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军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课程思政是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明确指出,所有课程知识体系都必须融入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2]。加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体育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体育的独特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政元素的价值意义。同时,体育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需求,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拓宽体育教学路径,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高职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培养高质量人才。
体育课程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3]。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肩负着立德树人使命。在高职体育课程中,除讲授基础运动知识外,还要将德育元素融入其中,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程度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强国建设所需的应用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须以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基础。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主要来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学生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自身发展的根基性作用。强健的体魄是一个人不断奋进的基石,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强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有能力去帮助、照顾他人。
在众多学科中,体育有其显著特点,注重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培养。在体育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坚持进行持续的体育锻炼或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面对任何困难挑战都不退缩。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将体育运动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和竞技能力,促进其成长成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涵,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信仰,其核心是“专”,其灵魂是“德”[4]。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学习体育运动规则,学生明确了规则界限,增强了规则意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认识、锤炼自我,约束自己的言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以“德”修“专”、以“专”养“德”,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的德技并修的工匠型人才。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体育教师应在传授体育运动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而现实中,个别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理论学习积极性,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在实践教学中缺乏主动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对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重视不够[5]。一些教师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为重点,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导致学生缺乏思想价值的正确引领,使教书与育人两个环节相脱离,忽视了“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培养[6]。一些教师教学效果欠佳,无法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由于一些体育教师运用思政元素能力有限,未将思政元素像盐融于水一样渗入体育教学[7],使得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流于表面,出现教师教授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彻等现象,无法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实际作用。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共同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实中,二者尚未完成有效融合。
一是体育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不够深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思政内容与运动技术的机械叠加[8]。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将思政内容强行植入体育课程,进行机械式整合的情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教学情景融合和实质内容有效分析,导致一些教师讲授不自然,学生学习不清晰、不深入,尚未取得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有的效果。
二是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在一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形成[9]。在育人实践中,负责体育课程的部门与负责思政教育的部门存在观念上的不统一。体育部门为有效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将精力集中于寻找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体育教学实践;
而思政教育部门则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不同学科思政建设效果评价上。前者工作重心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期和中期,后者工作重心则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后期。二者之间缺乏有效融合,在体育部门发掘和运用思政元素过程中,思政教育部门不能及时介入,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效果。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参与性,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魅力,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当下高职校园中,存在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的情况。
一是体育礼仪教育不受重视。体育礼仪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体育道德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现实体育活动中,庄严的宣誓仪式等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服饰、言行、举止没有体现规范要求,体育仪式价值感严重缺失[10]。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少必要的体育礼仪规范教育。
二是体育文化育人方式单一。深度融合人文精神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方式[11]。目前,一些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未能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没有合理运用网站、自媒体、AR(增强现实)实景成像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体育文化育人路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程度以及自身思政素养能力水平,决定着育人目标达成的高度。要想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思政素养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体育教师思政理论学习能力。鼓励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思政理论和政策,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国家最新大政方针政策等,挖掘体育课程内外的思政元素,将其合理有效地融入体育教学实践。
二是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体育教师应多参加专业系统培训,在培训中了解更多信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进而增强自身道德素养。培训学习可以提高体育教师实践能力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深化对体育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断提升思政素养。
三是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讲解和技术动作示范完成教学,而体育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体育课程思政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以身示范,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开展隐性思政教育[12]。
四是完善体育教师考评激励和晋升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育人作用。
一是实现全过程思政育人。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入手,对课程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特别是在授课中,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技能及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二是搭建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交流平台。首先,可以将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组织起来开展培训交流,结合各自领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现实中的困惑、问题,交换观点和意见,以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分享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其次,体育教师可以走进思政课堂听课,更好地了解思政课内涵,挖掘更多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
思政教师也要走进体育课堂,了解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境,帮助体育教师挖掘更好的思政元素,积极寻求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有效路径。最后,加强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的科研合作,寻求体育与思政的结合点,有效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三是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外体育社团等平台,构建学生第二体育课堂。采用现代化网络视频技术传播体育网课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让学生有效地感悟体育思政元素的育人作用。
一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一方面,教师要系统讲授体育礼仪知识,将必要的基本礼仪常识、规范、规则等纳入课程体系[13]。使学生真正理解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体育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体育育人功能。通过设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栏、体育文化展示长廊,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体育文化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结合雨课堂、云课堂等形式,拓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运用AR 实景技术开展线上图片展览活动,有效宣传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升体育文化育人效果。
体育课是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理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最直接有效的课程。通过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培育,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教师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健康体魄和高尚道德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环节,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只有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知识与品质相融的目标。广大体育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热爱祖国、勇担使命的实用型人才,体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1期)2014-05-10“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