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君,李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培育新时代青年方面的育人功能。内蒙古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内蒙古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内蒙古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引导内蒙古高校学子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内蒙古为例,探索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从而剖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逻辑;
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分析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并基于教学实践视角提出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为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全新视角和实践借鉴。
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基地,要充分领悟和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将此人才培养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培养新时代人才提供价值及方向引领。将红色文化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引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作用。
高校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问题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并将其切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也将成为“我们大学最亮丽的一抹底色”。如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从思想上认同产生共鸣,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教学实践中,高校可以探索多种形式,例如,利用蕴含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信念的红色文化帮助青年学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主动运用在生活实践之中。
红色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焕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它不仅包含物质文化,还包括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宝贵的制度财富。这三种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完美契合。红色文化以其具有的深入人心、凝心铸魂的厚重文化内涵,讴歌和赞誉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素材,成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供给,从而丰富并拓展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理念。根据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能够拨开迷雾,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红色文化始终蕴含着“坚守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在学校的传递与传承,会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新时代大学生充分了解“我们党之所以伟大”“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伟大”的奋斗历程,从而达成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效果,将红色基因融入每个新时代大学生的血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红色文化为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充沛的精神养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全党及全国人民需要大力倡导、弘扬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够汇聚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蓬勃而强大力量。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倡导、弘扬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红色文化在基因传承、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蕴含的爱国、敬业、开拓、创新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高校传播和传承红色基因,要将红色文化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使新时代大学生了解并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彻至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深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给予践行,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深入挖掘,成为能够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内蒙古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在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承力度不足、创新性不足、认可度低。
新时期的内蒙古红色资源,由于在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上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融入。传统的继承方式有一定滞后性,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如今,教条式的传承方式不能够满足当代青年的需求。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将当今世界诞生的新技术与传承方式进行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些高校在传承内蒙古红色资源时,仍以枯燥乏味的说教为主,没有融入新技术。在内容上,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亲近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路径上,新媒体教学平台不完善,不能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机结合,就必须优化传承方式、拓展传承手段、完善传承渠道。
内蒙古红色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一些高校对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存在短板。内蒙古的红色资源,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身躯谱写的英雄赞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内蒙古红色资源尚未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效结合,需要崭新的载体,用创新的思维让红色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满足时代需求。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让新时代大学生感受那段历史,激发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的敬畏、对革命精神的敬畏,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青年在大学阶段的精神成长正是“孕穗灌浆期”,是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知识体系已经初步成型,但在面对未知的未来、面对各种信息的时候,缺乏辨别、筛选的能力,会被一些消极的信息影响。当前,一系列关于“红色文化淡化”“红色文化失语”和“红色文化过时”的观点相继出现。“红色文化宝库”中的内蒙古红色资源的传播渠道面临着挑战。要想让红色文化占据“制高点”,高校思政课要发挥“杀手锏”作用,打造“红色资源”“红色走廊”,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指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贯彻红色精神、弘扬红色经典传统、做“红色传人”,从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牢记初心和使命,成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好青年。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为“三全育人”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校内部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只有先将它高效、完整地传承下去,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通过对红色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及传承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红色文化的高校传承,既有课堂上的传承,也有学生课下的传承,还有线上的传承。三种方式促进了红色文化在全媒体环境下在大学校园的有效传承。
在教育教学中,课程是最基本的单元,教育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在“思想政治大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阵地”的作用,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避免出现“死板”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当地有关的红色文物和遗址,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和活动,向学生传递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既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又能提升课堂活跃程度,增强理论的感染效果;
同时,要让课堂“动”起来,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学生“置身”特定的红色文化场景,增加学生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奋斗、拼搏等精神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教育分不开。在指导学生接受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品质和理论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将新时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红色文化则将书本上的革命精神、集体主义及理想信念等词汇形象化、立体化,形成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红色基因会被学生们内化为思想观念,成为一种行为方式。同样,我们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引入课程发展经验、案例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历史,它对于国家、民族以及学生自身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引导他们主动认识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
课下的协调互补,在校园传承红色文化中十分重要。
在校园,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有效地传承学校内部的红色文化。高校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成立关于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红色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对红色文化大力宣传。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身体力行地传递红色文化。要认识到大学生既是“传承者”,又是“传递者”,这种“传递者”式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在校园活动中演出根据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等创作的舞台剧、歌舞剧,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上做尝试。大学生具备极强的活力,具有极强的创造力,会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不竭动力。同样,可以把熟悉红色文化的讲述人请到学校,向同学们宣传红色文化。
在学校之外,主要是社会实习,让学生接触红色文化。一是高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经典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定期系统进行一些红色文化的实践教育,用感人故事向学生描述每个事物背后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历程。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具体的感受,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承效果。二是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可以看望红军老战士或者烈士家属,和他们坐下来谈谈心,听他们讲述老一辈的英雄事迹,让自己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大学生接受特定红色文化传播培训,可到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红色精神义务讲解和传播。大学生从背诵到讲解,是让其融入红色文化传承的过程,也体现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的线上传承,主要是指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新的传承平台。通过这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快红色文化的传承速度,使之拥有更新颖的传承方式,同时提高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
首先,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丰富红色文化传承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学习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学校能接触到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有限。各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转化为数字资源,不仅克服了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时空的限制,还丰富了红色文化内容与内涵,促进了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借助5G、VR技术,以线上平台为媒介,通过多种形式的交互,例如音频、图片、视频进行教学。同学们能够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使用更加多样的手段,感受和学习更多的红色文化,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会并传承红色文化。
其次,通过新媒体搭建平台。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大学生诉求为中心,以他们愿意和喜爱的方式解读和提供红色资源不能简单地将线下资源搬到线上。各地高校要善于利用“三微一端”等技术手段,通过在校园网、官方微博等开设“红色文化区”,进行直播、短片宣传,鼓励广大师生踊跃参与。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同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少年强则国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用红色基因“补钙”和“强骨”。通过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进行创新,可使其在大学校园得到有效传承,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猜你喜欢 内蒙古红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20年3期)2020-07-24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这是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可爱的内蒙古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