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新领域、新赛道、新征程——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

新领域、新赛道、新征程——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24 09:00:03

陈雪峰 李英英 薛 睦 王思远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十四五”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在总结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持续深化“探索一流大学新形态、塑造立德树人新架构、构筑科教融合新高地、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打造一流学科新格局”的一流大学“五新”发展理念和“理科补短强基、工科育新强优、医科交叉强质、文科经典强用”的“四强”学科建设思路,以8个国家“双一流”学科、4个陕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形成“主干+支撑”的学科群建设模式,构建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支撑一流大学建设,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凝心聚力,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拓新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多项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学校把党的领导贯穿“双一流”建设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分管领导专题研究—牵头部门协调推进—责任部门单位抓落实”五级工作体系,落实二级单位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两级书记例会制度,统筹运用难题、举措、责任“三张清单”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师生、机关、学院支部三个结对共建,形成协同协作破难题的合力,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领导,是交通大学完成西迁重任最宝贵的组织经验和扎根西部办学最坚实的政治基础。2021 年,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为全校上下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立足“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定位,回应世界关切、国家关切、社会关切、人民关切,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构建21 世纪大学新形态。一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区域界限,主动与社会互融互通,在创新港布局了29个研究院,全部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和当下中国主导产业的需求来设立;
通过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产生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二是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创新港建设了专门的校企联合区,目前已与145 家龙头领军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质性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研究院(中心)64 家,深度融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西安双中心建设。三是通过充满活力的创新平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打造中国西部人才高地。截至目前,学校依托创新港初步探索出了21 世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理念、新形态、新路径、新模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了交大智慧和力量。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成立西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联盟,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下大功夫加强思政课程群建设;
一二课堂联动,开展“大先生”“思源大讲堂”“新港报告”等品牌活动,让“大思政课”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二是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机制,强化校—院(部)—系(所)三级育人责任,学院书院育人体系协同联动;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塑造立德树人新架构。三是探索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实行本硕博一体化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少年班”“钱学森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校企菁英班”建设;
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博士生“交叉培养”项目、“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等培养模式为抓手,促进拔尖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落地见效。

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一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创新,以考核评价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管理机制改革为抓手,为有组织科研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面向基础前沿领域研究的长周期支持机制,设立“从0 到1”基础研究项目、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引导专项等,增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三是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建设9个“卡脖子”难题研究中心,形成攻关清单,实施“揭榜挂帅”,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研发的科技创新链,建设校企联合实体化基础研究平台。五是以系统行为与管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及各类智库建设为抓手,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

多措并举,打造德才兼备、学术精湛、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是筑牢党管人才基石,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二是不拘一格引人才,坚持“看业绩、看潜力”的人才选拔理念,优化“领军学者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完善多元化人才发展支持体系。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准聘—长聘”制度,建立能进能出、能下能上的人才聘用机制。

统筹做好高等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启动新一轮全球化发展战略,发布《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发展行动计划2030》,全面深化人才双向交流、跨学科科研和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务实合作;
二是全面升级“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核心产业链,联合世界一流企业布局海外创新中心,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区域发展联盟。三是全面强化国际人才培养,以丝路国际学院为平台,开展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工作;
高起点推进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联盟创新与实践基地,发挥好“国际工程科技知识服务中心”作用。

2021年4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暨迁校65周年之际,学校举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大会

学校理、工、医、文四大学科板块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形成优势学科引领带动、基础学科稳步提升、交叉学科蓬勃发展、新兴学科持续涌现的一流学科新格局。一是夯实学科基础,实施“基础学科跨越计划”等,在资源配置、考核评价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向基础学科倾斜,营造有利于基础学科发展的软环境,筑牢学科发展根基。二是以学科交叉融合催生学科增长点,通过出台《鼓励学科交叉 进行多学科成果认定的举措》、设立新兴学科培育和学科交叉专项、开发学科交叉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学科交叉中心等,推动学校整体学科融合发展,初步建立各学科互惠共生的良好学科生态体系。三是持续优化学科结构,近两年在国家急需关键领域新布局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储能等新兴交叉学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拟布局法医学、国际法学等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状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绩丰硕。未来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在智能制造、医工交叉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创办了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医工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累计入选61个;
累计1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位列全国第三;
2022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入选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17项,位列全国第一;
在历届“互联网+”大赛累计获金奖总数达到29项,总排名位列全国第三。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建设期新增院士1 人、国家级各类人才146人,专职科研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持续壮大;
国家级人才总量较“十三五”初增长91.1%。建设“校招共用”人才共享模式,采用柔性引才、校企联聘等方式,探索“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等人才引培用共享机制,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科研能力建设再上台阶。获批新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8 个,首次获批建设国防科技创新特区某创新工作站国家级基地;
获批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2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空天动力结构服役安全大科学装置纳入“十五五”培育序列。“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与航天六院签署15 年战略合作协议,深度融合组建联合团队,今年9 月20日联合攻关的预冷组合发动机在内蒙古阿拉善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高马赫数自主飞行演示验证,取得重大突破。

对外合作交流进入新阶段。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覆盖39个国家的160所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充分肯定了联盟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成效。2022 年,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创办联合设计学院完成首届招生,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标杆;
今年10 月,学校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首倡发起并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签署了乌兹别克斯坦创新中心,开拓国际合作新局面。

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顶尖学科数量实现大幅增长;
在近三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前十;
在2023 年11 月ESI 学科排名位居全球第159 位,较2020 年 上升106 位;
2023 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有1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机械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等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 位,其中机械工程学科保持全球第一。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两个大局”,认真践行“四个服务”使命,抢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不断树牢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破解改革深水区的矛盾,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后半程加速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助力西安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关注一流学科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2期)2020-11-24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8-07“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