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龙
202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大图书馆)迎来了125周年馆庆,举办“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资纪念。北大图书馆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立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专供学人“研究学问,增长智慧”[1],1912年改为现名。1918年,李大钊同志出任图书馆主任,奠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1975年,规模宏大、布局先进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大楼在校园中心落成。1998年,庄重典雅、古朴雄伟的图书馆新楼建成,与1975年落成的馆舍平层对接,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同步起航。北大图书馆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历代图书馆员心系国家、爱岗敬业、革故鼎新、追求卓越,为学校整体发展、行业共同进步、国家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北大图书馆举办了以“用户导向的信息服务”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2],较为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本来和外来,较为完整清晰地描绘了北大图书馆的未来,并明确了在创新型国家和“双一流”建设中推进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在信息化生态和时空穿越中携手善行的努力方向[3]。
5年来,北大图书馆在百廿辉煌中接续奋斗,在世纪疫情中砥砺前行,开创了发展根基更坚实、新型服务更有效、综合改革更深入、引领作用更突出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在已有工作总结基础上,侧重信息视角和文化视角的进一步回顾和展望,期待图书馆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在优秀文化传承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谱新篇。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战略是领导者为实现全局和长期目标而决断的简要布局。战略通过愿景引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持续改革等策略发挥作用。
2017年底,北大图书馆着手研制新的发展战略。经逐步完善,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种基本理念,即“用户导向,服务至上。”
两类抓手,一手抓“人”,指馆员和用户,一手抓“文”,指文献和文化。
三重目标,即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全国高校图书馆行业发展和自身得到发展。
四柱根基,即专业馆员、信息资源、大学校园和历史因缘。
五层使命,即信息资源保障、信息服务创新、信息文化培育、人类文明弘扬、行业发展推进。
六方基本面,即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独具价值的业务体系、有为有位的价值体系、总结升华的理论体系、培育特色的文化体系、沟通友好的生态体系。
七项现代化工程,即现代化治理转型、馆员全面发展、资源全面升级、用户全面受益、优化服务空间、优化科研布局、优化事业生态。
上述第一、三、五、七条体现北大图书馆特色发展的时代选择,第二、四、六条体现大学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方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铸鼎战略”,两类抓手对应两个鼎耳、四柱根基对应四根鼎足、六方基本面对应六方鼎面,寄希望于鼎立图林、鼎新革故、问鼎一流。也可被称为“交响战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别对应“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唱名,代表着北大图书馆谱写交响乐,奏响美妙乐章。
铸鼎战略对接国家和学校2035年远景目标,开启了北大图书馆新的赛程。北大图书馆在战略施行过程中,已经制定并完成《北京大学图书馆2019-2022年行动纲领》,制定并阶段性推进《北京大学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取得了重点突破、整体发展和综合提升等预期成效。
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二十九篇《通变》写道:“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我们秉承北京大学优良学风,弘扬“五四精神”和“大钊精神”,坚持服务宗旨、学术标准和人文情怀,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图书馆发展规律,奋力创造独特价值、超越自身格局、迈向世界顶级。主要策略有:
一是充分总结发展历程和先进经验。坚持图书馆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性原则,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从相应的一流图书馆建设所需要的独特价值和高效运行等视角出发,在馆内各个部门深入总结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纪实》一书和《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创新型智能化标杆位大学图书馆》[4]一文。同时,持续跟踪学习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二是努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坚持图书馆发展方向和动力的思想性原则,结合北大图书馆的历史地位和优良传统,以多种方式方法努力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是全员参与发展战略的研制和施行。坚持图书馆发展愿景和目标的服务性原则,结合已有基础和时代要求,动员全体馆员老师积极面向未来,深入沟通交流,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制定和落实发展战略。
四是切实建设创新激励体系和专业馆员队伍。坚持图书馆发展思路和任务的专业性原则,结合人本思想和价值定位,大力开展榜样评选、创新激励、互帮互学等活动,培育以创新力为核心的有精神、有本领、有智慧、有情怀的专业馆员,造就规模适度、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发展有道的专业馆员队伍。
观念作为综合性认识,既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又能指导新的实践,因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性的、先进的、规律性的认识,自然就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实际举措的选择和理想成效的获取。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性特征越来越突出,而且馆员的主动服务越来越重要。用户作为服务对象,是服务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然,图书馆的用户类别多种多样,在校师生个人以及由其组成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团队和机构无疑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用户。“用户导向、服务至上”作为基本理念,既可指导图书馆的整体业务架构,又可衍生出若干方面的重要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包括:
一是用户的待解问题导向。从用户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当前条件出发,精准识别,善贷且成,树立并增强“流程优化,人机融合”重要理念,以系统逻辑、业务逻辑、管理逻辑相统一的信息化主导人与机器的共生关系,大力推进交融式数字图书馆建设。
二是用户的素质素养导向。从用户的素质基础和素养训练等情况出发,精准对接,实事求是,树立并增强“概念关联,人信共济”重要理念,以基于信息流规律的场景化增进人与信息的互动关系,大力推进概念级汉语知识库建设。
三是用户的效用导向。从用户的真实意图和预期效果出发,精准发力,团结协作,树立并增强“整体联动,人际相助”重要理念,以算力赋能、协同创新、开放包容的生态化促进馆员与用户的亲切关系,团结和带领用户深度参与图书馆业务。
四是用户的价值目标导向。从用户的终极目标和综合收益出发,精准定位,关联引导,树立并增强“效用善成,人文互美”重要理念,以命运与共、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全球化拓展人与文化的融合关系,领航人类信息文化和信息文明的发展。
五是优先改进馆员的服务态度、行为、事业追求。从用户所需的服务能力和所盼的服务成效出发,精准施策,追求卓越,树立并增强“人本传扬、资源奠基”重要理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难以替代的专业化升华馆员与用户的信任关系,切实巩固文献、知识、情报、数据等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朱光潜先生写道:“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5]我们不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分析各类用户需要哪些帮助,持续优化用户需求调查机制,而且综合考虑服务行为发生场景的基础设施、环境氛围和交互方式等。主要措施有:
一是强化用户关系管理。设立用户关系办公室,每天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用户意见建议和言语反馈,整理并分发给馆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常年组织用户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增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二是主动开展暖心服务。馆员不仅精心准备好文献资源和自助服务项目,以便用户自主享用和自助服务,更是通力合作主动开展上门服务、迎前服务,兼任“带班馆员”帮助本科一、二年级同学提升信息素质,更好地使用图书馆。线上还有个性化推送服务、智能定制服务等。
三是精心举办高雅活动。各业务部门均设立服务组,开展丰富多彩、优美高雅的活动,如常年举办的“共读中华文明史”“学科之美”等导读活动,组织学术报告、艺术鉴赏和文化展示等专题交流活动,适时开展迎新季、毕业季和迎春节等联谊活动。
四是切实营造文化氛围。馆员不仅是图书管理员,还有教育工作者、图书馆用户等多重角色。图书馆用户不仅是读书人,还有服务对象、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图书馆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装饰和氛围营造要给多角色的人以不同的感受:亲切或敬畏、自然或人文、舒适或严苛等。
思想作为体系化的认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也可谓是观念体系,既可习得,也可再经切实的独立的思考而成。先进思想的形成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大有裨益的。
图书馆的诞生源于“馆员”这一角色、职位或职业的出现。随着馆员概念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他们的任务和职责也越来越艰巨;随着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甚至是颠覆性变化,馆员的不可替代性似乎受到质疑。其实,馆员的专业特长也在演变,不能停留在纸质书刊和电子文献的采集、揭示、组织和利用等领域,还得有更多的馆员善于文献的再生性整理研究、数据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和与各类用户的针对性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馆员的聪明才智也在增长,不仅其作业方式和劳动效率在提高,而且其业绩与用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可以共同创造价值。“价值引领、馆员为先”基本思想反映了馆员的重要意义和馆员全面发展的优先性,其主要内涵包括:
一是坚持实践理性的同时强化价值理性。充分肯定馆员的辛勤劳动及其取得的业绩,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凝练出实践业绩所反映的价值意义。此外,还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从应该具有的价值意义出发,调整优化岗位体系和业务体系。
二是培养有精神、有本领、有智慧、有情怀的“四有馆员”。逐步习得“心系国家、矢志前行、爱岗敬业、辛勤奉献、真善为美”的高贵精神,“同舟共济、善解人意、一专多能、善贷且成、创新引领”的高强本领,“识大体、顾大局、知敬畏、守底线、闻大道”的高超智慧,“知馆、爱馆、荣馆、念馆、强馆”的高尚情怀。
三是培育尚德集智、尚贤育能、尚实助人、尚美创新的“四尚风气”。切实崇尚德行、集思广益、凝聚全馆智慧,崇尚贤明、育才治心、提升馆员能力,崇尚实在、助力师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崇尚美好、创建特色、开创事业新格局。
四是全员分级分类的系统性培训和制度性表彰。图书馆员队伍是一个整体,可细分出专业馆员队伍和助理馆员队伍。专业馆员是指具备专门领域学识并具有馆员或高级职称且能胜任相应职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从入职到转岗或退休的整个职业生涯均需相应的综合培训。助理馆员是指专业馆员以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物业管理人员、返聘人员、工勤人员、外包人员、师生助理和志愿者等,他们协助专业馆员开展工作,有的可经系统训练而成为专业馆员。同时,在坚持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建立并完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制度。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辛勤奉献的馆员同时也极具服务意识、共享精神和创新动能。我们的执着追求,与时俱进,与人为善,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主要有:
一是获得用户的赞誉和关心。用户每年有350多天、每天16小时以上可在图书馆大楼内学习并得到馆员的热情服务。用户关心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服务态度和行为等方面都在不断改进。
二是获得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和支持。馆员积极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教师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竭诚提供服务。同时,图书馆还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寻求多方支持。
三是获得独具价值、高效运行的一流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成果。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共发展同进步,北大图书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创新型、智能化、标杆位大学图书馆,成为学校的文献中心、育人平台、文化殿堂和服务圣地,为更宏大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获得团结带领高校图书馆行业内涵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两个全国性组织的团结带领,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两个全国性项目的高效运行,增强了示范引领的信心和能力。
由基本理念引导和基本思想指导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还需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才能凝心又聚力,同心又同行,并在进一步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求得理念和思想的升华以及方针的优化。
“斯文在兹”语出《论语·子罕第九》,意指人类知识和文化遗产在这里,可引申为图书馆浩瀚的馆藏、海量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道隐无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意指勤勉致知、励精笃行、成人之美、不求名利,可引申为图书馆无形的服务中不忘初心、掌握规律、成全用户、创新发展、默默奉献、矢志前行。“斯文在兹、道隐无名”基本方针确保了整体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明晰了主责主业,也建立了创新与容错机制,其主要内涵包括:
一是坚守图书馆的初心使命。坚守“为学人研究学问、增长智慧、创造价值、创新发展服务”的初心,勇担”扎根中国大地,精准采集、揭示、组织、利用、传承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既为学校发展服务,又为文化繁荣服务”的使命。
二是掌握图书馆发展规律。坚持整体发展,处理好关键要素与影响因素、整体与部分、传承与创新等关系;坚持辩证发展,处理好藏与用、能与效等关系;坚持能动发展,处理好供与需、人与文等关系。
三是确保图书馆用户受益。从用户出发、成就用户是我们的不二选择,让更多的潜在用户成为现实用户、更多的现实用户成为受益用户是我们的执着追求,与用户共创美好体验和信任关系是我们的坚定意志。
四是创新驱动图书馆内涵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紧紧围绕图书馆的内涵和主责主业,持续注重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在数量规模增长和组织结构优化中提升质量效益和整体实力。
《晏子春秋》“问上”篇记载:“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我们积极开展有关图书馆的科学研究活动,包括工作研究、政策研究、战略研究、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并积极组织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加深对图书馆的认知,丰富图书馆现代化理论,建构图书馆发展思想,形成了一些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有:
一是高校图书馆事业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基础研究创新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必然给高校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目标和愿景、新的任务和要求。
二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文献保障、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要全面保障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所需的学术文献,广泛开展源于文献、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文化育人活动和业务,切实帮助用户高效便捷地获取、处理和使用所需信息。
三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精准采集、揭示、组织和利用学术信息资源,有效传播、传承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切实服务学校发展和文化繁荣,切实以文献为基础创造独特价值。
四是高校图书馆的关键要素有馆员、用户、资源、服务和文化等。这些关键要素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图书馆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较而言,文化这一要素在图书馆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发挥更多的作用。已有的关于信息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6],尤其是要在关注信息文化一般特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信息文化的本质特性和独特功能,以及图书馆与信息文化的紧密关系。
关于信息文化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信息与文化两个概念的组合上,也不能停留在信息视角所发现的信息的文化特征或文化视角所发现的文化的信息形态,而是要对其众多的实际表现形式和功能作用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并依据相应的事业范畴加以定性,从而准确揭示信息文化的概念内涵。
我们认为,信息文化是指信息化生态中增进信息流动和人类幸福的智力成果。
这里的信息化生态概念指的是由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组成的基本结构在某阶段的特定环境下以人为本的动态调节和整体发展系统。这样的系统在更大的经济社会系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已经可以识别出信息具有声音、图像、文字、文献、知识、数据、情报、智慧等众多形态及其复合体。这些信息形态也成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迭代和发明信息技术、富集和升级信息资源、改进和创新信息服务的劳动对象和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文化是扎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孕育,在信息化发展中成长的新型文化,表现为新的视听文化、文字文化、文献文化、知识文化、数据文化、产品文化或服务文化等。
这里的信息流动概念指的是信息从源头生产到用户利用的流转过程。信息的生产、流转、利用等流动是循环往复的,也是研究用户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行为,以及服务者的信息传递、参谋和增效行为的逻辑起点。
这里的人类幸福概念指的是人的长时的合法的自我满足和享受。
这里的智力成果概念指的是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主要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学术论著、思想观念、规范制度等,表现为科学文化、技术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创新文化等。
这里的增进概念指的是信息文化对人及其事业的增强和促进功能的概括,更具体的功能包括育人功能、整合功能、协同功能和创新功能等。这些功能与信息资源所具有的认知功能、 问题解决功能、战略决策功能、变革驱动功能和情感体验功能,以及文化所具有的激励、制约、感召等引导功能、心力凝聚功能、形象塑造功能、影响辐射功能等息息相关;这些功能在具体场景和情境下发挥作用。
可见,信息文化比信息和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我们可以分别通过信息与文化的含义来描述信息文化的一般特性,包括源于信息的转化性、指向性、依附性和传递性等,以及源于文化的主体性、契合性、象征性和分享性等。我们更要从上述关于信息文化概念的讨论中识别出信息文化的本质特性:
一是流动性,指信息文化伴随或影响信息流动而在不同主体间转化和发展。
二是认知性,指信息文化伴随或影响智力劳动而让更多个体习得和认同。
三是再生性,指信息文化因科学技术进步而丰富载体形式和意义关联。
四是效用性,指信息文化因人类幸福追求而促进成果共享和价值实现。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信息文化具有转化性、主体性和流动性,我们就能用其开展育人活动;由于信息文化具有指向性、契合性和认知性,我们就能对其开展整合活动;由于信息文化具有依附性、象征性和再生性,我们就能凭其开展协同活动;由于信息文化具有传递性、分享性和效用性,我们就能据其开展创新活动。
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和定义众说纷纭,也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可以视图书馆为一种场所(Place)和空间(Space),或能成为美丽的面容(Face);也可视之为一个单位(Unit)和联盟(Union),或能具有独特价值(Unique);还可视之为一类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和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e),或能成为重要标志(Indicator);更可视之为一方中心(Center)和社群(Community),或能成为组成部分(Component)。
看得出,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在这个场所和空间汇聚并经馆员劳动集成为所有者的面容,这样的单位及其行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并能创造独特价值,这等公共基础设施横跨各学科领域而成为所有者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般区域或领域中心能满足众多社群的需要而成为相关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恐怕就是图书馆!
图书馆是信息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是因为图书馆集成多形态的信息及其场所和空间,承载着人类文化而成精神家园和文明沃土;同时,馆员以其专业能力传承和传播着人类文化。
图书馆是信息文化的引领者。这是因为图书馆组织引导用户利用信息资源和文化空间;同时,馆员协同带领用户共解难题、同创价值。
信息文化效用是指信息文化的功能发挥作用的效果。图书馆的信息文化效用明示了图书馆这一信息文化主体,我们可以据其作用对象来讨论图书馆多方面的信息文化效用。
一是用户的受益度、满意度和信任度。在众多的用户类别中,可选择重点用户加以测算,如高校图书馆以本校师生为重点。既要考虑个人用户,又要考虑机构用户;既看多大比例的用户受益、满意和信任,又看用户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受益、满意和信任。
二是馆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事业追求。既关注馆员个人的专业、学历、职称和团队的规模、结构等形式特征,又关注其能力水平、工作绩效、思想追求等内容特征。
三是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和智慧化。这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要趋势。个性化表征用户的导向性和服务的针对性,智能化强调先进适用技术和工具的及时和广泛应用,智慧化彰显服务中馆员的聪明才智。
四是资源的产品化、资产化和要素化。这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趋势。产品化表征服务内容的规范性和复用性,资产化强调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品的权属关系,要素化彰显信息资产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五是信息流的科学化、社会化和高端化。这是图书馆发展环境和服务需求的主要趋势。科学化表征信息源头的客观性和可用性,社会化强调信息流向惠及更大的社会面,高端化彰显用户自助能力和服务要求的提升。
六是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度、创新度和美誉度。这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理念、思想和方针的综合表现。不仅看投入,更看产出;不仅看新意,更看新功;不仅看宣传,更看反馈。
图书馆因其信息文化集成者角色,有责任、有能力、有办法强化信息文化引领者角色,主要任务有:
一是增强文化育人职能,促进治理制度体系的优化。增强图书馆的文化育人职能,强调的是图书馆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开展育人工作,而且突出文献、知识、数据、情报等多种信息形态的文化内涵。主要方式包括:
(1)培育并增强馆员的教育者角色,不停留在服务者、研究者、使用者等角色,寓教育于服务中,言传身教,对用户施加更多的积极影响。
(2)创新并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工作,不停留在系列课程或讲座等形式,切实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覆盖所有的现实用户,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就业或走上新岗位奠定坚实的信息素质基础。
(3)开展并深化科普、美育和劳育活动,通过报告讲座、展览展示、志愿服务、实习见习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传播学科之美、文献之美和艺术之美。
(4)帮助并指导用户的自我教育,通过指导相关学生社团、组织阅读分享会、聘任学生助理馆员等多种形式,促进用户之间互帮互学。
文化育人职能的充分发挥,必然要求图书馆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改进。一方面是制定文化育人工作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另一方面是与其他治理制度的衔接和协调,经统筹优化,形成新的治理制度体系。
二是增强文献整合业务,促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增强图书馆的文献整合业务,强调的是图书馆要主动拓展和改进文献工作,以现有的已编和未编文献资源为基础,兼顾开放获取资源,全面开展关联汇聚、挖掘再生、整理研究等工作。主要方式包括:
(1)文献采集、揭示、组织、利用等业务工作一体化,以学科为结点促进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工作一体化。
(2)文献揭示的形式特征与内容特征的整合,突破卡片式目录和OPAC的局限,探索网页式目录的研制。
(3)文献组织的分类方法与主题方法的整合,突破传统阅览室设置,以学科类别和特色主题汇聚多类型书刊文献,并提供专题目录。
(4)文献传递服务的知识挖掘与语义关联的整合,充分应用新的技术和工具。
(5)文献参考服务的求知阅读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馆员的引领作用。
(6)文献增效服务的整理研究业务与数据资源建设的整合,充分发挥文献的使用价值。
文献整合业务的充分开展,必然充实和丰富现有知识体系,进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用户的知识获取提供更加深入和高端的帮助。
三是增强服务协同策略,促进多方信任体系的建立。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协同策略,强调的是图书馆要主动加强与用户及相关方面的交流合作,以用户待解问题及其需求和预期目标为导向,全面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主要方式包括:
(1)服务者之间协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比较优势,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与政产学研有关方面深度合作,紧紧围绕用户待解问题及其需求联合攻关,共同创造价值。
(2)服务者与用户之间协同。密切图书馆与机构用户、馆员与个人用户的交往交流交融,馆员积极参与重点用户的重大任务[7],用户深度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共同解决难题。
(3)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之间协同。加强用户关系管理,改进服务工作,实现服务工作的业务逻辑、系统逻辑和管理逻辑的统一,业务、责任和目标相统一。
服务协同策略的充分运用,必然增加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协作的新方式、馆员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新渠道,进而塑造馆员新形象,建立多方信任关系。
四是增强传承创新活力,促进思想观念体系的提升。增强图书馆的传承创新活力,强调的是图书馆要主动融入国家文化繁荣发展全局,全面理解信息文化的本质特性和基本功能,切实提升馆员创新动能和通变能力。主要方式包括:
(1)系统开展历史文献的阅读服务,拓展文献的文化内涵,结合中华文明史,常年举办《中华文明史》《复兴文库》等重要文献的导读活动。
(2)持续加强馆员的创新力培养,通过学习交流、工作探索、表彰激励等多种形式,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行动和创新效用等。
(3)积极探索馆员的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学校的人才战略,在加强专业馆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条件,让更多的专业馆员脱颖而出。
传承创新活力的充分释放,必然改进馆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树立系统观念和远大理想,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思想觉悟、观念水平和文化素养。
回顾125年尤其是5年来的“新战略和新策略、新理念和新举措、新思想和新收获、新方针和新认识”,我们的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凝结成了追求卓越的自信心;展望2035年尤其是5年后的美丽图景、引领战略、创新文化、比较优势,我们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汇聚成了昂扬奋进的好主意。
不难理解,如果图书馆能够切实开展信息文化建设工作,并努力发挥信息文化的效用,图书馆的独特价值就会更加突出,被更多人认可和赞许。我们要着眼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前景,着眼教育数字化和“双一流”建设的实际需求,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大力引领信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用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图书馆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关注用户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飞跃图书馆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16年10期)2016-11-24关注用户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关注用户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去图书馆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8期)2014-06-26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