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23 08:38:01

任 波,黄海燕

(上海体育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新时代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0 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07 万亿元,占当年GDP 比重超过1%[1];
到2025 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将达到2%[2]。可见,“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将呈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增强体育内需潜力、推进体育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更高水平体育对外开放,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目前“数字经济”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阐释是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的表述,即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量,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方向,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以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新型经济形态[3-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4]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9.8%。体育产业在本质上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发展能够发挥数据要素、新型基础设施、现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与作用,促进体育产业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目前学界与本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学者从不同视角与维度展开,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数字经济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理与路径[5-6],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战略的逻辑与路径[7],数字经济畅通“双循环”的路径[8],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困境、机理与建议[9-10],以及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分析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路径[11]。近年来,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加凸显,借助数字经济优势,促进体育产业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探究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分析其内在机制与实施路径,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1.1 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流转、数据保护)、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所带来的产业增值和效率提升)、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4 个部分[4,12],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①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发挥数据要素在搜集、存储、传输等过程中的迭代优势,以及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中的关键作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拓展生产要素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渗透与改造,激发数据要素潜力、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要素“红利”。②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夯实产业竞争力。③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为支撑,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创新基础设施(支撑技术与产品开发的基础设施)[13]。④以数字化治理为基础,在治理主体(多元协同共治)、治理方式(数据驱动的精细化治理)、治理手段(5G、大数据等新型数字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创新引领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12]。

1.2 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体现在:①立足于国内大循环,即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
②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疏通国民经济循环;
④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疏通国内国际双循环[14]。基于此,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2.1 建立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的迫切需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15]。在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加快建立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具有现实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等方面,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议。对照上位政策,建立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迫切需要:①强化体育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完善体育产权保护制度、体育办赛准入制度、各类体育企业的社会信用制度等;
②推进体育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按照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推进体育产业大数据中心和体育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发挥“新基建”在赋能体育市场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③打造统一的体育要素和资源市场,健全城乡、区域统一的土地、劳动力、数据要素市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体育市场;
④推进体育产品与服务大市场建设,以体育产业11 个子业态为重点,完善体育制造业、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等市场标准,盘活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体育资源;
⑤推进体育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全面提升体育市场监管能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市场发展环境;
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遵循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制定适应体育市场需要的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政策,为建立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提供基础。

1.2.2 以扩大体育内需为战略基点的内在要求

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16]。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了体育产业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17]。扩大体育内需需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产品与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大众实物型、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是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过去的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向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转变。《“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 年我国居民消费总规模将达到2.8 万亿元。从供需视角看,扩大体育内需应匹配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

(1)加快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满足大众实物型体育消费升级需要。我国体育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其总规模仍然是体育产业各业态中占比最高的(2020 年占比为44.9%[1])。推动体育制造业从生产、加工等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加大可穿戴运动设备、健身器材运动装备等的供给,促进向“微笑曲线”的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服务于大众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

(2)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业,满足大众观赏型体育消费升级需要。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主导产业,通过完善各类体育赛事体系,丰富体育赛事产品供给;
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优化区域竞赛表演产业布局,以赛事为引擎,拉动地区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全方位服务于大众观赏型体育消费需求。

(3)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满足大众参与型体育消费升级需要。健身休闲业是体育主导产业,体育培训业是体育主要业态。以冰雪、水上、山地户外、航空等运动项目为抓手,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化体育培训服务;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健身休闲以及体育培训企业,壮大健身休闲和体育培训市场主体;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以及大众内需潜力,优化健身休闲业和体育培训业的市场布局,服务于大众参与型体育消费需要。

从整体而言,扩大体育需求需要体育供给端积极作为,促进体育产业主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1.2.3 提升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求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18],具体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大众体育消费不断升级的需要。随着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高质量供给驱动和引领新的体育需求需要提升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提高上下游企业在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过程中的效率,不断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

(2)区域体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需要。近年来,区域体育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愈加紧密,体育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融通协作,有利于构建国内体育大市场。

(3)体育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的需要。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近年来,体育市场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多元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体育产业,对提升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不同企业间资源与要素有效整合起到积极作用。

(4)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逐渐完善的需要。体育产业具有融合性较强的特征,随着“体育+”“+体育”不断深入,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涌现能够不断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内涵,过去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能适应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业态融通发展能够打破体育产业内部的业态属性差异,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1.2.4 推进高水平体育对外开放的外在诉求

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大体育产业开放力度,积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国际化,增强体育用品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9]。

(1)以多边合作平台为契机,深化体育对外交流。以“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平台为契机,深化体育对外交流[2];
以举办中国国际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用品博览会为契机,搭建体育品牌宣传与传播、投资贸易与合作、体育文化传播等平台,为世界体育用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渠道,也为中国体育用品品牌走向世界提供窗口。

(2)以体育赛事为抓手,提高体育对外开放水平。体育赛事(特别是大型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发展中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业态。如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显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20]。

(3)以运动项目为依托,推动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运动项目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打造武术、象棋等民族特色体育竞赛表演品牌项目,发展舞龙舞狮等民族民间健身休闲项目,深入推进我国与国际体育社会组织合作,扩大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国际影响力和推广普及度,推动我国传统运动项目的国际化发展。

(4)以体育服务贸易为核心,提升体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体育服务贸易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体育服务行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版权交易与赞助等。2020 年我国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2.5 亿元,其中,进口额为175.6 亿元,占比为96.22%,出口额为6.9 亿元,占比为3.78%,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21]。通过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学习国外优质体育赛事的办赛模式、运行方式,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3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在厘清数字经济以及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基础上,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可围绕两方面展开:①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新基建”为支撑、以数字化治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
②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扩大体育内需、提升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高水平体育对外开放。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①数字经济通过打通体育“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如数字技术应用于体育制造业,能够使体育生产设备更便捷、更智能,提高体育企业的生产效率,能够有效对接体育市场需求,实现更高效的产品分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供应环节,提高体育市场流通效率,能够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促使产品供给更高效。②数字经济通过畅通体育“供需链—空间链—企业链—价值链”各环节,促进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加速体育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分化、融合、重组,延展与畅通体育供需链、空间链、企业链与价值链,增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之间的技术经济关联,进而提升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体育产业的运行效率。③数字经济深化体育产业分工与生产协同,促进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能够催生出个性化制造、精准化服务等新模式,形成需求倒逼供给的新型体育供需关系,促进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协同发展,助推“双循环”格局构建的分工与深化[22]。

从整体而言,通过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打通体育“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疏通体育“供需链—空间链—企业链—价值链”各环节、深化体育产业分工与生产协同等,能够促进体育产业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基于数据要素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数字化治理创新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内涵,围绕建立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扩大体育内需、提升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体育对外开放水平等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探究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在机制(图1):数据要素赋能,增强体育企业产品供给能力;
“新基建”加速布局,服务体育内需市场;
数字化治理创新,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打通体育对外贸易市场等。

图1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机制Figure 1 Internal mechanism of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sports industry to integrate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uble circulation"

2.1 数据要素赋能,增强体育企业产品供给能力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必然催生出新的生产要素[23]9。如: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土地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技术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相较于其他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具有以下特征:①非排他性,体现在数据可以无限复制给多个不同主体同时使用,且互不排斥互不干扰;
②规模经济性,体现在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人们可从数据中挖掘出的价值将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趋势;
③可再生性,体现在数据要素不仅不会随着人们的使用而减少,反而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而提升其自身价值;
④强渗透性,体现在数据要素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无限的供应量,渗透到传统生产要素,能够提升传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4]。

数据要素赋能体育企业发展,能够在增加企业产品供给数量、提升企业产品供给质量、推动企业产品供需匹配、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等方面提高体育企业产品供给能力[24]。①在增加企业产品供给数量方面,通过对企业的生产、加工、制造、销售等数据进行分析与存储,合理优化企业生产与加工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产品产出率。②在提升企业产品供给质量方面,基于数据要素具有的规模经济性和强渗透性等特征,发挥数据要素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渗透作用,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升产品供给质量。③在推动企业产品供需匹配方面,基于数据要素对体育市场需求端数据的预测与分析功能,精准预知大众体育消费偏好,为体育企业生产与需求端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奠定基础。④在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方面,数据要素的规模经济性特征使其呈现出可复制性、可共享性、可无限增长性[23]9,能够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效益增长的约束,以降低生产与流通成本,为企业效益持续增长提供基础与可能。如数字技术产品在网络空间的分享成本极低,即一场比赛制作成本往往不会因为观众人数的多少而改变,增加观众的边际成本极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25]。

2.2 “新基建”加速布局,服务体育内需市场

“新基建”在本质上是指数字化基建,其主要引擎是5G、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新基建”加速布局体育产业领域,能够升级改造传统体育基础设施。

(1)从5G 加速布局看,5G 具有大带宽、广覆盖、低时延等特性,其赋能传统体育场馆,能够催生出智慧体育场馆:提供多视角观赛、实时短视频回放、高清/超高清等赛事内容,丰富观众的赛事内容选择,优化观赏体验;
提供实时多视角赛事数据、赛事解说等内容,满足观众对低时延内容的需求;
提供参赛与观赏主体之间交流沟通、互动参与的平台,增强观赏的趣味性,满足大众互动体验需求;
提供随时随地的5G 网络接入端口,实现对体育场馆网络的全覆盖。

(2)从VR/AR 加速布局看,VR/AR 具有交互性特征:赋能体育赛事转播能够营造出沉浸式的观赛效果,呈现出交互式的现场体验;
赋能体育培训活动能够模拟出沉浸式的运动技术学习环境,呈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3)从人工智能加速布局看,算法、数据和计算三大基础要素共同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其中算法是机器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数据和计算能力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26]78:在服务智能情景下,观众进入体育场馆,门票安检的智能化体现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观众进入体育网络平台或线下实体店购物,智能导购的普及应用能够提供精准搜索与推荐,降低营销成本,优化用户体验。

(4)从大数据加速布局看,大数据具有共享性、可复制性、外部性、递增性等特征:能够通过搜集用户购买偏好,开展精准销售,赋能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发展;
能够通过精细化控制,提高体育制造企业的生产加工效率,赋能体育制造企业发展;
能够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减少库存,提高产品周转率,赋能体育零售企业发展。

(5)从云计算加速布局看,云计算具有虚拟化、安全性等特征:通过无限的计算功能,对体育赛事IP、体育数字藏品、体育彩票销售等进行上链,对相应产品进行独特的编码,进而加大对体育知识产权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的保护,确保体育市场的安全有序运行。

2.3 数字化治理创新,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12]把数字化治理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手段、治理内容、治理规则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

(1)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主体。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型治理体系,拓宽治理场域,提升治理效能,形成各主体间多元协同共治新格局。

(2)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方式。可发挥新型数字技术优势,推动体育治理由经验判断的相对模糊型治理转变为精准细致的数字化治理,强化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有效对接政府、市场、消费者诉求,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

(3)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手段。强化新型技术手段在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过程中的应用,以体育消费者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增强风险防范和科学决策能力。

(4)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内容。由于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随着体育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深入,以及数字技术持续向体育产业渗透,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创新治理内容,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动力。

(5)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规则。在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 万亿元的发展目标下,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将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市场秩序等有利于夯实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的立法基础。

2.4 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打通体育对外贸易市场

《2020 年中国体育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显示,体育服务贸易是指体育服务行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其不仅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贸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专业体育培训、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版权交易、互联网体育服务等类别[21]。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体育对外贸易水平。

(1)数字经济赋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把“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归类于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范畴。网络和数字技术加持下的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能够促使赛事转播全球化、赛事筹备与组织精细化、赛事运作数字化,进而提高体育赛事的推广传播水平[27]。对于国内的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体育赛事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力量,加强国内赛事品牌的国际化推广与传播。

(2)数字经济赋能专业体育培训。我国专业体育培训进口的支出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网络与数字技术能够为线上开展专业培训提供可能,可通过聘请专业的外教与专家团队,开展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训练等培训,提高国内体育培训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增强国内与国外在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数字经济赋能体育赛事赞助。网络与数字技术影响下催生出的体育数字赞助不仅能够挖掘高价值的潜在客户群,而且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28]。随着体育数字赞助的兴起,体育数字赞助资产、体育数字广告等能够为体育版权所有者和赞助商带来可观的价值空间,也能够为优化体育赛事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基础。

(4)数字经济赋能体育赛事版权交易。体育赛事版权受到体育赛事关注度、影响力、商业化、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近年来,体育平台(如爱奇艺体育、腾讯体育、咪咕体育)以体育赛事版权布局为核心,推出内容分销、广告营销、产品订阅等多种业务,创新运营模式,加大国内体育版权出口。

(5)数字经济赋能互联网体育服务。我国电竞产业较发达,腾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产品公司之一。在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进一步提升以电竞赛事服务为重点的产品供给质量,有利于增强我国体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1 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制约体育内需市场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开发利用尤为重要。现阶段,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薄弱,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水平偏低,制约体育内需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体现在数据资源权属不清、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水平较低、数据交易市场尚不健全、数据保护制度建设较滞后、数据流通体系尚不健全等方面[23]272。①在数据资源权属方面,由于数据权属和权利边界不清,企业或平台在利用自身数据以及外部数据方面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②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方面,保障数据开放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如目前体育产业领域可供开放的数据较少,每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存在数据滞后的问题;
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从业人员等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数据尚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缺乏开放共享的机制保障。③在数据交易市场方面,数据作为要素进行市场化交易尚处于探索阶段,数据资源的定价困难,制约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④在数据保护制度建设方面,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数据开放、数据交易等方面的保护制度尚未有相关立法予以明确。⑤在数据流通方面,由于数据的标准、资源权属等不明晰,数据市场化交易不畅,降低了数据的流通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及体育市场供给效率的提升。

3.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制约国内统一体育大市场建设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带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的重大变革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23]289。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加之,区域数字鸿沟使得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不畅,制约了国内统一体育大市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指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29]。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对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培训场地、赛事直播设备等)进行改造与赋能,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与动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9 次)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农村和城镇网民规模分别为2.84 亿人和7.48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7.6%和72.4%;
我国农村和城镇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57.6% 和81.5%;
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82 亿人,而农村地区占比为54.9%。数字经济的普惠性需要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均等化为基础和前提,而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可能会造成网络连接不畅、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企业数字投资需求不旺、信息消费能力薄弱等问题[23]290。当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导致城乡体育场地(馆)设施数字化布局不协调,不利于城乡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全国统一体育大市场建设。

3.3 数字技术人才不足,制约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供给

数字技术人才是企业能否将数字化转变为自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30]23。当前,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供给。《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30]24显示,欧盟具有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人员占总人员的2.5%~4%,而我国企业具有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人员占比仅为1%~1.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3]274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数字技术人才不足,预计2025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达到950 万人。究其因: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的学科设置、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培养体系尚未将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纳入其中,传统的计算机、大数据专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也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创新性、跨领域、高技术人才的需求。②由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较高,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复杂系统工程[30]23,因此,企业间的数字技术人才分布往往具有较大差异性。龙头骨干等大型企业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占比相对较高;
而中小微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数字化改造成本,加之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其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导致中小企业数字技术人才匮乏。此外,由于数字技术人才不足,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紧缺,数字化人才鸿沟凸显[31]。

3.4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完善,制约体育市场创新活力的激发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着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和挑战[3]。在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由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体育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以及数字社会治理能力不强,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尚未形成。①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不完善。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渗透融合,线上与线下业务边界被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的垂直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政府政务服务方面的业务协同难、数据共享难等问题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政务服务较难满足数字红利释放的要求[23]286。②数字社会治理能力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在数字经济影响下,社会治理模式已从政府监管转向社会协同治理。然而,现有数字技术尚不能对社会治理形成有效支撑,具体体现在感知群众需求的能力不足,支持跨区域、跨部门、跨主体的沟通协调共治能力不足,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依然存在[32],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激发体育市场创新活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3.5 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不完善,制约体育产业外循环

跨界数据流动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开展数字贸易的基本前提[33]。当前,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不完善给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外贸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不利影响。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状况看,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内循环高速发展相比,外循环未完全打通。我国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不完善是制约外循环畅通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①“数据本土化”政策不符合现行的主流贸易规则,即基于数据属地原则和数据主权的考虑,难以参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双边/多边合作框架;
②国内数据跨境流动法律制度存在与国际规则的兼容问题,中国对数据跨境流动采取限制措施可能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③国内立法之间存在对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不一致的情形,主要反映在数据流出与数据流入对于数据保护和数据跨境监管的法律冲突,导致不同层级立法之间对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不一致[33-34]。当今世界数字贸易加速重构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而跨境数据流动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贸易业作为既有服务业属性又有制造业属性的体育产业形态,国家层面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贸易业的发展。

4.1 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扩大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要素供给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对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从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方面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议;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从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提升数据要素配置作用等方面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议。可见,在数字经济影响下,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已经成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体育数据的开发、收集、存储、利用等存在不足,体育数据要素在支撑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需要积极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释放体育市场活力。

(1)打造多元的体育数据供给体系。充分的数据供给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基本前提[35]。遵循《“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的推进体育产业大数据中心和体育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数据库建设,建成体育竞赛数据库、体育场馆场地数据库、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库等政策意见,围绕体育产业11 个大类业态,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完善数据标准,服务于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不断涌现的现实需要,为培育多元化体育市场注入活力。

(2)推动体育数据高效流通。从社会再生产的4 个环节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联结着经济循环的全过程。数据只有流通才能促进生产、消费,发挥其价值。需要推进政府体育数据的及时开放共享,加大对体育产业基础数据的开放力度,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相关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交换,实现数据的跨区域流动,为企业准确研判体育市场供需状况奠定基础。

(3)构建多方参与的数据治理格局。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机制[35]:在政府层面可建立体育数据治理基础数据库,推进政府体育产业相关数据的开放共享;
在社会层面可发挥体育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不同运动项目的数据标准化建设;
在企业层面可加大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等,夯实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从整体而言,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对增强体育要素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体育内循环体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2 推进体育“新基建”,厚植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发展动能

体育“新基建”是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 等新型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体育基础设施(主要指体育场地设施),并起到推动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作用。体育场地设施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大众健身休闲、竞赛观赏、体育培训等需要的物质载体。2015—2020 年,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总规模由155.2 亿元增长至948.0 亿元,增幅达到510.8%[1,36]。近年来,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呈现较快速增长趋势,为新型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1)从5G 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看,5G 具有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等优势:赋能大型体育场馆,能够给观众带来超高清视频直播与实时回放等服务,提高体育场馆(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大众的观赏体验;
赋能健身设施,能够催生出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等,提升场馆(地)整体数字化效能。

(2)从物联网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看,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体育场馆:能够监控人流进出、引导观众找座、实现人脸识别支付;
能够通过传感器自动管理和调节体育场馆的照明和电力消耗,实现场馆内灯光照明的智慧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37]。

(3)从大数据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看,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观众群体的观赏偏好、参与群体的运动偏好,为体育场馆运营提供最优决策与方案,进而提升场馆的品牌效益、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销售转化率。

(4)从人工智能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看,人工智能技术可对用户的运动行为、社交轨迹等进行智能分析,通过需求端数据,更新场馆服务内容,提高人工智能营销水平,催生出无人值守管理、智能停车服务,优化客户体验。

(5)从VR/AR 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看,VR/AR技术的应用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突破传统体育场馆单一化观赏功能,呈现科技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特征。从整体而言,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地设施催生出的体育“新基建”,能够在供给端提供更加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与服务,以更好地满足需求端的大众消费需要,为培育完整的体育内需体系、促进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筑牢根基。

4.3 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筑牢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人才支撑

目前学界对数字化人才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华为定义的数字化人才包括数字化的领导人才、应用人才以及专业人才3 类;
清华大学和“领英中国”共同定义的数字化人才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化营销6 类[38]。一般而言,数字化人才是具有数字化思维,能够处理数字化转型相关问题的专业性人才。随着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体育市场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亟待从政府、企业等层面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

(1)发挥政府在培养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可通过改革现行大学的体育教育体系,提升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数字化应用技能,优化数字技术类课程在通识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
通过建立与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进入体育产业市场,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通过构建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数字化信用体系,为就业者营造透明、可靠的平台生态[26]261;
通过充分认识网络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制度设计,为体育企业吸引数字化人才、培育数字化人才、留住数字化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2)发挥企业在培养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企业是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方,也是培养数字化人才的主体。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创新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渠道,以创客化营销管理与布局为核心,打造良好的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环境。如阿里云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持续为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通过开发完整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课程体系,让合作伙伴和创业者具备进行云计算和大数据培训的能力,打造数字化人才高地,形成以数字化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26]264。从整体而言,培育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对促进体育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打通内循环以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具有现实意义。

4.4 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共治格局,夯实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基础保障

数字经济是一个去中心化、多元参与的新型经济形态,每个主体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协同治理是其核心[26]273。传统的集中化、单向化的封闭式控制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要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共治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的共治新格局。协同共治通常是指治理主体实现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即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这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设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1)政府主导。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涉及体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建立高效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多部门间职能交叉、监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监管制度化、常态化[23]304。

(2)平台治理。平台治理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完善治理理念与规则,优化治理手段与方式,对平台相关问题进行治理[26]274。平台治理的手段是运用数字技术优势,对平台进行精准高效管理,以提高治理能力。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掌握平台上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质量、销售、服务等情况;
采用云计算对体育彩票线上发行、体育赛事IP 保护等进行上链,标记生成唯一数字凭证;
利用人工智能对用户所需产品进行精准引导、实时服务,实现全流程控制,提高平台发展效能。

(3)企业自治。企业数字化治理包括治理战略(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治理目标(制定数字化转型价值目标)、治理对象(确定数字化转型的人员、组织、业务流程、基础设施等)、治理机制(数字化转型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治理应用(数字化治理的多形态应用)等[39]方面,因此,可在治理的战略、目标、对象、机制、应用等方面加大体育企业的数字化布局。

(4)行业自律。通过发挥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单项体育协会等在推动各类运动项目数字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制定运动项目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行业标准,维护行业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夯实运动项目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

(5)公众参与。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力推进,大众参与体育消费需求高涨,数字技术不断向体育消费需求端渗透,需要公众参与社会数字治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数字技术优势,搭建各种吸引体育消费者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应充分掌握和了解体育消费者在参与体育网络购物、线上体育培训与健身、平台观赏等过程中的诉求表达,建立体育消费者参与数字治理的保障机制,夯实数字体育消费基础。

4.5 加快发展体育数字贸易,打通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外部通道

目前,国际上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依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界定,数字贸易包括贸易数字化和数字贸易化两方面。其中:贸易数字化是指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货物贸易手段的渗透融合,赋能传统贸易数字化发展;
数字贸易化主要是指数据、数字内容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26]129。按照上述界定,体育数字贸易可以划分为体育贸易数字化和体育数字贸易化两部分。其中:体育贸易数字化主要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体育贸易业(包括体育服务贸易和体育货物贸易)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贸易业数字化转型;
体育数字贸易化主要是指体育数字内容产品(包括体育赛事赞助、版权等)。加快发展体育数字贸易,需要推进体育贸易数字化、体育数字贸易化发展,为体育产业融入外循环提供基础。

(1)推进体育贸易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体育贸易业发展,改变传统贸易经历的市场调研、制定策略、商务谈判、签订合约、物流托运、海关商检等一系列流程,实现以平台为中心的贸易运行过程,使得贸易流程极简化(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填报和跨区域业务办理)、信息成本极小化(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贸易风险)、市场规模极大化(发挥网络外部性优势,形成互通互联的国内国际大市场)[26]131。世界贸易组织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12 大类,“娱乐、文化、体育服务”是其中一大类。推进体育贸易数字化需要加大数字技术赋能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以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的体育货物贸易数字化发展,促进体育贸易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提高体育用品与服务流转效率,实现跨境贸易高效运行。

(2)推进体育数字贸易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数字产品与服务贸易形式,以赛事IP 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品能够使传统体育赛事产品的传播速度加快、赛事产品的跨境传输成本大幅降低、赛事产品重复使用的边际成本降低、赛事产品与消费者互动更为紧密。从整体而言,数字技术赋能体育贸易业发展能够降低体育贸易的采购与运输成本,提高体育贸易运转与经营效率,实现体育贸易数字化、体育数字贸易化,增强体育贸易综合实力,提高国际体育外循环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新时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伴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体育产业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扩大体育内需市场、发展体育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够更好地激发体育内需市场潜力、培育体育消费以畅通内循环,更好地推进体育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以对接外循环,进而有效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内在机制与实施路径,为体育产业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指引。

作者贡献声明:

任 波:设计论文框架,搜集统计数据,撰写、修改论文;

黄海燕:提出论文选题,调研文献,核实数据,指导修改论文。

猜你喜欢 双循环体育产业要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1期)2022-03-09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5期)2017-05-17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5期)2017-05-17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