质量保障的全面性。此外,加强对入学前的学习认证和学分转换,对已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研究等,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是国内外高校普遍遵从的质量保障理念。国内各高校比较常见的做法包括学生评教、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这些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加强学生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其他方式。参照帝国理工学院的做法,一是可以在各级质量保障活动中设置学生代表席位,加强学生对各项活动的监督力度,并促进相关质量保障结果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
二是可以设置专门的师生委员会等机构,为学生提出意见建议提供有效的经常性机制和平台。
数据是质量保障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数据的采集、使用和维护都对内部质量保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数据和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中的使用,如探索通过数据更科学、准确地把握教育质量成效等。然而,对数据的有效维护和发挥数据的更多功效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例如,参照帝国理工学院的做法,首先,可以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团队,让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常态化、专业化,避免在每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中临时突击式采集和分析数据,提高评估审查的工作效率和结果可信度;
其次,通过细化对不同数据的公开范围,不但可以扩大数据发挥效用的范围,更能有效增强公开问责,提高内部质量保障的成效;
最后,积极采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远程会议等,不但便于更多类型数据的积累,更能优化内部质量保障活动流程和组织形式,提高内部质量保障活动的效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