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海, 袁明月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价值意蕴和战略地位。从大历史观的视角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既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时代命题。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理论创新进程中来看,便是指“毛泽东思想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将其置于新时代背景下来看,便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认识把握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前提和核心驱动。因而,有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科学认识这一重大时代命题。
马克思主义以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服务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人民性、指导人民改造世界并实现社会解放的实践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开放性的鲜明品格特质,“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成为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根据。
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决定了它能够跨越不同地域空间、经历复杂时代更迭,依然经久不衰,且保有着行之有效的普遍指导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做出许多原创性贡献。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彻底的唯物论贯彻到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观察总结和分析判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秘密、内在矛盾和本质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重要历史结论;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展望,对“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进行了科学论证,宣告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使社会主义真正从空想转向科学。其次,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其立场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内蕴着为全人类求解放、谋幸福的价值诉求和理论旨归。马克思主义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以整个人类社会为立足点,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归宿点,第一次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阐明了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主体的决定性力量,为实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再者,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其品格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它是在为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创立的,实践性是其本质属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曾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作为对现实问题深刻追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批判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指导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建设新社会的实践中,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最后,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其体系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也不可能穷尽真理,与时俱进是其独到且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特定历史和特定时代的思想结晶,不是由一个个原理编织而成的机械教条,而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保持与实践接轨、融合的姿态,不断保持对时代主题和时代诉求变化的洞察力和敏锐度,在接续回答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身,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时代潮流、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密钥。我们要深入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和逻辑体系,密切关注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行的深层理论逻辑,就在于它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一脉相承,矢志不渝地坚守和承续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内核。首先,揭示客观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够深刻分析社会现象和矛盾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从中国之问来看,坚持以解决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回答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问题;从世界之问来看,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普遍意义、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从人民之问来看,强调了人民立场、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解决人民面临的实际问题;从时代之问来看,深入把握了当前世界变革大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提出了推动历史进步的重大命题。其次,凸显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核心价值理念,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4]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始终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尊重人民创造实践、回应人民现实关切、满足人民利益需求中为理论创新注入了价值灵魂。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人民、为了人民,是能得到人民高度认同和真心拥护的科学理论,因而具备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再者,彰显实践伟力。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辉映、彼此激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实践,为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同时,作为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和实践变革的新升华,这一科学理论又指导着党和人民聚焦聚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在关照现实中得以充分彰显。最后,不断与时俱进。习近平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5]时代在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科技进步、文化变迁等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倾听时代声音,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积极研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持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守正,是指要高度重视学习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放弃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深入学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同时注重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创新,则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和挑战,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不断开拓进取、推陈出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态。归结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
“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6]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漫长历史实践中接续奋斗得来的。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结出不同历史任务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促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为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丰厚的底蕴和积淀。可以说,“一部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理论创新史”[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技术、制度等均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积累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系统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创性经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完成的“站起来”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我们知道,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在苦难中探求出路的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的曙光。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时刻保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8]。毛泽东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农村基础,回应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了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找到新的生长点,开辟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诠释力。毛泽东思想所内蕴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活的灵魂”,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生成的重要成果,对我们党的建设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一盘散沙、饱受欺凌的苦难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飞跃,正式开启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地当家作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实践成果。此后,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开辟出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任。在经济文化落后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对此,毛泽东适时提出“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带领全党艰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社会主义建设所达成的实践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强大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就是对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时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和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思想指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二十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国内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我们党面临着大量时代课题亟须解答。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把握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着眼于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矛盾与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世纪,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紧紧把握“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以时代精神激活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理论成果和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代表的实践成果,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来说,在这个时期,党基于新的实践基础和新的时代特征,在坚持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阶段、任务、动力、战略、保证等基本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次新飞跃。我们说,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党通过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收获了创新理论的系统性成果”[10],也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入进行理论探索、理论积累并取得重大实践成果的历史。实行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突出成就,为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必要基础、为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了条件。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党持续努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在党的建设上,“严”字当头,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在经济建设上,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政治建设上,党领导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物质与文化并重,二者互促互进、协同发展,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得中华民族精神更加振奋、中华民族力量更加凝聚。在社会建设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明显改进,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性和优越性。改革开放为新时代能够取得重大实践成就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稳定的社会基础、开放的政策基础、坚实的政治基础。归结而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年的奋斗,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在新时代引领了伟大的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符合时代的。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提高理论创新创造的能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掀开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篇章。这为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直接的事实支撑。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最好的实践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行不行、好不好,归根结底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以客观公正、全面有效的实践成就来验证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和人民牢牢把握住新时代广阔发展空间和历史性机遇,“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第一,锻造了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有效解决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等错误倾向;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动党的建设总布局更加系统完备;持续发力纠风治弊、铁腕高压惩腐肃纪,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坚持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始终保持走在时代前列的品质和优势,为伟大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第二,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始终与现代化发展道路直接相关,马克思正是在批判超越资本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中,构建其学说的。”[11]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直面国家发展中重大而紧迫的时代性课题,在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道路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本质要求,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践路径,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归宿,以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基本准则,是一条独具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引领下,我们不仅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发展奇迹,成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中国之治”,而且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和“历史终结论”的论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化样本。第三,推动民族复兴进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和精神动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力、创造活力和精神活力。同时,历经新时代的砥砺奋进,中国的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政治制度日臻成熟、文化科技繁荣发展、社会治理趋于完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奔向伟大复兴。概而言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5。这些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伟业,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无比坚实的事实基础,也是其最好的实践注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我们党走自己的路的思想智慧,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的具体实现方式。通过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得以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化和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不同国家也一定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作为苏联模式具体路径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在于我们在探索发展道路时,秉承着根据本国、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人民需要以及所面临的课题和任务来进行创新探索,找到了适合自身的能够造福人民的具体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得益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并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这虽不能说明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正确的模式,但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完全能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创立并不断发展,从根本上破解了东方国家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不仅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同时也意味着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引发高度关注,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带来了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理念,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从中受益,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和模式,对推进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进程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归结而言,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逻辑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华民族将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的跨越,这是当今时代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不仅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深深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创新性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一种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为人类的解放展现出新的道路;作为一种实践的理论,指导着人们改变世界的行动方向;作为一种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去学习和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向世人证明了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道路上的最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得出的基本结论。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12]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一方面,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和新挑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被不断地补充进新的内容而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坚定地贯彻并灵活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各项工作。新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和本质要求,各方面制度和政策要更好地围绕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服务。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验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既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意涵和发展规律,又要善于根据实践的发展做出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坚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深入发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底蕴和发展潜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四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全面协调发展。“系统观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13],我们注重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结合和指导,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五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理论的根本任务在于回答和指导解决时代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实践品格和问题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完善理论,不断把社会推向前进。同时,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回答新的时代课题中得以创新和发展。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在全球化中发展自己。坚持多边主义,增强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国对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积极作用。在新征程上,继续彰显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的鲜活实践相结合,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变化中探寻适合中国的创新因子,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5期)2022-12-20——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