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梅,刘涛
老年人群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几率逐年增加,随病情进展,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除冠心病外,高血压、肺心病、类风湿性心脏病等也会诱发心衰[1,2]。临床对于心衰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康复疗法以促进预后,虽具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均不理想,患者在无医务人员督促时活动不佳,活动的减少可减弱非心脏循环功能,不利于恢复,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3,4]。有研究以康复运动作为康复体系中的核心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后不能及时监测其活动,阻碍了干预过程[5,6]。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模式是借助移动系统支持的健康管理措施,方便患者出院后医院进行线上随访,及时了解情况[7]。现阶段,我国心衰患者的心脏康复仍处于探索阶段[8,9],仅在少数地区开展,且有关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指导的康复模式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通过纳入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指导的康复模式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及其他指标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进行研究(表1)。纳入标准: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10];
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
可熟练应用安卓系统智能手机;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
不能配合康复随访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98),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模式
1.2.1 组建互联网护理小组心血管医师专家和一批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护士组成小组,学习心力衰竭和互联网相关知识;
心脏康复中心制定科学的康复活动,健全健康教育模块,按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康复教育知识,小组成员搜索信息并讨论,共同确定心力衰竭健康管理视频、文字、音乐等内容。
1.2.2 软件设计设计具有多功能模块的运动康复APP,主要模块有:数据读取(能实时显示心率、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等参数);
运动处方模块(设定好运动强度、频率及时间,提醒患者按时执行);
运动指导模块(当运动速度大造成心率增加时,可提醒患者调整运动强度或强度等);
远程指导模块(通过APP能自行传输运动参数到心脏康复中心,而后康复中心依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康复处方);
健康宣教模块(APP能定期接收医院康复中心推送的康复教育知识)。该康复APP软件由心脏康复训练研究团队及信息科工程师共同设计,由信息科负责软件调试、运行及系统维护。
1.2.3 应用患者出院前由研究团队内护士协助患者安装APP,并系统的进行教学,指导患者或是家属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正式运动过程中,软件实施收集患者的一般指标,如运动心率等,在APP中设置一个心率上限,后期在执行康复运动是,根据患者劳累程度,通过语音提示其减少运动强度。心脏康复中心通过移动终端反馈上来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远程指导,如患者未完成运动计划则进行远程提醒,以督促完成训练。
1.2.4 实施互联网健康教育及随访利用APP发布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前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心理指导等,中期做用药指导,后期侧重于强化自我监控,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定期巩固强化;
定期做电话随访,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及时纠正患者的不当之处。
1.3 各组干预方法对照组做常规心脏康复护理,为其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处方,采取快走或慢跑的有氧运动形式,运动时间为每次 30 min,每周3~5次,并以心率及BOrg自感劳累分级评分为标准确定运动强度,逐步递增。观察组给予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干预。
1.4 康复随访出院后,护士通过每月一次的定期家访或电话回访,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患者康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和治疗依从性的差异。根据情况进行改进,必要时提供门诊康复护理指导,对评价内容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审核。
1.5 测试方法6 min步行试验(6MWD)[11]:用于评价心衰的疗效,距离越小,说明心力衰竭程度越大。让患者以最快速度在平直无障碍的走廊行走,测定6 min步行的距离。
SF-36量表[12]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以及1个健康变化自评;
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
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价:通过询问康复措施完成情况,完成80%以上为依从性良好,完成50%~79%为依从性一般,完成50%以下为依从性差[13]。
空腹12 h后于清晨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NT-proBNP、hs-cTnT水平。心功能相关指标测定:采用超声心动仪测定两组患者经康复干预前后LVEF、LVEDD、LVESD和SV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和SV较干预前改善(P<0.05);
观察组干预后LVEF和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其依从性良好率为61.76%,表3。
表3 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干预前后6MWD、SF-36量表总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6MWD和SF-36较干预前改善(P<0.05);
观察组干预后6MWD和SF-36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4。
2.4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NT-proBNP、hs-cTnT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清NT-proBNP、hs-cTnT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
观察组干预后血清NT-proBNP、hs-cTnT分别为(2.02±0.81)mg/L和(0.30±0.09)mg/L,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NT-proBNP、hs-cTnT比较
临床中心力衰竭发病率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临床疗效有待提高,急需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及康复干预方法来提高预后。近年来,有研究制定运动康复计划改善患者心功能,此外适当的康复运动能减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抑制心室重构过程,有效控制心衰进程,改善患者预后[14,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与医疗领域的联系日渐紧密,许多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应用到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及患者康复过程中。一些研究采用以软件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模式用于医院-社区合作随访模式,发现其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指导及干预,促进医患之间更好的沟通,患者满意度较好[16]。目前,临床致力于提升患者的自主性,根据自身情况,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种点对点互动平台以使患者进行自我管路,由医院进行督导并给予必要的指示。基于应用软件的家庭远程监护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17]。而在心衰患者中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较少,我院在以往的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思路及方案探讨,在心衰康复治疗中采用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干预,目的是无论在医院或者是家庭中都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联系,督促其科学行为习惯的建立,更好地配合医嘱进行康复,本研究从各个方面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分别从心功能、6MWD和SF-36量表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NT-proBNP、LVEDD、LVEF、SV这些指标都用于心脏功能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血清NT-proBNP、hs-cTnT明显低于干预前。说明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沉浸式康复干预随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NT-proBNP作为多肽激素,被心室心肌细胞分裂,反映心室张力,其水平与SV均可作为反映心衰程度的指标;
LVEF、LVEDD和LVESD反映心脏收缩力和储备功能[18]。随着心脏功能的改善,LVEF增加,LVEDD和LVESD降低。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沉浸式康复干预模式建立了新的康复理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性,让依附应用软件实现自身行为习惯的建立及康复运动的实施,将自身情况反馈回医院康复中心,再由康复中心传达指示,实现督导作用。此模式还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解答有关医疗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心衰健康教育的落实,可及时获取患者情况,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和SF-36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沉浸式康复干预模式要求患者熟练应用运动康复APP,能够接受在线健康教育并能依照指令进行康复活动等,此模式下康复中心能实时获取患者的一般参数(如心率等),还可检测在运动状态下各参数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MWD的平均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果表明,观察组使用的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沉浸式康复干预模式能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此干预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依据线上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及指导,此干预模式具有便捷性与实时性,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并从中受益,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制定和实施的新的康复模式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在关注患者肢体运动的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负担。本研究结果说明,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干预可作为心衰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在目前的医疗情境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沉浸式康复干预模式用于心衰患者的康复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医疗信息的流通与隐私保护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19,20],因此,此模式还需进行完善,相信在互联网+医疗新模式下,康复管理会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沉浸式康复在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等指标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依从性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3期)2022-06-06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12-02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27期)2021-05-13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期)2017-05-17心功能如何分级?护士进修杂志(2017年2期)2017-02-26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9期)2016-04-28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03-11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2期)2015-02-27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